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_1R)基因 A1166/C多态性与国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解聚合酶链式反应(PCR-RFLP)的方法检测70例健康人和112例高血压患者的AT_1R基因型,生化技术测定血脂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的AC基因型频率25.7%,C等位基因频率12.9%,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1%和3.6%(P<0. 05);原发性高血压组的 AT_1R基因与血浆 LP(a)水平正相关。结论:提示AT_1R基因A1166/C多态性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因素,AT_1R基因可能参与脂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对89 例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组)及91 例正常者(正常对照组)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法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AGT基因M235T多态性进行了检测。  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T等位基因频率0.80,TT基因型频率0.67,与正常对照组(0.66,0.4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23,P= 0.004);TT基因型较MT+ MM 基因型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比值比为2.76(95% 可信区间为1.50~5.06,P= 0.001)。  结论:AGT基因TT基因型可能与中国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浆凝血烷B2(TXB2,血栓素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伴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40例高血压病伴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及30例正常人进行口服糖耐量、胰岛素释放水平测定,在糖耐量过程中进行血压、血浆TXB2及6-keto-PGF1α的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血压病组基础及糖刺激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TXB2增高(P<0.01)及6-keto-PGF1α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时,血浆TXB2增高、TXB2/6-keto-PGF1α比值升高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中国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天津地区112例正常人及131例高血压患者AGT基因235位点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AGT基因235位点有三种基因型为TT、TC、CC,其中CC基因型与高血压发病相关,高血压组C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32)。结论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可作为高血压易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α-内收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复方缬沙坦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直接测序方法对80例原发性高血压、80例肾性高血压及40例正常人群α-内收蛋白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 α-内收蛋白G/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3组中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复方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TT和GT基因型患者用药后血压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可能与a-内收蛋白基因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测定3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例健康老年人及10例健康青年人的尿液血栓素B2(TxB2)、尿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和血浆内皮素(ET-1)的浓度。结果表明,健康老年人较健康青年人尿中TxB2有升高(t=4.07,P<0.001),6-k-PGF1α降低(t=12.22,P<0.001),血ET-1差异无显著性(t=1.037,P>0.05);而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较老年健康组尿液TxB2和血浆ET-1升高,尿液6-k-PGF1α则降低,且随病情加重其间差异愈明显。这说明前列腺素和内皮素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均起重要调节作用。以尿液TxB2、6-k-PGF1α及血浆ET-1值观察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情变化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国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解聚合酶链式反应(PCR-RFLP)的方法检测70例健康人和112例高血压患者的AT1R基因型,生化技术测定血脂水平。结果:原发必因压组的AC基因型频率25.7%,C等位基因频率12.9%,分别显著高于下沉对照组的71%和3.6%(P〈0.05),原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旱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0水平与细胞膜离子运输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32名正常人(NT),55例原发性高血压(HT)患者,检测血浆Cho、TG、HDL-C水平,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膜C/P克分子比率及膜内面Ca^2+结合力。结果 (1)HT组平均动脉血压(MAP)与NT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2)HT组血浆H  相似文献   

9.
α-内收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氢氯噻嗪降压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u SL  Li DQ  Li HF  Yu Q  Li Y  Zhao HY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0):880-88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α-内收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氢氯噻嗪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82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时服用氢氯噻嗪12.5mg,每日1次,共6周,用PCR—RFLP方法检测α-内收蛋白基因第10外显子G614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资料完整的75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IT、GT、GG三种基因型分组,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降压疗效。结果含T等位基因患者的△舒张压(DBP)、A平均动脉压(MAP)值大于GG基因型患者的ADBP、AMA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基因型患者的△收缩压(SBP)、AMAP值大于GT、GG基因型患者的ASBP、AMA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基因型患者的降压有效率高于GT、GG基因型患者的降压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T基因型、治疗前SBP水平是影响收缩压下降值的主要因素。结论α-内收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相关,TT基因型患者的降压疗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探讨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四种活性物质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0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40例2型糖尿病单纯视网膜病变组,40例2型糖尿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以及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ET、CGRP、TXB2、6-Keto-PGF1α数值。结果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及视网膜受损程度的加重,ET呈递进增高趋势(P〈0.01),CGR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呈下降趋势(P〈0.05,P〈0.01)。直线回归相关分析表明,ET/CGRP与TXB2/6Keto-PGF1α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加重,相关性越密切(r-0.44,P〈0.05;r=0.5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时血浆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与细胞膜离子运输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32名正常人(NT),55例原发性高血压(HT)患者,检测血浆Cho、TG、HDL-C水平,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膜C/P克分子比率及膜内面Ca2+结合力。结果(1)HT组平均动脉血压(MAP)与NT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2)HT组血浆HDL-C水平、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以及膜内面Ca2+结合力均较NT组明显减低;(3)HT组血浆Cho,TG水平、红细胞膜Cho含量和C/P克分子比率,与NT组比较皆明显增高。结论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减低,以及膜内面Ca2+结合力减低,是高血压时细胞膜离子运输失常的主要标志,血浆TG水平升高和膜磷脂水平减低可能是高血压时细胞膜理化特性及离子运输失常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国汉族人血管紧张素 I I的 I型受体( A T1 R) A1166 C 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测定120 例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 86 个汉族正常人的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及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用盐析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 D N A,用 P C R加上限制性酶切方法检测 A T1 R的 1166 位基因突变。 结果:高血压组除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其它临床指标如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E H 患者 A T1 R 基因 A C基因型频率比正常对照组 A C基因型频率高(0.181 vs 0.058, P< 0.01), C1166 等位基因频率 E H 组高于正常对照组(0.091 vs 0.029, P< 0.05);两组中均未发现 C C纯合子基因型。 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 A C基因型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 C等位基因可能是一个高血压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及其基因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 E H)患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 C E)水平及其基因型的关系。方法:测定了45例 E H 患者、43例冠心病( C H D)患者和43例健康志愿者血浆 A C E水平、 A C E 基因型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 TⅡ)水平。结果:① E H、 C H D 和健康对照的各组具有 A C E 基因 D D型者,血浆 A C E水平都高于同组的 I I基因型( P < 0.001)和 I D 基因型( P < 0.01);② E H Ⅱ期患者中 D D 基因型者血浆 A C E 水平也高于 I I基因型者( P < 0.05),但 E H Ⅲ期患者中 D D 基因型者,血浆 A C E水平和 I I、 I D 基因型者都无明显差别( P > 0.2);③血浆 A TⅡ浓度与 A C E 基因型无明显关系。结论:无论 E H、 C H D 或健康人,凡具有 A C E 基因 D D 型的个体,其血浆 A C E 水平均有升高,而 I I基因型则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前列环素和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A、B组(各30例),分别服氯沙坦50~100mg/d和依那为利5~10mg/d,疗程6周。另选择25例血压正常的志愿者或年度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测服药前后动脉血压,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浆6酮-前列环素F1α(6-K-PGF1α)、血栓素B2(TXB2)、内皮素(ET)以及血管紧张系Ⅱ(AngⅡ)水平。结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与AT1R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一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基因的C1166等位基因在正常人和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频率,探讨AT1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以及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动脉硬化、微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EH患者(n=120)和正常对照组(n=86)进行血压、身高、体重及空腹血糖(Glu)、血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浓度测定,并测定78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  相似文献   

16.
测定3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例健康老年人及10例健康人的尿液血栓素B2(TxB2)尿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和血浆内皮素(ET-1)的浓度。结果表明,健康老年人较健康青年人尿中TxB2有升高(t=4.07,P<0.001),6-k-PGF1α降低(t=12.22,P<0.001),血ET-1差异无显著性(t=1.037,P>0.05);而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较老年健康组尿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α-内收蛋白基因Gly460Trp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以160例EH患者和151例血压正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α-内收蛋白第10外显子基因G614T的基因多态性。结果:α-内收蛋白Gly460Tr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2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lyTrp和TrpTrp基因型者收缩压水平高于GlyGly基因型患者(P<0.01);GlyTrp基因型者舒张压水平高于GlyGly和TrpTrp基因型者(P<0.05)。结论:中国人群中存在α-内收蛋白基因Gly460Trp多态性,但基因多态性与EH发病未发现明显相关;α-内收蛋白460Trp等位基因患者收缩压水平较高;GlyTrp基因型患者舒张压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多态性对NIDDM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用限制性普分析法检查AGT基因M235T多态性M235和T235的频率和TT、TM和MM基因型在正常对照组(68例)、糖悄病非高血压组(104例)和糖尿病高血压组(87例)中的分布,并检查各基因型对实验对象血压水平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高血压组患者AGT基因M235T多态性T235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素水平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344C/T基因多态性,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患者CYP11B2-344C/T易患基因型以及基因多态性与RAAS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高血压伴肥胖者30例,单纯高血压者30例;同期体检中心体检者60例,其中单纯肥胖者30例,健康者30例。采用PCR-RFLP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CYP11B2-344C/T基因多态性,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RAAS水平。结果 TT基因型例数与TC+CC基因型例数进行多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组差异最为显著;T与C等位基因例数进行多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组差异最为明显。按基因型分组统计分析各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TT基因型组显著高于TC、CC基因型组(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患者CYP11B2-344C/T基因型以TT基因型为主,等位基因以T等位基因为主。TT基因型血浆RAAS激素水平各组份比TC、CC基因型显著升高,TT基因型可能为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患者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MTS1 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与原发性胃癌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PCR-甲基化检测法研究31例胃癌标本和19例正常胃组织中MTS1基因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情况。结果:有35.5%(11/31)的胃癌标本和5.3%(1/19)正常胃组织出现MTS1基因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TS1基因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是其在原发性胃癌中的主要灭活机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