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小关节(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是指由于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炎症等因素导致病程>3个月的腰痛,占慢性腰痛的15%—40%[1—2]。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的疗效,随着病情的反复发作症状越来越重。近年来,关于中医中药、体外冲击波疗法、脊神经后支阻滞/毁损、射频脉冲等技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报道逐年增多[3—5],但并未形成一套切实有效,并且具有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6]。近年来,笔者在超声引导下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腰椎小关节紊乱是由于急性腰扭伤或弯腰猛然起立,使滑膜嵌入小关节之间,造成小关节交锁或脱位,使脊椎活动受限。病人往往屈身侧卧,情绪紧张,肌肉紧张,不敢动,生怕别人触碰或搬动。脊柱的任何活动、咳嗽、震动都会使疼痛加重。由于疼痛,腰肌呈保护性肌痉挛,腰椎变平或稍后凸或略有侧凸。以往临床多以"急性腰肌损伤"为诊断,采用理疗、口服消炎止痛药或局部封闭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经常延误治疗,造成慢性腰痛[1]。2010-03—2012-03笔者通过超激光配合卧位定点旋扳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季冰天 《现代康复》1999,3(9):1132-1133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推拿治疗的途径。方法:120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采用定位斟扳法治疗。结果:采用定位斜扳法治疗后,临床治愈率67.5%.总有效率为98.1%。结论:定位斟扳法是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关键性治疗方法,具有简便易学,疗效显,易于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陈雷  唐晨 《中国疗养医学》2012,21(6):530-531
腰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腰椎骨错缝或小关节滑膜嵌顿,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起急性腰痛的常见原因。伤后立即发生异乎寻常的剧烈腰痛,病人往往屈身侧卧,腰不能挺直,不敢动弹,唯恐别人触碰,常被误诊为急性腰肌扭伤,其实确切的诊断应是腰椎关节滑膜嵌顿,或叫腰椎后关节紊乱症,俗称腰椎小关节紊乱。2009-12-2011-12笔者与他人合作通过手法复位加椎旁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4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推拿治疗的途径。方法:120 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采用定位斜扳法治疗。结果: 采用定位斜扳法治疗后, 临床治愈率67 .5 % ,总有效率为98 .1 % 。结论:定位斜扳法是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关键性治疗方法, 具有简便易学,疗效显著,易于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症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庆瑞 《现代康复》1999,3(5):572-572
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症亦称为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或小关节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过去多误诊为急性腰肌纤维质旋或腰肌扭伤。延误治疗致成慢性腰痛。笔自1982年至1997年治疗15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射频毁损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变所致慢性腰痛的疗效。方法:将腰痛时间长于3个月、腰椎小关节处有固定压痛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病变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射频组(n=20)和消炎镇痛药组(n=20)。射频组患者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将射频穿刺针刺到脊神经后内侧支所对应小关节的上关节突与相应横突根部交界处,确认位置后行感觉测试和运动测试,如无异常进行射频热凝治疗。消炎镇痛药组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钠。腰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治疗前(T0)和治疗后3个月(T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VAS评分。根据治疗过程中VAS改善程度统计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射频组为87.6%,消炎镇痛药组为46.5%;显效率射频组为76.2%,消炎镇痛药组为26.4%。射频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消炎镇痛药组(P〈0.01)。结论:C型臂X线机引导射频毁损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能有效缓解腰椎小关节病变所致慢性腰痛,疗效优于口服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症的诊断与手法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症(又称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后关节错缝)是引起急性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自1996年以来,作者采用推拿法治疗此症60例,疗效佳。现就随访3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罗君  李兆宝 《中国康复》2018,33(4):322-323
目的:观察脉冲整脊技术联合腰椎小关节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仅给予腰椎小关节注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对病变腰椎小关节痛点辅以脉冲整脊技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对2组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整脊技术联合腰椎小关节注射对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C型臂X光机引导下腰椎小关节内注射倍他米松对腰椎小关节病变所致慢性腰痛的疗效。方法:腰痛时间长于3个月,腰痛症状和体征符合腰椎小关节病变临床表现,经影像学和小关节内注射局麻药诊断性治疗后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病变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小关节注射组(n=20)和消炎镇痛药组(n=20)。小关节注射组患者在C型臂X光机引导下行腰椎小关节内注射倍他米松,消炎镇痛药组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钠。腰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观察时间点定为治疗前(T0)和治疗后3个月(T1)。主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VAS评分。根据治疗过程中VAS改善程度统计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2%,消炎镇痛药组总有效率为46%;注射组显效率为74%,消炎镇痛药组显效率为26%。注射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消炎镇痛药组(P〈0.01)。结论:C型臂X光机引导下腰椎小关节内注射倍他米松能有效缓解腰椎小关节病变所致慢性腰痛,疗效优于口服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腰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患者96名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性腰椎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效,明确为腰椎关节源性腰痛.随后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X线影像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采用口服药物保守治疗,随访期2年.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定.以VAS评分小于治疗前的50%视为优良疗效,反之视为疗效不佳.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与Log-Rank检验进行2组疗效对比.记录手术并发症与用药不良发应.结果:A组VAS评分回到术前50%的平均时间是196 d,B组为35d (P<0.01).在第27周(治疗后200 d),A组32名患者疗效评价仍为优良,B组为1名.A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1).B组15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纳差,经对症治疗后消失.A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麻木,无感染及脊神经前支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相比保守治疗,能够更有效的长期缓解疼痛,且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很少.  相似文献   

12.
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腰腿痛的病症之一,青壮年发病较多,痛苦大,复发率高。近年来我们运用脊柱定点双向旋转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7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症(又称腰椎后关节错缝、腰椎后关节紊乱)是引起急性腰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发病时患者腰骶部出现异常剧烈的疼痛,腰部各方运动极度受限,病人常大汗淋漓、呻吟不止,生活和工作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腰椎小关节内侧缘进路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关节内侧缘进路,穿刺针抵达突出椎间盘相应节段的硬膜外侧腔,注射2%利多卡因注射液3ml,确定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现象后,注射胶原酶1200U。结果全部病人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现象,近期疗效优良率88.75%。无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经腰椎小关节内侧缘进路是到达突出椎间盘的最短途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颈肩臂痛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症状,研究表明无客观神经体征的颈肩臂痛患者中(在相应的脊突旁有明显的压痛),由颈椎关节突关节引起者约为27~45%。1978年Schaerer JP首先提出了应用射频热凝技术治疗关节突关节引发的颈肩臂痛的新方法,但是关于这种方法的临床应用和疗效目前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在本研究中,在2000年5月到200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众多患者中严格筛选出100名认定为颈椎关节突关节痛的患者进行对照试验性治疗来判定这种方法的疗效。明确这种方法的疗效对于该方法在国内的开展和病人治疗方法的选择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上腰腿痛或痹证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引起此证的最常见的原因是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人体的腰椎在20~30岁之间即开始发生退变,小关节综合征是小关节退变压迫脊神经引起,其治疗方法国内还没有看到手术疗法,中西医结合此证效果良好。为了临床治疗中与其它疾病所引起的腰腿痛相鉴别,本文对30例腰椎  相似文献   

17.
戎利民  冯丰 《新医学》2009,40(9):569-570
1引言 腰痛是骨科常见的临床症状,致病因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疼痛可来源于椎间盘、韧带、肌肉、骶髂关节以及腰椎小关节等部位。腰椎骨关节炎也称为小关节炎、小关节综合征、小关节病等,是腰痛较常见的原因之一,但在临床工作中多数医师更关注椎间盘退行性疾病,腰椎骨关节炎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下腰痛患者关节突关节形态与腰椎侧弯的关系。方法:37例腰椎侧弯的下腰痛患者,通过X线摄片和CT轴向扫描,测量L3/4、LA/5、L5/S1关节突关节形态。26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在腰椎侧弯患者中L4/5节段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为72%,L5/S1节段为49%。结论:腰椎侧弯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有关,可能是侧方不稳、滑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杠杆微调平衡手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效果。方法采用杠杆腰椎间隙定点旋转微调及俯卧位腰椎交叉按压微调平衡手法。结果60例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经短杠杆微调平衡手法治疗后效果满意。结论短杠杆微调平衡手法是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9):4014-4015
近3年来,应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52例,总有效率达9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