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75例肝组织学检查与生化、免疫等对比观察,结果:γ-GT一般在急肝时变动与SGPT平行,恢复较SGPT慢,如SGPT恢复、γ-GT持续不降,提示有慢性发展趋势,因此HBsAg持续阳性,或HBeAg,抗-HBc阳性患者、肝功能正常,SGPT轻或中度波动、检测γ-GT具有一定意义。如γ-GT/SGPT比值大于4,应警惕肝炎癌变的可能。肝炎和重肝时,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坏死,SGOT与SGPT均升高,特别重肝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食管癌防治的效价比。方法 利用对我国当前食管癌防治方案的分析及食管癌前自然史观测。结果 应对食管上皮增生进行癌变风险分类,对不同癌变风险患者用不同方法处理,这是提高食管癌预防中效价比的有效方法。结论 选择γ-GT反应作为判定癌变风险大小的主要指标,是改变我国食管癌预防策略的一项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尽快降低食管癌高发区的癌发病率,寻找防治的突破口。方法对451例高危人群的内镜刷片作γGT检测,并与活检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发现一年前的40岁以上高危人群中食管癌发病率随年龄逐渐升高。在所检测到的癌患者中,除未能进行γGT检测者外,所有癌患者的刷片γGT皆呈阳性反应。结论重增同时伴有γGT阳性反应的患者应视为高癌变风险人群,应对其积极防治和追踪观察,从而使食管癌的防治对象更加准确,防治措施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4.
王瑞  李琰  张金文 《山东医药》2002,42(7):19-20
为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在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河北省高发区食管癌、癌前病变、正常食管组织和低发区食管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高发区食管癌组织HPV16、18DNA阳性率为38.7%,癌前病变为25%,正常食管组织为2.5%,低发区食管癌组织为20%。高发区食管癌和癌前病变与正常食管组织HPV16、18感染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低发区食管癌组织HPV16、18感染率与高发区正常食管组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低发区食管癌组织HPV16、18感染率低于高发区食管癌组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河北省食管癌高低发地区食管癌组织、高发区食管癌前病变组织中均存在较高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为食管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了解食管癌高发区Barrett's食管(BE)的患病率及BE与食管腺癌的关系。对331例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农村自然人群进行了Barret's食管的内镜普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对14例来自门诊的Barrett's食管病人的活检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了抗癌基因P53的表达。结果显示:该人群Earrett's食管患病率为0.91%,返流性食管炎的检出率为7.6%。抗癌基因P53在14例Barrett's食管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42%。其中50%阳性表达的标本伴有不典型增生。P53阳性表达可能是Barrett's食管上皮到食管腺癌发生过程中一个极早期的改变。对Barrett's食管伴有不典型增生或肿瘤基因表达阳性者应视为高危人群,对他们进行重点预防和阻断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Fascin基因在大肠管状腺瘤和腺瘤癌变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两步法的方法,研究82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76例大肠管状腺瘤癌变和40例大肠黏膜中Fascin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肠黏膜、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大肠管状腺瘤癌变中Fasc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30.5%、64.5%。在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和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中Fasc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黏膜组(P<0.05),而且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中Fasc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组(P<0.05)。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组中Fasc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轻中度)、47.7%(重度),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在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中Fascin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均无关(P>0.05)。结论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Fascin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Fascin可能参与了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后以及与胃癌的关系。方法收集1998年我院经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72例的相关资料,5—8年中对这72例患者进行定期胃镜检查及追踪分析。结果A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或重度肠上皮化生病变加重11.1%,癌变率为0;B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或重度肠上皮化生并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病变加重率16.7%,癌变率5.6%。结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或重度肠上皮化生是可以逆转的,侣伴不典型增牛病变较难以治疗.而且更易癌变.因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采取长期追踪观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了解食管癌高发区Barrett's食管(BE)的患病率及BE与食管腺癌的关系。对331例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农村自然人群进行了Barret's食管的内镜普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对14例来自门诊的Barrett's食管病人的活检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了抗癌基因P_(53)的表达。结果显示:该人群Barrett's食管患病率为0.91%,返流性食管炎的检出率为7.6%。抗癌基因P_(53)在14例Barrett's食管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42%。其中50%阳性表达的标本伴有不典型增生。P_(53)阳性表达可能是Barrett's食管上皮到食管腺癌发生过程中一个极早期的改变。对Barrett's食管伴有不典型增生或肿瘤基因表达阳性者应视为高危人群,对他们进行重点预防和阻断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发生淋巴结转移与病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CAM)变异体v6(CD44v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6-03/2017-09经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纳入104例,根据良恶性分为食管癌组83例和良性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中VEGF,CD44v6及MMP-2三者的阳性水平,并对不同表达食管癌组织患者的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进行分析.结果食管癌组VEGF,CD44v6及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11%,73.49%,59.04%,良性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29%,23.81%,14.29%,三者在食管癌组中的阳性表达情况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D44v6及MMP-2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中阳性率依次为85.48%,82.26%,66.13%,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粘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2.38%,52.38%,38.10%,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标本中三者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组织,差异显著P0.05.结论 EGF,CD44v6及MMP-2在食管癌患者癌变组织中的水平与其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具有一定关系,对食管癌患者的早期正确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98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验者98例作为对照,将其设定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清Cys C、γ-GT、尿素氮(BUN)、肌酐(Cr),对两组测定值进行比较分析。比较联合检测血清Cys C、γ-GT与常规肾功检测早期肾损伤阳性率,并对患者的血清Cys C、γ-GT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测定结果显示两组血清Cys C、γ-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血清Cys C、γ-GT发现早期肾损伤呈阳性32例,阳性率为32.7%(32/98),常规肾功检测未发现阳性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血清Cys C与γ-GT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68,P0.01)。结论血清Cys C、γ-GT是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良好指标,联合检测血清Cys C、γ-GT可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