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潘莹 《食品工业》2015,(1):124-126
以冬枣多糖得率为指标,以水为提取溶剂,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多糖水提工艺和醇沉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冬枣多糖的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100℃、料液比为1︰25(g/m L)、浸提时间4 h;最佳醇沉工艺为提取液浓缩4倍,加入2倍量95%乙醇,醇沉8 h,多糖得率为14.16%,其中影响冬枣多糖水提工艺的先后次序为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影响醇沉工艺的先后次序为提取液浓缩倍数、乙醇加量、醇沉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2.
以水为提取剂,采用水煮醇沉法提取铁棍山药的山药多糖,以水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及乙醇体积分数4个影响因素,研究单因素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L9(34)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5 h,乙醇体积分数75%,料液比1∶6(W∶V),粗多糖得率为6.77%,其中对山药粗多糖提取得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提取温度。  相似文献   

3.
以袖珍菇为原料进行多糖技术提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对袖珍菇热水提取的工艺条件中料液比、时间、温度、浸提次数、醇沉条件对袖珍菇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从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组合:料液比:1∶40(mg/mL),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2 h,醇沉时乙醇浓度:70%,醇沉时间:4 h,醇沉温度:25℃。  相似文献   

4.
以黑米为原料,利用乙醇为浸提剂,研究了黑米色素的提取工艺,分别考察了料液比、浸提p H、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各单因素水平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醇溶法提取黑米色素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黑米色素提取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p H。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浸提,料液比1∶45(g∶m L),浸提p H3.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90 min。  相似文献   

5.
利用热碱浸提法提取一株海洋绿藻胞内多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陡爬坡试验逼近影响因素最佳值区域,采用基于Box-Behnken试验的响应面分析方法,预测并验证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NaOH质量分数1.60%、提取温度75 ℃、提取时间3.00 h、料液比1∶25(g∶mL)、乙醇体积分数95%、醇沉比1∶3(V/V)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6.81%,与模型预测值接近。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优化玉竹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提醇沉法对玉竹中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乙醇体积浓度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苯酚硫酸法在490 nm波长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确定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g∶40mL、浸提时间1.25h、浸提温度90℃、沉淀时乙醇体积浓度为95%,此时玉竹多糖得率最高为8.37 g/100g。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猴头菇多糖的提取率和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猴头菇多糖热水浸提的影响因素(颗粒大小、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及乙醇沉淀的影响因素(浸提液浓缩体积、醇沉浓度、醇沉时间)进行优化,以确定猴头菇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热水浸提的最优工艺为:猴头菇颗粒大小20目,提取料液比1∶20,在100℃提取2次,每次提取3h,此条件下猴头菇粗多糖提取率为10.31%,粗多糖含量为23.43%;而进一步优化的乙醇沉淀工艺为:浸提液浓缩80%的水分,乙醇沉淀浓度80%,室温下醇沉6h,此条件下猴头菇粗多糖提取率为6.86%,粗多糖含量为57.65%。  相似文献   

8.
以小米糠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采用醇法提取小米糠油,并对小米糠粉的前处理方式、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5个因素对小米糠提油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烤箱121℃焙烤15 min、乙醇体积分数95%、料液比1∶5. 84、浸提时间2. 84 h、浸提温度63. 4℃,该条件下的小米糠提油率为88. 65%。  相似文献   

9.
段雅庆  莫耽  刘冰  潘思轶 《食品科学》2010,31(14):120-124
以绿芦笋为原料,研究提取次数、乙醇体积分数、温度、料液比及提取时间对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以正交试验对连续回流法提取芦笋黄酮的工艺进行探讨,采用三氯乙酸法(TCA)在醇沉前脱蛋白,然后用乙醇沉淀法从芦笋粉浸提液中分离出多糖。结果表明:芦笋中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25(g/mL)、在80℃条件下提取2h、提取2 次;芦笋粉浸提液TCA 加入量为1.0% 脱蛋白效果较好,离心后上清液加入3 倍体积的95% 乙醇沉淀,沉淀经真空干燥得到粗多糖,多糖得率为1.21%。  相似文献   

10.
巴楚蘑菇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巴楚蘑菇可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通过乙醇浓度对醇析保留率进行实验,确定最适醇沉终浓度。结果显示:影响多糖提取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温度>pH>料液比>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5℃,料液比1∶25,时间90min,pH7,提取两次,多糖得率为8.7%,酸碱条件不利于多糖的提取;最适醇沉终浓度80%,保留率达到93.8%。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优化了龙胆草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醇沉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为考察因素,以龙胆草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试验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设计,采用响应面法来优化龙胆草多糖的提取工艺。并评价龙胆草多糖清除DPPH·﹑ABTS+·﹑OH·﹑O2-·作用以及总还原能力。结果表明,龙胆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醇沉体积分数为90%,提取时间为2 h,液料比为26∶1(mL∶g),提取温度为75 ℃;龙胆草多糖的实际提取率为(5.89±0.25)%,与预测值相比,偏差较小。龙胆草多糖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活性均小于同浓度的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2.
张璐 《中国酿造》2015,34(8):92
以酸枣果肉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正交试验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初步探讨了酸枣果肉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100 ℃,提取时间2 h,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0.951±0.028)%。酸枣果肉多糖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对·OH的清除率为48.35%;在多糖质量浓度为80 μg/mL时,对O2-·的清除率为43.77%,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2.76%,表明酸枣果肉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高活性桦褐孔菌多糖提取工艺,以多糖提取率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 面法优化提取工艺。 结果表明,高活性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95 ℃,提取时间3.5 h,醇沉倍数2倍,在此条 件下,多糖提取率为4.61%,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92.34%。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提醇沉法从落叶松中提取阿拉伯半乳聚糖。以阿拉伯半乳聚糖得率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立了阿拉伯半乳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2 h,料液比1∶10(m/V),此工艺下阿拉伯半乳聚糖得率为6.37%。通过单因素试验确立了最佳醇沉工艺为:提取液浓缩比5∶1(V/V),加95%乙醇使醇沉终浓度为70%,醇沉时间20 h。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水蒲桃核仁多糖(PoIysaccharide of Syzygium jambos(Linn.)Alston Seeds,PSJA)水提过程中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其提取率的影响,运用响应面设计试验确定水提PSJA的最佳提取工艺,得出水提法提取PSJA的适宜条件为:提取温度为75℃,液料比16:1(mL/g),提取时间2.9 h,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测得PSJA的提取率为6.25%。进一步利用乙醇沉淀获得多糖,当乙醇体积分数为75%时水蒲桃核仁多糖的沉淀率最大,在此条件下多糖的得率为5.12%,纯度为70.7%。  相似文献   

16.
从茶渣中提取茶多糖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档茶叶提取茶多酚后的茶渣为原料,研究茶叶多糖的水提工艺及初步纯化技术。分别就提取过程中的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用L9(34)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用醇沉及脱蛋白技术对茶多糖进行初步纯化,得出优化的工艺为:料液比1∶3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h,浸提次数3次,浓缩液与95%乙醇用量1∶5,乙醇沉淀静止6h,Sevage法脱蛋白3次,茶多糖的得率为4.10%。  相似文献   

17.
采用乙醇沉淀法提取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探讨萌发菌HL-003胞内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分别采用Fe2+/H2O2体系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探讨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和氧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0∶1(mL∶g)、提取时间1.5 h、提取温度70 ℃、乙醇体积分数80%,其最佳提取率为7.63%;萌发菌HL-003胞内多糖对羟自由基和氧自由基清除作用明显,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
杏鲍菇多糖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归正交实验优化了杏鲍菇中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进行4因素3水平二次回归正交实验,依据二次回归线性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杏鲍菇子实体多糖提取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6℃,提取时间12 min,料液比1∶35,微波功率700W,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杏鲍菇多糖的得率可达11.80%。  相似文献   

19.
陈欣  龚兰  刘冠卉 《食品科学》2010,31(14):140-144
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4 种食用真菌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还原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杏鲍菇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料水比1:30(g/mL)、提取时间1h、乙醇体积分数为95%;香菇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料水比1:20(g/mL)、提取时间3h、乙醇体积分数85%;金针菇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0℃、料水比1:20(g/mL)、提取时间2h、乙醇体积分数95%;美味牛肝菌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0℃、料水比1:40(g/mL)、提取时间4h、乙醇体积分数95%;经过工艺优化,4 种食用真菌多糖最高得率分别为3.89%、5.93%、2.79%、9.48%;4 种食用真菌多糖的还原能力均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提高而提高,而美味牛肝菌多糖的还原能力最强。与其他3 种食用真菌相比,经过提取工艺的优化,美味牛肝菌的多糖提取率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