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兴起的实验哲学对哲学学者直觉的可靠性与优越性发起了挑战,进而对传统的哲学研究方法提出了质疑。在工程、医学和弈棋等专门领域,专家身经百战,往往具有胜人一筹的直觉;在哲学领域,哲学学者的专识直觉是否同样优于常人呢?本文对源于实验哲学的这一挑战进行分析,指出现有的实验哲学研究尚不足以全面否决哲学学者专识直觉的可靠性与优越性;哲学学者专识直觉的优势或可体现在经由长期的逻辑推衍、论证构建、另类观点构思和反思平衡等思维训练所产生的特定类型直觉中,这是当前实验哲学研究并未予以充分重视和探索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概念内容和非概念内容是当代心灵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对范畴。具有自然主义传统的大部分心灵哲学家在内容自然化研究过程中往往关注的是概念内容及其各种表现类型。而非概念内容的存在始终困扰着他们。那么,非概念内容有其哲学渊源吗?非概念内容的"非"该如何理解?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界又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呢?  相似文献   

3.
传统哲学是一种以概念分析为中心的思辨哲学。思辨哲学"思辨"方法的局限导致了"直觉危机"的产生,引发了对"哲学承诺"的寻找和"去经验"的冲动;技术的进步有助哲学家展开经验导向的实证研究:哲学内外多股力量的合流促进了哲学实验的开展和实验哲学的诞生。实验哲学包括"基于实验的实验哲学"和"基于思辨的实验哲学"两类。运用系统的实证方法特别是"直觉探查"的新工具替代"思辨哲学工具三件套",实验哲学做出了"诺布效应"和"自由意志的时间真实性基础"等一系列重要哲学发现。实验手段是思辨方法的重要补充,有助于解决某些思辨哲学难以解决的问题,新工具引发了一场重要的哲学变革,这同时是当代哲学对认知科学挑战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4):118-122
法因的"自然本体论态度"采取一种哲学上的"最小主义策略",是沿着自然主义方向对传统的科学哲学重新定向的努力,但法因本人的理论也陷入自我循环,没有解决长期困扰自然主义者的自然与规范的二元悖论的问题。劳斯的科学实践哲学最终并没有清晰地阐明规范性与因果性的关系问题,没有找到一条走出当代科学哲学所面临的自然与规范的两难困境的出路。"实践的规范自然主义"的合理性模式或许是一条走出当前理论困境的出路,但其内容和细节尚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当代科学哲学中的自然主义流派论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把当代自然主义分为三派:以奎因、吉尔和撒加德为代表的科学自然主义。由于他们把认识论问题还原为科学问题,看作是科学的一部分,用科学替代哲学,这在某种程度上取消了认识论的地位。以劳丹为代表的规范自然主义把认识论同价值论联系在一起,把自然主义伦理学融入到科学哲学之中,描述性和规范性也融合在一起。第三派认为认识论不但要自然化,还应该社会化、历史化。该派着眼于认识的社会文化性,认为不但要研究个体的认识,还应着重研究群体的社会认识。代表人物是瓦托夫斯基、富勒以及唐斯等人。本文试图对各派观点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6.
当代分析哲学普遍使用的概念分析、思想实验和反思平衡等论证方法最终都诉诸直觉作为证据。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实验哲学追问并反思直觉的合理性及其限度。在直觉问题上,证据论和取消论是当前最为流行的两种立场。两者虽不乏洞见,但都因过于保守或太过激进而有失偏颇。笔者认为,一种值得提倡的观点是直觉的限定论。这种立场既能捍卫直觉作为证据的合理性,又能提供直觉合法使用的边界。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连续性论题已成为一般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共同关注的话题。哲学与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连续性建构,在当代自然主义观念的影响下,表现出深刻的自然主义发展趋势。因此,以"自然化"的方式,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所构建的连续性,不仅为人类行为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而且扩大了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论域,同时也为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基于自然主义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8.
"理智直觉"是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概念。经验论和唯理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牟宗三认为中国哲学承认人有"理智直觉"的能力,而西方哲学则不承认,因此中国哲学高于西方哲学。他还把西方的科学与哲学限定在经验知识领域。事实上,这只是某种经验论的观点。西方哲学中的唯理论是承认人有理智直觉能力的,科学与哲学的对象也不是可感事物,而是可知的事物。  相似文献   

9.
实验哲学诉求回归哲学传统,如果传统是指古希腊的"哲学-科学"传统,那么"哲学-科学"的背书之于实验哲学既不必要也不充分。实验哲学反对扶手椅哲学,但其经验方法及关于直觉的量化表述在哲学方法论上面临困难,最终招致有关"做实验"还是"做哲学"的质疑。实验哲学反对专家直觉,自我认同为(至少是一种有限的)大众哲学,然而实验及被试的"大众性"并不容易得到证成。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盲的直观’是否是概念性的"这一问题,康德学界形成了概念论和非概念论两大阵营。非概念论在分析哲学界分为内容非概念论和状态非概念论,这一区分也被康德学界广泛接受。然而这种区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该原则在康德哲学中是否适用?从分析哲学到康德哲学,"非概念论"的含义是否发生了转变?在康德哲学语境中界定"非概念论"的确切含义不仅使得当前概念论与非概念论的争论明晰化,更重要的是借此深化了康德的直观理论。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对道德的起源与本质究竟具有何种意义?以至自然主义道德观何以可能?这一问题源自古希腊,又经过了达尔文主义的重新诠释,成为当代生物学哲学争论的核心议题。本文旨在以经典文献为据,探究生物学不断引发的道德挑战。我们以为,生物学的发展打破了生物科学与道德哲学二分的传统思维,重新定义了道德即为一种基于生物学的哲学智慧,从而为自然主义道德观提供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奎因的自然主义与科学实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自然主义的演变历程是与科学实在论的复兴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在这一过程中.奎因以语言的自然主义为基底,确立了他的自然主义的认识论趋向,并由此将自然主义的方法论渗透和扩张到一切哲学的谈论中去,通过对指称相对性的分析,促进了语言的自然主义与实在论的表征论之间的可相通性;消解了传统实在论,宣判了传统认识论的"死亡",同时也引发了各种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争。所以,分析和把握奎因的自然主义与科学实在论之间的关联,是研究科学实在论走向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哲学家阿伦·盖尔的新著《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未来宣言》或许是迄今唯一的一本标题含有"生态文明"一词的西方学者的专著。该书对西方主流学院派哲学——分析哲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批判。该书指出,分析哲学在方法上排斥了通观和综合而局限于分析,在思想上陷入了科学主义和还原论,已失去对文化整体进行批判反思的作用,而成为一种拒斥深刻思想创新的顽固保守的哲学范式。作者继承谢林、科林伍德、怀特海等哲学家的思想传统,提出了思辨自然主义,认为思辨自然主义就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该书是对现代性哲学和现代工业文明的较为全面的反思和批判,值得国内研究生态文明的学者的重视。但该书似乎没有抓住现代性哲学的要害——独断理性主义的完全可知论和物质主义价值观。当代量子力学和非线性科学的最新研究为我们拒斥完全可知论提供了科学依据。普利高津、斯唐热和罗韦利从科学成果中概括的自然观和知识论是对完全可知论的明确拒斥。拒斥了独断理性主义的完全可知论,我们会明白,大自然是超验的,是不可能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的,科学永远只能研究特定层次的自然物或自然系统,而不可能研究大自然本身。自然物也都处于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也不可能被包罗无遗地认识清楚。如此理解自然,我们才会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进而才能意识到征服自然的危险和物质主义价值导向的危险。这样,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必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体认自然之超验性的自然主义是超验自然主义,超验自然主义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赖尔对Knowing-How和Knowing-That的区分受到了斯坦利和威廉姆森的批判,两人的主要靶子是赖尔构造的一个用来反对"理智主义神话"的无限回溯。赖尔用的是归谬法,斯坦利和威廉姆森误解了这一点,以为中断了这个无限回溯就是反对了赖尔。在关于Knowing-How的思辨性研究遇到关键性难题时,本文采用了实验哲学的方法,用蕴含哲学问题的小场景来调查常人的哲学直觉,以此来解答关于Knowing-How的哲学问题。实验哲学采用的社会科学方法是传统哲学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实验哲学研究发现,受过专业训练的哲学学者对于思想实验的直觉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受到诸多与理性判断无关的因素的影响。鉴于直觉在哲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哲学学者直觉的多样性和敏感性无疑为传统哲学方法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然而,通过考察以哲学学者作为被试的研究可以发现,哲学学者的专家直觉优势可能存在领域差异:在道德哲学领域,专家直觉的优势不明显;而在另外一些哲学领域,如知识论,专家直觉似乎比大众直觉更为可靠。同时,从反思相关性、认知过程以及领域特征三个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能进一步揭示直觉跨领域差异的深层机制。实验哲学研究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差异,在考虑专家直觉优越性等问题时,对直觉做出更为细致的划分。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自然主义的背景下,追问"我是什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当前自然主义在个人本体论问题上的可选方案主要有虚无主义、动物主义、构成主义以及四维论。其中,动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自然主义框架去把握和解决人格同一性问题。不过,这种专注于处理人格同一性问题的动物主义是不完整的,因而在人格同一性问题上容易受到传统心理连续性标准的挑战。一种完整的动物主义应当包含一种适当的自我模型并在意识问题上承诺了某种一般性的立场,换句话说,应当是自然主义整体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集合论作为数学基础的成功使得关于数学对象的本体论问题被归约为关于集合的本体论问题。传统的(集合)实在论强调集合的存在,从而人们可以谈论关于这些集合的概念是否符合那个客观事实。而作者将在本文中介绍并评析另一种逐渐流行起来的集合论哲学——多宇宙观(Multiverse View)。这一立场强调存在许多集合论宇宙以及相应的集合概念。在该语境下,传统实在论则相应地被看作是一种唯一宇宙观(Universe View)的立场。两者的争论是当前数学基础领域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布赖恩·莱特等英美学者重提尼采与自然主义之间的关系,重新把尼采定义为自然主义者,引起了学界热议。议论的焦点在于:尼采是自然主义者吗?若是,他的自然主义是何种自然主义?以及尼采的自然主义能否与现代科学对接?尼采虽然承认自己是自然主义者,也主张过"快乐的科学",但他所谓的科学绝非经验实证的自然科学,他的自然主义也绝非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自然主义。尼采的科学以康德现象论为基础,却不以现象论为旨归,相反,他试图通过回归自然来超越现象论。尼采以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来理解自然。权力意志与自然的生成、流变有关,而永恒轮回则与自然的必然性、确定性有关。以此为基础,尼采构建了肯定生命之流变和命运之必然的自然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9.
直觉的谱系     
近年来,直觉成为了当今哲学研究相当重要的话题;与此同时,方兴未艾的实验哲学采用心理学、认知科学的实验方法调查不同人群关于某些哲学概念的直觉。然而,对于什么是直觉,尤其是适合采用实验哲学方法开展研究的直觉,仍缺乏清晰的界定;对于直觉的不同含义及其理解,也存在相当多的含混和模糊。因而,有必要对直觉这一概念做出澄清。本文将直觉分为日常直觉、哲学直觉和理性直觉三大类别并加以阐释。对直觉的区分及在谱系上的整合,有助于容纳常识、心理学和哲学关于直觉的不同理解,提供一个统一的概念框架,并为实验哲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休谟"应—是"问题的启发下,摩尔首创"自然主义谬误"术语,旨在反道德自然主义进路。在此基础上,弗兰克纳进一步区分了"逻辑谬误"和"定义谬误"。摩尔认为形而上学的谬误也是自然主义谬误的诱因,只是他将"善"的自然主义谬误延伸到形而上学的范畴,进而引发伦理学的宗教教权唯一性的争论,对此古尔德通过宗教和科学的权二分观点予以回应,但遭到进化伦理学者的反对,进而出现反自然主义谬误思潮,试图为进化伦理学辩护,但进化论在解释道德进化上仍显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