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用吸附法去除废水中铜离子,本实验研究了绿色吸附剂小球藻粉对Cu^2+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小球藻粉吸附Cu^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90 min,在p H为5,吸附温度为30℃,Cu^2+初始浓度为200mg/L的条件下,Cu^2+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9.99%。Freundlich方程比Langmuir方程更好地描述小球藻粉吸附Cu^2+平衡吸附行为。该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并且为自发、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利用小球藻粉去除废水中Cu^2+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The modific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with persimmon tannin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removal of Pb(II) ions were carried out by batch method. The effects of solution pH, contact time, temperature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 on the immobilization of persimmon tannin we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persimmon tannin and Pb(II) fitted better by 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m model and pseudo-second order model.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adsorbents for persimmon tannin and Pb(II)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and found to be 42.97 and 12.40 mg/g at optimum pH, respectively. It was noted that the adsorbent exhibited the best adsorption property for Pb(II) when 1.0 g activated carbon was modified by 17.32 mg persimmon tannin. The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plain activated carbon, and it is expected to be an economic and effective adsorbent for the disposal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Pb(II) ions.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染料初始浓度、盐离子浓度以及温度对荷叶吸附水溶液中碱性品红(BF)的影响.Langmuir,Freund lich,Koble-Corrigan等温吸附模型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Kob le-Corrigan等温线方程对平衡实验数据拟合良好.荷叶对碱性品红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该吸附属于化学吸附.生物质吸附剂荷叶对水溶液中的碱性品红有很好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4.
铁硅交联膨润土对Cr6+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钠基膨润土为原料制备铁-硅交联膨润土,吸附处理模拟废水中的Cr^6 ,探讨了吸附条件,结果表明:铁-硅交联膨润土对质量浓度为30mg/L Cr^6 溶液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11,吸附剂用量8g/L,常温吸附15min,Cr^6 去除率达87.55%,其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5.
纳米分子筛处理低浓度含氟地下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纳米分子筛在不同条件下对低浓度含氟地下水的处理效果以天津市某地区含氟浓度为4.22mg/L的地下水为原水,分析了不同pH值、不同分子筛用量和不同搅拌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选定的范围内,控制适当的pH值,加大除氟剂投加量,适当延长搅拌时间等均能提高纳米分子筛的吸附容量。在最佳条件下,此种纳米分子筛的吸附容量可达2.2g/kg。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改性聚酰胺树脂对蛋白质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在静态条件下,改性聚酰胺对蛋白质溶液的吸附、洗脱回收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为6左右、温度25℃、振荡时间为60min时其对蛋白质的吸附量为8.715mg/g,吸附率可达85%,去除率最高.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吸附行为是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吸附后用pH为7.96的洗脱液进行洗脱,蛋白质回收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了扩大粉煤灰的再利用领域,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沸石;同时以其作为吸附材料,用于吸附染料亚甲基蓝的研究,考察了溶液初始p 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拟合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初步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粉煤灰合成的沸石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p H值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沸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在90 min达到吸附平衡;沸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说明该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且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8.
生物炭(biochar, BC)作为载体,负载纳米零价铁(nano zero valent iron, nZVI)形成复合吸附材料,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材料的结构特征。研究了不同材料、初始溶液初始p H、不同初始浓度、去除剂的投加量对BC负载nZVI (nZVI-BC)去除含Cr~(6+)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BC的加入提高了nZVI的分散性和抗氧化性,同时提升稳定性,对于水中Cr~(6+)的去除具有较好的效果;当Cr~(6+)的初始浓度为15 mg/L,去除剂的投加量为2.5 g/L, pH=4的条件下,其去除率达到了98%; nZVI-BC去除含Cr~(6+)废水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其中最大吸附量为209.93 mg/g。  相似文献   

9.
以粉煤灰为吸附剂,应用于去除废水中的磷,探讨了吸附时间、吸附荆用量、磷酸盐初始浓度对吸附效率的影响.并对粉煤灰用不同浓度的硫酸进行了改性,改性后的粉煤灰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大幅度提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派拉丁黄GR的模拟染色废水絮凝后滤液中染料在D301树脂中的吸附行为.静态研究表明:在絮凝后滤液中染料的浓度范围内,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速率用La—gergren方程拟合是可靠的.对照研究了D301树脂、活性炭和煤渣上派拉丁黄GR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D301树脂的吸附能力强于活性炭和煤渣,吸附剂的粒径为35目(425—600μm),废水pH值降低,温度升高可使染料的去除率提高,减小粒径和升高温度使D301树脂的吸附速率加快.动态吸附中浓度越大、流速越快越容易穿透.脱附率不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用泥炭从溶液中吸附铜,锌,铅离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国产泥炭在间歇吸附器内对Cu,Zn,Pb的吸附。通过等温吸附动力学研究确定接触时间,pH值,被吸附物的初始浓度,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吸附达到了平衡所必需的接触时间为1h,pH值最佳范围为4.5-6.0,Cu,Zn,Pb的吸附等温式可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描述。其吸附过程为粒内扩散控制,是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选用氧化镁改性活性炭(MgO—AC)为新型吸附剂,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氟离子.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时间、吸附剂最佳投加量、pH、温度等因素对吸附剂除氟性能的影响情况.反应系统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180min.吸附剂最佳投加量为2.8g/L.pH值是影响吸附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最佳反应pH范围为6.0—8.0.吸附等温线研究发现MgO—AC除氟剂吸附等温线方程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且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动力学数据较好的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本研究对MgO—AC除氟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廉价以及较高的吸附性能等优点表明MgO—AC是一种有实际应用潜力除氟材料.  相似文献   

13.
稀土Y分子筛吸附脱除碱性氮化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稀土Y分子筛为吸附剂,在间歇式反应釜中对含喹啉的十二烷溶液进行静态吸附试验,确定了稀土Y分子筛吸附脱氮的最佳温度,并从热力学及动力学角度研究了吸附脱氮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393K时,脱氮率达到最高,为55.8%,静态饱和吸附量为23.56mg/g;稀土Y分子筛吸附脱氮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吸附速率方程,为自发吸热的化学吸附,活化能为11.49kJ/mol。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柚皮生物炭对印染废水的吸附性能,利用水热法炭化制备了柚皮生物炭吸附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 - IR)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其吸附模拟废水中中性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剂用量为0.09 g、吸附时间为40 min、 吸附温度为30 ℃时,柚皮生物炭对模拟废水中中性红的吸附效果最佳,为54.32 mg/g(模拟废水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 其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生物吸附剂——落叶对印染废水的吸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岛常用绿化树种的落叶作为吸附剂,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的亚甲基蓝溶液,进行最佳因素条件的探讨。结果表明,处理初始浓度为100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最佳工艺条件为1.5g中等粒径吸附剂、pH=7、25℃恒温、400r.min-1摇速;达平衡时去除率达到97.05%,表明该吸附剂在染料废水的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物理吸附中薄膜扩散和微孔扩散是决速步骤,而化学吸附主要是基团质子化产生的静电反应和基团的化学粘合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处理含铜重金属废水时成本高和效率低等问题,选用廉价且吸附性能较好的吸附剂成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以稻壳为原料制备稻壳灰吸附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Cu2+质量浓度、pH值、吸附剂投加量、时间、温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吸附Cu2+的最佳条件;通过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测定,对吸附前后的稻壳灰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对吸附效果影响极大,当4≤pH≤6时,吸附率较高,pH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吸附;在前0.5 h内吸附速度很快,1 h后吸附基本完成。稻壳灰吸附Cu2+的最佳条件为:稻壳灰投加量20.0 g/L、35 ℃、Cu2+质量浓度30 mg/L、吸附时间1 h、溶液初始pH为6。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稻壳灰对Cu2+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7.
Chemically Enhanced Primary Treatment (CEPT)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rapidly growing mega-cities and can be used asan alterna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wage to traditionalbiological processes[1, 2]. The key problems of CEPTare the costs of chemicals and the production of exces-sive sludge volumes.Disposal of the waste sludge is a major economicalfactor in operation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30%-50% of the annual operating costs to be related to…  相似文献   

18.
利用香蕉皮制成吸附剂,对含有Pb2+的模拟废水进行吸附。分别对吸附剂粒径、pH值、废水中Pb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吸附剂投加量条件对吸附程度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香蕉皮吸附的最佳条件为:香蕉皮粒径为100目,pH=5,废水中Pb2+浓度50mg/L,吸附时间为90min,香蕉皮投加量为0.5g,最高吸附量为9.16 mg/g,在此条件下,100mL水样,30℃条件下,香蕉皮对Pb2+吸附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硫酸亚铁改性粉煤灰处理含磷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硫酸亚铁改性粉煤灰进行含磷废水的处理,探讨了pH值、粉煤灰投加量和吸附平衡时间对除磷效率的影响以及改性粉煤灰除磷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对于100mL含磷质量浓度为30.0 mg.L-1的溶液,改性粉煤灰除磷的最佳条件:pH 10,粉煤灰吸附容量1.0 mg.g-1,吸附平衡时间25 min;改性后的粉煤灰对磷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公式。  相似文献   

20.
采用柚子皮制备生物吸附剂用于去除水中的Cr(VI),考察了pH值、柚子皮投加量、柚子皮粒径、溶液离子强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中Cr(VI)离子初始浓度15mg/L、pH 1.5、反应温度25℃、柚子皮投加量1.Og/100mL、吸附时间7h时,Cr(VI)离子去除率可达90%以上。柚于皮对Or(VI)离子的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来描述,吸附等温线线性相关性均较显著,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柚子皮对水中Cr(VI)离子吸附性能较好,且运行成本低,可推广应用于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