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北省二、三级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现状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河北省二、三级医院经急诊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资料,入选发病12 h内的2010例STEMI患者,分析基线资料、治疗现状及预后情况。结果二、三级医院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比例占总人数的69.1%,其中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占53.0%,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占16.1%;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占30.9%。二、三级医院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8%vs.69.1%,P> 0.05),二级医院以溶栓治疗为主(62.0%vs.9.2%,P <0.001),直接PCI比例较低(6.8%vs.60.0%,P <0.001)。与三级医院比较,二级医院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原因中存在溶栓禁忌、医院不具备PCI条件比例较高(56.1%vs.10.2%,31.7%vs.2.2%,P均<0.001)。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的STEMI患者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vs.5.4%,P> 0.05)。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三年内随访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4.5%vs.93.1%,90.7%vs.90.6%,87.4%vs.88.5%,P均> 0.05)。二级医院因心源性休克所致死亡比例较三级医院高(5.3%vs.2.5%,P <0.05)。结论河北省二、三级医院急性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方式仍存在巨大区域差异;与以直接PCI为主的再灌注方式比较,以溶栓为主的再灌注方式具有相同的预后;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未早期接受任何再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纤溶酶联合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CT肺动脉造影(CTPA)或肺动脉造影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抗凝治疗组、纤溶酶治疗组、尿激酶溶栓组,分别予以单纯抗凝、纤溶酶联合抗凝及尿激酶溶栓抗凝治疗,观察治疗10 d后的右心功能及出血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治疗前后右心功能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溶酶治疗组及尿激酶溶栓组与常规抗凝治疗组右心功能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纤溶酶治疗组与尿激酶溶栓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抗凝治疗组出血副作用与纤溶酶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常规抗凝和纤溶酶治疗组与尿激酶溶栓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尿激酶溶栓组有更多出血危险性.结论 纤溶酶联合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因素肺栓塞(PE)患者抗凝治疗3个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2013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诊治的45例PE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其危险因素分为短暂危险因素组(A组)、持续危险因素组(B组)及危险因素未明组(C组),观察各组抗凝治疗3个月的治愈率、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抗凝治疗3个月后A、B、C各组治愈率分别为81.3%、0与14.3%。治疗前后比较,A组呼吸困难(87.5%vs.12.5%)与胸痛(50%vs.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呼吸困难(85.7%vs.14.3%)、咯血(35.7%vs.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各临床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比较,A组肺动脉收缩压与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B组CT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肺动脉收缩压与CT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危险因素PE患者抗凝治疗3个月疗效不同,除短暂危险因素组疗效显著外,其余各组多数未治愈,应3个月后复查相关检查,根据结果适当延长抗凝疗程。  相似文献   

4.
广西地区13家综合医院肺栓塞诊断技术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了解各种肺栓塞(PE)诊断技术在诊断PE中的应用.方法 对广西地区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995年至2007年PE病例的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临床表现以及普通检查诊断的PE病例为临床诊断病例,根据特殊影像检查结果或尸体解剖诊断的病例为确诊病例.比较各种PE诊断方法在诊断为PE患者中的比例以及不同年份各种诊断方法所占比例.结果 1995年至2007年13家医院诊断为PE患者460例,其中确诊病例237例(占51.52%),临床诊断病例223例(占48.48%).2002年至2007年确诊病例占同期PE病例的55.13%,较1995年至2001年14.63%明显提高(X~2=24.522,P<0.01).237例确诊病例中,17例由2项检查确诊,由肺动脉造影、CT肺动脉造影、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以及尸体解剖各诊断27例(11.39%)、214例(90.30%)、6例(2.53%)、5例(2.11%)和2例(0.84%),没有肺通气灌注显像确诊病例.2003年以后采用CT肺动脉造影广西地区确诊PE所占比例升高.其他检查技术则略有下降.结论 CT肺动脉造影是广西地区诊断PE的首选方法,其他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eteplase,r-PA)静脉泵注对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us,PE)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符合溶栓指征的急性PE患者76例,根据溶栓用药种类和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r-PA静脉泵注组17例、r-PA静脉推注组32例和尿激酶组27例。r-PA静脉泵注组应用注射用r-PA 18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 2 h内缓慢静脉泵入;r-PA静脉推注组应用注射用r-PA两次缓慢静脉推注,每次18 mg,推注间隔30 min,每次推注时间≥2 min;尿激酶组予尿激酶20 000 U/k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2 h内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后常规予华法林及低分子肝素抗凝。观察比较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肺动脉再通率、动脉血氧分压(Pa O2)及肺动脉平均压的变化以评价溶栓治疗效果,并观察各组溶栓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30 d病死率。结果 3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再通率、Pa O2及肺动脉平均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r-PA静脉泵注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r-PA静脉推注组和尿激酶组(P0.05);r-PA静脉泵注组30 d病死率为0,低于r-PA静脉推注组的25.00%和尿激酶组的22.22%(P0.05)。3组溶栓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缓慢泵注r-PA治疗急性PE的成功率不低于《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规定的传统溶栓治疗方法,且治疗后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下降,可能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PE溶栓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99mTc-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 肺灌注显像(PPI)观察下肢创伤及手术后(LEPP)并发肺栓塞(PE)患者的溶栓疗效.方法19例临床确诊的LEPP并发PE患者分别于溶栓治疗前、治疗2~4周后进行PPI;PPI图像上显示一个肺段灌注完全缺损记3分,缺损25%~75%记2分,<25%记1分,无异常记0分,根据记分变化分析溶栓治疗前后临床改善情况.结果19例患者溶栓治疗2~4周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0例,明显改善6例,有改善3例.治疗前(10.2±3.8)、后(2.8±1.4)PPI记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PI为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评价肺血流改善的手段,对LEPP合并PE患者疗效观察具有可靠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治疗前、中、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3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同时加强监测和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愈19例(59.38%),好转12例(37.50%),死亡1例(3.12%),总有效率为96.88%.溶栓抗凝治疗后,PaO2由(68.1±6.7) mmHg升至(81.6 - 6.3) mmHg,而PaCO2由(57.1 ±4.9)mmHg降至(48.5±5.0) mmHg,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及时溶栓抗凝治疗,加之精心护理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肺栓塞18例急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 分析2004~2007年期间急诊由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肺栓塞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呼吸困难11例(61%),"肺梗死三联征"患者仅1例(6%);低氧血症8例(44%),SⅠQⅢTⅢ 6例(33%),血浆D-二聚体>500 μg/L 15例(83%),CT肺动脉造影示栓子累及46支肺动脉;8例接受溶栓治疗,10例接受抗凝治疗;死亡2例.结论 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和规范溶栓抗凝治疗对预后有重要影响,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肺栓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急诊肺栓塞循证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检索关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和溶栓治疗的文章,探讨PE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以我院急诊2008-01的患者为例,并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2008-02)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80~2008-02) 中关于PE诊断和溶栓治疗的系统评价(system review,SR)和横断面研究(cross sectional study,CSS).结果 PubMed中共检索到SR 16篇,CSS 11篇;CBM 中无SR和CSS.结果 提示,临床评分量表对可疑PE患者制定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低度可能PE患者用D-二聚体排除PE安全可靠.螺旋CT诊断PE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用临床评分量表 D-二聚体 螺旋CT的流程诊断或排除PE最为安全可靠.对未选择的PE患者溶栓治疗较单独抗凝治疗并无显著优势,且可能增加出血并发症,但对大块PE患者溶栓能减少死亡率及PE复发率.结论 目前急诊诊断PE最佳的方法 和流程可能是临床评分量表结合D-二聚体和螺旋CT.在治疗方面只有大块PE患者能从溶栓中获得绝对益处.  相似文献   

10.
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embolism ,PE)指体静脉或右心系统栓子脱落随血液漂流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PE在我国因缺少检查手段和足够的警惕 ,致使误诊、漏诊颇多。尽管急性PE已有溶栓、抗凝肺动脉切开取栓及内膜剥脱术等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由于误诊、漏诊的原因 ,导致针对性治疗不及时或缺如 ,造成PE的病死率很高。我们回顾性分析了 6 3例PE病人的临床资料 ,旨在进一步明确PE的病因 ,寻找简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提高临床诊断率 ,为进一步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信息。一、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1 991年 1月至 2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7例疑似PE患者的肺动脉CTA检查资料,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依据,对67例疑似 PE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变的CTA 影像特征、误诊情况及其栓子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7例疑似PE患者,经肺动脉CTA诊断出PE患者63例,经病理学确诊62例 PE患者,误诊率仅为15.8%,不存在漏诊的情况。62例PE患者,其中9例为肺动脉主干、叶、段肺动脉多部位栓塞,累及主肺动脉12例、右肺动脉19例、左肺动脉22例。通过肺动脉CTA扫描62例PE患者共检查出78个栓子,包括59个血栓,脂肪栓11个,空气栓5个,其他3个。血栓来源广泛,其中来至于盆腔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分别为24个和19个。【结论】肺动脉CTA在诊断PE时不仅可直接显示出栓子的位置、形状、病程时间及其间接征象,同时还可诊断同PE具有相似病症的疾病,误诊和漏诊率低,且可协助寻找栓子的来源,为患者的临床溶栓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联合应用超声心动图(TTE)和外周血管超声评价右心功能不全(RVD)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全国41家医院的520例确诊为急性PTE的住院患者.结果 56.0%的患者伴RVD,49.1%存在DVT.363例资料完整患者57.0%有RVD,49.6%伴DVT;伴RVD和(或)DVT者中,33.3%RVD、DVT均阳性.而其中207例(次)大面积PTE,99.5%有RVD,58.5%伴DVT.RVD在近端肺动脉PTE中阳性率(78.9%)明显高于叶肺动脉PTE(51.4%)和段肺动脉PTE(21.7%),DVT阳性率分别为61.7%、46.8%、37.0%,RVD+DVT阳性率分别为51.1%、24.3%和8.7%.结论 RVD/DVT阳性率与PTE严重程度及解剖部位有关,联合TTE和外周血管超声可提高超声技术在急性PTE尤其在(次)大面积PTE、近端肺动脉PTE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9例淋巴瘤患者FDG-PET检测淋巴结和结外病变的结果,并与计算机断层显像(CT)和骨髓活检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国际工作组织淋巴瘤疗效标准(IWC)和修订完善的国际工作组织淋巴瘤疗效标准(IWC+PET)评估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98例患者286处病灶FDG-PET检出219处,检出率为77%;其中结内215个病灶检出157个(73%),结外检出62个(87%);CT则共检出182个(64%),其中结内检出150个(70%),结外仅检出32个(45%).FDG-PET对结内、结外病灶的检m阳性检出率远高于CT(P<0.01).治疗后81例患者104处病灶,FDG-PET阳性率和特异性分别为81%和68%;CT的阳性检出率和特异性分别为55%和33%,FDG-PET的阳性检出率和特异性高于CT(P<0.01).IWC标准完全缓解(CR)或不确定的完全缓解(CRu)患者33例,其中8例(24%)复发,FDG-PET阴性患者复发率为21%,而FDG-PET阳性患者复发率为40%.33例患者使用IWC+PET标准重新评估,25例患者CR,其中5例复发(20%).179例患者中133例(74%)FDG-PET检查结果与骨髓活检结果一致,22例FDG-PET阳性患者骨髓活检阴性,FDG-PET的阳性检出率为52%,特异性为83%.结论 FDG-PET在淋巴瘤的分期和疗效评价中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和特异性,有助于患者准确分期和残余病变性质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中抗酿酒酵母细胞抗体(AS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IBD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159例IBD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C)97例,克罗恩病(CD)62例],167例主诉为腹痛、腹泻并除外IBD的患者和25名健康人血清中IgG型与IgA型ASCA和ANCA.结果 ASCA-IgA/IgG在CD组、UC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3.5%、14.4%、29.3%和0;CD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UC组和疾病对照组(X2值分别为16.76、4.12,P分别<0.01、<0.05).ANCA在以上各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56.7%、4.8%和0;UC组中阳性率显著高于CD组和疾病对照组(X2值分别为38.08、90.47,P均<0.01);ASCA+/ANCA-组合诊断CD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0.3%,93.8%和80.6%;而ANCA+/ASCA-组合诊断U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8.5%,98.4%和97.9%;ASCA在手术治疗与未手术治疗CD患者中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ASCA或ANCA单项检测不能有效的筛选IBD患者,但2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对UC和CD进行鉴别诊断.同时检测IgA型和IgG型ASCA可提高CD诊断的敏感度.中国人群中ASCA阳性可能与手术治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辽宁省各级医院超声科的基本情况,探讨超声质量控制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方法 辽宁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于2021年3月下发辽宁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基线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辽宁省内各级各类医院的超声科,调查时间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调查内容包括超声医师基本情况、开展检查项目、年超声检查人次、超声科医...  相似文献   

16.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我院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和误诊情况。方法 :回顾 1983- 0 1/ 2 0 0 0 - 0 4我院 12 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情况 ,分析比较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误诊情况等。结果 :112 8例患者中 ,6 4例以肝功能受损为首发症状 ,5 2例患者首发症状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P>0 .0 5 )。其他 12例为肾脏、骨骼或其他系统表现 ;2肝脏受累的患者较为年轻 (平均 13岁 ) ,而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2 3岁 (P<0 .0 5 ) ;3角膜凯氏环阳性率为 96 .8% (12 4/12 8)。114例患者铜氧化酶吸光度的平均值为 0 .0 5 1± 0 .0 2 4,阳性率为 93% (10 6 / 114) ;4本病总误诊率较高 ,12 8例中有5 5例首诊误诊 (4 2 .9% )。 1990年以前的误诊率为 42 .3% (2 2 / 5 2 ) ,而 1990年以后的误诊率为 43.4% (33/ 76 ) ,两个时间段的误诊率相似 ;5 12 8例中 ,年龄 >18岁者 43例 ,<18岁者 85例。两个年龄组患者的误诊率分别是 39.5 % (17/ 43)和44 .7% (38/ 85 ) ,年龄 <18岁组患者的误诊率稍高 ,但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多样 ,除了肝脏和神经系统受累为主外 ,还可以单纯累及肾脏或骨骼系统等。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对可疑患者进行角膜凯氏环和酮氧化酶吸光度检查将有助于降低本病的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通气?蛐灌注(V-P)显像和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对肺栓塞(PE)诊断的临床价值。资料和方法:65例疑有PE的患者同时进行了V-P显像和SCTA检查,包括29例PE和36例非PE患者。以最终临床诊断为标准,分别评价两种显像对PE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V-P显像对P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2%,72.2%和78.5%,SCTA分别为79.3%,91.7%和86.2%。非确定性诊断在V-P显像中占受检病例的16.9%,SCTA占4.6%。V-P显像的非确定性诊断多出现于既往有其它心肺疾患的患者,如将非确定性诊断病例去除,则V-P显像的各项诊断参数均较SCTA呈增高趋势。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法,则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可提高到93.1%,94.4%和93.8%。结论:总体上SCTA对PE诊断的准确性优于V-P显像,应作为首选检查法;如果对受检病例作适当的选择,V-P显像的诊断价值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联合应用两种显像是目前最为理想的PE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在肺栓塞诊断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肺栓塞及有相似临床表现的几组疾病心电图的对比,试图了解肺栓塞心电图的特点和心电图在肺栓塞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共入选364例肺栓塞病例.其中肺栓塞组197例,对照组共167例.对照组分为:1组冠心病心力衰竭组70例,2组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组47例,3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50例.对364例患者的心电图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肺栓塞组心电图出现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V1导联S波粗顿或挫折等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1Q3T3、胸前导联T波倒置出现的比率也是肺栓塞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的表现以右心负荷增加和反射性的冠状动脉缺血为主要表现;S1Q3T3可能是电轴右偏的表现;每一个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难以承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任;动态观察心电图对肺栓塞的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PE患者60例,分别应用SOMATOM Emotion6层螺旋CT机扫描检查和传统胸部X线片观察,并比较两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螺旋CT检查准确率高于普通X线片,且无漏诊,其图像上共显示2658支肺动脉,其中有868支肺动脉显示栓塞,约占总数的32.7%。结论:应用螺旋CT进行检查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空间分辨率高,避免漏诊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