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人QT离散度测量的重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测量QT离散度的重复性和误差大小。方法:用50mm/s纸速12导同步心电图机和25mm/s纸速三导同步心电图机同时启示20例正常人的心电图,采用QTd,QTcd,QTad,JTd,JTcd,JTad六个指标进行QT离散度分析。结果:由50mm/s纸速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得的QT离散度,JT离散度的相对误差在两位测量者之间分别为12-13%与14-15%,在同一测量者两次之间的分别  相似文献   

2.
QT间期及其离散度测定的方法学研究和正常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告100例健康成人同步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和QT间期离散度(QTd):(1)各参数测量结果(±s):QTd、QTcd(矫正QTd)、JTd(JT离散度)、QTpd(QT顶点离散度)、JTpd(JTp离散度)、Tp-TEd(T波顶点至T波终点间期离散度)、QRSd(QRS间期离散度)和O-Qd(QRS起始时间离散度)分别为25.6±11.2,26.8±12.6,26.1±12.5,24.6±14.7,32.0±15.6,31.0±14.6,20.6±8.8和12.5±7.3ms,其范围均在5~50ms以内,与国际上研究结果一致。笔者认为QTd的正常值可暂定为<50ms;(2)体表12导联心电图同步记录方法,比常规非同步记录更能反映QTd的实际情况,并且可测量同步12导联QRS起始部时间(Q-QT)及其离散度(Q-QTd);(3)本文资料由国内和国外三组不同人员测量结果相同,表明QT、QTd测定的可重复性好;(4)性别差异,QT间期女性比男性长,而QRS间期男性比女性长,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QT离散度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QT离散度(QTd)系指心电图各导联间 QT时限变异的程度,定义为12导联心电图最长QT间期(QTmax)与最短QT间期(QTmin)的差值;有实测和心率校正两种QTd值,即 QTd和校正的 QTd( QTcd);由于QT间期受室内传导时间的影响,故有人主张采用JT离散度(JTd)和校正的JTd(JTcd);方法从采用非同步心电图采样和目测法,转为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采样和计算机软件分析。 应用体表心电图测定 QTd最早由 Campbell等于 1985年提出,1990年Day等首次证实其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高原老年人QT离散度正常参考值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原老年人QT间期离散度(QTd)正常参考值。方法选择海拔3000~3300m高原居住的老年人120例,常规记录3导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JT离散度(JTd)、校正的JT离散度(JTcd)4项参数,对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与同海拔非老年组进行比较,判定其统计学意义。结果(1)高原老年人QTd、JTd均值分别为(49±9)及(51±10)ms;(2)高原人进入老年阶段后QTd各参数随增龄呈递增趋势,然其进程相对缓慢,仅60~64与80~84岁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3)不同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原老年人QTd、QTcd、JTd、JTcd上限值分别为64、67、70、72ms,较同海拔非老年人显著延长。建议以≤上述各值作为高原老年人的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增加与室颤的关系   总被引:97,自引:0,他引:97  
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62例发病48小时内首次心电图(ECG)的QT间期离散度(QTd)进行了测定。结果:AMI早期原发性室颤患者QTb及JTd显著高于非室颤组(QTd107.50±35.80ms,48.90±17.90ms,P<0.01。JTd107.50±31.00ms,52.60±190.00ms,P<0.01)。提示:QTd或JTd增大,室颤发生可能性增大。认为:QTd和(或)JTd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QT及JT间期离散度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摘要)山东省金乡县人民医院内二科邵佩君,李合友,陈保松,张洪稳本文测定分析9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及JT间期离散度(JTd),旨在探索QTd及JTd增大与...  相似文献   

7.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变化特点,QTd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以及QTd对预后的意义。方法测量老年AMI组和非老年AMI组各50例及老年无心脏病组54例12导联心电图QTd(JTd),即QT间期(JT)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计算出QTcd(JTcd)。结果老年AMI组QTd(JTd)与其他2组分别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0.001)。两AMI组死亡与生存者QTd(JTd)均有显著、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0.01)。老年AMI组重度泵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非老年AMI组。结论QTd(JTd)可作为判断AMI患者病情与预后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对老年AMI患者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者测定分析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第3d的17导联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及JT间期离散度(JTd),并以1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AMI组的QTd及JTd较正常组明显增大,差异非常显著(P<0.01)。AMI泵功能级别(Kilip分法)与QTd及JTd呈正相关,即泵功能级别愈高,则QTd,JTd值愈大(r分别为0.99与0.95)。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和JT离散度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国芬  张金枝 《心功能杂志》1997,9(4):227-228,233
作者测定分析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第3d的17导联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及JT间期离散度,并以1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AMI组的QTd及JTd较正常组明显增大,差异非常显著。AMI泵功能级别与QTd及JTd叶正相关,即泵功能级别愈高,则QTd,JTd值愈大。  相似文献   

10.
健康国人QTU是期离散度的检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建立健康国人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平均值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1 ̄87(39.4±17.3)岁健康国人2078例,用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采集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数据并录入软盘,专人在显示顺上进行回放分析。增益放大1mV=20 ̄40mm,纸速放大50 ̄100mm/s。测量QTmax、QTmin按Bazett公式校正QTcmax、QTcmin,计算QTd(QT  相似文献   

11.
QT,JT离散度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3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下称患者组)与20例健康者(下称对照组)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T离散度(QTd)和JT离散度(JTd),并随访12 ̄20个月。结果显示,猝死心肌病患者(11例)的QTd、JTd明显高于心衰死亡者、存活者及对照组(P均〈0.01)。因心衰死亡者的QTd、JTd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与存活患者无明显差异(P均〉0.05)。JTd〈60ms、60ms〈JTd〈1  相似文献   

12.
应用体表心电图测定QT离散度的错误概念及其理由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自Cam pbell等提出QT离散度(QTd)以来,临床上普遍采用,用心电图(ECG)来测QT间期,其有长短,只因心向量(VCG)在某个导联轴上的投影量不同所致,并不能代表某局部的QT间期,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明确的数千例同时有ECG和VCG者,从中选出有QTd 异常者(≥50 m s)和长QT者100 例。结果 1.QTd 异常可见于正常人,儿童老年均可。2.QTd异常受心率影响很大,心率慢时有异常QTd,而心率增快时QTd 可转为正常。3.QTd 异常与有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无关,而与其QT 是否延长密切相关。结论 我们认为测量QT间期并分析其ECG 和VCG应密切结合临床,目前对QTd 的分析应慎重,不宜滥用  相似文献   

13.
观察4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的变化,结果显示,溶栓成功组QTd、JTd较溶栓前显著减少而非成功级QTd、JTd较溶栓前无显著性差异,因此,QTd、JTd可作为判断溶栓成功的参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QT离散度的方法学及其正常参考值研究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的正常参考值及在不同心电图记录纸速、不同时间重复测量、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可重复性。方法分别以纸速25mm/s、50mm/s记录504例健康成人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用手工分规和电脑半自动测量QTd,比较不同心电图纸速、不同时间重复测量、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可重复性。结果(1)同一或不同测量者不同时间内重复测量的QTd、QTcd、RR间期显著相关,r分别为0.93、0.95、0.99,P均小于0.01。(2)计算机半自动测量与手工分规测量的QT、QTd显著相关,r分别为0.84、0.88,P均小于0.01。(3)在25mm/s纸速与50mm/s纸速的心电图分别测量QTd、QTcd、RR间期,两次结果相关性好,r分别为0.86、0.84、0.96,P均<0.05。(4)用不同方法测量QTd、QTcd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其平均误差小于7ms。(5)QTd、QTcd的正常参考值为45±13ms、49±14ms。结论①QTd在不同心电图记录纸速、不同时间重复测量、不同测量方法之间显著相关,可重复性好。②QTd的正常参考值为45±13ms,范围为20~70m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d)和(或)JT间期离散度(JTd)的增加与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26例扩张型心肌病(NYHAII~IV级)患者与20例健康者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Td及JTd。并对全部患者随访16~38个月。结果:2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性死亡17例(65.4%)。死亡组QTd及JTd分别为78.7±42.4和80.7±38.6ms,明显高于存活组(47.8±20.6和50.2±16.1ms)和正常对照组(39.6±12.2和42.5±15.1ms),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QTd<60ms、60ms<QTd<100ms和QTd>100ms的死亡率分别为33.3%,75.0%和100%,差异显著(P<0.05),猝死率分别为0%、16.7%和100%,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QTd明显增加的患者远期死亡率显著高于QTd正常或轻度增加的患者,并可能与猝死发生有关。提示QTd(或JTd)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参数。  相似文献   

16.
测定10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第三心肌梗塞日的QT间期离散度(QTd)和JT间期离散度(JTd).并以1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AMI组QTd、JT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均P<0.001)。住院期间死亡组(3O例)QTd与JTd较存活组(77例)明显增大(均P<0.001)。提示以QTd、JTd增大来评价AMI患者的近期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测定了1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首次心电图的QTc间期,JTc间期及QT离散度(QTd),并与AMI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性猝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为AMI时早期原发性室额患者QTc显著高于无室颤者(QTc488.63±39.36ms与405.88±22.31ms,P<0.01);JTc异常组与QTd>60ms组室速、室颤及猝死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P<0.01),表明QTc,JTc延长及QTd增加者室颤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对心室肌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对特发性室性惊动国过速速(IVT)患者QT、JT离散度(ATd、JTd)的影响。方法 测量15例IVT患者RFCA术前、术后的QTd、JTd。结果 IVT患者RFCA术关、术后QTd、JT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FCA不影响IVT患者心室肌复极离散度。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梗QT间期离散度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梗QT间期离散度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夏琼常州戚墅堰铁路医院(213011)心电图不同导联间的QT间期存在差异,QT间期离散度(QTd)是这些差异的量度,它代表节段性心肌复极差异。本文观察分析了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QTd及JT间期离散...  相似文献   

20.
对70例冠心病患者和21例健康人的心电图数值进行测量,并对心室晚电位、室性早搏与心电图各测值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①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QTc、QTd、JT、JTc、JTd及JTcd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陈旧性心肌梗塞组患者QTc、QTd、QTcd及JTd、JTcd高于心绞痛组(P<0.05或<0.01)。②心室晚电位阳性的冠心病患者的QTd、QTcd、JTd、JTcd明显高于心室晚电位阴性的冠心病组(P<0.05或<0.01)。③冠心病伴室性早搏者QTc、QTd、QTcd、JT、JTc、JTd、JTcd明显增加(P<0.05或<0.01)。提示冠心病存在明显心肌复极不均匀,心室晚电位和室性早搏与心肌复极离散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