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类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crt基因)是一类指导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基因,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很好地阐述蓝藻crt基因序列的多样性和早期进化特征.为研究蓝藻crt基因的多样化程度,了解其进化规律,文中利用现有资料,分析了参与蓝藻门中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关键酶的分子进化关系,主要目的是提供crt基因在蓝藻门中的进化轮廓,分析其是否存在基因的水平转移,并评价其选择方式,便于今后描述该基因在蓝藻中的进化特征.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在蓝藻基因组中频繁发生基因的水平转移,而氨基酸变化大部分是在正向选择下进化的.分析还发现大部分代谢前期的crt基因相对保守,一些亲缘关系密切的蓝藻其类胡萝卜素基因却有较远的进化距离.  相似文献   

2.
蓝藻基因表达载体系统的构建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蓝藻是一类具植物型放氧光合作物特性的原核生物。多数蓝藻富含营养物质,无毒,是表达外源目的基因的独特受体系统。因此,构建适用于蓝藻表达外源目的基因的载体系统,并用于表达药物活性肽基因,已成为当前蓝藻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课题组10多年来率先在国内开展蓝藻基因工程研究,从蓝藻Plectonema botyanum中分离得到了约1.5kb的小质粒,以此为出发质粒,构建了蓝藻穿梭质粒pPRS-1和穿梭质粒表达载体pPKE2;同时根据DNA片段同源重组的性质,构建了蓝藻Calothrix sp.PCC7601、Synechococcus sp.PCC7942的基因整合平台系统。在国家863项目经费资助下,利用构建的蓝藻质粒载体和基因整合平台系统,把人源胸腺素基因转入蓝藻Calothrix sp.PCC7601和Synechoccus sp.PCC7942,并能高效表达,首次获得了可直接口服的含人源胸腺素的转基因蓝藻,这对研究和开发基因工程口服药物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蓝藻是一类进行光合放氧的原核生物,蓝藻因其结构的特点,已经成为表达外源基因的理想宿主之一,而接合转移是蓝藻基因转移系统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接合转移技术可以深入研究光合作用、细胞分化、氮固定和对环境的抵抗。介绍了有关蓝藻接合转移的载体、质粒以及接合转移在蓝藻中的应用,为蓝藻基因工程发展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4.
蓝藻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蓝藻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包括①目前用于蓝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基因种类以及这些基因进化的结构规律,PCIGS,16SrRNA和ISR序列分析在蓝藻系统发育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结果;②用于蓝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方法及其应用;③有毒微囊藻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五种蓝舌病毒的分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明 《贵州科学》2003,21(1):14-16
对蓝舌病毒(BTV)血清型2、11和13的双链RNA中L3基因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该基因编码这种病毒的重要内壳蛋白质(VP3),应用前人测定的血清型10和17的BTV的L3基因序列,共5种美国存在的BTV的L3基因。该病毒的每种L3基因片断都有2772个核苷酸,包含一个开放读框(ORE)。这个开放读框(ORF)编码由90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VP3(分子量103kD),其等电点为6.0。用这5种蓝舌病毒血清型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发现,BTV-2血清型与BTV-10、11、13和17的距离较远,美国的五种血清型BTV可分为两个不同的类群。  相似文献   

6.
马义 《小学科技》2009,(6):30-31
人类中有小偷,动物中也有小偷。动物偷窃技术丝毫不逊于人类,有的甚至还技高一筹。  相似文献   

7.
藻类病毒研究40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藻类病毒研究40年来的重要发现。前期研究着重于病毒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20世纪80年代后一度研究陷于停顿,90年代发现蓝藻病毒在海洋中的重大生态意义后,近年来又掀起藻类病毒研究的热潮,我国在藻类病毒方面的探索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由于水体的丰富多样,以及“水华”和“赤潮”的严重爆发,我国研究藻类病毒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创新科技》2005,(10):55
大肠杆菌是与人类共生的最常见病菌,会引起食物中毒和腹泻。但是,美国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方法改造的大肠杆菌,却能成为感光度很高的“生物胶卷”。科学家们的这一创造是得到蓝藻的启发。早先的研究已发现,蓝藻的光合作用由一系列基因参与。  相似文献   

9.
贵州云台山蓝藻植物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台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风景区──阳河风景区四大景区之一。保护区内岩溶地貌十分发育,植被类型主要是常绿阔叶林。蓝藻植物有3纲6目11科53属228种(含变种),有丰富的适钙蓝藻及岩溶蓝藻,蓝藻群落主要以石生群落为主,气生、亚气生种类居优,水生种类贫乏。  相似文献   

10.
张元进 《奇闻怪事》2008,(1):77-77,68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在山中修行的老法师月夜里散步回来,碰上了一个小偷正从他的茅屋里往外走去。他知道小偷在茅屋里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便脱下身上的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深情地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回去呀!”望着消失在夜色中小偷的背影,  相似文献   

11.
病毒不仅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主要病原,还能作为载体进行基因转移,成为有用的实验工具。有的病毒有包膜,有的病毒没有包膜,有包膜的病毒对于研究膜运输特别有用。本书讨论了病毒复制过程中膜运输。  相似文献   

12.
作者经过多次调查,确定了乌岩岭自然保护区蓝藻135种和1变种,其中有8种是本区特有种。并对这些蓝藻生长的生态环境划分分为三个区系,同时通过乌岩岭蓝藻区系组成和国内外其它地区相比较,进行区系分析,确定该保护区的蓝藻属于亚热带北沿,逐渐向暖温带过渡的区系。  相似文献   

13.
免疫增强蓝藻是把胸腺素α1(Tα1)基因转移到蓝藻-聚球藻PCC 7942(Synechococcus sp.PCC7942)染色体上后获得稳定表达的转基因蓝藻,经小鼠实验初步表明其有生物学活性并且口服有效.本实验采用该免疫增强蓝藻饲喂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黑仔,并采集分离了一种养殖鳗鱼流行性发病弧菌(Vibrio sp.),对饲喂了免疫增强蓝藻的黑仔鳗进行感染试验.实验表明饲喂添加免疫增强蓝藻的饲料后,黑仔鳗各检测组织器官Tα1含量显著提高,免疫增强蓝藻提高了试验鱼的免疫能力,增强了抗逆、抗病菌感染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免疫增强蓝藻作为鱼类饲料添加剂适口性好,适宜添加量为(0.5~1)×10-6左右.  相似文献   

14.
幽默笑话吧     
与父作对一天,小偷的妻子正在打自己的儿子。“亲爱的”,小偷问妻子。“你为啥打儿子呀?”哼!妻子回答,“这个小东西,他居然想长大了当警察!  相似文献   

15.
 首次提出了水华蓝藻的生物数学理论,应用推广的Logistic-Exponential方程,导出了水华蓝藻爆发和强持续生存情况下的个体数变化规律.建立了在磷、氮等环境因子限制下蓝藻个体数的微分方程,证明了关于蓝藻弱持续生存和灭绝条件的2个定理.基于这个理论,提出如何控制水华蓝藻生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游逗俱乐部     
《青少年科学探索》2012,(7):F0003-F0003
头脑大练兵 广场上人来人往,大家都被夏天中午炎热的天气弄得十分烦躁。突然,人群中有个女人叫了起来,原来她的包被小偷偷走了。附近的警察听到声音赶了过来,无奈人太多,小偷早都溜人人海。队长细心地观察了一下周围的情况,指着正在给花坛浇花的花匠说:“抓住他,他就是嫌疑犯。”你知道队长是怎样认出小偷的吗?  相似文献   

17.
蓝藻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宝亮 《科技信息》2009,(18):77-77
近年来蓝藻爆发频繁,大量蓝藻被打捞上来,蓝藻作为一种富含多种有益物质的生物质资源,其利用值得深入研究。该文简要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对蓝藻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进一步探讨了蓝藻资源的其它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五种蓝舌病毒的分子系统(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蓝舌病毒(BTV)血清型2、11和13的双链RNA中L3基因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该基因编码这种病毒的重要内壳蛋白质(VP3),应用前人测定的血清型10和17的BTV的L3基因序列,共5种美国存在的BTV的L3基因。该病毒的每种L3基因片断都有2772个核苷酸,包含一个开放读框(ORF)。这个开放读框(ORF)编码由90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VP3(分子量103kD),其等电点为6 0。用这5种蓝舌病毒血清型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发现,BTV-2血清型与BTV-10、11、13和17的距离较远,美国的五种血清型BTV可分为两个不同的类群。  相似文献   

19.
用改良的经典方法测定包装LacZ基因的腺病毒和逆转录病毒载体的病毒滴度,以及用新建的简便方法测定逆转录病毒载体的病毒滴度,应用此两种病毒载体介导LacXZ基因分别导入15种人或小鼠靶细胞,并以不同滴度的病毒上清液转染靶细胞K562,探讨病毒滴度对基因转移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病毒滴度与转染效率呈正相关,逆转录病毒滴度由10^6CFU/mL。  相似文献   

20.
《苏南科技开发》2007,(6):30-30
今年太湖经历了一场环境危机,而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就是蓝藻肆虐形成的水华。蓝藻究竟是什么?蓝藻水华又有什么危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