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和血液透析(HD)患者的生活质量纵向变化情况,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接诊的腹膜透析患者40例(腹膜组)与血液透析患者42例(血液组)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自愿参与研究的4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后均给予2年随访。采取生活质量SF-36评定量表对三组对象入组时及随访2年后的生活质量进行纵向观察,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膜组随访2年后40例患者死亡10例,死亡率25.00%,血液组死亡9例,死亡率21.43%,两组死亡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组时与随访2年后对照组人员生活质量各个指标纵向观察得分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腹膜组与血液组患者随访2年后生活质量各个指标纵向观察得分有所下降,相较于入组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入组时与随访2年后对照组人员生活质量躯体综合得分与精神综合得分纵向观察结果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腹膜组与血液组患者随访2年后生活质量躯体综合得分与精神综合得分纵向观察结果皆明显低于入组时,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膜组与血液组患者随访2年后生活质量测评相关指标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透析患者需要长期透析维持生命,但随着透析时间延长,不论腹膜透析者还是血液透析者,生活质量都会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管理中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C A P D治疗的157名腹膜透析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腹膜透析病人76例纳入实验组,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C A P D治疗的8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我院腹膜透析专职护士对实验组进行认知能力、行为能力评估,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在住院期间,对手术置管后病人及家属进行操作培训、居家腹膜透析环境要求培训,考核合格后出院,出院后进行及时的家访和电话随访,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健康教育.比较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前后病人腹膜透析相关知识问卷得分及腹膜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结果 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后病人腹膜透析相关知识问卷得分提高(P<0.05),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对腹膜透析相关知识的了解,并可有效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降低居家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居家腹膜透析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采用常规腹膜透析流程培训,在心理、个人卫生、家庭透析室等给予护理干预,做好家庭随访及动态的护理管理;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腹膜透析流程培训。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注重居家腹膜透析各个环节控制及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水盐控制对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效应,提高对水盐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将48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限制患者的水盐摄入,对照组对水盐摄入不作特殊要求,随访4周,比较两组干涉前后的水肿程度、血压、体重、左室质量指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4周后随访时收缩压、舒张压、体重、左室质量指数等指标明显较低,与干预前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改变不明显,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水肿情况也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PD患者进行水盐限制对改善患者容量负荷,较少并发症,提高腹膜透析的成功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卢敏 《大家健康》2016,(8):250-25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0例腹膜透析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一体化健康教育)与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营养状况、腹膜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营养状况、腹膜透析充分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能取得较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长期使用低钙透析液进行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及生存质量。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肾脏内科开始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160例,按照透析液含钙量的不同分为低钙透析液组(低钙组,透析液钙浓度1.25 mmol/L)83例和标准钙透析液组(标准钙组,透析液钙浓度1.75 mmol/L)77例,随访3年,观察透析第1年末、第3年末时2组患者生存率、透析效果及生存质量的比较。结果随访至第1年末时,2组患者生存率及退出腹膜透析的个案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之间生存质量、透析一般情况、血管钙化、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钙组患者的血钙高于甲状旁腺激素低于标准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第3年末时,低钙组患者生存率更高,退出腹膜透析的个案数量则明显低于标准钙组,继续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之间透析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钙组患者的血钙高于、甲状旁腺激素低于标准钙组,血管钙化、心血管事件发生更少,生存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长期使用低钙透析液进行腹膜透析对钙磷代谢存在有利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要好于标准钙透析液进行透析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协同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协同护理管理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协同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协同护理进行管理,对照组则按常规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透析效果、回归社会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协同护理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医疗费用的开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腹膜透析病人中延续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2例早期腹膜透析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前2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红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和尿素清除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0%,低于对照组的31.71%(P<0.05)。结论:对早期腹膜透析病人给予延续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透析效果和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有效缓解了病人在透析过程中的焦虑情绪,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双联系统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win Bag(双联)系统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优势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应用Twin Bag系统对30例肾衰病人进行腹膜透析,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理论指导、操作培训及随访。结果:通过应用Twin Bag系统透析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运用Twin Bag系统进行腹膜透析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前景,且对患者进行透析全程的护理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诊随访患者的教育-再培训体系对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的作用。方法:对我中心151例腹膜透析门诊随访患者实施发放健康教育知识小册子、电话随访教育、患者定期回院随访教育、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上门家访教育、网络互动知识问答以及开设特殊人群的复训等一系列的教育-再培训后,对门诊腹膜透析随访患者进行透析相关并发症的统计以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价。结果: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腹膜透析随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完善的教育-再培训体系能促进患者的依从性,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膜透析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腹膜透析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对腹膜透析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试验组在透析方案、透析操作、水盐控制、按时复诊等的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病人的依从性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家居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家居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话回访与家庭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家居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管理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5例腹膜透析患者为观察组,25例腹膜透析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进行管理,对照组则按常规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腹膜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临床路径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对腹膜透析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腹透感染的机会,减少医疗费用的开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再培训对腹膜透析病人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分析教育与再培训对腹膜透析病人依从性的影响,以便对腹膜透析病人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计划并有目的的实施教育。方法:采取个别指导、面对面交流,采用多媒体集体授课、播放VCD光盘、发放家庭腹膜透析手册等教育形式。结果:通过教育与再培训,腹膜透析病人的依从性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教育与再培训可以提高腹膜透析病人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疗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尿毒清颗粒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3年5—7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91)采用贝前列素钠片治疗,研究组(n=49)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尿毒清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残余肾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肾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尿毒清颗粒可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及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名腹膜透析病人按手术序号的单号和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名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对照组40名病人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加强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再次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其再次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59例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据透析龄分成四组:A组(透析龄≤3个月)49例;B组(3个月〈透析龄≤12个月)38例;C组(12个月〈透析龄≤24个月)35例;D组(透析龄〉24个月)37例。所有入选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SF-36生活质量问卷评估其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9例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7%、27.1%;A组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B、D组,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P〈0.05),D组患者的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焦虑、抑郁与透析龄呈负相关(r=-0.193,P=0.015;r=-0.235,P=0.003),焦虑与抑郁呈正相关(r=0.75,P=0.000);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在多个维度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患者体力状况、体力作用、疼痛、情感与精神状态、情感作用、社会功能、精力状况此7个维度的评分与透析龄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发病率高,普遍存在生活质量差。但随着腹膜透析患者透析龄增加,抑郁、焦虑的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透析龄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减少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中青年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差异,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及适合中青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透析方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腹膜透析6个月以上的中青年患者为调查对象,其中血液透析患者76例(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54例(腹膜透析组),使用KDQOL-SFTM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在总体生命质量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腹膜透析组患者在疼痛、情感所致工作和生活受限方面的得分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在社会功能、工作状况、睡眠方面的得分均高于血液透析患者(P<0.05)。结论中青年慢性肾衰患者透析方式的选择对生命质量的总体影响尚不明显,合理的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结合患者病情、家庭、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透析后的疾病管理对生命质量的提高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门诊随访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70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M.对照组患者出院前给予常规教育指导培训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门诊随访.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就依从性行为和并发症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门诊随访不仅可提高OAPD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随访护理对降低尿毒症患者居家腹膜透析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40例尿毒症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只在出院前给予常规指导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居家随访。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家随访提高终未期肾脏病患者的对腹膜透析治疗操作的规范性,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好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