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孙矩正  王蔚  张玉柱 《煤矿安全》2014,(10):136-139
为了预测矿井瓦斯分布和预防瓦斯灾害,厘清矿井瓦斯赋存规律控制机理。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对十三矿井田进行了详细研究,结合各级构造和井田瓦斯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构造演化、矿区构造和矿井构造对井田瓦斯赋存分布的控制作用。得出了十三矿井田瓦斯赋存特征:不同级别的构造控制不同范围的瓦斯赋存;区域板块构造运动及演化奠定了矿井瓦斯赋存分布东高西低总体分布规律的基调;矿区构造李口向斜确定了矿井煤层瓦斯含量随埋深的增大而增大的分布规律;矿井构造主导矿井各采区瓦斯赋存的差异性,己一和己三采区受褶皱构造控制,应力集中,含量大,煤与瓦斯突出集中,己二和己四采区受正断层影响,瓦斯含量较小。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16,(6):147-149
基于构造逐级控制理论,阐明了不同级别构造对范各庄矿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区域构造运动及演化奠定了范各庄矿为瓦斯矿井的构造背景和矿井瓦斯赋存东低西高分布规律的基础;矿区构造确定了矿井煤层瓦斯含量随埋深增大而升高的分布规律;矿井级别构造控制矿井瓦斯赋存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综合分析煤矿瓦斯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煤层吸附性、煤围岩特征、煤层厚度及其变化、煤体结构和地质构造区域演化、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和矿井构造对瓦斯赋存和突出的控制作用,得出结论:煤层中瓦斯的含量受许多地质因素控制,目前所含的瓦斯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煤矿安全》2017,(7):173-176
为获知地质因素对突出煤层开采的影响,采用瓦斯地质控制理论分析了井田3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得到井田构造和煤层埋深是控制煤层瓦斯含量和煤层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在构造控制区的3510回采工作面和埋深控制区的3301回采工作面测定了煤层开采期间的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回风流瓦斯浓度,以及消突效果检验指标钻屑量S和解吸量△h_2等参数。考察表明:韩山背斜构造易于瓦斯封闭和应力叠加,非构造区的参数测试值较构造区大幅度减小,韩山构造为该矿井防控煤与瓦斯突出的重点区域;随着煤层埋深增加,煤层瓦斯含量和煤层应力的显著增大也促进参数测值呈现大幅度增加规律。  相似文献   

5.
根据平顶山矿区内部分矿井实测三向应力、瓦斯含量、压力值计算了各矿区煤层弹性能及瓦斯膨胀能,并分析了其分布规律及特点,结合平煤矿区3次地质运动及矿区内地质构造特性,得到了突出潜能的主要控制因素并进行突出危险性划区。结果显示:弹性能及瓦斯膨胀能随埋深增加而增加,受地质构造控制作用显著;自重应力场控制区域煤层弹性与瓦斯膨胀能远小于构造应力场控制区域;构造应力控制区域随埋深增加构造控制作用逐渐减弱,转变为自重应力控制作用;自重控制区域煤层单位体积煤体瓦斯膨胀能与弹性近似相等,而构造应力控制区域膨胀能远大于弹性形;地质构造控制着矿区突出潜能的分布,是矿区突出主要控制因素;锅底山与九里山断层间区域危险性最小,锅底山与李口向斜之间突出危险性偏高,而李口向斜东南部区域突出危险性最高。通过对矿区突出点分布情况分析证明了突出危险性划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青龙矿构造发育规律及其演化对瓦斯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防和防止青龙矿瓦斯事故的发生,在系统整理、分析青龙矿地质资料和瓦斯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探讨了青龙矿构造发育规律及其演化特征,阐述了矿井瓦斯赋存的构造控制作用,并对瓦斯突出危险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青龙矿构造定型于燕山期,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复杂,逆断层发育,瓦斯含量较高,各煤层瓦斯含量几乎都大于10 m3/t;结合煤层埋深和构造煤分布规律分析认为井田西南部构造复杂区为瓦斯突出危险区,东部(浅部)为瓦斯突出威胁区。  相似文献   

7.
中梁山南矿是严重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该矿井实测的瓦斯地质资料为依据,运用瓦斯地质和构造演化理论,研究了区域和井田构造控制特征.统计分析了该矿突出资料,认为该矿突出类型主要以中小型突出和倾出为主;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突出强度增大;突出大多发生在石门和工作面平巷;断层影响带是突出点易发区域;K1及K1o煤突出严重;矿井西翼煤层突出危险性较大.通过分析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煤厚及其变化、软分层、地质构造等因素对该矿突出的影响,认为断层构造和煤层厚度及其变化程度为该矿煤与瓦斯突出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8.
尚林伟  魏国营 《煤矿安全》2014,(10):147-150
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方法,依据锅底山断层形成机理及其发育规律,结合断层区域内煤层厚度、同生和次生构造以及构造煤的分布特征,将断层区域己16-17煤层划分为2个地质单元,锅底山上盘和锅底山下盘。依据断层区域内己16-17煤层地勘瓦斯含量和实测瓦斯含量数据,分析2个地质单元的瓦斯赋存特征,即相同标高下锅底山断层上盘煤层瓦斯含量较下盘高。研究得出地质构造、煤层埋深和构造煤分布是矿井己16-17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控制因素,即煤层瓦斯含量整体上随煤层埋深的增加而增加,但由于受锅底山断层构造活动影响,瓦斯含量分布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唐平 《煤》2020,29(8)
煤层瓦斯赋存受矿井构造条件控制,构造复杂程度的评价和研究对预测瓦斯突出灾害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某矿瓦斯地质资料,通过利用分形计算和曲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主采煤层构造复杂程度,探讨与预测了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研究发现矿井瓦斯分布受矿井断层影响明显,并据此划分了3个瓦斯地质单元,整体上瓦斯分布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增大,但在局部区域内异常分布;矿井分形维数和曲率计算分别介于0.6~1.838 2和(5~35)×10~(-5)之间,分形维数和曲率值均与瓦斯含量正相关,但在构造简单区域内异常点同样暗示出瓦斯的不均一分布特征,高挤压应力环境下的断裂构造是造成瓦斯异常分布的主要原因;结合矿井构造分析发现煤层中"低构造分维值和高曲率值"叠加区域是高瓦斯突出危险区域。研究结果为矿井瓦斯预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煤》2017,(12):6-10
文章在收集正明矿矿井地质、矿井开采、地面煤层气勘探开发及测试参数等资料基础上,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对影响左权正明矿15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质构造、围岩、热演化及煤变质作用、煤层埋深及地下水活动是控制研究区15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主控地质因素。区域构造为煤层瓦斯赋存提供了良好的封闭边界,井田构造因构造类型和受力状态的差异对煤层瓦斯赋存起到封闭和逸散双重控制作用,对煤层瓦斯不均衡分布起到关键控制作用;围岩中泥质类岩石较发育,因其致密、完整、低透气性等性能对煤层瓦斯起到良好的封盖作用,控制着煤层瓦斯赋存的整体分布规律;热演化及煤的高变质,为煤层瓦斯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生烃动力和条件,是煤层瓦斯含量高低整体分布的直接控制地质因素;煤层埋深条件下,应力场正效应占主导作用,使得煤层埋深与瓦斯含量二者具有较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地下水的弱径流、滞缓状态和承压性质对煤层瓦斯起到一定的封存和封堵效应,均不利于瓦斯的逸散散失。研究结果以期为区内矿井瓦斯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和有益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林华煤矿地质地形条件复杂,瓦斯含量高、压力大,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严重。根据林华煤矿具体情况,对井下煤层瓦斯压力、含量等基础参数进行测定,通过对地质构造、顶底板、埋深等地质因素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具体影响进行针对性的剖析,并运用多元回归函数对瓦斯赋存规律进行定量研究,得出林华煤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煤矿事故频发、死亡人数众多,而在每年的煤矿事故总数及死亡总人数中,瓦斯事故所占比重较大。为了有效地改善贵州煤矿瓦斯事故频发的局面,首先运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矿井数量分布情况、矿井瓦斯事故发生情况、矿井瓦斯超限治理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小型矿井数量居多和突出矿井与高瓦斯矿井数量集中分布是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事故死亡人数总高于事故数量、重大瓦斯事故频发、发生的煤矿瓦斯事故以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为主是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总体发生情况,瓦斯超限治理能力低是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防治存在的重大难点,并提出了加快煤炭工业落后产能淘汰进度、瓦斯防治工作重心应放在防突与瓦斯抽采方面、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努力提升煤矿瓦斯超限治理能力4个方面的防治对策,为贵州省有效防治煤矿瓦斯事故及提高全省整体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蒋红兵  杨磊  周泽  梁剑 《煤质技术》2020,35(1):44-48,73
煤矿瓦斯的析出对矿井安全生产影响极大,通过分析瓦斯含量的影响因素可有助于降低瓦斯事故的发生。通过收集中寨煤矿煤质、瓦斯、钻孔等地勘资料,结合其煤层瓦斯的分布规律,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方法分别对瓦斯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逐个分析,探讨各因素对煤矿瓦斯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煤层中瓦斯含量与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煤层埋藏深度、煤变质程度及围岩性质等均有一定影响,需全面考虑煤层气瓦斯含量对煤矿生产的影响。研究成果为瓦斯分布含量确定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据此可采取措施以加强对瓦斯危险性的防范和管控并避免瓦斯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成庄矿3#煤层瓦斯赋存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成庄矿3#煤层瓦斯含量值与井田地质构造关系,运用地质构造理论及相应的瓦斯含量变化数学模型,分析了成庄井田的瓦斯赋存特征,从瓦斯地质学的角度阐述了3#煤层瓦斯赋存与井田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煤层水分含量、煤层基岩厚度及顶板岩石厚度的关系,初步分析了井田内瓦斯赋存的有效影响因素,为今后有效地进行瓦斯预测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瓦斯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从地质角度研究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其控制因素是矿井瓦斯防治最为基础的工作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煤田地质勘查、矿井地质及相关瓦斯测试参数等资料,采用瓦斯地质理论和数理分析方法,对沙曲矿2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曲矿2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主要受地质构造、地下水动力条件、煤层埋深、煤层围岩特征、煤变质作用等地质因素及其耦合作用控制。地质构造多具有封闭保存瓦斯性能,是控制煤层瓦斯赋存局部不均衡性的关键地质因素;地下水动力弱且具有承压性,对瓦斯保存起到良好的封堵效应;一定厚度的泥质岩是瓦斯保存的良好盖层,埋深与瓦斯含量关系显著,埋深越大,瓦斯含量越高,反之亦然;煤的变质程度相对较高,煤层生烃动力强,有利于煤层生烃和提高瓦斯含量。  相似文献   

16.
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沐俊卫  周宗勇  王海锋 《煤》2009,18(12):8-10,16
为研究掌握祁南煤矿72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及煤层瓦斯灾害程度,文章首先分析论述了煤层瓦斯基本参数的物理意义及测试方法,通过现场打钻测定及实验室取样测试分析等工作,得出了煤层瓦斯压力、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结合其他煤层指标,获得了72煤层的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并对煤层进行了区域划分,为下一步的煤层瓦斯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马依西一井为在建矿井,煤层瓦斯资料缺乏,通过分析测得的地勘期间采集的煤芯样的瓦斯含量,得出了矿井瓦斯赋存的基本特征。并对各主采煤层采样点埋深、标高和瓦斯含量进行回归统计分析,得出了煤层瓦斯赋存的规律。依据朗格缪尔公式,反算煤层瓦斯压力,并运用综合指标法结合反算的瓦斯压力,对回风井揭煤点处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尽管国家对煤矿安全治理极其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开采深度加深,开采条件就越来越复杂,煤层瓦斯更加难以治理,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结合马尾沟矿井相关资料,研究分析了马尾沟矿井瓦斯赋存条件,探讨矿井地质构造特征,找出影响矿井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是煤层埋藏深度。建立煤层底板标高和煤层瓦斯含量的数学相关性关系,预测出深部煤层瓦斯赋存规律,从而对矿井安全生产以及煤层深部开采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苌延辉  宋常胜 《中国矿业》2012,21(Z1):517-519
为了防治华阳煤矿9号、15号煤层的瓦斯灾害,通过对华阳煤矿瓦斯地质资料的整理,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并结合煤层相关参数的现场测定和实验室测试,研究了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上覆基岩厚度、煤层埋深等地质因素对9号、15号煤层瓦斯赋存、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华阳煤矿瓦斯含量整体沿着倾斜方向按线性规律变化,受地质构造影响,煤层瓦斯含量分布呈现走向不均衡性;华阳煤矿煤层上覆基岩厚度对瓦斯的影响与煤层埋深对瓦斯的影响基本一致;华阳煤矿瓦斯含量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