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腐酸对番茄秧苗运贮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黄腐酸(FA)对番茄秧苗在模拟运贮期间的内源激素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秧苗贮运期间,黄腐酸处理的秧苗内源激素IAA、ZR和GA3含量都显著高于在运贮期间没有进行黄腐酸处理的番茄秧苗,ABA含量低于没有进行黄腐酸处理的番茄秧苗。黄腐酸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与延缓秧苗运贮中的“胁迫性衰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持运贮番茄秧苗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延吉  鲍桐  康宗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71-2372
研究黄腐酸(FA)对番茄秧苗在模拟运贮期间的部分信号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秧苗贮运期间,黄腐酸处理的秧苗钙调素(CaM)含量和NAD激酶活性高于在运贮期间没有进行黄腐酸处理的番茄秧苗,Ca2+-ATPase活性低于没有进行黄腐酸处理的番茄秧苗。黄腐酸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与延缓秧苗运贮中的“胁迫性衰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持运贮番茄秧苗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烟草壮苗指数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前人对作物壮苗的研究多集中在指标筛选上,而对于量化的壮苗指数模型的建立及验证研究涉及较少,特别是关于烟草壮苗指数模型的研究尚鲜见报道,烟草育苗实际生产中,亟需探讨与制定科学评价烟草壮苗的量化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立适合于中国烟草集约化育苗的壮苗指数模型,为烟草生产规范育苗和培育壮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传统的壮苗标准,遵循主导性、实际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测定烟苗株高、茎围、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根系活力、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溶性蛋白等17项素质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烟苗素质综合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将各单项烟苗素质指标与综合评价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素质指标,组合两种不同类型的壮苗评价指标,即相对指标(2项单项素质指标比值)和复合指标(3项以上单项素质指标组合),并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将烟苗素质综合评价指数与相对指标、复合指标等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壮苗评价指标,建立烟草壮苗指数模型,最后将壮苗指数模型与烟苗各项素质指标参照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进行合理分组,绘制各素质指标与壮苗指标线性关系图,得出壮苗指数模型最佳取值范围。【结果】(1)烟苗素质综合评价指数为0.26-0.80,此范围可全面地概括烟苗的整体素质,能定量、客观地评价烟苗的质量,通过总分值频率曲线法,将烟苗素质分为四级,0.71-0.80为最优壮苗级别,0.62-0.70为壮苗级别,0.41-0.61为次壮苗级别,0.26-0.40为弱苗级别。(2)单项指标和相对指标信息有局限性,不能全面地描述烟苗的整体素质,而由多项素质指标组成的复合指标,稳定性好,代表性强,其中[(茎围/株高)×总鲜重×10]复合指标与综合评价指数呈极显著相关,可作为衡量烟苗素质的壮苗指数模型。(3)17项烟苗素质指标与壮苗评价指标[(茎围/株高)×总鲜重×10]的关系分析图表明,当[(茎围/株高)×总鲜重×10]为28.57-37.05时,烟苗健壮,根系发达,通过大田验证,[(茎围/株高)×总鲜重×10]为28.57-37.05内的烟株生长发育较快,田间生长势强,根系对土壤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较为活跃,光合作用力大,抗逆性强,烤后烟叶品质好、经济效益可观。【结论】壮苗指数模型[(茎围/株高)×总鲜重×10]能科学地衡量烟苗素质及其生长发育状况,全面地反映烟苗各项素质指标,简单实用、方便快捷。经大田验证,当数值为28.57-37.05时,各项烟苗素质指标达到最高值,烟苗移栽后还苗快且还苗率高,各生育时期烟株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好,烟叶经济效益大、品质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新疆昌吉市182个番茄种植户的实地调查,分析农户不同时期番茄种植选择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计分析和Multinomial logit多元选择计量模型.[结果]农户选择种植不同时期番茄面临不同的产出、价格及风险因素,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和番茄种植基本特征使得农户选择种植不同时期的番茄.[结论]相比种植晚期番茄而言,户主年龄、文化程度、种植规模等因素对农户选择种植早期番茄有负向显著影响;而户主年龄、种田经验年数、番茄采用灌溉方式、是否参加番茄订单等因素对农户选择种植中期番茄有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三七种子不同处理对出苗率、成苗率、平均苗重及第一、二级种苗比例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A:种子采后带果皮立即播种;B:种子采后洗去果皮crop播种;C:种子采后洗去果皮置于4℃保鲜49d(种子装于自封袋内)后播种;D:种子采后洗去果皮湿沙室温层积49d后播种。结果显示:三七不同种子贮藏方法对其出苗率、成苗率及平均苗重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较理想的方法是种子采收后洗去果皮立即播种。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的研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方法]通过对北京郊区大田和蔬菜用地不同耕层的土壤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结果]大田上层土壤中Cu、Pb、Zn含量明显高于下层,温室菜地上层土壤中Cu、Cd、Zn含量有明显增高趋势。除Cd外其他元素在大田土壤中变异较小,同一土层中各元素的分布相对均一。菜地中Cu、Zn、Cd的变异系数大,Pb、Cr、Fe、Mn在上下土层中的变异很小。大田和蔬菜用地的土壤单因素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但蔬菜种植区的综合污染指数明显高于大田。[结论]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不如大田,但尚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除草难问题,开展了苦参育苗田除草剂应用效果试验,研究除草剂不同施用时期对苦参育苗田杂草数量、苦参根条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草剂的施用显著降低了农田杂草数量,播种后出苗前喷施除草剂和出苗后喷施除草剂杂草分别较清水对照减少了79%和87%;出苗后喷施除草剂苦参根条数量较出苗前喷施除草剂以及清水对照显著减少。参照大田人工除草后,播种后出苗前喷施除草剂处理苦参苗鲜货产量显著高于清水对照;苗后喷施除草剂处理苦参根条单重显著高于播种后出苗前喷施除草剂处理和清水对照,而苦参苗鲜货产量则明显低于二者。因此,除草剂应选择在苦参播种后出苗前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常规中籼稻黄华占为材料,采用温室大棚旱育秧方式,研究不同育秧剂对陕南稻麦油两熟区机插秧秧苗素质与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大棚旱育秧方式下,秧苗适栽期为播种后31~38 d,大田栽插穴苗数为5苗/穴;秧苗综合品质比较,表现为育秧基质旱育保姆育秧伴侣对照CK;大田栽插比较,育秧基质效果最佳,呈现返青快,单株分蘖高的特点;经济性状比较,表现出育秧基质旱育保姆育秧伴侣的总体效果。合理筛选育秧剂和栽插条件,能提高秧苗素质,改善群体发育动态,实现增穗增粒,提高产量,有效促进机械化稻作技术在本地区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费正府  谢强  雷晓  张永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09-12910
[目的]探索烤烟漂浮苗假植后移栽对农艺性状和产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育苗和田间试验,对常规漂浮育苗和假植后漂浮育苗进行对比。[结果]与漂浮苗直接移栽相比,漂浮苗假植能明显减少移栽用水,漂浮苗通过捏营养团移栽节约移栽用水量80%,提高移栽成活率1.3%,提高烟叶产量0.4kg。[结论]漂浮育苗假植有助于烤烟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目的】倒伏是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生产目标的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种植方式超级稻的抗倒伏能力,为合理选用种植方式,实现“十字”综合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超级稻品种淮稻9号和Ⅲ优98为材料,设置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以倒伏指数作为衡量植株抗倒伏能力的指标,在齐穗后25 d,研究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基部第1节间(N1)、第2节间(N2)、第3节间(N3)、第4节间(N4)抗倒伏能力和主要物理性状的差异,并对倒伏指数、抗折力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不同种植方式水稻抗倒伏能力差异极显著,手栽稻倒伏指数最小,抗倒伏能力最强,直播稻倒伏指数最大,抗倒伏能力最差,机插稻居于二者之间。抗折力的大小是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倒伏指数差异的主要原因,N1、N2、N3、N4节间的抗折力与株高、重心高度、茎秆粗度、茎壁厚度、茎秆干重、叶鞘干重、单位节间干重、节间基部至穗顶的长度和鲜重及弯曲力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机插稻和直播稻相比,手栽稻基部节间抗折力大、倒伏指数小的主要原因是:(1)株高的增加是节间数增多、穗长及穗下2个节间变长所致,而茎秆基部易于发生倒伏的2—3个节间长度反而比机插稻和直播稻短;(2)基部各节间粗度和茎壁厚度均有明显增加,且茎、鞘干重大,单位节间干重极显著增加,茎秆的充实度好。【结论】不同种植方式水稻茎秆主要物理性状优化组合不同,基部节间短而粗,茎壁厚度大,茎秆充实程度好,是手栽稻抗折力大、倒伏指数小、抗倒伏能力强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梨锈病田间发病规律及发病影响因素,为梨锈病抗病性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翠冠×金星杂交梨苗为试材,采用田间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梨锈病发病规律及抗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梨杂交实生苗对梨锈病的抗性表现出广泛的分离,不同年份梨杂交实生苗锈病病情指数概率分布差别较大;田间发病条件下,病害分布呈多峰型,人工接种呈单峰型;同一年份不同时期杂交实生苗对梨锈病的抗病性不一致;梨锈病病情指数与桧柏和梨树间的距离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性逐年增强.[结论]梨树杂交苗单株对梨锈病抗性年份间有差异,同一年内不同时期也不一致;对锈病人工接种鉴定,应进行多次接种,才能筛选出综合抗性较强的单株;进行田间抗性鉴定时应考虑梨树与桧柏距离对病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7个甜玉米品种的种子为试材,采用幼苗生长测定、电导率测定、加速老化试验、抗冷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5种常用方法测定种子活力,并与其种子的田间成苗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幼苗生长测定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抗冷测定的发芽率和模拟田间出苗率与田间成苗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该研究认为,幼苗生长测定、抗冷测定和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均是甜玉米种子活力测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山药不同种植模式(两茬间隔0、3、6、10 a,分别记为YPI-0、YPI-3、YPI-6和YPI-10)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土壤线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为分析指标,采用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和土壤常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通过改变种植模式防治植物寄生线虫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pH值,及有机质、速...  相似文献   

14.
玉米适宜密度与播种量确定动态知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系统分析原理和数学建模技术,根据不同的地力水平按照不同的原则确定玉米适宜种植密度-高地力田块"以光定株"、中低地力田块"以产定株,"在此基础上,应用相对权重法计算土壤理化环境、播种质量和整地质量等多个生态环境因子对出苗率的综合影响,进而确定适宜播种量。从而构建了基于作物——环境关系、可适用于不同时空环境不同地力水平和产量目标的玉米适宜密度和播种量确定知识模型。模型验证利用北京、济南和沈阳不同生态点常年气象资料、不同品种资料和土壤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结合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决策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提高甘蔗组培瓶苗根系的素质,增加假植成活率和提高假植苗的质量。通过在生根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生根粉,探讨不同生根粉浓度对甘蔗组培苗瓶苗生根及假植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200 mg/L浓度范围内的生根粉对甘蔗组培 瓶苗生根和假植成活率及假植苗质量的影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生根粉浓度为100mg/L时瓶苗根素质和假植成活率及假植苗生长表现最好,瓶苗表现根系多、根粗长袁假植苗表现苗高大粗壮、叶色浓绿、新长白色粗根多,适合大田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6.
烤烟塑料托盘假植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烟苗的素质,在聚乙烯塑料托盘上,用猪粪渣、可沙、大田本土作为不同基础材料配方进行烤烟假植育苗的研究。结果表明,以50%猪粪渣加50%河沙处理的烟苗素质最佳,其次是50%猪粪渣加505大田本土的处理,这两种处理的烟苗素质均优于稻草圈假植苗,达到了壮苗标准。托盘假植苗的适栽苗龄为15~20d,移栽大田后,此稻草圈假植苗株有效叶数增加0.8片,产量增加5.0%,产值提高5.1%,育苗成本降低60%,纯收入增加8.2%。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烯效唑对移栽水稻影响机制,以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为材料,培育毯秧苗,设置4种秧龄,并于一叶一心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进行二次化控处理,考察秧苗素质并跟踪考察栽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①随着秧龄的延长,秧苗综合素质下降,与对照20 d秧龄的秧苗素质相比,超秧龄秧苗尤其是严重超秧龄,秧苗素质和秧块状态迅速恶化,表现为株高增加,叶片丙二醛含量增加,发根力和根系活力降低,栽插质量下降,移栽后活棵慢;和20 d秧龄相比,25 d、30 d和35 d秧龄栽插水稻最终产量分别减产1 403.55 kg/hm2、1 995.75 kg/hm2和2 920.95 kg/hm2;②1叶1心期叶面喷施烯效唑二次化控处理可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与不喷施的对照相比,化控处理的秧苗株高、叶片丙二醛、漏插率、伤秧率、全漂率和翻倒率均明显降低,而百株干重、茎基宽、绿叶数、根数、发根力、根系活力、出苗率、株高整齐度、根系盘结力等则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水稻产量增加9%~32%;③不同秧龄对化控强度要求不同,适栽秧龄期,各浓度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而超秧龄初期和中期阶段时烯效唑作用效果随喷施浓度的增加而越发显著。  相似文献   

18.
双膜温棚红地球葡萄延迟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使新疆沿天山北麓的红地球葡萄延迟至元旦后采收.[方法]以露地红地球葡萄为对照(CK),利用双膜农用温棚和热风供暖配套栽培技术,对红地球葡萄进行延迟栽培试验,测定3项果实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VC含量)和3项生长特性指标(翌年萌芽率、果枝率及新梢生长量).[结果]与对照(冷库贮藏)相比延迟栽培的红地球葡萄可溶性同形物含量提高5.1;,总酸量降低0.55g/kg,VC 含量提高0.34 mg/100 g;翌年葡萄萌芽率降低2.7;,果枝率提高5.5;,新梢生长量提高1.2cm.[结论]延迟栽培的红地球葡萄品质优于冷库贮藏的葡萄,且对翌年生长结果无不良影响,初步认为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相同年份相同地点收获的5个甜瓜品种种子为材料,采用幼苗生长测定、电导率测定、加速老化试验、抗冷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以及POD、CAT、SOD、ADH、Apase等酶活性测定和MDA含量测定等10种方法测定种子活力,并进行活力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种子活力水平为:红城脆>八里香>灰鼠子>龙甜>白沙蜜;加速老化试验发芽率和POD活性均与模拟田间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幼苗生长测定的活力指数和SOD活性均与模拟田间出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该研究初步认为幼苗生长测定、加速老化试验、POD和SOD活性测定,可作为甜瓜种子活力测定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6个优质食用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探讨不同基因型和栽插密度对甘薯主要农艺性状、结薯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粗、最长蔓长和蔓薯比(T/R)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T/R在不同栽插密度下差异显著,基部分枝随栽插密度增高而降低.单株鲜薯重、薯块烘干率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等产量性状,在基因型、基因型×密度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位鲜薯重随栽插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则随栽插密度升高而增加.该试验6个甘薯品种的结薯性均表现出大薯数<中薯数<小薯数,且不同基因型大薯率呈极显著差异;大薯和商品薯数、大薯率随栽插密度的升高而降低,中、小薯数,中、小薯率在不同栽插密度间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基部分枝和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薯块烘干率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长蔓长呈显著负相关;单位面积鲜薯产量与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烘干率成显著负相关;大薯率与大薯数、单株鲜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小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本试验表明,栽插密度为7.5×104株/hm2,6个甘薯品种的商品薯数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均达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