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庆长垣外围油田产量递减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低渗透油藏的不断开发,低渗透油藏的产量递减分析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不同类型的产量递减规律,而对影响产量递减率的因素很少深入研究。分析了大庆长垣外围油田递减率的现状,并从理论方面对影响产量递减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推导出相应的公式,结合油田实际,提出了减缓产量递减率的途径。该研究成果对改善大庆外围已开发油田的开发效果,降低产量递减,指导外围"三低"油田开发规划方案的编制,科学合理地预测油田产量奠定了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孙敬  刘德华  张亮  唐江 《特种油气藏》2012,19(2):90-93,139,140
通过统计西北某油田21个低渗透油藏的实际生产动态数据,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对孔隙度、渗透率、启动压力梯度、井网密度、原始含水饱和度、开发方式等影响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多因素影响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了采用衰竭方式开采的低渗油田初期自然递减率计算模型,可通过该模型计算分析初期自然递减率,为低渗油田采取延缓产量递减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评估问题,建立了产量递减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并明确了参数不确定性对累计产量的影响。通过分析某低渗透油藏的生产数据,确定了油藏初始产量、递减指数、递减率所满足的概率分布函数,考虑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利用蒙特卡洛方法,预测了油井产量的变化,并开展主控因素的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不确定性递减分析方法预测了不同概率下的产量递减情况,依次得到油井有10%、50%、90%可能达到的评估结果,相较于传统方法,更准确地反映了油藏的生产变化;递减指数和递减率的不确定范围对累计产量的预测精度影响很大,而对初始产量的影响较小。新建立的产量递减不确定性预测方法能够提高低渗透油藏产量评估的可靠性,为优化低渗油藏开发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方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裂缝系统对于低渗透油藏的经济开发极其重要,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一直是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生产中的重点问题.以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研究为基础,利用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推导了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产量递减方程.分析发现此类油藏产量递减符合指数递减规律,递减指数受多种因素控制,且无水采油期和低含水期是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重要阶段.研究表明,大庆油区榆树林特低渗透油田东16井区中,无论是单井还是整个区块,其产量递减都符合指数递减.  相似文献   

5.
大庆油田七厂四矿持续开展外围低渗透油田周期注水实验和高关间抽试验,取得了“两降一提高”的好效果。大庆外围油田开发开采过程中,自然递减率高、综合递减率高,产量下降速度快,严重制约了油田中后期的开发与调整。七厂四矿针对这一情况,从2001年开始持续开展外围低渗透油田周期注水实验,先后对96口注水井实施了周期注水技术,对37口高含水井进行高关及间抽处理,改善了水驱效率,有效地降低了外围低渗透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和产量下降速度,提高了油层的动用程度,累计减少产水234467立方米,累积增油14567吨。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率油藏水平井经济极限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低渗透率油藏水平井开发的矿场实际情况,通过引入相对渗透率曲线和物质平衡方程,提出了注采平衡条件下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的产量递减模型,论证了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产量变化规律。根据非线性盈亏平衡原理,推导出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单井日产油量经济极限和地质储量经济极限的计算方程。在大庆外围油田扶杨油层进行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程既可用于判别水平井开发的经济效益,又可用于水平井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大庆长垣外围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大庆长垣外围低渗透、低丰度、低产油藏的开发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中高含水区块采出程度高,剩余油分布零散,注水开发调整挖掘剩余油难度大;特低渗透裂缝发育区块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控水稳油难度大;超低渗透裂缝不发育区块启动压力梯度大,注水受效程度低,开发调整提高有效动用程度难度大.为此,借鉴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油藏精细描述及其剩余油分布研究技术思路和方法,结合长垣外围已开发油田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特点及开发调整实践,研究形成了包括低渗透油藏分类评价、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描述、井网加密调整、注采系统调整及微生物驱油和蒸汽驱油在内的综合调整技术,为外围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即将进入高含水期的D油田东河砂岩组油藏,应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和矿场统计等方法研究了影响产量递减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D油田东河油层组的产量递减规律呈指数型递减;影响递减率的主要因素是含水上升率,其次是采液速度;影响初始递减率的主要因素是稳产期末的相关指标。研究成果对油田动态分析和开发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油藏高含水期原油生产递减合理性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油藏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后,原油产量的递减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对单井,井组或油田开发单元进行产量递减分析,不仅要分析理论递减率,还要分析直接反映开发单元动态变化的自然递减和综合递减,影响递减的主要因素是采油速度,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可确定递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井网加密调整作用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低渗透油藏有效驱动体系理论,系统介绍了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井网加密调整技术和方法,确定了井网加密界限及不同类型油藏的加密方式。通过实际资料分析,证明了井网加密的作用和效果。这些技术和方法对于外围“三低”油藏或类似油藏注水开发综合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藏井网加密后产量递减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低渗透油藏井网加密后产量变化规律复杂,影响因素多,采用常规的Arps产量递减曲线拟合程度低,预测精度差,不能适应油田开发规划的需要.以Arps产量递减曲线法为基础,根据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影响产量递减的各种因素,运用叠加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产量递减分析方法.选用新的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井网加密后的产量变化和评价井网加密后加密效果,它为低渗透油藏开发指标预测和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因此,该方法对于油田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以及指导油田下一步的加密调整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庆长垣外围投入开发的油田基本上都属于低渗透、低丰度、低产能的“三低”油田。这些油田主要是由一些受岩性因素影响很大的复合性油藏构成,储油砂体多呈比较零散的窄条带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认识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勘探开发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外围油田经历了不断勘探与开发,探明储量与原油产量不断的增长,形成了年产400×10~4t以上的产量规模,在大庆油田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开发时间不断地延续,对处于高含水后期、产量逐渐递减的大庆油田来说,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寻找后备储量资源的开发问题将越来越重要。文中对大庆油田外围低渗透油藏勘探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其勘探开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冀东油田J13工区的生产特点、开发现状,结合油田的油藏地质和开发特征,对区块生产数据以不同时间单位进行了全面的产量变化规律分析,分析递减状况得出了该区块的递减规律、递减率影响因素及敏感性。应用不同递减分析方法和产量变化拟合方法,计算不同区块的拟合公式,并确定各区块的递减类型、递减率。对产量递减不明显的区块应用双对数模型生长曲线法、威布尔增长曲线等方法进行拟合分析,得出产量变化规律;同时对各区块的产量进行预测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延缓递减技术对策,并形成延长特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产量递减分形特征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庆西部外围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的开采动态,应用重标极差分析方法研究了油田产量递减的分形特征,计算了产量的Hurst指数,计算值均大于0.5,揭示了大庆西部外围低渗透油田产量变化趋势的持久性,表现出了隐藏于随机性之后的有序性,说明产量递减特性是可以延伸的.在此基础上,应用能解决随机干扰影响的基于残差的改进灰色模型和灰色等维新息递补预测法的组合,优化灰色模型拟合并预测了油田产量的递减变化,拟合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82%,表明重标极差分析方法和组合优化灰色模型相结合是实现低渗透油田产量高精度预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石油化工应用》2019,(10):16-20
目前常用的计算产量递减率的方法中,Arps公式不能反映不同含水阶段油气藏递减规律,理论方法太理想化,考虑的影响因素太少。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开展研究工作,对各因素进行敏感性和显著性分析,再结合数学方法,最终建立了渤海稠油油藏不同含水阶段自然递减率多因素递减模型。结果表明,运用此模型可以对不同含水阶段的自然递减率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结果基本符合油藏实际。所研究的成果丰富了目前递减规律理论研究方法,对今后的稠油油藏递减规律理论研究和油田实际生产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胜利油田断块油藏产量递减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针对“十五”以来胜利油田断块油藏的产量递减率比其他类型油藏大及在高含水开发后期如何有效控制递减的问题,采用油藏工程方法和矿场统计归纳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产量递减的理论因素和矿场实际因素,提出了影响断块油藏产油量递减的主要因素是开采速度、开发阶段和产量结构等,并给出了减缓产量递减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产量递减阶段,准确进行产量评价对开发调整方案编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产量递减模型主要有指数递减、调和递减和双曲递减,但它们在产量递减后期的预测精度较差。针对该问题,运用反映渗流特征的油水相渗关系式,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和物质守恒定律,建立了水驱油藏理论产量递减公式,并在江苏油田高6断块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理论递减率受递减初期产量、油相指数及油藏可动油储量等因素的影响,应用文中公式对水驱油藏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可以解决传统递减后期预测不准确的问题。研究成果可为油田产量评价及产能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庆外围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同时具有储集油气的基质系统和作为渗流通道的裂缝系统,与非裂缝性油藏相比具有特殊的含水率变化趋势,常规含水率预测方法不适用。依据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油水两相渗流特征,提出了基质、裂缝系统相渗复合方法,给出大庆外围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复合相对渗透率曲线,然后根据油藏工程理论,推导出含水率、采出程度计算公式,建立了裂缝性油藏含水率预测方法,结合大庆外围朝阳沟油田低渗透裂缝发育区块进行了实例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复合相渗的含水率预测方法预测相对误差为4.47%,与现有方法中误差最小的水驱规律曲线相比,计算精度提高了2.26百分点,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含水率。研究成果为裂缝性油藏开发决策和开发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底水油藏水平井自然递减规律,建立了Q油田西区稠油底水油藏开采机理模型,并给出影响因素与水平井自然递减率之间的理论图版。研究认为,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在低采液速度条件下,当含水率达到80%后,递减率才可能降低至20%,且当水平井控制储量采出程度达到10%后,递减率能保持为10%~20%。将理论图版与实际水平井进行比较,符合实际生产规律,这对判断油井是否正常生产及对后期产量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