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重叠板设计在基础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一栋阳台 生倾斜的住宅楼,采用改变传力途径法进行加固设计,将阳台下增砌墙体的荷载传给已旗子完毕的基础底板,根据计算,在原底板上另浇一钢混板构成重叠板,新旧板之间设隔离层,经过实际工程应用,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收缩性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修勇 《安徽科技》2006,(10):49-51
淮南矿业集团安居工程淮望村和新社西村几栋多层砖混住宅楼在施工完成移交后住户反映楼板开裂,有关专家对其分析研究后发现,混凝土自收缩量的增大是造成楼板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时事概览     
正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生住宅楼坍塌事故6月24日凌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戴德县瑟夫赛德镇的一栋12层住宅楼发生局部坍塌。截至6月30日,事故死亡人数已经上升至16人,失联人数为147人。6月25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佛罗里达州进入紧急状态,并指示联邦紧急措施署和国土安全部协助当地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4.
赵云萍 《科技资讯》2012,(1):152-152
随着房屋建筑工程现代化、规模化的开展,工程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出现。如湖南长沙县某一住宅楼,四层楼板全部断裂,落至地层;湖北武汉市一栋六层住宅楼五层楼板塌落至底层等,这些楼毁人亡的悲剧不仅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也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敲响警钟,提醒人们重视工程质量问题。为避免类似安全事故再次发生,建筑行业必须加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笔者对此认真分析了影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见解。  相似文献   

5.
结合两栋住宅楼的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GKP地下室顶板保温设计做法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利用边界层阻尼定律将计算海上风场的边界层模式和北大五层原始方程模式相结合,进行洋面风场的数值予报。予报结果和实况相比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7.
兰州附近地区地面风场的数值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一个考虑了小尺度地形和摩擦作用的一层原始方程模式计算兰州附近地区地面风场.将计算结果与实测风比较表明.该模式能模拟出复杂地形条件下地面风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国营5409厂二区第十二栋住宅楼地基的沉降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加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基于MM5的轮毂高度风场数据获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MM5模式垂直坐标定义出发,将大气静力学方程应用于整个大气,并在相邻层之间进行等温大气假设,进行求解层的高度,从而可由MM5的模拟结果中得到不同轮毂高度风场数据。对比验证表明该方法可靠,为从MM5结果获取轮毂高度的风场数据提供了另一种简便而准确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鞍山市凤凰山庄小区工程,位于马鞍山西南麓,长江岸边,共建有8栋住宅楼,均为六层砖混结构. 该工程地处长江河漫滩Ⅰ级阶地的后缘与低陵前缘接壤地带,原为日本侵略期间建立的小钢厂旧址.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纪全新统冲--洪积粉砂层和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组成,其粉砂层的厚度2.5~7.7m,软土层厚度20.5m~28.2m,承载力较低.地基主要土层物理力学性能见下表:  相似文献   

11.
双塔楼连体结构中的连接体使得原来彼此独立的单体变成了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建立一对称双塔楼连体结构的空间模型,然后通过变化连体的位置和刚度,并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进行地震反应的线性时程分析,研究连体对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顶层位移、基底剪力的影响,最后比较分析结果得出连体最优的位置及刚度。  相似文献   

12.
风荷载是输电塔的主要控制荷载,准确地了解风荷载在输电塔上的空间分布,对输电塔的抗风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高频动态天平测力试验具有模型制作简单、试验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高耸结构抗风研究中。本文利用高频动态测力天平基本原理,在脉动风荷载准定常假设的基础上,估计出输电塔脉动风荷载的空间分布。通过对建设中的ZVK塔的试验研究,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反应风荷载空间分布特性,是对高频天平测力实验局限性的一种可靠方便的扩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高耸结构振动控制模拟塔的设计方案和模拟范围,利用塔的自振周期的可调性给出调节办法.确定了模拟地震波的施加办法及风荷载作用的模拟办法,阐述了对塔下基础、运动块(平台)和安全锁定系统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街谷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叶面指数,对小型林带的防风效应进行模拟、检验,通过实验结果与野外观测值的比较,证明此模式能较为合理的模拟防护林的动力遮蔽效应;将此模式应用于小型绿化带对高大建筑物周围风环境的影响的数值模拟,数值实验证明在城市冠层内,城市小型绿化带对高大建筑物周围行人高度的风场环境影响显著,设置合理的小型绿化带对城市高大建筑物附近风场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模拟实验中可见,在3m/s的入流风速下,建筑物侧面的角隅流达5m/s,设置合理的绿化带可使之降低到3.5m/s。  相似文献   

15.
以首都机场新塔台结构缩尺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程分析法分析高耸塔台结构各振型的地震响应,并对这种上下部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下部为钢筋砼筒体。上部为钢框架结构)的非经典振型阻尼比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地震位移响应可以不考虑高振型的影响,但应考虑高振型对地震响应内力的影响、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可近似采用实模态强振解耦法.用现行规范方法求解地震响应时应对规范的地震影响系数进行修正,以消除计算误差.研究结果为提出这类复合结构体系抗震计算模型和设计理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小型绿化带对城市建筑物周围风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街谷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叶面指数,对小型林带的防风效应进行模拟、检验,通过实验结果与野外观测值的比较, 证明此模式能较为合理的模拟防护林的动力遮蔽效应;将此模式应用于小型绿化带对高大建筑物周围风环境的影响的数值模拟,数值实验证明在城市冠层内,城市小型绿化带对高大建筑物周围行人高度的风场环境影响显著,设置合理的小型绿化带对城市高大建筑物附近风场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模拟实验中可见,在3m/s的入流风速下,建筑物侧面的角隅流达5m/s,设置合理的绿化带可使之降低到3.5m/s。  相似文献   

17.
超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高度的逐渐增加,在风荷载、温差和塔吊动荷载的作用下主体结构在施工期的水平位移和结构动力特性会不断发生变化。为了识别超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其结构水平位移和结构的动力特性变化情况,应用GPS定位测量系统结合全自动测量机器人——全站仪,实测得到结构在施工期间在两主轴方向的位移时程。并且将GPS数据经过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和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 HHT)后,再把瞬时频率与施工期间塔楼自振频率接近的部分固有模态函数分量进行叠加,得到结构在施工期间的动位移时程,然后再将经验模态分解后的GPS和全站仪测试数据进行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um density, PSD)分析,从而得到结构的自振频率。从而识别超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结果对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估具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国外高层木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理和分析了国外高层木结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适用于高层木结构的正交层板胶合木(CLT)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纵横交错的层板在承受平面外荷载时,其横向层的滚动抗剪性能需重点关注.针对高层木结构的关键问题,即结构体系、结构抗震与抗风性能、节点连接和抗火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结构体系中抗侧力性能、构件间的连接以及力的传递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高层木结构抗火性能的研究可以借鉴低层和多层木结构,但高度和人群密集的影响需特别关注.最后,对我国高层木结构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对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根据考虑上部结构荷载相关性的近似频域方法,详细分析了各类参数(如上部结构刚度、结构阻尼、土体刚度、土体阻尼等)对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的影响.此外,探究了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土-结构作用效应对上部结构响应影响的异同.数值算例给出了带有群桩基础的实际高层结构的风、地震作用下的土-结构作用响应的比较.比较结果说明,风、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土-结构作用效应对上部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可能是不一致的,而这主要与风、地震作用于土体结构耦合系统的位置以及风、地震作用的卓越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在相邻建筑物的干扰下,受扰高层建筑的风荷载与其在孤立状态下相比会有较大的变化。采用测压刚性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两个高层建筑间的风荷载干扰效应,得到了两个相同的矩形截面建筑在不同相对位置时受扰建筑各表面的风压系数变化规律。所得结果对结构的抗风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