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掺杂态聚苯胺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本征态聚苯胺为原料,以盐酸、硫酸、5-磺基水杨酸、对甲苯磺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为掺杂酸,制备出盐酸掺杂聚苯胺、硫酸掺杂聚苯胺、5-磺基水杨酸掺杂聚苯胺、对甲苯磺酸掺杂聚苯胺和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聚苯胺。对掺杂态聚苯胺的结构、电导率、溶解性和热稳定性进行测试,分析了掺杂酸对本征态聚苯胺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聚苯胺的结构及特点,阐述了专利文献中掺杂聚苯胺、聚苯胺/无机、聚苯胺/有机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聚苯胺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聚苯胺的结构、合成及其机理、质子酸掺杂 ,聚苯胺的应用 ,以及聚苯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阐述 ,并详细介绍了有关煤基聚苯胺的研究情况。煤基聚苯胺和纯聚苯胺相比 ,电导率下降不大 ,而且成本降低、热稳定性增强 ;同时 ,煤基聚苯胺也为煤的非能源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机遇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聚苯胺(PANI)是研究最为广泛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综述了聚苯胺的结构、特性及几种合成聚苯胺的方法,介绍了聚苯胺的掺杂方法及聚苯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镀制备镍钴磷合金包覆盐酸掺杂聚苯胺粉体、高氯酸掺杂聚苯胺粉体和本征态聚苯胺粉体复合材料.分别以盐酸掺杂聚苯胺粉体、高氯酸掺杂聚苯胺粉体、本征态聚苯胺粉体以及化学镀复合粉体作为吸波剂,醇酸清漆为基料,制备了吸波涂层,并测定涂层微波反射率.分别以盐酸掺杂聚苯胺、高氯酸掺杂聚苯胺、本征态聚苯胺粉体为填料,聚氨酯为基料,制备红外涂层,并测试涂层的红外发射率.研究结果表明,本征态聚苯胺化学镀复合粉体吸波性能有较大提高,在15.5 GHz,反射率为-7.5 dB;盐酸掺杂聚苯胺粉呈现微波和红外兼容特性,对于雷达红外复合隐身涂料开发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许颖蕊  李丽华  张金生  刘宁  王晶 《当代化工》2017,(11):2285-2288
聚苯胺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受到广泛的关注。首先综述了聚苯胺在国内外的发展的概况,以聚苯胺的独特性能、化学结构、聚合机理以及聚合工艺作为出发点,研究了聚苯胺的防腐机理及其应用,并且对将来聚苯胺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新型的聚苯胺复合材料的防腐涂层制备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聚苯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导电聚合物。掺杂能提高聚苯胺的导电性、稳定性及其他性能,聚苯胺的掺杂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有机酸的掺杂。有机酸种类众多且性能各异,能够使聚苯胺很多性质发生变化。本文重点综述了分别以单一有机酸、有机酸和金属氧化物、有机酸和无机酸、有机酸和其他无机物为掺杂剂合成聚苯胺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各种掺杂态聚苯胺的性能及应用,简要介绍了影响聚苯胺性能的因素,并比较了不同掺杂态聚苯胺的优缺点。分析结果表明:与单一有机酸掺杂的聚苯胺相比,采用两种类型的掺杂剂共掺杂合成的聚苯胺具有更突出的性能及更大的应用前景。提出了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掺杂剂共掺杂将是聚苯胺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聚苯胺及防腐涂料的研究进展,包括聚苯胺的结构、特性及聚苯胺的掺杂机理,介绍了聚苯胺防腐涂料的防腐机理和优点,展望了聚苯胺防腐涂料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9.
原料及溶剂     
201107132添加聚苯胺的预聚物、聚苯胺接枝聚合物、交联的材料和涂料的制备:在含缩水甘油基或异氰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中添加聚苯胺得到添加有聚苯胺的预聚物,然后将得到的添加有聚苯胺的预聚物与其他的含不饱和基团的单体通过其各自的双键进行加成共聚反应得到聚苯胺接枝聚合物,其质均相对分子质量1000—100000。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聚苯胺的结构、性质及其防腐机理。聚苯胺主要通过其屏蔽作用在金属表面促进形成钝化层和提高金属氧化电位,降低金属材料的腐蚀速度。因此,聚苯胺经常被用做缓蚀剂、聚苯胺防腐涂层和防腐涂层的添加剂。相较于缓蚀剂与聚苯胺涂层,聚苯胺复合涂层具有优异的防腐性能。综述了近年来聚苯胺及其衍生物在防腐领域的进展,提出了聚苯胺在防腐应用中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硅钨杂多酸对水杨酸正丁酯合成的催化性能,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水杨酸):n(正丁醇)=1:2、正丁醇为带水剂,催化剂硅钨杂多酸1.5g,回流反应4h,收率可达94.6%,并证明了硅钨酸为该反应良好的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化学稳定性好,重复使用性能佳,无三废排放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丁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甲苯磺酸存在下,由乙二酸和正丁酸合成了乙二酸二丁酯,当己二酸、正丁酸和对甲苯磺酸的质量比为1:4:0.2,回流分水30min,该酯收率可达96.6%。  相似文献   

13.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存在下,由乳酸和正丁醇合成了乳酸正丁酯。当乳酸和正丁醇的摩尔比为1: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用量0.5g,回流分水100min时酯收率达99.3%,同时,研究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磷钼杂多酸催化合成醋酸正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贯良  李纪钦  凌翠霞 《应用化工》2003,32(4):38-39,50
以磷钼杂多酸为催化剂,醋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了醋酸正丁酯。探讨了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反应时间对酯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反应条件是:正丁醇用量为0 125mol,以苯为带水剂,磷钼杂多酸催化剂用量为1 0g,醇酸摩尔比为1∶1 8,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为95~100℃,醋酸正丁酯产率达97 6%。  相似文献   

15.
在能源、可再生资源日益短缺和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微乳化汽油代替纯汽油作为汽油发动机的燃料是一种节能技术。通过相图分析法对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进行筛选,得到应用范围广、价格低廉、环保的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作出saa/汽油/正丁醇/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确定微乳液区域,并对该微乳液进行电导率、密度、稳定性等一系列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汽油进行微乳化,使之具有高的掺水量,应用范围广且成本较低,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明显减少。该技术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刘芳 《精细化工》2011,28(11):1086-1090
以乳糖、乙二醇、高碳醇为原料,采用转糖苷法合成了乳糖糖苷表面活性剂,用正交及单因素实验探讨了合成乳糖糖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4 h,m(乳糖)∶m(对甲苯磺酸)∶m(十二烷基苯磺酸)∶m(乙二醇)∶m(高碳醇)=1∶0.013∶0.03∶4.9∶1.2,在该条件下糖苷产率为129.7%,糖转化率为98.37%。对所得产品进行FTIR、GC-MS和表面张力等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乳糖能够合成糖苷类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7.
Recently, a polymerization process of Anilinium‐Dodecyl Benzene Sulfonic Acid (DBSA) complex in an aqueous dispersion was developed in our laboratories. Simple mechanical mixing of the aqueous PANI–DBSA dispersion with a PVAc aqueous latex leads to highly conductive blends at low PANI–DBSA contents. 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of the dried films is extremely low (∼0.5 wt %). The combined aqueous PVAc/PANI–DBSA dispersions exhibit a gradually decreas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ccompanied by a gradually increasing viscosity, with the storage time. However, an aged cast film from these blends maintains it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ith time. These phenomena are associated with acidic hydrolytic reactions of the ester group,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vinyl acetate–vinyl alcohol copolymer and evolution of acetic acid, and also the interaction of the DBSA surfactant with the PVAc, causing swelling and disintegration of PVAc particles. A chemical structural model describing these changes with storage time is suggested. © 2000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79: 760–766, 2001  相似文献   

18.
以固体超强酸TiO2/SO4^2-为催化剂,利用微波辐射技术,使丙烯酸和正丁醇酯化合成丙烯酸丁酯。最佳合成条件为:醇酸比1:1.2,催化剂用量8%、阻聚剂用量0.06%、微波辐射时间和120s、微波功率600W,产率86.8%。  相似文献   

19.
氨基磺酸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以氨基磺酸为催化剂,实现了乳酸与正丁醇反应合成乳酸正丁酯。最佳合成条件:以0-085 mol 乳酸为准,n( 乳酸)∶n(丁醇)= 1∶4,催化剂用量为1 g,反应时间为120~150 min,产率达84% 。该催化剂具有易回收,可循环使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SO~(2-)_4 改性交联蒙脱土固体酸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秦国平  郭锡坤  谌宁 《精细化工》2003,20(6):352-354
制备了SO2-4改性硅锆双组分交联蒙脱土固体酸催化剂(SO2-4/SiZrM),用于水杨酸(C7H6O3)和正丁醇(C4H10O)的酯化反应,与传统酯化反应催化剂浓硫酸、磷钨酸、硫酸铁铵以及其他单组分交联剂交联的蒙脱土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相比,SO2-4/SiZrM有更好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带水剂的选择、酸醇量比〔n(C7H6O3)∶n(C4H10O)〕、催化剂用量〔w(SO2-4/SiZrM)〕、反应时间(t)、反应温度(θ)对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C11H14O3)的影响,并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折光率、红外光谱分析。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C4H10O为带水剂、n(C7H6O3)∶n(C4H10O)=1∶1 65、催化剂占酸投料质量的百分比为w(SO2-4/SiZrM)=6 5%、t=6h、θ=120~135℃,水杨酸的转化率可达88 22%,产物中w(C11H14O3)>99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