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严重,形成的感染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群体感应是细菌密度依赖的群体调控行为.细菌利用可扩散的信号分子监控周围同种或异种细菌的密度,调控特定基因的适时、协同表达.群体感应系统参与调控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备受关注.深入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可阐明该菌的群体行为调控机制及致病机制,由此研发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剂,对缓解该菌的耐药并根除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二元信号系统( two-component signaling system, TCSS)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细菌中的重要的信号传导系统,也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系统[1,2]。病原菌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能通过该系统密切感受和应答体内外各种微环境的变化,进而调节各种基因表达以完成其致病过程[3]。因此,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 TCSS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及病原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等的表达调控机制,将大大地促进我们对病原菌致病机理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细菌耐药性形成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病原菌感染提供依据,为开发新型抗细菌耐药性药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SOS应答是普遍存在于细菌中的一种低保真度的DNA修复方式。当细菌DNA受损时,大量的DNA单链堆积,SOS应答启动并诱导远距离基因表达参与DNA修复。此修复过程缺失了DNA复制的校正功能,因此SOS应答会大大增加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从而使细菌能够更快的适应不利环境。另一方面,随着细菌耐药的日益严峻,qnr基因家族成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 PMQR)研究热点。有报道发现细菌的SOS应答会对菌株的qnr耐药水平造成明显的差异性,完整的SOS应答能够使菌株MIC成倍增加。由此可以怀疑SOS应答对qnr基因的表达存在相应的调控机制,但是相关机制尚未阐明。基于此本文就SOS应答机制和qnr耐药机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试探性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以病原菌群体感应系统为靶标的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in SL  Chang YJ  Deng SP  Wang QC  Yu WG  Gong QH 《药学学报》2011,46(6):613-621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南亚发现的新型超级细菌几乎对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具有抗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恐慌。对病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发现,许多病原菌的致病机制都依赖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调节和控制。筛选高效的群体感应抑制剂有望成为解决细菌感染以及耐药性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了细菌群体感应信号调控系统、群体感应抑制因子体外筛选模型及体内动物模型评价,群体感应抑制因子的研究近况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摘要:细菌SOS DNA损伤修复系统与细菌生长发育等多种调控息息相关,对细菌的毒力、抗药性及耐药适应性的形成产 生重要影响。抗生素产生的大部分遗传变异都可归因于SOS修复反应的诱导,深入研究细菌SOS修复应答机制,研发相应的靶 位抑制剂已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为此,本文对细菌SOS修复机制、SOS修复与细菌毒力、耐药形成的关系,以及SOS靶位 抑制剂研发情况等方面做以综述,以期为细菌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与耐药抑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整合子与基因盒是细菌基因组中可移动的遗传物质,是细菌的天然克隆与表达,携带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组分,可将许多耐药基因盒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细菌的多重耐药性[1]。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 Kpn)的耐  相似文献   

7.
整合子与基因盒是细菌基因组中可移动的遗传物质,是细菌的天然克隆与表达,携带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组分,可将许多耐药基因盒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细菌的多重耐药性[1]。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 Kpn)的耐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药物外排泵及其抑制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自身的不断进化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耐药性细菌的出现和蔓延,微生物的主动外排是导致细菌产生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微生物外排泵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之一,也被认为是开发新抗生素的理想靶标。本文从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水平对外排泵的类型、作用机制、表达调控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概述,并结合正在开展的分枝杆菌的药物外排泵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分析。这些工作有利于开发新的抗生素或抗生素增效剂。  相似文献   

9.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惊人的速度蔓延,阐明抗生素导致细菌死亡内在机制,对提高抗生素药效以及寻找新型抗生素显得尤为迫切。近期研究表明,抗生素引起的细菌内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是导致细菌细胞死亡的关键原因。该文对ROS、SOS和细菌耐药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探讨,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遏制细菌感染和耐药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2003-2005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使用频度(DDDs)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我院21种抗茵药连续3年的DDDs作统计和排序;统计部分强势致病菌的年度耐药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我院分离的强势致病菌,已对多种抗菌药呈现较高的耐药率;DDDs值短期内增长较快的抗菌药,细菌对其产生耐药的速率亦较快;DDDs值及其排序长期保持稳定的品种,细菌耐药性也基本保持稳定,变异小.结论 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对细菌耐药性变异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照核黄素产生氧自由基,观察后者在外周和脊髓水平对疼痛的影响。发现在外周,小鼠足跖部皮下注射LRF0.06,0.67mmol.mouse^-1有致痛作用;脊髓水平,小鼠鞘内注射LRF0.106-0.665nmol.mouse^-1有致痛敏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OFR的脊髓痛敏与Ca^2+有密切关系,用维拉帕米,尼莫地平,EGTA可拮抗OFR的痛敏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骆晓莺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887-2888
目的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与女性不孕症的关系。方法对305例不孕症患者(观察组)和130例正常女性(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生殖道分泌物中的UU和CT,观察两组的差异。结果观察组UU、CT、UU和CT双重感染率分别为59.3%、41.0%和17.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89.82、44.86、19.11,均P〈0.05);原发性不孕组UU、CT感染率与继发性不孕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U和CT的感染与女性不孕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在膀胱癌虚拟立体模型及体积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膀胱镜活检病理确诊的29例膀胱癌患者,进行实时三维超声扫查,然后应用虚拟组织计算机辅助分析(VOCAL)技术对癌体虚拟立体模型及体积测量。结果实时三维超声不仅在膀胱癌虚拟立体模型明显优于三维图像,并且癌体体积测量十分准确。结论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OCAL技术,在膀胱癌虚拟立体模型,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癌体空间形态,并且对癌体积测量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5.
16.
医院以及医院药学的定位和服务方式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容为切入点,分析我国现有医院与医院药学的现状,并与国外医疗体系做对比;提出了公立医院的定位问题及如何发挥医院药学在医院中的作用,转变服务方式,加强药师队伍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李钢  陈家英  吕光烈  徐群为 《药学学报》2005,40(10):958-960
目的测定那格列奈的多晶结构和药效,给出晶格参数和动物试验数据。方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测定物相和晶格参数;腹腔注射葡萄糖致使小鼠形成高血糖血症。小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H晶型治疗组和S晶型治疗组。测定给药20,40和60 min后小鼠的血糖值。结果那格列奈有3种晶型,B-,H-和S-型结构。H晶型为三斜晶系,晶格参数a=1.769 9(7) nm,b=2.719 1(8) nm,c=1.267 0(6) nm,α=61.75(3)°,β=73.11(6)°,γ=66.77(7)°,V=4.895 nm3Z=10。S晶型为正交晶系,晶格参数a=2.317 8(6) nm,b=2.533 2(5) nm,c=0.653 1(2) nm,α=β=γ=90°,V=3.835 nm3Z=8。小鼠模拟降糖试验表明:与H晶型一样,S晶型也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值,特别是用药40 min后效果更加明显。结论H晶型为三斜晶系,S晶型为正交晶系,用S晶型给药40 min后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