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密云县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掌握北京市密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探索干预措施。【方法】对密云县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200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85‰,2005年降至4.73‰(χ2=10.62,P<0.005);主要死因依次为:先天异常、意外、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先天异常一直是5年来的死因之首。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5%,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61.9%,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86.5%。【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采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降低先天异常死亡率;重视安全教育,减少意外死亡;加强围产保健、高危妊娠管理,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陈菊花 《职业与健康》1999,15(12):41-42
为降低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自1996年开始监测,1997年全县铺开,其结果表明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6.96‰、19.51‰、26.20‰,而1990年基础调查资料分别有21.25‰、26.33‰、33.26‰,分别比1990年下降20.0%、25.99%、21.2%。1990年、1997年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别为79.2%、74.2%,新生儿占婴儿死亡分别为80.7%、86.9%。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四位分类死因1990年为新生儿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1997年为新生儿病、意外、呼吸系统病、先天异常。前四位疾病1990年是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及意外,1997年是出生窒息、肺炎、意外及先天早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胶南市5岁以下各年龄段儿童死亡情况,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胶南市2003~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75‰、5.01‰、5.96‰。2007年与2003年比较,各年龄组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P<0.05)。前3位死因围产新生儿(0~7天)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其他先天异常;晚期新生儿(8~28天)依次为其他先天异常、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意外窒息;婴儿(1~12月)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肺炎、意外窒息;5岁以下(1~4岁)依次为意外伤害、先天性心脏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结论: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防治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异常,熟练应用窒息复苏新技术,加强儿童系统化管理与安全教育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王佩茗 《浙江预防医学》1998,10(11):678-681
为降低我市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自1995年开始监测,其结果表明新生儿、婴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3.17‰、20.65‰、26.34‰,而1990年基础调查资料分别为17.43‰、27.55‰、33.49%,分别比1990年下降24.44‰、25.05‰、21.35‰。1990年、1995年婴儿死亡占五岁以下儿童死亡分别为82.3%、76.1%,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分别为63.3%、65.7%。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四位分类死因1990年为新生儿病、呼吸系统病、意外、先天异常,1995年为新生儿病、意外、先天异常及呼吸系统病。前四位疾病1990年是肺炎、出生窒息、早产、意外窒息,1995年是出生窒息、溺水、肺炎、意外窒息。  相似文献   

5.
嘉善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嘉善县儿童的死亡水平,分析儿童死亡原因,提出对策。方法:调查1994~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死亡年龄构成、主要死因及顺位。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43‰、8.68‰、13.55‰,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分别为47.46%、64.02%,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依次为溺水、其他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和出生低体重、出生窒息、意外窒息。结论: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降低意外死亡已成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当务之急;预防出生缺陷刻不容缓;加强肺炎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厦门市同安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死因及动态变化,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同安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同安区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05年的4.29‰、7.43‰、8.58‰降至2009年的3.15‰、5.33‰、6.55‰.前5位死因分别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肺炎;1~4岁儿童前3位死因分别为意外、其他肿瘤和先天性心脏病。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率。采取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围产期保健、高危妊娠管理,提高产科质量与新生儿复苏技术,加强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是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新生儿死亡和婴儿死亡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2000~2008年秦淮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南京市秦淮区2000~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0~2008年秦淮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统计.结果 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20‰、5.83‰、6.65‰.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1~4岁儿童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比分别为63.16%、87.72%、12.28%.2000~2008年秦淮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经趋势χ2检验得出χ2=39.81,P=0.0000<0.05,具有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依次为早产与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意外窒息、其他肿瘤和肺炎.结论 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预防早产和低出生体重,预防出生缺陷,预防出生窒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为制定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 2 0 0 3年河南省 12 488名 5岁以下儿童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5 3 0‰ ,婴儿死亡率 13 0 6‰ ,新生儿死亡率 10 48‰ ,7d内死亡率 7 84‰。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 6位死因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意外窒息和其他先天异常。结论 :产后 7d是降低儿童死亡的关键时段 ,加强产科质量建设和提高出生窒息的预防及抢救水平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深圳市盐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2005年盐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66‰,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1.90‰,新生儿死亡率为3.28‰,婴儿死亡率为4.14‰,1~4岁儿童死亡率为0.52‰。②5岁以下各年龄组死亡构成为:早期新生儿死亡占40.7%,新生儿死亡占70.4%,婴儿死亡占88.9%,1~4岁儿童死亡为11.1%。③具有常住户籍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81‰,流动户籍为8.47‰,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13.51,P<0.01)。④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意外死亡、先天异常、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肺出血和其他疾病。结论:降低婴儿、新生儿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预防出生窒息仍然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当务之急;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年龄构成及主要死因顺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克拉玛依市2007-2011年全人群死因回顾性调查中,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结果 2007-2011年共发生5岁以下儿童死亡110例,死亡率为10.59‰,其中婴儿死亡96例、死亡率为9.24‰,新生儿死亡60例、死亡率为5.78‰,早期新生儿死亡48例、死亡率为4.62‰;2007-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的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总体无明显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5位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其他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和意外死亡(并列第三)、出生窒息、肺炎;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以婴儿为主,占87.3%,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2.5%,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的80%。结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异常、出生窒息和意外死亡严重威胁克拉玛依市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应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及产科质量,积极开展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强化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等防控措施,普及儿童安全宣教,从而有效降低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和掌握蓬莱市54年来(1956-2009年)6种与预防接种相应的传染病:白喉、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六病)发病与死亡情况,评价预防接种成效,为科学制订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56-2009年蓬莱市人口及疫情报告资料按照时间序列、病种分类进行分析,并对计划...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India aims to reduce the infant mortality rate (IMR) to below 60 per 1000 live births by 2000. IMR is higher in northern India as compared with south Indian states like Kerala. Any further reduction in IMR needs identification of new strategies. The Ballabgarh project with an IMR of 36 in 1997 can help identify such strategies. OBJECTIVE: To see the trend in reduction of neonatal mortality rate (NNMR) and IMR at the Ballabgarh project, compare it with Kerala and rural India's trend and look at the causes of neonatal and infant mortality. DESIGN: The Comprehensive Rural Health Services Project, Ballabgarh, run by the All India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 covered an estimated population of 70,079 in 1997. The health care delivery system is on the national pattern. All the deaths are identified during the house visits by the male workers. The cause of death is ascertained by the health assistant based on the symptomatology at the time of death. RESULTS: The trends in reduction of IMR for Ballabgarh, Kerala and rural India are roughly parallel with the IMR of Ballabgarh lying somewhere in between the two. However, the NNMR of Ballabgarh (10.6 in 1996) was comparable to Kerala's NNMR (10.9 in 1992). The proportion of infant deaths occurring during the neonatal period had fallen from 50% in the early seventies to 30% during 1996-97. In 1992-1994, 33.8% of all neonatal deaths were attributable to low birth weight and 37.3% to infective causes.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and diarrhoea continue to be the chief cause of postneonatal mortality. CONCLUSION: It is possible to bring down neonatal mortality before postneonatal mortality. The Kerala model, which focuses on social development, may not apply to northern India for sociocultural reasons.  相似文献   

13.
Huo K, Zhao Y, Feng H, Yao M, Sävman K, Wang X, Zhu C. Mortality rates of children aged under five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2004–2008. Paediatric and Perinatal Epidemiology 2010. To analyse the mortality rates, causes of death and trends over time in children aged under five years in Henan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preventive advice to attempt to decrease the mortality rates of these children,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analysing the vital statistics data from 2004 to 2008 from the annual repor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 Henan. The early neonatal (<7 days), neonatal (<28 days), infant (<1 year) and children under‐five mortality rates were calculated for each year. The child mortality rates decreased in all age groups (early neonatal, neonatal, infants and children <5 years) from 2004 (7.44‰, 9.81‰, 12.08‰ and 14.04‰, respectively) to 2008 (4.86‰, 5.50‰, 7.08‰ and 8.81‰, respectively). The changes were more pronounced in the rural areas. However, child mortality remained higher in the rural areas (5.00‰, 5.62‰, 7.22‰ and 9.06‰) than urban areas (3.98‰, 4.74‰, 6.21‰ and 7.30‰). Infants and neonates accounted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deaths in the under‐fives (84.5% and 67.9%). The first fiv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the under‐fives were: disorders relating to short gestation and low birthweight, birth asphyxia, congenital anomalies, accidents and pneumonia.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varied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Reducing early newborn death, especially in the rural areas, is a key step to further decreasing mortality in the under‐five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erinatal care to prevent preterm birth and congenital anomalies.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农村地区儿童保健指标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程胜英  汪玲  吕军  曹彬  万红  刘晓辉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76-1478
目的: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儿童保健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江西省1999年与2005年的妇幼卫生保健年报表,并对随机抽取的妇幼保健人员进行定性访谈。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后期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低体重患病率均有所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01)。1999年与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发生变化。结论: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农村地区孕妇与围生儿在围产期医疗保健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1996~2005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安徽省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为制订本地区肿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死亡率作为分析指标,比较全部恶性肿瘤和主要肿瘤的分地区和性别的年龄别死亡率;计算恶性肿瘤的死亡构成,比较不同部位肿瘤的构成比。结果1996~2005年安徽省恶性肿瘤平均粗死亡率为127.69/10万(标化率为113.35/10万)。城市地区死亡率前三位分别为肺癌、胃癌和肝癌,农村地区为胃癌、肝癌和食管癌。无论城市和农村,肺癌死亡率上升明显,且女性上升幅度超过男性。45岁以上人群恶性肿瘤死亡占全部肿瘤死亡的90.32%。结论肺癌、胃癌、肝癌是安徽省恶性肿瘤的主要死亡原因。肺癌应成为我省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女性肺癌快速上升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保障中老年人健康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无锡市锡山区30-69岁户籍居民重大慢性病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描述2014-2018年无锡市锡山区30-69岁户籍居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变化趋势,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四类重大慢性病的过早死亡率。结果 2014-2018年无锡市锡山区30-69岁户籍居民重大慢性病年均粗死亡率为250.85/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344.22/10万,高于女性的粗死亡率161.36/10万(x2=454.738,P<0.001)。2014-2018年间,30-69岁全人群恶性肿瘤的粗死亡率(EAPC=-1.93%,P=0.017)及标化死亡率(EAPC=-2.31,P=0.039)均呈下降趋势;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18年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以平均每年1.89%的速度下降(P=0.029);恶性肿瘤的过早死亡率以平均每年2.19%的速度下降(P=0.022)。结论 无锡市锡山区30-69岁户籍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及过早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四类重大慢性病合计的过早死亡率也呈下降趋势,但与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通市儿童青少年死亡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和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南通市2007—2010年5~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0年南通市5~19岁儿童青少年年均死亡率19.50/10万,标化死亡率19.95/10万,死因构成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前五位死因顺位皆为损伤中毒、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先天性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结论损伤中毒和肿瘤是南通市5~19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预防,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该主要对上海与其它发达国家、地区的主要健康指标进行横向比较,总结成绩、发现差距和问题,为新世纪上海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石化公司职工的主要死因及疾病的减寿危害,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标化死亡率和标化减寿损失年率,对1996-2006年公司范围内职工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6年公司职工标化死亡率为278.84/10万,男性299.48/10万,女性215.43/10万,死亡原因排列前5位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91.04%;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为6565年,标化潜在寿命损失率为21.51‰,男性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为4905年,标化潜在寿命损失率26.57‰,女性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为1660年,标化潜在寿命损失率为9.99‰,顺序依次为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是公司职工的主要死因,损伤与中毒是导致职工早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重庆市儿童白血病发病和死亡趋势,为开展儿童白血病防治提供建议。 方法 选取2013—2018年0~14岁重庆市白血病发病死亡个案,资料来源于重庆市肿瘤登记点,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和年龄别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男性与女性、城市与农村儿童白血病发病率、死亡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分析以APC表示。 结果 重庆市儿童白血病发病率由2013年4.37/10万下降至2018年的1.98/10万,APC为-13.41%,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0,P=0.067)。各年度男性与女性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白血病发病率以年均10.24%下降,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5)。各年度城市与农村地区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地区儿童白血病发病率以年均16.64%下降,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5)。重庆市儿童白血病死亡率由2013年的1.91/10万下降至2018年1.50/10万,APC为-7.32%,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9,P=0.055)。各年度男性与女性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白血病死亡率以年均6.20%下降,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P<0.05)。各年度城市与农村白血病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与死亡,其中5~9岁年龄组白血病发病率以年均16.72%下降,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0.05)。 结论 重庆市儿童白血病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女童和农村儿童白血病发病率下降明显,应重视儿童白血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