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Hello护理会诊”APP的设计与应用效果。 方法 本研究基于Peter Given模型开发护士为主导的“Hello护理会诊”APP,选取2020年4-7月(“Hello护理会诊”APP应用前)的22例院内护理会诊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会诊模式;选取2021年3-6月的22例会诊患者为观察组,应用“Hello护理会诊”APP进行院内护理会诊,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会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平均护理会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478,P<0.001),患者对会诊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前(Z=-3.325,P=0.001)。 结论 以护士为主导的软件设计激发了护士主动应用信息软件开发的思维。护理会诊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有效提高了护理会诊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护理标识进行管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8.455,P<0.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5.870,P<0.001)。 结论 护理标识在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9月我科收治的232例肺癌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245例肺癌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宣教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化手段进行健康宣教。比较2组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掌握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肺癌相关知识及疾病自我管理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3.210,P=0.010;t=2.021,P=0.014)。 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t=2.210,P=0.031)、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日均短于对照组(t=5.209,P<0.001;t=5.512,P<0.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4.530,P<0.001)。 结论 信息化宣教模式在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宣教效果,促进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胆总管结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ERCP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861,P=0.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9.532,P<0.001),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0.356,P<0.001)。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胆总管结石ERCP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生红液治疗Ⅲ期压疮的治疗效果与护理。 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带入Ⅲ期压疮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清创后,对照组使用三黄水湿敷法,治疗组采用艾灸+生红液湿敷+再次使用艾灸。比较2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 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Z=-3.389,P=0.001);治疗组换药时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明显缓解(F时间=3.261,P=0.030;F组间=4.170,P<0.001; F交互=3.069,P=0.040);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t=6.270,P=0.020; t=8.884,P<0.001),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8.316,P<0.001)。 结论 艾灸联合生红液治疗Ⅲ期压疮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加速压疮愈合, 无不良反应, 同时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对消化内镜诊疗患者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68例消化内镜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住院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等。 结果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2.618,P=0.009);观察组总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767,P=0.029; χ2=4.226,P=0.040);观察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42.207,P<0.001; t=31.785,P<0.001)。 结论 对消化内镜患者施以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和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初产妇知信行评价体系构建对产褥期妇女负性情绪及母婴照护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2018年1-6月治疗的92例产褥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知信行组,每组各46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知信行组接受知信行评价体系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妇女负性情绪和母婴照护能力。 结果 产后42天,知信行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t=11.457,P<0.001; t=14.440,P<0.001)。产妇的自我护理、婴儿护理及母乳喂养、社会角色转变能力明显高于常规组(t=19.792,P<0.001; t=16.483,P<0.001; t=30.078,P<0.001)。 结论 知信行评价体系指导下健康教育,能够显著减轻初产妇的负性情绪,提升初产妇产褥期母婴照护能力,值得在产褥期初产妇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授权理论的家庭访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庭访视,观察组给予基于授权理论的家庭访视,连续干预4个月。比较2组自我效能、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3.588,P=0.017);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t=5.249,P<0.001);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741,P<0.001; t=4.128,P=0.007)。 结论 实施基于授权理论的家庭访视,有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及服药依从性,并改善其血压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情绪弹性团体训练对直肠癌恒温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直肠癌行恒温腹腔热灌注化疗的83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及观察组(n=42),对照组化疗期间行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情绪弹性团体训练。干预前后应用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医学应对问卷中文版及欧洲疾病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心理弹性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8.787,P<0.001;t=10.382,P<0.001),应对方式的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5.670,P<0.001),而回避、屈服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6.758,P<0.001;t=6.557,P<0.001)。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t=8.680,P<0.001)。 结论 情绪弹性团体训练能让直肠癌恒温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弹性水平,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型防侧滑支撑枕在老年卧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医学科住院的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2)。对照组使用传统R型翻身枕,观察组使用新型防侧滑支撑枕;比较2组有效卧位率、支撑枕移位情况、患者皮肤受压情况以及患者对支撑枕使用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有效卧位率高于对照组(χ2=20.827,P<0.001),支撑枕移位距离小于对照组(t=4.918,P<0.001),2组患者皮肤受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观察组患者对支撑枕使用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t=18.230,P<0.001)。结论 新型防侧滑支撑枕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移位,可以维持患者的有效卧位,从而有效减轻局部压力,预防卧床患者的压力性损伤,且患者使用的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穿刺技术在动静脉内瘘穿刺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9月在我院治疗的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溶栓治疗;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结果、再通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溶栓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490,P=0.002),平均再通时间短于对照组(t=9.490,P<0.001),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0.519,P=0.001);观察组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7.371,P<0.001;t=5.255,P=0.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穿刺在动静脉内瘘血栓溶栓中的应用,有效性更强、安全性更高、经济性更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外科逐日目标清单在大肠癌患者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4月(快速康复外科逐日目标清单实施前)40例大肠癌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实施后(快速康复外科逐日目标清单实施后)收治的40例大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逐日目标清单管理,干预后比较2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6.586,P<0.001;t=-5.011,P<0.001),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t=-3.541,P=0.001;χ2=4.501,P=0.034)。结论 采用快速康复外科逐日目标清单管理法对大肠癌患者围术期开展干预,可推进其快速康复进程,实现更优的快速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初乳口腔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3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初乳口腔滴注,对照组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口腔滴注,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出生10d时胃潴留次数、潴留量、肠道菌群定植情况及肠内营养进程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潴留次数及潴留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24.129,P<0.001;t=35.816,P<0.001);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t=16.585,P<0.001; t=13.272,P<0.001);达完全不潴留时胎龄和全肠内营养时的胎龄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t=4.039,P<0.001; t=3.490,P<0.001)。结论 初乳口腔滴注可减少胃潴留的发生,改善肠道微生态,推进喂养进程,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阶段相宜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阶段相宜护理模式应用前(2017年2-9月)和应用后(2017年10月-2018年5月)收住于我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4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应用前后将其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精神分裂症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阶段相宜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率、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cale of social function in psychosis inpatients, SSPI)评分、住院耗时与治疗费用。 结果 观察组护理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率、SSPI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耗时与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t=-29.676,P<0.001;t=-12.837,P<0.001)。 结论 阶段相宜护理模式可显著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依从性,有效推动其康复进程与优化康复效果,深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硅胶鼻胃管在重症脑卒中患者肠中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神经内科重症病区的16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聚氨酯鼻肠管实施肠内营养,实验组采用硅胶鼻胃管实施肠内营养。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堵管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置管及导管维护费用情况。结果 置管28 d后实验组堵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260,P=0.012),置管及导管维护费用低于对照组(t=25.260,P<0.001),2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5,P=0.833)。结论 采用硅胶鼻胃管为重症脑卒中实施肠内营养,能减少喂养过程中堵管的发生,且硅胶鼻胃管价格低廉,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功能恢复状态对判断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机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且入院时采取禁食治疗的患者156例,试验组84例,对照组72例,试验组通过肠功能恢复状态判断肠内营养治疗时机,对照组根据主诊医师各自临床经验决定肠内营养时机,采用t检验对比2组患者肠内营养开放时间、多项实验室指标[淀粉酶(AMY)、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等指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不良事件[包括进食不耐受,恶心和(或)呕吐以及复发性腹痛]发生情况,以评估肠功能恢复状态判断肠内营养时机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试验组急性胰腺炎患者禁食后肠内营养开放时间少于对照组[(32.58±14.15)h vs (70.04±30.2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5,P<0.01);试验组经治疗后复查CRP、BISAP 7低于对照组[(36.52±26.47)mg/L vs (49.90±24.04)mg/L,(0.44±0.61)分 vs (0.90±0.8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7、-3.82,P=0.001、<0.001),AMY、WBC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较对照组住院时间有效缩短[(10.35±2.42)d vs (11.21±2.69)d],患者满意度评分得到提高[(91.71±5.81)分vs(88.94±7.0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2.64,P=0.037、0.009);但2组之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通过肠功能恢复状态作为判断依据决定肠内营养开放时机,与根据医师临床经验相比,有效缩短了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开放时间,有利于BISAP评分、CRP的下降,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住院满意度,且未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问题为导向的综合护理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术后机体与心理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甲状腺切除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问题为导向的综合护理.比较2组术后12、24 h的疼痛程度、创口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