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地下综合管廊是现代城市运转的"生命线",其工程建设除应满足平时使用功能外,尚需适度考虑战时的防护要求。当前我国关于地下综合管廊兼顾人防建设的相关规范标准尚未出台,相关技术与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总结了地下综合管廊兼顾人防建设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从基本要求、建筑布局、结构防护和平战转换4个方面,介绍了地下综合管廊兼顾人防建设的设计要点,提出"满足平时使用为基础,兼顾战时防护为目标,增加造价最小为前提"的防护设计原则。该研究结果可为地下综合管廊兼顾人防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指导地下综合管廊兼顾人防设计工作,文章以地下综合管廊兼顾人防试点项目为例,通过对地下综合管廊的设防等级、战时功能、设防要素、设防方案进行分析与对比,提出地下综合管廊兼顾人防的技术方案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7.
介绍了计算人防建筑面积的方法,对其中易混淆的面积计算进行了详细说明,结合实例,研究了人防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并着重分析了人防工程的设计步骤与具体内容,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9.
城市综合管廊是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其实际建设质量和运行管理水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实际生产生活状态。主要从城市综合管廊基本情况分析入手,重点介绍了其内涵、类型与施工方法,阐明了城市综合管廊设计工作的总体优势,并提出了城市综合管廊设计工作的总体优势,为充分提升城市基础建设水平,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以重庆地铁一号线小什字至燕喜洞3.2 km人防隧道改造为依托,对利用既有人防隧道改造、扩建为区间隧道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借鉴意义。在分析既有人防隧道测量、检测资料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既有人防隧道改建为地铁区间隧道时线路、限界的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了毛洞段、衬砌段既有人防隧道的改造方法,重点阐述了利用既有二次衬砌存在的问题。利用既有人防隧道改造为地铁隧道可更有效地利用地下空间、减少工程投资、加快建设工期及终结既有人防隧道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平战结合五、六级附建式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核心城区下防空地下室众多,为了解决地面交通的拥堵问题,需对既有人防隧道进行扩建改造,以满足设计要求。本文以重庆解放碑地下停车系统工程K0+550~+635段利用原人防隧道扩挖明洞为工程背景,提出采用逆作法从现状人防隧道路面向下扩挖明洞的设计方案,利用有限元数值技术模拟改造扩挖施工过程,分析明洞施工引起的既有人防隧道的结构内力、安全系数和围岩的变形情况,验证了设计方案中的逆作法施工步序对既有人防隧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逆作法向下扩挖明洞的施工过程中,既有人防隧道衬砌结构处于安全状态,该改造扩挖明洞设计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4.
15.
介绍在大型人防工程广州海心沙绿化改造及地下空间工程防水施工中,采用CPS高分子复合自粘防水卷材和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并详细描述了上述两种材料在实际施工中配合自防水的应用及施工工艺,实施后确保剪力外墙抗渗防裂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并对结构细部构造防水薄弱环节采用埋设镀锌钢板止水带和外加附加防水层的做法,以保证不发生渗漏。 相似文献
16.
结合早期人防工程结构特点和管理需求,提出了一套早期人防工程质量检测评估方法。该方法将检测评估工作分成4个部分:外观质量状况调查、重要技术参数特殊检测、结构承载力及稳定性计算、检测结果评定,并论述各部分的工作内容和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方法。本文将工程质量评定分成3个方面:结构安全性评定、工程使用性能评定、防护功能恢复改造可行性(适修性)评定,并提出了评定分级标准。本文建议采用直接鉴定法分别对这3个方面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并列表达作为检测评估结论,便于后期在不同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钢纤维混凝土近年来已在我国建筑、公路路面、桥梁、国防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积极开展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研究,对人防工程的质量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介绍钢纤混凝土的性质入手,对其质量的控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钢纤维混凝土近年来已在我国建筑、公路路面、桥梁、国防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积极开展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研究,对人防工程的质量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介绍钢纤混凝土的性质入手,对其质量的控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工程项目实例,介绍人防地下室通风系统以及各通风方式的切换操作,并给出了战时通风系统的计算过程,根据计算结果对战时人防通风设备进行选型。 相似文献
20.
智能人防工程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类开始迈入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平台的智能化社会。在此背景下,智能化人防工程反映和适应了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要求,是21世纪智能建筑必不可少的一个分支。新型的智能人防工程将生活理念和建筑艺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电子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技术完美结合。提供的是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功能先进等优点的人性化系统。它依靠高科技,以人为本,提供一种更加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和开放的智能化、信息化生活空间,促进了人防工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