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已成为目前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市政类如地下车行道路、综合管廊,公共建筑类如地下商业体、停车库等,在各自独立开发建设的情况下浪费地下空间资源。结合现有工程设计、公共商业停车、城市车行下穿道路以及综合管廊4种不同属性的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建设利用,减少工程投资,并研究其推广性。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与架空线路入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集约化的市政基础设施是解决城市地下空间布局不合理,提高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效率的有效解决途径。将地铁设施规划、建设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和建设进行结合,无疑是今后市政规划所要衡量的重点要素。北京市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开发利用与城市架空线路入地工程进行结合,将为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高效开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华中建筑》2021,39(6)
根据雄安新区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综合管廊等设施的初步规划要求,采用一体化设计理念,基于减小城际铁路对其他设施的影响采用深埋方案的基础上,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站位下沉广场和区间的竖向设计关系。城际铁路与地铁、商业开发的交点形成综合交通枢纽,配置长途车场和出租车场。明确了交通换乘体系的空间关系,提出了交通枢纽地下空间的总体开发思路,通过研究地下空间的相关功能和规模,明确了交通枢纽地下空间的规划控制要求,提出了地下城际铁路、地铁、商业开发和城市管廊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核心区的地下空间资源宝贵并且非常有限,结合城市地铁区间建设,分析了城市核心区诸多城市功能需求(如交通人车分离、综合管廊、商业联络等),提出了结合地铁区间建设地下综合体的意义和实现方式,并论述存在的问题及采用规划综合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核心区新建综合管廊面临诸多困难,其中,管廊地面出口如何处理与周边建筑的关系,以及对这些出口的景观处理尤为突出。以上海徐汇滨江地下综合管廊为例,进行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共建的探索研究。探索有效运营管理方式,提高综合管廊及地下空间运营管理水平,更大范围实现资源共享,是解决城市核心区新建综合管廊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诸多城市开始建设地下道路、物流廊道、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来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但传统独立建设方式不仅造成了地下空间的浪费,而且增加了工程造价与周期。因此,通过对地下道路、物流廊道、综合管廊的功能需求与系统特点的研究,提出了城市地下道路、物流廊道与综合管廊一体化设计方案,同时,对其工程可行性与系统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予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地下道路、物流廊道与综合管廊一体化设计具有工程可行性与系统合理性,能够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具有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地下空间分布有地铁、地下行车道、综合管廊及城市管线等,本文就综合管廊与地铁工程结合共同建设的具体情况,阐述了地铁与综合管廊共建的特征与单独建设的特征,给共建方案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罗波 《城市建筑》2014,(18):58-58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地下空间日趋紧张,难以满足各类地下管线布设要求。综合管廊实现了电力、通信、给水等各种管线集约化发展,对城市管线的维护和管理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城市综合管廊设计的内容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9.
吴林  陈应时 《绿色环保建材》2020,(3):206-206,209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发展非常迅速,众多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建筑空间越来越饱和,架空线蜘蛛网式密布,"马路拉链"问题层出不穷,改善城市迫切需要利用地下空间。市政工程地下综合管廊管线属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典型,地下工程施工重中之中是防水施工。本文结合湘潭市河西沿江路的建设经历,对预制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防水处理展开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综合管廊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也可以有效解决地下空间集中开发地区管线敷设空间受限的问题,已成为城市转型发展、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上海市徐汇区西岸传媒港地区综合管廊规划以地区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为导向,采用创新的结建式整体分舱布置型式,满足地下空间对商业、市政和交通等功能的集约需求,达到在地下空间和设施利用方面的高度共享,促进地下空间集中开发地区的功能集聚、设施统筹和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容积率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当城市的集约化发展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必须通过城市再开发加以缓解。因此,城市的一部分交通功能和市政公用设施与商业、娱乐等建筑功能综合在一起,被布置于城市地下空间中。本文针对地下综合体空间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北京中关村购物中心设计案例,提出对于地下城市综合体在空间构成整合上的设计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地下商业空间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商业设施的有效补充。以内陆城市兰州为例,从发展历程、分布情况、开发形式、规模等几个方面分析兰州城市中心区地下商业空间现存问题,研究提出结合地铁换乘点统筹规划、地上地下城市空间立体开发,改变地下商业空间单一形式,空间形态人性化设计等地下商业空间整体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与轨道交通枢纽相结合的地下综合体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地下综合体中庭式枢纽站点是集交通性、公共性、商业性于一体的空间形态,具有独特的空间优势、新颖的空间效果、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庭式枢纽站点在土地利用、使用效率、空间品质方面的优势和类型特征。其次,对此类空间由于功能高度集成和属性多重复合所带来的疏散难点进行分析。并以此为目标,从平面空间、竖向空间和细节空间等方面提出相关空间设计对策。希望能为我国当前地铁建设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层次和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其存在法规不完善、体制不统一和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的基本概念,界定了综合管理的定义、内涵和特性,构想了综合管理的组成体系,阐述了综合管理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为城市地下空间管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太湖新城地下空间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业态”的原则,致力打造一体化、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标杆项目,成为国内第一个绿色三星大型独立地下空间。本工程集市政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开发、轨道交通衔接、综合管廊连通、周边地块联接、生态城市建设、智慧城市运营、城市景观提升、安全防灾系统于一体,针对设计和管理做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通过地上地下综合一体化研究,形成全面系统、整体协同、贯穿始终的9个一体化策略,统筹协调政府、建设方、施工方等相关方面,落实到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关注城市和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力求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绿色生态、智慧超前、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命力的新城。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的经营管理,可产生良好经济及社会效益,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经营管理模式研究具有很强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文从类别、收入、面积、业态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不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的概况,并从内涵、优缺点等方面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开发模式、建设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指出目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法律法规不健全、被动开发、建设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有待创新等。并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变被动开发为主动开发,在既有建设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张竹  施孝增 《山西建筑》2011,37(29):4-6
以杭州新天地项目为例,采用指标预测法与交通预测法对地下商业与地下停车设施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地下停车库的规模,并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设计方案,可为广大关注地下空间开发的人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张平  杨红禹  陈志龙  郑苦苦 《规划师》2008,24(10):34-37
停车矛盾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综合效益突出的地下停车场的停车方式已经被逐渐认可。在大都市中心区这类交通流量聚集而土地资源紧缺的特定区域,地下停车场系统的建立已经从理论上被证实其优越性。本文结合地下停车场系统布局形态,分析了地下停车场系统内部通道流线设计的不同类型,并以张家港购物休闲公园地下停车场系统为例,对其系统内部通道流线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对城市管线的建设、运行、维护及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平潭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例,针对地下综合管廊传统施工技术存在的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污染等缺点,提出采用刚柔复合防渗漏可回收支护技术及预制叠合装配式技术,实现了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环境污染及节约资源的绿色建造理念。同时,基于BIM及物联网技术,通过地下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建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数据平台,精准控制及管理,显著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实现物物相连、信息共享和交换功能,解决了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生命周期全阶段数据链断链及管理低效的问题,降低了维护管理成本,实现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化、信息化的智慧运维。  相似文献   

20.
梁荐  郝志成 《城市建筑》2013,(14):286-28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用地紧张等诸多问题,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是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的有效手段,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综合管廊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