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摘 要:[目的] 探讨胸腺肽联合化疗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血清MMP-2、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及观察组(n=49),对照组患者给予FOLFOX4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胸腺肽α1治疗,3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分析2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化疗前及化疗3个疗程后2组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比例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评价2组免疫功能;另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及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缓解率为79.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02%(P<0.01)。化疗3个疗程后2组CD4+、CD8+比例及NK细胞比例均较化疗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CD4+比例及NK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CD8+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化疗前后对照组CD4+/CD8+比值无明显变化,而观察组化疗后CD4+/CD8+比值明显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化疗前比较,化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血清IFN-γ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2组血清IL-4、IL-10水平及MMP-2、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2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1%(10/49),低于对照组的40.82%(20/49)(P<0.05)。[结论] 胸腺肽α1可显著提高化疗对老年胃癌的临床疗效,明显调节机体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减轻化疗所致的免疫损伤,并可显著降低血清MMP-2及MMP-9水平,降低化疗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榄香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8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榄香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免疫反应、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9%,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MMP-2和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4^+和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采用榄香烯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降低血清MMP水平,改善免疫和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是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是CSCC的预后预测指标;SCC-Ag与早期CSCC的术后临床病理高危因素相关,与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相关,SCC-Ag的补充有助于建立更完善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指导术后辅助治疗;SCC-Ag水平在宫颈癌治疗过程中下降,逐渐正常化,可以籍以判断疗效、预测复发;在随访过程中,SCC-Ag的升高先于临床复发,结合PET-CT检查可有效地评估病情、判断复发。SCCAg在CSCC的全程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个体化和精细化风险预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VEGF-C、MMP-2在结直肠癌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关系,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46例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2014年至2017年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的新鲜肿瘤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46例结直肠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C mRNA、MMP-2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癌与癌旁正常组织VEGF-C、MMP-2蛋白的表达,分析VEGF-C mRNA、MMP-2 mRNA和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特征间关系。结果:46例结直肠癌中VEGF-C mRNA(P<0.05)、MMP-2 mRNA(P<0.05)转录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VEGF-C mRNA转录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直径等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有相关性(P<0.05);MMP-2 mRNA转录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无相关性(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C蛋白表达量与性别、肿瘤直径和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等相关(P<0.05);MMP-2蛋白表达量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只与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等相关(P<0.05)。两基因间mRNA转录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呈线性相关性(P<0.01)。结论:VEGF-C、MMP-2蛋白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及转移过程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为作潜在靶向标志物,为临床上进一步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室镜辅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联合高压氧对早期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我院84例早期脑动脉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2)。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脑室镜辅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研究组采取脑室镜辅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高压氧治疗(治疗10次)。6个月后进行随访,统计对比入院时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生活质量(SF-36)及日常生活能力(ADL)分值、入院时及治疗结束后第2 d血清MMP-9及sICAM-1水平、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SF-36及ADL分值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及sI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14%)较对照组(19.05%)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脑室镜辅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及高压氧治疗早期动脉瘤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清MMP-9、sICAM-1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效果,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合并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合并肝转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替吉奥治疗,研究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临床疗效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P-9以及VEGF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胃癌合并肝转移患者联合应用替吉奥以及奥沙利铂,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改善MMP-9以及VEGF指标,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行恩度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患者为两组,对照组(n=43)行单纯TACE治疗,研究组(n=43)行恩度联合TACE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桥蛋白(OPN)水平,血管新生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2.09%,高于对照组51.16%(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MMP-9、VEGF、OPN水平相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水平均相比治疗前升高(P<0.05),且均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新生血管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8.60%)与对照组(23.2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稳定MMP-9、VEGF、OPN水平,抑制血管新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熊诗峰  喻国锋 《癌症进展》2023,(24):2732-2734+2741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老年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70例老年中晚期肝癌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接受TACE治疗,研究组接受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胎蛋白(AFP)、胱天蛋白酶8(caspase 8)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EGF、AFP和caspase 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老年中晚期肝癌患者,可有效提高ORR、DCR,下调VEGF、AFP及caspace 8水平,控制不良反应,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变化及其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NSCLC患者105例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无重大疾病的10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YFRA21-1、SCC-Ag的水平。根据研究组中患者是否伴有脑转移瘤将其进一步分为脑转移瘤组以及无脑转移瘤组,比较两组的血清CYFRA21-1、SCC-Ag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YFRA21-1、SCC-Ag以及两者联合检测对NSCLC脑转移瘤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YFRA21-1及SCC-Ag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中脑转移瘤者血清CYFRA21-1及SCC-Ag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脑转移瘤者(P<0.05),ROC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YFRA21-1诊断NSCLC脑转移瘤的最佳截断值为6.00 ng/mL,SCC-Ag最佳截断值为2.81 ng/mL,且两者联合(采用并联的方式)诊断NSCLC脑转移瘤的AUC及敏感度均高于单一指标诊断(...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对胃癌MGC-803 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加入佛波酯(PMA)和IL-4 后,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IL-10 的水平。取对数生长期MGC-803 细胞和M2 型TAM,根据培养方式不同分为单独细胞培养组、非接触共培养组和接触共培养组,用MTT法、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MGC-803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用AnnexinV-FITC/PI 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MGC-803 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用qPCR、Western blotting 分别检测MGC-803 细胞中MMP-9、MM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PMA组相比,PMA+IL-4 组细胞上清液中IL-12 水平显著降低、IL-10 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成功将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M2型TAM。与单独细胞培养组相比,非接触共培养组、接触共培养组(: 1)MGC-803细胞的增殖率显著升高(均P<0.05);(2)细胞的迁移、侵袭数量升高(均P<0.05);(3)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均P<0.05);(4)S、G2 期细胞的数量升高、G1 期数量降低(均P<0.05);(5)细胞中MMP-9、MM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TAM可促进胃癌MGC-803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解除细胞G1期阻滞,减少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胃癌细胞MMP-9、MM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紫杉醇与卡铂化疗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SCC-Ag,TS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卡铂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同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和血清中SCC-Ag、TSGF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64.44%(29/45),高于对照组46.67%(21/45)(χ~2=9.238,P=0.002);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升高幅度与CD8^+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SCC-Ag、TSGF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疲乏、食欲减退和疼痛方面均有所改善(P<0.05),并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血小板下降和白细胞下降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困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SCC-Ag与TSGF的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对于临床上宫颈癌的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p-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情况,探讨p-Stat3与VEGF-C、MMP-2之间,以及这三者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p-Stat3、VEGF-C和MMP-2的表达情况,并对p-Stat3、VEGF-C和MMP-2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53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中,p-Stat3、VEGF-C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2%(24/53)、77.3%(41/53)和58.4%(31/53)。其中,p-Stat3的表达在腺癌中最显著,阳性表达率为75%(9/12),且在低分化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肺癌组织(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P〈0.05),而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的大小无明显相关(P〉0.05)。VEGF-C和MMP-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P〈0.05),且VEGF-C、MMP-2的表达与p-Stat3的表达呈正相关(依次为r=0.427和0.345,P均〈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Stat3、VEGF-C和MMP-2表达均上调,高表达的p-Stat3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VEGF-C和MMP-2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不同化疗药物联合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间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行TURBT治疗的62例NMIB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患者术后6h内行吡柔比星膀胱热灌注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6h内行丝裂霉素膀胱热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比较术后6个月与12个月复发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导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sICAM-1、MMP-9和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sICAM-1、MMP-9和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RBT术后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热灌注治疗NMIBC,可有效调节sICAM-1、MMP-9和VEGF水平,降低复发率,保障预后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式联合应用对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C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患者40例,采用手术联合液氮冷冻治疗,而对照组患者42例,则采用单纯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1年治疗后,研究组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与液氮冷冻联合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更佳,同时在不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下,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术联合放疗在喉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喉癌患者76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喉部分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喉部分切除术联合放疗治疗。统计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完成后均得到提高,研究组患者的躯体、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完成后1年、2年、3年的疾病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完成后,研究组患者血清中IL-2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6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喉癌患者应用喉部分切除术联合放疗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转移和复发,改善体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病情进展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了24例MM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骨髓基质细胞(BMSC)培养上清液的MMP-2、VEGF水平。结果 14例进展期MM组的MMP-2、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10例稳定期MM组和10例正常对照组(P<0.05),稳定期MM组和正常对照组的MMP-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MM组VE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9例进展期MM组的BMSC与人骨髓瘤细胞系细胞U266(终浓度2×105/ml)进行混合培养48 h后,其上清中MMP-2、VEGF水平明显增高,显著高于进展期MM、稳定期MM、正常对照组BMSC及稳定期MM BMSC + U266组的水平(均为P<0.05)。稳定期MM BMSC + U266 组的VEGF水平显著高于进展期MM、稳定期MM、正常对照组BMSC(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2与VEGF两者呈正相关(r =0.925,P<0.05)。结论 MMP-2、VEGF水平升高与MM的病情进展或发病有关,该过程可能需骨髓瘤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协同作用而完成。  相似文献   

17.
张玲  韦华  陈苗 《实用癌症杂志》2023,(8):1339-1341+1377
目的 探讨氯化锶联合不同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TPINP、β-CTx等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5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30例,采用氯化锶联合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而对照组35例,则采用氯化锶联合低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感觉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氯化锶联合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同时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可降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钉座反穿吻合法联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化法(1:1)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43例,2组患者于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并经自然腔道取标本,对照组联合传统荷包式缝合固定,研究组联合钉座反穿吻合法固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初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G(lgG)]、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血清CRP、TNF-α水平及对照组lgG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研究组术后血清CRP、TNF-α、l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血清MDA水平均高于术前,SOD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研究组术后血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钉座反穿吻合法联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稳定各项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临床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保留左结肠动脉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的100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50例,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研究组50例,保留左结肠动脉。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胃肠功能指标[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高压区长度(HPZ)、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AIRT)、直肠静息压(RRP)和最大耐受容量(MTV)]、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吻合口距肛缘距离、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脾曲游离以及近端肠管缺血改变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 MTL、GAS水平均明显下降,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5 d AR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探讨血清HbA1c水平与甲状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T2DM患者(观察组)32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未并发甲状腺癌T2DM患者(未并甲状腺癌组)297例,并发甲状腺癌T2DM患者(并甲状腺癌组)31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30例作为对照。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外周血并提取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earson法分析T2DM患者血清HbA1c水平与TC、TG、HDL-C、LDL-C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并发甲状腺癌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DM患者血清HbA1c、TC、TG、LDL-C水平、甲状腺癌发病率均明显升高(P<0.05),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T2DM患者血清HbA1c水平与TC、TG水平明显正相关(P<0.05),与HDL-C水平明显负相关(P<0.05);与未并甲状腺癌组相比,并甲状腺癌组T2DM患者血清HbA1c、TC、TG水平明显升高(P<0.05),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L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HbA1c、TC、TG水平均为影响T2DM患者并发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HDL-C水平为影响T2DM患者并发甲状腺癌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T2DM患者并发甲状腺癌可能与血清HbA1c水平升高有关,HbA1c可能通过调控血脂水平,增加T2DM患者并发甲状腺癌的风险,可作为临床上判断T2DM患者并发甲状腺癌风险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