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调查喹硫平在精神专科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调查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所有出院患者中使用喹硫平的病例,根据超说明书循证评价规范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合计2 748例,54.37%的病例使用喹硫平存在超说明书用药,其中94.65%属于超适应证用药,且仅16.80%的超适应证具有循证医学支持,超适应证用药中抑郁症居于首位,其次为器质性精神障碍。结论: 大部分喹硫平超说明书用药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临床超说明书使用需充分开展获益风险评估,监护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某院信迪利单抗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循证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统计2022年1~6月该院信迪利单抗病例,并对超说明书用药医嘱的用法进行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评价。结果 88份使用信迪利单抗的病例中,属于说明书内适应证使用16份,占18.18%。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72份,占81.82%,涉及肺癌、胃癌、宫颈癌等共18个瘤种。其中,肺癌、胃癌、宫颈癌等9种癌症有比较充足且等级较高的循证医学证据;而胰腺癌、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等9种癌症目前尚无权威的循证医学证据。结论 信迪利单抗超适应证用药现象普遍存在,应对临床应用中信迪利单抗加强管理,规范超适应证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抗肿瘤药物临床超说明书使用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2015至2021年广东省药学会官网发布的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检索时限截至2021年7月20日,重点对比历年目录中抗肿瘤药品数量、分类、Micromedex证据分级变化情况。结果:迄今纳入目录的药品共125个(以通用名计),总条目数242条,其中抗肿瘤药品28种,总条目数81条,抗肿瘤药品占目录总条目数平均30%及以上;单靶点抑制剂的品种逐渐增加:2015年版仅贝伐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2个品种,涉及5条超说明书用药;2021年版增加至9个品种,含培唑帕尼、厄洛替尼、依维莫司、帕博利珠单抗等,涉及32条超说明书用药;历年目录同一个药品同一适应证的Micromedex分级基本不变,仅部分品种依照相关指南做了调整。结论:目录纳入药品数量持续增长,尤其是抗肿瘤药品,迫切需要规范与完善超说明书用药体系,加快药品说明书更新审核程序。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本院新型抗肿瘤药超说明书用药使用情况,探讨超说明书用药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20年1 ~ 12月新型抗肿瘤药医嘱,整理所有超说明书用药信息,内容包括适应证、用法用量等,参考国内外抗肿瘤相关医学文献、医学数据库、FDA、NMPA等批准的药品说明书、《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年版)》等资料,对超说明书用药证据进行循证评价并对循证依据进行归纳记录。结果:超说明书用药医嘱发生总数为428例,超说明书类型主要包括给药途径(34.35%)、适应证(30.84%)、剂量范围(28.74%)、配伍浓度(4.91%)、给药频率(1.17%),通过循证评价循证依据为弱推荐的超说明用药医嘱数最多。结论:新型抗肿瘤药超说明书用药的规范管理可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吗啉硝唑注射剂的临床实际应用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使用吗啉硝唑注射剂的普通外科住院患者病历,对其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疗效、药物不良反应(ADRs)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144例,应用吗啉硝唑预防感染17例,治疗感染127例。给药剂量500 mg bid,平均用药时间(9.4±5.2)d。22例(15.28%)患者单独使用吗啉硝唑注射液治疗,117例(81.25%)患者联用1种抗菌药物,5例(3.47%)患者联用2种抗菌药物。共有156例次不合理用药,涉及115例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当、用药指征错误等。临床治疗有效率和ADRs发生率分别为86.6%、13.19%。主要ADRs为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升高等。结论:吗啉硝唑不良反应与说明书及临床研究报道基本相近。临床应用时须避免盲目性联合用药,疗程不宜过长,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增加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门诊药房中的实践经验,为临床安全、有效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总结北京某三甲医院门诊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6个月门诊处方合格率变化,并对医师的使用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该院依靠合理用药知识库及医嘱审核规则建立合理用药前置审核软件,采用信息系统、人工审核、处方点评、循证药学查询、临床沟通、及时更新规则相结合的方式,对处方实施"三次审查"的闭环式管理模式,门诊处方合格率从实施前的93.34%上升至98.31%(P<0.05)。门诊医师对该系统总体满意度达到了76.2%,对参与药师的满意度达到了81.6%。结论:该院门诊药房通过实施基于循证药学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显著提升了门诊处方合格率,并且得到医师的认可,值得同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司库奇尤单抗所致皮肤药物不良反应(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CADR)的发生发展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载的司库奇尤单抗致CADR的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报告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司库奇尤单抗致CADR的个案报道16篇共18例,其中男性6例(33.33%),女性12例(66.67%),年龄分布以40岁以上居多(12例,66.67%),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120 d以内(15例,83.33%),CADR类型主要为感染相关(6例,33.33%)和免疫相关(11例,61.11%)2大类。患者经停药或减量和/或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对于存在皮肤损伤、慢性感染、特异性皮炎及炎性肠病病史患者,应加强司库奇尤单抗使用后3个月内的药学监护,尤其应重点关注40岁以上人群,避免严重CADR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达比加群酯药物利用评价标准(drug use evaluation,DUE),为临床合理应用达比加群酯提供参考。方法:以达比加群酯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和文献,通过专家咨询法制订达比加群酯药物利用评价标准,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湖北省某大型三甲医院2021年1-6月使用达比加群酯的住院患者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具体包括适应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禁忌证、不良反应监测及药物转换等。结果:共纳入501份病例,完全符合评价标准的合理率为91.42%,不合理应用常见于适应证不适宜(2.2%)和用法用量不适宜(2.0%),同时存在30.3%的联合用药的高风险。结论:建立的达比加群酯的DUE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该院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某院5-HT3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促进此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在2018年1-12月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的住院病历中随机抽取120份,就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等数据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在120份住院病历中合理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的病历数有20份,用药合格率仅有16.67%;不合理应用的病历数有100份,不合理用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法用量不适宜(75份,75%),联合用药不适宜(13份,13%),疗程过长(8份,8%),适应证不适宜(4份,4%)。结论: 5-HT3受体拮抗剂不合理应用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超剂量用药问题较多,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和医院相关部门应加强5-HT3受体拮抗剂的医嘱点评以及采购管理,共同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患者临床应用利奈唑胺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老年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感染部位、病原菌的种类、实验室检查指标、合并疾病和合并用药等情况,根据药品的说明书和相关指南设计调查表,对老年患者中利奈唑胺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评估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对血药浓度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329例,利奈唑胺临床应用的合理率为81.8%,不合理原因主要有无指征用药、疗程不当、选药起点过高以及联用药物不适宜等。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9.3%,病原菌清除率为59.6%。利奈唑胺用药期间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20.4%)和血红蛋白减少(11.9%)。31名老年患者进行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监测,血药浓度的监测率为9.4%,谷浓度维持在2~8 mg·L-1的有11例(35.5%),谷浓度>8 mg·L-1的有18例(58.1%),谷浓度<2 mg·L-1的有2例(6.4%)。结论:利奈唑胺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有待提高,临床医师应严格把握用药适应证及合并用药的合理性来促进其临床使用。此外,临床用药期间还应加强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监测来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住院患者使用艾多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情况,为规范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汇总国内外艾多沙班的相关指南、共识以及权威文献,并结合药品说明书形成艾多沙班临床应用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同时回顾性收集2021年度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下称“我院”)使用艾多沙班的患者病例,按照评价标准对其适应证、用法用量、给药时机、相互作用等进行分析。结果:对最终纳入的16篇文献进行汇总,形成“标准”。212份病例中,将近一半(98/212,46.2%)的患者可能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按实际发生频数进行统计,包括不适宜的超适应证用药41次(19.3%),用药时机不合理5次(2.4%),给药剂量不合理42次(19.8%),禁忌证用药6次(2.8%),以及联合用药存在禁忌5次(2.4%)。结论:我院住院患者艾多沙班的临床应用与“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集中在不适宜的超适应证用药和给药剂量不适宜。药师应及时关注艾多沙班临床指南和相关循证学证据的更新,积极参与该类患者的药物管理,促进艾多沙班的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奥美拉唑的超说明书应用状况进行分析,为儿童合理使用奥美拉唑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20年3月至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使用奥美拉唑的相关用药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分析。结果 收集和审查儿科门诊使用奥美拉唑制剂的处方共930张,以口服剂型为主(921张,99.03%);在使用奥美拉唑制剂处方中,治疗疾病分类排名前3位分别为奥美拉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51.40%(478/930)]、幽门螺旋杆菌感染[22.26%(207/930)]和消化不良[11.29%(105/930)]。联合用药处方746张,奥美拉唑与抗菌药物(279张,37.40%)、胃黏膜保护剂(151张,20.24%)和微生态制剂(143张,19.17%)联合使用。结论 奥美拉唑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的超说明书用药主要为超适应人群和超适应证用药的类型,用法符合循证医学要求,处方的治疗范围和给药方案均合理。医生与药师应共同推进奥美拉唑制剂的合理使用,使儿童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与β内酰胺类过敏相关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从建库到2020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的与β内酰胺类过敏相关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裁判文书,建立数据库,汇总分析相关纠纷的原因并制定较为全面的防控策略。结果:共检索到判决书480例,纳入裁判文书14例,涉及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范围为1个月至87岁。判决结果中医方3例无责,11例有责。引发过敏的有责案例主要由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72.73%),既往有过敏史者(63.63%),通过静脉滴注给药(72.73%),用药后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54.55%),过敏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72.73%)。过敏反应最终导致4例死亡,2例成为植物人或瘫痪,4例延长治疗时间,1例恢复。判决结果认定错误用药原因分别为:未充分关注过敏史,说明书要求皮试未做皮试,超说明书用药及抢救不当。结论:医师应重视β内酰胺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切实询问过敏史,遵照说明书用药。医院或可利用相关辅助软件减少该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生命安全威胁及相关用药纠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艾曲泊帕所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发展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载的艾曲泊帕致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艾曲泊帕致ADR的个案报道15篇共18例,其中男性7例(38.89%),女性11例(61.11%),年龄分布以50岁以上居多(13例,72.22%),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90 d以内(15例,83.33%),主要累及循环系统(7例,38.89%)和皮肤系统(6例,33.33%)。患者经停药或减量和/或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应关注艾曲泊帕所致ADR,加强用药教育,避免严重ADR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泊马度胺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载的ADR个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集泊马度胺致ADR的个案报道21篇共23例,其中男性12例(52.17%),女性11例(47.83%),年龄分布以60岁以上居多(18例,78.26%);原患疾病主要为多发性骨髓瘤(21例,91.30%);ADR多发生在用药后270 d内(19例,82.61%),主要累及呼吸系统(7例,30.43%)和中枢神经系统(6例,26.09%),其中肺损伤、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肾损伤等为药品说明书未记载的ADR。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泊马度胺相关ADR的认识和监测,及时诊断与治疗,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依维莫司所致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以及Web of Science中关于依维莫司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依维莫司ADR个案报道65例,其中女性41例(63.08%),男性24例(36.92%),年龄分布以50~69岁居多(40例,占61.54%),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180 d内(54例,83.08%),累及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等多个器官/系统。65例患者中,55例停药或停药并对症治疗,52例好转,3例死亡;5例未停药仅对症治疗,4例好转,1例死亡;4例减量和减量并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1.54%)未干预自行好转。结论:依维莫司相关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时刻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用药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拉考沙胺(lacosamide,LCM)治疗新疆维、汉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和自治区儿童医院并服用LCM抗癫痫治疗的216例癫痫患儿资料,根据族别将患儿分为维吾尔族患儿组(n=140)和汉族患儿组(n=76),评估2组患儿在LCM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χ2t检验。结果:维、汉癫痫患儿的LCM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和65%。无效组维、汉患儿的异常脑电图比例显著均高于有效组(χ2=8.866,P<0.05;χ2=8.882,P<0.05)。无效组维、汉患儿的LCM单药使用率显著均低于有效组(χ2=15.273,P<0.05;χ2=8.721,P<0.05)。合并使用抗癫痫药物的数量越少,LCM添加越早,患儿癫痫治疗有效的可能性越高。维、汉癫痫患儿的LCM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和24%。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嗜睡、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结论:LCM单药或添加治疗新疆维、汉癫痫患儿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