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应用于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 260 例胃肠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使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治疗132例(FTS组),使用传统方法治疗128例(TPM 组)。分析研究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抑郁分值;术中体温、术后低体温及寒战发生率;术后镇痛效果;手术患者满 意度及手术并发症、ICU 住院时间、费用和住院天数等指标并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前及术后FTS 组患者的焦虑、 抑郁评分和HAD 总分显著低于TPM 组;FTS 组与TPM 组术中体温变化无明显差别,FTS 组术后低体温和术后寒战发生 率明显低于TPM 组;FTS 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TPM 组;FTS 组患者手术的满意度显著高于TPM 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 发生率低于 TPM 组患者,FTS 组患者 ICU 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医疗费用和住院天数均低于 TPM 组,但腹部并发 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可明显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缩短 ICU 和 总体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并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腮腺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涎腺肿瘤,约占所有涎腺肿瘤的60%~70%.该肿瘤以组织病理形态学多样性为特点,主要由包膜、上皮细胞、黏液间质及软骨样组织等成分组成.其标准处理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彻底切除原发部位的病灶.单纯肿瘤剜除术的复发率高达10%~45%,这种高复发率导致手术方式的改变,随着人们对该病的进一步研究认识及对面神经解剖的熟悉,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包膜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对多形性腺瘤的复发率有重要影响,剜除术后包膜浸润、伪足、卫星结节等残留导致术后复发.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接受腮腺浅叶切除术是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的经典术式,术后的复发率在0.3%~4%.然而有少数学者主张常规行腮腺全切除术.理由是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多中心论.同时有学者研究发现腮腺囊外切除术和区域性切除术复发率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相当,术后患者腮腺功能保留并且面貌改变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在达到疗效的目的下降低并发症,保留腮腺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医患双方的共同愿望.但该术式的具体切除范围仍不明确.本文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外科安全手术切缘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曾泉 《抗癌之窗》2009,(6):36-37
头颈部各类重要器官密集,近几十年来,在积累了较多的肿瘤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头颈外科在保证治愈率的同时,减少经典根治性手术,发展微创手术、功能保存手术等,提高术后生存质量,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现就头颈外科的甲状腺手术、颈淋巴结清扫术腮腺手术和喉下咽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刘捷  刘辉  郑雄 《现代肿瘤医学》2020,(22):3878-3881
目的:研究腮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点,总结其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7例腮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使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0例初次手术行腮腺区肿物切除术者,其平均复发时间短于27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或浅叶部分切除者[(17.18±5.39)个月 vs (20.89±6.63)个月,P<0.05]。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可出现皮肤粘连(40.3%)、面神经粘连(73.1%)、多灶性病变(56.7%)、肿瘤包膜不完整(92.5%)以及镜下卫星结节(79.3%)等特征。主要的远期并发症为永久性面神经损伤(n=9,13.4%)及Frey综合征(n=18,26.9%)。随访期间术后再次复发7例,复发率13.0%,术中出现肿瘤破裂者,术后复发率较高(31.8% vs 0%,P<0.05)。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初次肿物摘除术后复发常见,复发性肿瘤局部病变广泛,术后并发症常见,外科治疗应个体化,以腮腺浅叶切除为主,根据病变情况及患者意愿决定是否切除深叶;术中肿瘤破裂将增加术后复发风险,应尽量避免,术后还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现代外科学的蓬勃发展和医学治疗模式的转变,外科医生利用各种先进的外科器械及精湛的手术技巧以达到更精准手术切除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以达到术后快速康复。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临床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就ERAS在肝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现状及争论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功能性手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8例腮腺浅叶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通过保留耳大神经、顺向面神经区域解剖及腮腺浅叶部分切除等方法对腮腺浅叶肿瘤的术式进行改良,分析术后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双侧颌面部基本对称,手术瘢痕不明显,患者对外观满意。术后2例发生暂时性面瘫,1例发生腮腺漏,未发生Frey综合征、血肿及腮腺囊肿。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在掌握好适应汪的前提下,腮腺功能性手术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等同于腮腺浅叶全切除术,且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涎腺恶性肿瘤较为常见,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2.3~10.4%。其治疗主要是外科切除,但单纯手术,肿瘤极易复发。为探讨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我科于1983~1988年间对17例涎腺恶性肿瘤患者作了手术加术后放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7例中,男性6例,女性11例;汉族16例,维吾尔族1例;年龄19~66岁,中位年龄41岁。肿瘤位于腮腺11例,颌下腺和舌下腺各3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腮腺浅叶部分切除与标准的腮腺浅叶切除2种术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6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其中30例行肿瘤及部分浅叶腺体切除和局部面神经解剖术,30例行肿瘤及全部浅叶腺体切除和面神经解剖术,比较2种术式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腮腺浅叶部分切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腮腺分泌功能、明显面部凹陷不对称畸形方面明显优于标准的腮腺浅叶切除组( P<0.05)。结论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优于标准的腮腺浅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腮腺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居多,目前外科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20世纪时学者们由于对面神经解剖和多形性腺瘤包膜病理特性缺乏了解,该病的主要术式为单纯肿瘤剜除术,但术后容易导致复发;试图通过扩大切除的范围控制复发率,于是包膜外切除术开始运用于临床,虽然切除了肿瘤的包膜,但是复发率仍未能很好地控制。腮腺浅叶切除术和腮腺全切术明显降低了复发率,但是伴随着面神经损伤的加重,似乎又矫枉过正。腮腺部分切除术作为新的腮腺手术形式,不但降低了复发率、面神经损伤率,还得到病理学基础研究证据的支持,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手术方式。但是在经典的腮腺浅叶切除术与先进的腮腺部分切除术之间仍存在争议。经过整形学、病理学、基因检测法等方面探究这两种手术的优劣均各有差异。本文从腮腺术式的演变历程探讨腮腺术式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32例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32例气管肿瘤患者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80~2005年收治的32例气管肿瘤患者外科治疗临床资料。结果:32例气管肿瘤患者中,23例行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术;8例行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术;1例行气管开窗、肿瘤刮除术。术后2例死亡,另有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气管肿瘤最有效的方法。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术是治疗气管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术式,良性肿瘤可以考虑保守的术式。手术治疗应该兼顾手术的根治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朱财林  傅涛  蔡逊 《现代肿瘤医学》2016,(12):1926-1930
目的:评价快速康复外科对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要求,收集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自2013年7至2015年6月,共计162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患者被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评价指标。结果:共计157例患者完成试验,传统治疗组78例,快速康复组79例。快速康复组2例患者因撤销知情同意而出组,传统治疗组3例患者因为无法完成根治性远端胃切除而出组;快速康复组与传统治疗组相比,患者肛门通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总住院费用减少(P<0.05),术后前三天疼痛缓解明显(P<0.05);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502)。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根治性远端胃癌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Mohs外科技术与皮瓣修复技术联合用于头颈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头颈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100例。全部患者修复方式均采用皮瓣修复技术,对照组外科切除采用传统切除方式,研究组患者则采用Mohs外科技术,手术结束后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除情况,包括病理复检切缘残留肿瘤率、随访结束时复发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最长径、创面愈合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短期切口裂开、继发畸形、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设计外观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术后颌面部外观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病理检查切缘残留肿瘤率、随访结束时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面最长径小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切口裂开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继发畸形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皮瓣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外观满意率(82.00%)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hs外科技术与皮瓣修复术联合治疗头颈颌面部皮肤恶性肿瘤,较传统切除术患者术后创面小、切缘残留肿瘤情况少,复发率大大降低,继发畸形少,患者对外观满意度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喉癌为头颈部常见的肿瘤,除早期可以放疗外,根治性治疗只有外科手术。传统的外科手术为全喉切除术,5年生存率虽然可达60%,但患者术后丧失喉头,终生带管,不能用语言表达感情及交流。长期以来,如何在手术根治肿瘤的基础上,保存器官功能,已成为肿瘤外科医师,特别是头颈外科医师的研究重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居现益教授(北京100021)等自1963年起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部分喉切除手术可行性。长期临床实践结果表明,49%病人接受这一手术后,既不影响极治性,又能保存喉功能。1979年以来又进一步研究设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头颈肿瘤外科应用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Da Vinci Xi系统)手术的5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其中甲状腺手术41例,口咽部手术8例,腮腺手术3例,颌下腺手术2例。入路选择包括口腔入路、双侧腋窝和乳晕入路、单侧腋窝和乳晕入路(unilateral axilla-areola,UAA)及耳后入路。结果: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机器人辅助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1例UAA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乳晕隧道出血再次内镜下止血,1例腋乳入路甲状腺癌腺叶切除患者术后发生术区感染。所有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发生。腮腺和颌下腺患者术后无面瘫、舌尖麻木、口底运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美观满意度高,疗效满意。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入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在头颈肿瘤外科手术中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保护更具优势,美容效果显著,在目前开展成熟的甲状腺、口咽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再次手术时面神经的处理。方法对近6年来我院收治的36例腮腺肿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时面神经的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7例有2次以上腮腺肿瘤手术史,有病理记载恶性者9例,有面瘫者5例。结果再手术行腮腺浅叶加肿瘤切除22例,均保留神经。行全腮腺切除14例,其中5例切除面神经。术后病理报告恶性者11例。结论对良性病例术中应保留面神经。对恶性病例,再次手术时对面神经是否保留,不能以肿瘤大小而定,而应根据病理分类、肿瘤与面神经粘连程度而定。恶性病例术后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陈鑫 《抗癌》2016,(1):28-29
随着脊髓脊柱肿瘤综合治疗的发展,手术治疗已成为一种重要手段。手术治疗可缓解疼痛,维持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术后早期康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脊髓脊柱手术难度较大,尤其是髓内肿瘤和多发性脊柱骨肿瘤,肿瘤有时难以完全切除,术后仍需进行放化疗等后续治疗,那患者术后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胸腺上皮肿瘤的外科治疗-20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文涛  陈文虎  陈岗  何中  蒋勇 《肿瘤》2005,25(4):377-380
目的总结对胸腺上皮肿瘤(TET)的外科治疗结果以改进现有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对204例TET的外科治疗,方法为手术探查切除结合术后辅助治疗.根据WHO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分型和改良Masaoka分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全组外科整体切除180例占88.2%(其中根治切除139例占68.1%,大体切除41例占20.1%),部分切除17例占8.3%,单纯活检7例占3.4%;Masaoka Ⅰ/Ⅱ期肿瘤的外科整体切除率显著高于Ⅲ/Ⅳ期肿瘤(100%和75%,P<0.001),其根治性切除率则更明显地高于后者(94.5%和37.2%,P<0.001).外科整体切除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病例(524.7 ml和1955.4 ml,P<0.001).24例(11.8%)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29人次,其中肌无力危象11人次,合并重症肌无力、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Ⅲ/Ⅳ期肿瘤、年龄<45岁为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后死亡15例(7.4%),其中6例死于肌无力危象.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以及合并重症肌无力为手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前行激素化疗的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及其死亡率均显著降低.WHO组织分型A/AB/B1型TET中Ⅰ/Ⅱ期肿瘤明显多于B2/B3/C型(87.6%和26.4%,P<0.001);其外科整体切除率显著高于B2/B3/C型(98.9%和78.3%,P<0.001).全组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为63.2%和50.4%.WHO组织分型B2/B3/C型、MasaokaⅢ/Ⅳ期肿瘤及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仍然是治癒TET的主要手段,术前激素化治疗有利于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风险;TET的治疗原则应以WHO组织分型和改良Masaoka分期为依据,Ⅰ/Ⅱ期、A~B1型TET切除率高、手术安全、远期预后好,手术治疗应列为首选,术后放疗并无必要;Ⅲ期以上、B2~C型TET切除率低、手术困难且风险较大,传统的"手术探查切除 术后辅助治疗"策略效果不理想,应通过诱导治疗提高切除率以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孙荣昊  李超 《肿瘤预防与治疗》2021,34(12):1102-1108
智慧医疗作为生命医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的融合交又产物,为头颈外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其中借助远程联络系统为患者提供了新型的远程诊疗模式,数字化外科技术在提高手术准确性的同时最大化地满足了个性化的外科需求,手术机器人依靠多维度精细化等优势能够通过不同于传统手术的人路实现更多复杂疾病的微创精准治疗,人工智能辅助临床诊疗与随访.方便了患者.解放了医护。面对汹通的科持浪潮度卷医疗领域 斗-颈外科医生作为变革时代的"弄潮儿",应该积极了解、掌握、应用和发展智慧科技,在传统外科的基础上勇敢创新。本文就智慧医疗在头颈外科领域的研发与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显微外科技术辅助下腮腺良性病变手术优化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收治的腮腺良性病变患者48例。研究组24例,通过术前检查结合病史及查体,设计美学切口,在显微外科技术支持下完成手术。对照组24例,通过传统方法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引流量,引流天数,术后住院日及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48例患者均为良性病变,随访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腮腺手术,尤其可以满足患者对面容美观的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将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应用于甲状腺癌手术,评估术腔不放置引流的可行性及ERAS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序列收治的患者169例,采用ERAS的理念进行住院前和术前宣教、术中采用精细化的被膜解剖技术、术后康复指导,术腔常规不放置引流管,观察入组患者手术的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结果169例患者中女性119例(70.4%),男性50例(29.6%),男女比例(2.38:1),患者中位年龄42岁(18~73岁),术式采用一侧腺叶+峡部切除 113例(66.9%),甲状腺全切除56例(33.1%),一侧中央区清扫134例(79.3%),双侧中央区清扫35例(20.7%)。全组患者中位总住院时间4天(1~8天),其中1天(24小时出入院)8例;术后中位住院时间2天(1~4天),一侧腺叶切除和全切除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74天和2.15天(P =0.01)。56例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患者中有28例术后第一日甲状旁腺激素(PTH)低于正常,平均值为8.18pg/mL(1.45~14.37 pg/mL);28例正常PTH的平均值为24.19pg/mL(15.09~51.51pg/mL)。术后1月复查时PTH水平低于正常的28例中有26例恢复正常,2例仍然低于正常(1.2%),平均值为28.32pg/mL(6.87~60.5pg/mL)。术后皮下积液有3例(1.8%),局部抽液1~2次后愈合良好;术后出血1例(0.6%),发生于术后6h,清创止血后放置引流管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不放置引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利用ERAS理念指导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