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e、Zn、Se等矿物元素在动植物以及人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玉米籽粒中Fe、Zn、Se的含量,对叶面喷施Fe、Zn、Se肥及其不同组合,探讨其对玉米成熟籽粒中的Fe、Zn、Se以及其它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硫酸亚铁(Fe肥)、硫酸锌(Zn肥)和亚硒酸钠(Se肥)及其不同组合对京科糯2010(JK2010)进行了叶面喷施处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Fe肥、Zn肥和Se肥均能显著提高JK2010籽粒中Fe、Zn、Se元素的含量;Fe与Zn能够相互促进吸收,Se能够促进Zn的吸收,Fe与Zn对Se的积累有抑制作用;叶面喷施Fe、Zn、Se肥及其组合对玉米籽粒中Ca元素的积累有促进作用;不同的Fe、Zn、Se肥组合方式对籽粒中Cu的积累有不同的影响;总体上看叶面喷施Fe、Zn、Se肥及其组合对玉米籽粒中Mn、Mg、P等元素的积累影响不大。不同的叶面喷施组合处理中,Fe肥、Zn肥和Se肥三者配合使用能极显著的提高籽粒中Fe、Zn、Se元素的含量,为Fe、Zn、Se肥的生产应用提供新的策略,同时也发现Fe、Zn、Se肥的使用对籽粒中几种不同的矿物元素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氮磷肥对茶树锌硒等中微量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锌(Zn)和硒(Se)及其他中微量元素(铝Al,钙Ca,铁Fe,铜Cu,锰Mn)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但茶树吸收Zn、Se能力及氮(N)磷(P)肥影响中微量元素吸收与分配的过程尚不清楚。以红壤丘陵区福鼎大白茶树为研究对象,开展Zn+Se、Zn+Se+N、Zn+Se+P、Zn+Se+N+P和对照共5种处理3次重复随机化区组试验,处理第3年春季分茶叶、成熟叶、吸收根、运输根和储藏根采集植物样品,测定其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茶树地上和地下器官Zn和Se及其他中微量元素对N、P、Zn、Se添加的响应具分异性。与对照相比,茶树地上和地下器官Zn和Se含量均显著增加,与Zn+Se相比,施N和/或P肥仅显著提高茶叶和成熟叶Se含量(P<0.05);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吸收根和运输根Al、Fe含量以及储藏根Cu含量;运输根Mn含量表现为Zn+Se+N、Zn+Se+P、Zn+Se+N+P显著高于对照,储藏根Mn含量为Zn+Se+N+P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茶树各器官Ca含量对施肥处理无显著响应。此外,茶叶和成熟叶的Zn含量与吸收根显著正相关,而Se含量则与储藏根显著正相关。茶树具有吸收和积累Zn和Se的能力,而施N、P肥有助于提高茶叶Se含量,研究结果为红壤丘陵区培育高品质锌硒茶及营建生态高值茶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硫硒配施对茎瘤芥生长和营养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茎瘤芥品种‘涪杂1号’为材料,通过盆栽实验探讨不同浓度的硫(S)、硒(Se)配施处理对茎瘤芥干物质积累、矿质元素吸收及膨大茎营养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中合理施用硫、硒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S0Se0,未施硫硒肥)相比,增施硫、硒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茎瘤芥的根、膨大茎、叶片和单株干物质产量,并以S50Se1[S/Se=50(mg/kg)/1(mg/kg)]和S100Se1的处理效果较好,其单株干物质产量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32.3%和36.2%;不同硫、硒浓度配施处理对茎瘤芥13种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不同,主要显著促进了茎、叶对氮、磷、钾、硫、硒的吸收积累,而对其它元素的影响不显著,其中茎、叶的硒含量以S50Se3处理最高,硫含量以S100Se1处理最高;各硫硒配施处理对膨大茎营养品质的影响不同,其中S50Se1和S50Se3处理能显著提高膨大茎有机硒、总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而对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影响.可见,适宜的硫硒配施可以明显促进其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植株干物质积累,有效改善茎瘤芥膨大茎营养品质,且硫硒配施用量以S 50mg/kg、Se 1mg/kg为宜.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籽粒中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不同肥力水平和结构下对不同肥量籽粒中部分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大小和肥料构成对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在低肥水平下籽粒中Mn、Zn和Fe含量增加,其中Zn的增幅超过1倍,Cu和Al含量降低;在中肥水平下微肥用量增加1倍,籽粒中Mn含量高11.2%,Al和Zn含量分别降低50%和30.1%,Fe和Cu元素含量变化不大,调节其它肥料量和结构,籽粒中Mn、Zn、Cu含量降低;在高肥水平下增加钾肥,有利于籽粒中Mn、Zn、Fe、Al含量积累,分别高23.2%、16.2%、33.9%和58.6%,而Cu含量变化不大。在中肥投入水平下调节氮肥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随着肥力水平提高而降低,在高肥投入水平下减少氮肥用量有利于籽粒中Fe、Al和Zn的积累,Fe含量变化最大,增加2.14~2.63倍,Al含量高63.7%~65.7%,锌含量高13.3%~17.5%,铜的含量变化不大。锰含量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提高糜子(Panicum miliaceum)镉耐受性与低积累能力对镉污染地区糜子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镉耐受和镉敏感糜子品种为材料,通过苗期水培和全生育期盆栽试验,分析不同形态硒和四价碲对镉胁迫下糜子生长、根系形态、镉吸收转运和籽粒矿质营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添加硒和碲能缓解镉毒害,其中有机硒缓解效果较好。与单独镉处理相比,硒和碲能够促进根系直径增加并抑制镉吸收,最高可使根系镉含量降低33%。此外,硒和碲能够增加细胞壁和液泡中镉的占比,提高镉耐受性。叶面喷施硒提高了糜子籽粒中锌、锰和钼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无机四价硒能更有效地抑制镉从营养器官向籽粒的转运,在5mg·kg–1镉处理下,可使镉敏感和镉耐受品种籽粒镉含量分别降低11.3%和20.3%。综上,外源添加硒能够显著提高糜子镉耐受性并减少籽粒镉积累。研究结果可为镉污染地区糜子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紫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为试材,采用水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0、0.38、0.19和0.095 mmol/L)纳米硒溶液对紫色马铃薯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纳米硒对紫色马铃薯生长、矿质元素含量及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各硒处理马铃薯的生物量与单株结薯数均显著增加,其中喷施0.095 mmol/L硒处理的生物量最高且增幅达1.5倍,喷施0.19 mmol/L硒处理的单株结薯数显著增加2.2倍。(2)纳米硒能够显著提高紫色马铃薯叶片、根系、块茎硒含量,各器官硒含量大小呈现:根系>叶片>块茎的特点,且喷施0.095 mmol/L硒处理块茎总硒含量达0.106 mg/kg,较对照显著提高0.65倍,达到了马铃薯块茎的富硒标准;同时纳米硒可在不同程度上调控K、Ca、Mg、Mn、Zn在马铃薯各器官中的分配。(3)随施硒浓度的增加,紫色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可溶性蛋白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均在喷施0.19 mmol/L硒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56.33%、26.91%和27.89%;块茎中花青素、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均在喷施0.095 mmol/L硒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24.73%、25.33%;而块茎中硝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喷施0.095 mmol/L硒处理下最低并较对照显著降低34.82%。研究表明,叶面喷施0.095~0.19 mmol/L纳米硒溶液能够显著促进紫色马铃薯生长和单株结薯数,提高硒元素含量,调控矿质元素含量在器官中分配,有效改善其块茎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7.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矿质元素组成与其含量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非糯与糯性等品种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矿质元素组成(H和He元素除外)和含量的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除含有大量C、O外,皮层富含K、P、se,其次是Cl、Si、S、Mg和Ca等;糊粉层富含P、K和Mg,其次是Si、Se、S、Ca、Cl和Fe等;胚乳层中相应的矿质元素含量比皮层和糊粉层低。不同品种籽粒各部位的矿质元素含量存在遗传性差异。据此认为籽粒磨成粉时应减少糊粉层的损失,以提高面粉的矿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小麦从籽粒加工成馒头过程中硒的变化规律,选用小麦品种泰农18为材料,通过测定喷施硒肥的泰农18籽粒、面粉、麸皮和馒头中硒的不同结合形态,分析硒在馒头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硒在面粉及其馒头的加工过程中,主要以有机态形式存在,其中,籽粒、面粉、麸皮和馒头中有机态硒分别占总硒的88.4%、83.1%、87.4%和79.2%。在小麦籽粒、面粉、麸皮和馒头的蛋白结合态硒中,麦谷蛋白结合态硒含量最高,分别占有机硒的16.32%、9.68%、8.94%和8.39%。在小麦从籽粒到馒头的加工过程中,总硒和有机硒有一定程度的损失。研究结果为利用富硒小麦加工产品馒头对人体进行科学补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镁、锰、活性炭和石灰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镉污染土壤上施用石灰、硫酸镁、硫酸锰和活性炭不同用量以及交互作用对小麦生长和吸收重金属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施用适量的硫酸镁、硫酸锰或与石灰配合能明显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单施石灰或与活性炭配合施用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与对照(CK)相比,所有处理秸秆产量均下降.施用硫酸镁能显著降低小麦籽粒和秸秆中Cd浓度,且随用量的增加两增大.低量硫酸锰能有效降低小麦籽粒和秸秆中Cd浓度,高量反而增加小麦对Cd的吸收.石灰、活性炭单独施用或配合施用都能明显减少小麦对Cd的吸收,但籽/杆中Cd比却随石灰用量的增加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叶面喷施硫酸镁对降低小麦吸收镉的效果与土施相当,但叶面喷施硫酸锰却比土施硫酸锰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中的镉浓度与吸收量.硫酸镁与硫酸锰,或石灰、硫酸镁和硫酸锰3种物质配合施用,对小麦籽粒镉浓度和吸收量的降低表现出明显的正交互作用,对抑制小麦体内镉从秸秆向籽粒的转移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iCE 3500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仪器测定来自甘肃省、湖南省、江西省和安徽省4个省8个市11个县共119份药食兼用百合样品中 10 种矿物元素(Ca、Mg、Zn、Cu、Fe、Se、K、P、Cd、Pb)的含量,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来源药食兼用百合样品中矿物元素含量不但与其产地的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密切相关,此外还受品种和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影响;确定Ca、Mg、Zn、Cu、Fe为百合的特征元素;建立的判别模型可以明显区分各产地及不同品种的百合,为名特优新农产品产地溯源及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5年3月(冬春季草场)和2005年7月(夏季草场),分别对环青海湖地区放牧牦牛的全血、牧草和土壤中的Zn、Ca、Cu、Fe、K、Na、S、P、Cl、F、I、Se 12种矿物元素和Ca、Cu、K、Fe、Na、P、Se 7种矿物元素的营养状况进行了测定.结果 显示,除夏季牦牛全血Se和S有显著增加外,其它矿物质含量均显著降低,提示夏季草场由于牦牛生长发育迅速其矿物质元素的缺乏更为严重,在生产中更应进行有关矿物质元素的补饲,进一步提高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放牧绵羊毛、血、粪、尿中矿物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金凤  张力 《生态学杂志》2013,32(3):668-674
为探讨青藏高原放牧绵羊矿物元素含量变化规律,本研究分春、夏、秋3季采集青海湖南岸绵羊毛、血清、粪、尿样品,测定Cu、Mn、Zn、Mg、Se和Mo的含量,并考查了各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血清中除Mn、Se,其余元素在季节间差异不显著;毛中除Se其余元素差异显著,尿中各元素均差异显著,粪中除Zn其余元素差异显著(P<0.05).同一样品内不同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季元素间的正相关较夏季和秋季多;粪内元素间关联度较高;Mg元素与其他元素的协同关系较多,而Se元素则相反.同一元素在不同样品间的相关性表明:尿中矿物元素与其他样品显著相关;Zn、Se与其他元素相关关系紧密,而Mo元素则不甚紧密.综上,对于放牧绵羊而言,推荐尿液作为矿物元素实时监测指标;春季适时补充矿物质,可将Se与其他元素分开以避免相互拮抗.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硅肥(Si)和水溶性壳聚糖(WSC)对油菜镉(Cd)含量的影响,在河南省济源市某运行中的典型冶炼厂周边中低度Cd污染农田设置田间试验,选用2种规模化种植的冬油菜甘蓝型秦油1号(QY-1)和白菜型三月黄(SYH)为供试植物,研究叶面喷施Si和WSC对2种供试冬油菜生物量、不同部位Cd含量、生物富集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叶面喷施2种肥均能降低2种油菜籽粒和豆荚对Cd的吸收。叶面喷施Si和WSC后,QY-1籽粒中Cd含量分别下降8.80%~44.01%和15.01%~37.77%;SYH籽粒中Cd含量分别下降20.94%~32.42%和14.33%~28.65%。2种油菜籽粒和豆荚均在喷施2次Si肥的处理下,Cd含量达到最低,喷施一次WSC的处理次之。经叶面肥处理后,与SYH相比,QY-1的生物量更高,Cd富集能力更低,因此,QY-1更适合应用于轻中度Cd污染土壤的安全生产。综上所述,在我国典型冶炼厂周边中低度Cd污染农田采用低富集冬油菜品种结合喷施叶面肥可以初步实现污染土壤的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叶面施用的硒进入作物体内后的再分配特征,更好地服务于硒肥配方和喷施制度的优化,并筛选出适宜的叶施硒形态,本研究采用水培法探讨了叶面喷施4种形态硒对“稻花香2号”水稻苗期不同叶片、茎和根中硒吸收、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施外源硒在水稻不同叶位叶片的分配规律为施硒叶(第4叶)硒含量最高,沿上位和下位叶逐步降低,且有机硒更倾向于向嫩叶运输;(2)叶施亚硒酸钠可使苗期水稻硒积累显著高于硒酸钠、亚硒酸锌和硒代蛋氨酸处理。相比对照,亚硒酸钠处理使水稻施硒叶硒含量上升131.4倍,达129.21 mg·kg-1,茎和根系中硒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8.6倍和2.2倍。因此,苗期水稻施硒叶片中的硒向上位叶和下位叶均有转运,且大量积累在施硒叶下位第一叶,亚硒酸钠在目标水稻体内积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叶面施肥对南方红豆杉针叶中紫杉醇和10-DAB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栽培红豆杉已成为目前解决紫杉醇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人工栽培的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其化学半合成前体10-脱酰基巴卡丁Ⅲ(10-DAB)的含量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对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N、K、Ca、Mg 肥和自行配置的稀土混合肥(含La、Ce、Sm),连续4次跟踪采样,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样品中紫杉醇和10-DAB的含量.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N元素均引起红豆杉针叶中紫杉醇和10-DAB含量的降低;喷施K元素,前期引起10-DAB含量的增加但随之降低,紫杉醇的含量则持续降低;喷施不同浓度的Ca、Mg提高了红豆杉中紫杉醇和10-DAB的含量,其作用可持续一段时间;自行配置的稀土混合肥明显地提高了紫杉醇和10-DAB的含量且其持续作用时间较长,紫杉醇和10-DAB的含量分别最高可达0.261mg g-1和0.641mg g-1.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贵州省荔波县5个青梅主要产区的所产青梅干果中的29种矿物元素分布情况,建立荔波县野生青梅果数据库。方法:采用国家和地方标准检测方法对29种矿物元素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5个产区野生青梅干果中Mg含量最高(3308.42mg/kg)汞含量最低(0.0081mg/kg)。结论:荔波县野生青梅果中Mg、Se、Fe、Zn等有益元素含量较高,也是高钾低钠食品。  相似文献   

17.
土壤和叶面Pb污染对小麦生长及体内Pb分布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土壤添加Pb和叶面喷施Pb溶液的方式研究了Pb污染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地上部分和籽粒干质量的影响,并对Pb污染条件下小麦体内Pb的分布和积累规律以及Pb污染浓度与籽粒Pb含量的相关性、叶片Pb含量与籽粒Pb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Pb添加量为2 000 mg·kg-1时,小麦地上部分和籽粒的干质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15.5%和13.3%,差异显著(P<0.05);叶面喷施100 mg·L-1Pb溶液,小麦地上部分和籽粒干质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10.3%和15.5%,差异显著(P<0.05).在土壤和叶面Pb污染条件下,小麦各器官的Pb含量均随Pb污染浓度的提高而增大;在土壤Pb污染条件下,小麦根中的Pb含量远高于其他器官,籽粒中的Pb含量最低;在叶面Pb污染条件下,小麦叶片中的Pb含量远高于其他器官,籽粒和根中的Pb含量较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的Pb含量与Pb污染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籽粒中的Pb含量与土壤Pb总含量和叶面Pb污染浓度的曲线方程分别为: y=0.269+0.001 05x+2.736×10-7x2-1.707×10-10x3和y=0.465+0.013x-1.1×10-5x2+3.96×10-9x3;土壤中总的Pb毒性临界值为209.3 mg·kg-1,叶面Pb的毒性临界值为2.6 mg·L-1;在土壤和叶面Pb污染条件下,小麦籽粒中的Pb含量与叶片Pb含量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回归方程分别为:y=0.120 1x+0.076和y=0.001 6x+ 0.601 1,据此,在土壤和大气Pb污染条件下,可通过测定小麦叶片的Pb含量预测小麦籽粒中的Pb含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FACE(free-air CO_2enrichment)试验平台,以籼稻IIY084与粳稻WYJ23为试验对象,连续两年(2013、2014)研究糙米产量和矿质元素(Fe、Mn、Cu、Zn、Ni、Se)含量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IIY084与WYJ23籽粒和糙米产量增加,其中,糙米两年平均增产34.3%和16.3%。CO_2浓度升高连续两年降低IIY084糙米中Fe、Mn、Cu、Zn、Ni、Se含量,其两年平均分别降低了10.4%、13.4%、15.5%、11.7%、25.7%、3.2%,而WYJ23糙米中矿质营养含量未出现一致的下降现象。其中,2014年糙米Mn、Cu、Zn和Ni含量对CO_2浓度升高的负响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此外,糙米Fe(P0.1,2014)、Mn(P0.01,2013和2014)、Cu(P0.1,2014)、Zn(P0.01,2013和2014)、Ni(P0.01,2014)、Se(P0.05,2013; P0.01,2014)含量在水稻品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CO_2浓度升高不同程度地增加糙米中矿质元素积累量,6种元素两年平均增加2.1%~29.2%(IIY084)和12.8%~19.3%(WYJ23)。可见,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IIY084糙米中矿质元素含量较WYJ23有更明显的下降趋势,导致食用IIY084较WYJ23有更大的Fe、Mn、Cu、Zn、Ni、Se缺乏风险。因而,在确保粮食安全而进行增产品种选育时,应该优先选择矿质营养品质较高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中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对水稻生长和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中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对水稻生长和吸收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测试的元素和施用方法中,硅酸钠叶面喷施显著增加稻谷产量,而碳酸钙、硼酸、硅酸钠土施和亚硒酸钠显著降低了稻谷产量。镁、锌、铁的盐酸盐形态对水稻籽粒的增产效果优于硫酸盐形态,而钙、铜的硫酸盐形态增产效果略高于盐酸盐形态。在钙、镁、硫三种中量元素中,钙增加了水稻籽粒中的Cd浓度和吸收量,而镁和硫则降低了籽粒中的Cd浓度和吸收量,以硫磺粉处理为最低。稻草中的Cd浓度和总量均以氯化镁处理为最高,硫磺粉处理最低。镁能有效抑制Cd从秸秆向籽粒的转移,其盐酸盐优于硫酸盐。在微量元素中,锌对水稻Cd的吸收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铜,而有益元素肥料硅酸钠叶面喷施则显著增加了稻谷中的Cd浓度和吸收量。硫酸亚铁、氯化锰、氯化铜、硼酸和硼砂处理都能有效地抑制Cd从秸秆向籽粒的转移,而硅酸钠叶面喷施和锌处理则促进了Cd的转移,表明硅酸钠抑制水稻吸收Cd的机制很可能发生在土壤中,而非在植株体内或地上部分。在Cd污染土壤上选用适宜的中微量和有益元素肥料及其施用方法,能有效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和稻米中的Cd含量。  相似文献   

20.
选取硒生物营养强化种植获得的小麦品种扬麦16的低硒组A(硒含量5.245μg/g)、高硒组B(硒含量47.850μg/g)和非强化组CK(硒含量0.039μg/g)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发芽过程中的发芽参数(芽长、根长、发芽率)、芽体的总硒和硒形态、酶[淀粉酶(AM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探讨硒生物营养强化转化的内源硒对小麦发芽过程生理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内源硒对麦芽的根长、芽长没有明显影响,但适宜浓度的内源硒有助于提高小麦的发芽率。高硒小麦籽粒可以通过发芽过程将部分内源硒代蛋氨酸(Se Met)转化为硒代胱氨酸(Se Cys2)。内源硒有助于增强α-淀粉酶、抗氧化酶(GSH-Px和SOD)的活力,同时,可提高麦芽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降低麦芽体内H2O2和MDA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