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3例单支冠状动脉狭窄者成功地进行了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文中详尽地陈述了操作方法和X线检查。操作技术是建立在熟练的冠状动脉造影的基础上,作者等采用9F的指引导管和双腔扩张导管各一,目的在于使后者扩张囊正巧送入狭窄部位,按需要的压力注入造影剂使囊扩张,使狭窄处增宽。X线检查着重在电视屏上观察双腔扩张导管的位置、时间及效果。一般要观察4~5次,至接近正常为止。并就PTCA的机理、适应症、评价、并发症及技术改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经皮穿刺动脉成形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医学科学——《手术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的重要课题之一。动脉硬化等原因所引起的动脉腔狭窄,以往常需作血管外科手术,目前可用经皮穿刺动脉使狭窄部位扩张;这种疗法是在Seldinger氏动脉造影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现在有两种办法供实际应用:一、在导引钢丝的帮助下,将带囊的双腔导管插入动脉,使导管的带囊段位于动脉的狭窄段,注射造影剂入囊,膨胀的囊将狭窄段撑开变粗;二、顺着导引钢丝顺序将F_7至F_9或F_(10)粗细的导管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有两种主要干预措施:球囊血管成形术和开胸心脏手术。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即应用一根管腔较粗的指引导管,从股动脉的腹股沟段逆行送入主动脉根部,再进入冠状动脉。将一根导引导丝经指引导管通过狭窄的冠状动脉,导引导丝引导扩张球囊(必要时可覆载支架)进入冠脉的病变部位,扩张球囊,向外挤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冠状动脉的管腔增大。释放支架支撑冠脉扩张处,等支架到位后(通过冠脉造影证实),将导引导丝和指引导管撤出体外。  相似文献   

4.
随着介入性放射学的发展,应用血管腔内成形术原理于食道狭窄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作者自制气囊导管并应用于14例食管吻合口狭窄的扩张,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气囊导管的制作 1.1.1 取食管镜冲洗导管(内含导丝),导管应短于导丝3cm。取一气管导管套囊(大、中、小号)套于导管远端并用线扎紧两端固定于导管。取细网眼状涤纶蚊帐布一片缝成直径2.5cm、长约8cm的布套,套在气囊上,两端扎紧并修剪整齐。其作用为均匀气囊内压力和防止气囊破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急性血栓形成后血栓向近心端扩展的临床证据。方法我科自2001年10月至2006年12月五年间共行STEMI急诊PCI术165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冠脉造影与PCI结果,测量每支梗死相关血管开口处到血栓处的距离,而后行PCI治疗开通梗塞相关血管,PTCA导丝通过冠脉闭塞处后应用球囊扩张,重复造影有前向血流为组I (n=155);PTCA导丝通过冠脉闭塞处后应用球囊扩张,重复造影无前向血流为组Ⅱ(n=10),沿PTCA导丝送球囊到远端再次扩张、重复造影如仍无前向血流,再沿球囊到远端扩张直到恢复前向血流;撤出球囊.送入血管内超声导管至血管远端,后撤导管采集血管内超声图像,进行定量影像学分析,分析建立组II中10例STEMI患者的急性冠脉闭塞的血栓空间分布图。最后植入支架,重复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球囊扩张与IVUS证实10例STEMI患者的冠脉血管急性闭塞的血栓空间分布图呈病变处急性血栓形成并向近心端扩展。结论①STEMI患者的冠脉血管斑块破裂病变处急性血栓形成后既可向远心端扩展、也可向近心端扩展。PCI治疗开通梗塞相关血管过程中,如球囊扩张闭塞处后重复造影无前向血流,应将球囊送到远端再次扩张,以扩张“真正狭窄或真正斑块破裂病变处”,恢复前向血流。  相似文献   

6.
溢液性乳腺病的导管造影术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导管造影术对溢液性乳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乳头溢液病例进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对造影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导管造影未见异常5例,单纯导管扩张10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乳头状瘤26例,导管扩张伴囊性增生4例,导管炎2例,导管癌1例.乳腺导管造影与病理结果相符40例,诊断正确率为83.3%.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病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可为临床提供诊断及手术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导管造影在乳头溢液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全数字化乳腺导管造影与其常规钼靶X线片的影像学特征,结合病理学,对照诊断。结果全数字化乳腺导管造影影像学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症3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3例,乳腺囊性增生病12例,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9例,导管原位癌15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病理结果:乳腺导管扩张症3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5例,乳腺囊性增生病10例,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9例,导管原位癌14例,其中1例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浸润性导管癌6例。与病理诊断对照,全数字化乳腺导管造影的诊断正确率为96.7%。结论全数字化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性疾病的诊断,对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外科手术提供依据和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2012乳头溢液患者术后病理明确的40例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的影像资料。结果乳腺导管扩张症伴囊性增生症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3例,导管内癌5例,单纯导管扩张9例,纤维囊性乳腺病及乳腺增生7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为外科医生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一般情况下,作选择性血管造影(Selectiveangiography简称SAG)需要两位医师参加,一为术者,另一为助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血管穿刺成功后,还有送导丝,压迫止血,扩张穿刺点和送入导管等一系列复杂操作要靠两人协同完成。在血管造影的基础上作难度更大的超选择血管插管和动脉栓塞术,更需助手熟练配合。迫于缺少人手等情  相似文献   

10.
最初Grnntzig使用双腔扩张导管治疗下肢胭动脉或肠骨动脉闭塞的患者,获得成功。两年随访有73%的开放率。其后1976年在有冠状动脉重建术适应症的患者中施行此种扩张术有8例。6例(75%)获得成功。(日本也开展此种扩张术)。 方法:简单。如冠状动脉造影的心导管(此导管为双腔:一腔为测压、输入造影剂或输入含O_2的血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乳腺导管造影钼靶摄影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翔文  刘彪  黎军强  郑进天 《广西医学》2007,29(11):1694-1696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导管造影钼靶摄影的应用价值。方法有乳头溢液,临床触诊为阴性,最后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完整资料的30例回顾性分析数字化乳腺导管造影钼靶摄影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数字化乳腺导管造影钼靶摄影30例,诊断导管扩张10例(30.3%),乳腺囊性增生2例(16.7%),导管扩张伴炎症1例(3.3%),乳头状瘤15例(50%),乳腺癌2例(6.7%),与病理符合率达到97.2%。结论数字化乳腺导管造影钼靶摄影对溢液性乳腺导管内病变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准确性,是一项值得推广使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卧床体位和时间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玉香  张颖  郜玉珍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3):149-150,152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指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插入一种特制的冠状动脉导管,注入造影剂,从而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和病变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定量诊断冠心病,为估计患者预后、决定药物及介入治疗提供了更为确切的指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即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送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动脉的一种冠心病血管重建技术。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是将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支架置人病变的冠状动脉.支持管径以保持其管腔内血流畅通。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冠状动脉(冠脉)瘘并非罕见,若动脉导管未闭表现不典型者应疑及本病。目前冠脉瘘的诊断需靠血管造影术。Wryman等首先报告了用切面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冠脉主干的方法。本文旨在用切面超声心动图观察冠脉瘘患者扩张的冠状动脉,发现其主要特征为冠脉扩张。资料与方法:用切面超声心动图观察20例正常人的冠脉主干(未作造影);12例造影法证实动脉导管未闭;14例冠脉瘘患者经逆行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破裂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疑为动脉瘤的患,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破裂脑动脉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对于已破裂的脑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一种辅助方法,且是一种极好的无创性筛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指经皮穿刺引入球囊导管、金属内支架等器材对狭窄、闭塞的血管进行扩张等多种微创治疗,使其复通的一种非常规手术疗法.其中单纯用球囊导管扩张治疗称为球囊扩张术,即通常所指的PTA;而应用金属内支架治疗则称作血管内支架术(endovascular stenting).本文报道一例经皮腔内血管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术治疗股浅动脉破裂修补后狭窄的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分析乳腺囊性增生症的钼靶X线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经病理证实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54例,以肿块就诊34例,肿块伴乳头溢液13例,乳头溢液7例.肿块可发生于乳腺任何部位,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楚或不清楚,质韧,可活动.单乳或双乳多乳孔溢液乳头溢液者13例.患者常有乳房胀痛,其中31例乳房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且经前明显.年龄27~69岁,40~49岁年龄组27例(占50%),病程3天~5年不等,病程在3个月内者35例(占65%).全部做了钼靶X线摄影,其中7例做了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结果 钼靶X线平片表现:本组54例,片状高密度影32例(占59.3%),密度高于周围腺体,较均匀,可有砂砾状、杆状、小弧状钙化灶,分布较散在.结节或肿块影13例(占24.1%),密度均匀,单发或多发,结节直径在0.5cm~3.0cm大小不等,边缘模糊或部分边缘清楚,形态可不规则.无异常发现者9例(占16.7%).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表现:7例做了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检查,表现为:囊肿型4例,表现为主导管轻到中度扩张,分支导管或末端囊性扩张,形态不规则,造影剂呈片状分布.囊肿伴导管硬化型1例,即既有较大导管的囊性扩张又有其他乳管及其分支变细.导管增生硬化型1例,表现为主导管轻到中度扩张,分支导管变细、僵硬,管壁毛糙,管腔内可有多发颗粒状充盈缺损.小导管腺泡囊性增生型1例,表现为终末导管扩张形成小囊,直径多在5mm以下,常多发.导管增生扩张型和小囊肿型乳腺平片检查多无阳性发现.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多种影像学表现反映了复杂多样的病理特点,钼靶X线摄影对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17.
成年人群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为2%~5%,其中每年发生破裂而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是1%~2%[1].脑血管造影通常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但是,脑血管造影中有0.33%~0.5%有导致永久性神经并发症的危险[2].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是一种非创伤、不用对比剂血管成像技术,已经用于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本文报告23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动脉瘤MRA诊断,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分析,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诊断并发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的价值与限度.  相似文献   

18.
成年人群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为2%~5%,其中每年发生破裂而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是1%~2%[1]。脑血管造影通常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但是,脑血管造影中有0.33%~0.5%有导致永久性神经并发症的危险[2]。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是一种非创伤、不用对比剂血管成像技术,已经用于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本文报告23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动脉瘤MRA诊断,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分析,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诊断并发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的价值与限度。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1998年12月…  相似文献   

19.
火器伤假性动脉瘤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器伤所致假性动脉瘤,主要由枪弹伤与弹片伤引起。根据伤道异物存留部位,结合搏动性,有震颤包块、血管收缩期杂音、动脉造影或瘤壁穿刺造影表现,假性动脉瘤诊断并不困难。瘤体切除后,动脉修复方法,应根据血管损伤范周、部位,选用结扎、侧壁修补、端端吻合、血管移植等方法。对于邻近躯干部位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我们采用气囊导管暂时阻断动脉腔内血流,控制出血,然后行血管重建术,该法是直接手术中一有效的辅助措施,具有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晰,可避免术中瘤壁破裂大出血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粘液腺囊肿是由于导管破裂、粘液外漏入组织间隙或者粘液腺导管系统部分阻塞,腺体内的分泌物潴留于腺内使导管扩张形成囊性病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