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期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根据其发展规律,可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灵活对待,随证施治。肝气郁滞是脂肪肝初期的主要病机;轻度脂肪肝属牌失健运.水湿内停,聚生痰浊;或气机郁滞,水湿不化聚而成痰,日久化热;中度脂肪肝痰之既成,气滞血瘀日久,痰瘀互为因果,最终由痰瘀互结致病;重度脂肪肝肾精亏耗,水不涵木,肝失所养;或肾气已虚,气化不及,水运失司,浊阴内生。以上分型为指导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认为单纯性肥胖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脾失健运、痰浊内聚。临床针对病机分4型辨证论治。脾虚湿阻型治以益气健脾、利水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合平胃散加减;湿热困脾型治以理气健脾、清热化湿,方用王氏连朴饮加减;脾虚疲瘀型治以健脾理气、化痰活血,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脾肾阳虚型治以健脾渗湿、温阳化饮。方用苓桂术甘汤合五苓散加减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近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琪 《广西中医药》2000,23(5):58-60
脂肪肝相当于祖国医学“积聚”、“痰浊”、“胁痛”等范畴。中医认为 :脂肪肝的产生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其病机可概括为 :肝失疏泄 ,肝血瘀滞 ;脾失健运 ,湿邪不化 ,痰浊内生 ;肾失气化 ,痰瘀留滞[1]。近几年来 ,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一定成果 ,现将1995~1999年有关中医药治疗脂肪肝文献综述如下。1辨证分型治疗根据临床不同的表现对脂肪肝进行辨证分型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姚国科等[2]将脂肪肝分为4型 :肝郁气滞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气滞血瘀用消脂通络方(丹参15g,赤芍18g,香附、木香、枳壳、五灵脂、泽泻、虎杖…  相似文献   

4.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瘀血证范畴,与肝、脾、肾的功能失调相关,因脾失健运,痰瘀互结导致。杨牧祥提出"从痰瘀论治",化痰降浊、活血化瘀治其标,健脾益气、强本清源治其本。每用皆获疗效。  相似文献   

5.
杨牧祥治疗高脂血症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瘀血证范畴,与肝脾肾的功能失调相关,因脾失健运,痰瘀互结导致。杨老提出"从痰瘀论治",化痰降浊、活血化瘀治其标,健脾益气、强本清源治其本。每用皆获疗效。  相似文献   

6.
何教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位在肝,病性以邪实为主,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浊内阻,痰、湿、瘀互结是其重要病机。故应以疏肝健脾益气、化痰除湿活血为治疗大法,以祛脂愈肝颗粒为基本方。强调基础治疗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作用。简要介绍何鲜平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7.
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根据其发展规律,可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灵活对待,随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从痰瘀学说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灿立  张龙江 《新中医》2007,39(11):5-6
从痰瘀学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证论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系饮食失调,或感受湿热疫毒,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病位在肝,与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治疗应以活血化痰为根本大法,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又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  相似文献   

9.
脂肪肝系各种原因引起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病理状态 ,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如脂质代谢异常、激素水平改变、环境和遗传因素、脂质过氧化损害 ,免疫反应、缺氧和肝循环障碍等在其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如不及时治疗 ,部分脂肪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纤维化 ,甚至肝硬化 ,故可以认为脂肪肝是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前期病变〔1,2〕。中医认为脂肪肝是由于患者嗜食肥甘厚味 ,脾运不及 ,或忧思伤脾 ,脾气不足 ,或疫毒伤肝 ,肝病日久 ,脾失健运 ,水湿不化 ,凝聚为痰 ,痰浊停聚中焦 ,壅塞气机 ,土壅木郁 ,肝胆失疏 ,或气血…  相似文献   

10.
李郑生主任医师认为乳癖的发病与情志内伤、脾胃虚弱密不可分。肝为木,脾为土,木旺乘土,或土壅木郁,可致肝气郁结,气机失于畅达,肝病及脾;脾失健运,水液失于运化,痰浊内生,日久脾病及肝。肝与脾常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气滞、痰浊阻于血脉,导致血行不畅,气血不活,气滞、痰浊、血瘀三者阻于乳络而致本病的发生。其病机关键是气滞痰凝血瘀,故治疗以疏肝健脾,化痰散结,活血通络为原则,方用软坚消癖汤加减变化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举案例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