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风云变幻、政坛人物走马灯式地更换的民国时期,阎锡山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在山西掌权达38年之久,他长期盘踞山西,拥兵自重,诡谲多变,翻云覆雨,左右逢源,奉行“中的哲学”。但是,“中”是手段,随着形势和利害关系的变化,阎锡山立场可以随时变换。但最终,阎锡山还是在人民解放军的凯歌声中,结束了他在山西的统治。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战期间,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争取阎锡山乔希章毛泽东说,没有山西即不可能设想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大规模作战。而挺进山西,把握激荡汹涌的历史浪头,首当其冲的是要争取"土皇帝"阎锡山。毛泽东争取阎锡山的工作就此拉开了帷幕……如何在共军、蒋军、日军"三个鸡蛋上跳舞",阎锡山举棋不定...  相似文献   

3.
1937年秋,山西军阀阎锡山在中共影响和帮助下,建立了人民抗日武装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又称山西新军),1938年总兵力发展到26个团,编为四个纵队;共产党员薄一波为第一纵队队长兼政治委员,活动在太岳地区。新军名义上届阎锡山领导。1939年秋,阎锡山让薄一波参加他的“秋林会议”(陕西宜川县秋林镇)。一天早晨,阎锡山正在房中洗脸,薄一波走了进去。“你那个地方有没有共产党?”阎锡山一面洗脸一面问。薄一波很敏感地意识到,这是阎老西对他不放心,有意出个难题试探他。他很巧妙地答:“我怀疑我那个地方一定有共产党,对这个…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晚上,太原山西国民师范礼堂内人声喧哗,气氛热烈。牺盟总会正在举行欢送军政训练班王镛等13名东北籍学员北上抗日的大会。同一天,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阎锡山对战争是有预料的,他把薄一波请回山西和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成立牺盟会、办“军政训练班”,都是为应对战争做的准备。但阎锡山的嫡系们并不了解他的一番苦心,纷纷要求把薄一波赶走。当阎锡山看到东花园官邸跪了一地“请愿”的晋绥军将领时,大为恼火,他骂他们“目光短浅,糊涂”……阎锡山还是要用薄一波的。芦沟桥事变刚爆发,阎锡山就急…  相似文献   

5.
孟昭庚 《党建文汇》2013,(11):51-51
在一些反映山西历史的小说、影视作品中,只要涉及到阎锡山,无不大写特写“五妹子”或“五姑娘”阎慧卿。有的竟把她包装成身着黄呢军装、佩戴少将军衔、夹着公文包,时刻不离阎锡山而参与军政大事的“铁娘子”。其实,那个“五妹子”不过仅是为阎锡山料理生活的“五姑娘”。  相似文献   

6.
与日勾结,阎锡山密谋妥协 陈述利害,王世英紧急晤阎 抗战之初,日军的凌厉攻势使阎锡山大为震惊。为了保全山西,他急忙要求八路军尽早尽快进入山西,协助他进行不出晋境的抗战。在这一阶段,阎锡山与共产党八路军的合作是积极的,取得很多战果。但是当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阎锡山开始变脸。为了“存在”,他设法从对日妥协中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爆发前,张学良为寻找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同路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曾五次亲赴山西密访阎锡山,从而对阎锡山政治态度的转变以及西安事变的爆发产生了积极影响。一访华北事变后,中共中央为了争取阎锡山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曾于1935年9月15日发出一封《致阎锡山的建议书})。书中提出在停止进攻红军、相互援助等五点建议的基础上,建立反蒋抗日的统一战线。但阎锡山认为“晋陕毗连,陕北红军之活跃,实威胁山西之安全”,“我们将有陷于内外夹攻形势的危险,还不如趁早下手,帮助陕西方面进剿,同时镇压在山西境内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封建军阀中,被称为山西“土皇帝”的阎锡山可谓名副其实的“不倒翁”。即使在阎日矛盾、阎共矛盾、阎蒋矛盾不断激化之时,徘徊在三岔路口的阎锡山,仍圆通善变、老谋深算,运用“中的哲学”,像踩钢丝的演员一样“在三颗鸡蛋上跳舞”,周旋于日本、共产党、蒋介石之间以图自保。  相似文献   

9.
刘岩 《党史博览》2012,(9):31-3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再度合作,达成共同抗击日军侵略的协议。此时,尽管蒋介石“对共产党关系没有进到真诚合作的程度”,但国民党晋绥地区的老牌统治者、新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认识到只有借助共产党、八路军的力量,一同“守土抗战”,才可挽救山西危局,因而对八路军进入山西对日作战,持欢迎态度。八路军遵照毛泽东关于“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指示,“对一切友军,  相似文献   

10.
山西五台山有一座大孚灵鹫寺,阎锡山每次经过这里都要到寺里去烧香拜佛。他之所以那么虔诚地到该寺去叩拜,是因为听其母亲说,曾经梦游灵鹫寺,并从寺中把他抱了出来,后来就生下了他。因此,阎锡山相信自己不是个凡人,是庙中的神灵转世,是来拯救万民于水火的。只是,这个“神灵”最终连自己也没有从水火中走出。另外,这个新军阀最忌讳地名。抗战爆发后,他带着第二战区党政要员来到陕北洛川,本来是住在这里的,因为洛川即为“落川”,而阎锡山的字是“伯川”,于是就转移到了宜川,宜川太适合他了。1940年,阎锡山将战区司令部移驻山西吉县的南村坡。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会议结束时,毛泽东对徐向前说:“你是山西人,和阎锡山同乡,下一步,你和恩来同志去太原,做做阎锡山的工作。”那么,徐向前在山西做了哪些抗日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中国封建军阀中,被称为山西“土皇帝”的阎锡山可谓名副其实的“不倒翁”。即使在阎日矛盾、阎共矛盾、阎蒋矛盾不断激化之时,徘徊在三岔路口的阎锡山,仍圆通  相似文献   

13.
1917年阎锡山总揽大权之后,具备了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扩张的基本条件,于是便着手筹划经营山西。根据当时国内形势和山西人民的心理状态,以及山西特殊的地理环境,他提出了“保境安民”的主张,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对阎锡山的“保境安民”主张,究竟应该如何评价,特别对其作用应该如何评价? 多年来,山西政界,史学界一直存在着分歧。大多数人对此完全予以否定,部分人认为应该客观分析,不应一概否定。下面我就对阎锡山的“保境安民”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 ,面对山西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复杂矛盾 ,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构思了一个“新策略”。在抗日的交叉点上 ,他首选共产党人薄一波来实施这一“新策略”。薄一波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回到山西 ,与阎锡山成功地建立了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鉴于山西工作的特殊性 ,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由薄一波领导组建一个独立的公开工作系统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薄一波利用自己的“特殊关系” ,依托牺盟会和山西新军 ,采取“特殊的工作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薄一波领导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从山西的实际情况出发 ,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高度地统一起来 ,找到了解决山西问题的特殊方法 ,从而在山西抗战和统一战线工作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36年11月3日,三晋大地已进入深秋。中共代表薄一波一行冒着寒冷,带着中共中央的殷切期待来到太原,与“山西王”阎锡山等实现第一次会晤。  相似文献   

16.
山西新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武装,但创立初期它在建制上隶属于阎锡山的军队系统,形式上“戴着山西帽子”、“说着山西话”,领着阎锡山的军饷,拿着阎锡山的武器。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情形,所以共产党对新军的领导,同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领导相比,不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许多不同,采取了许多特殊的办法和措施。这些办法和措施的有效运用和实施,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对山西新军的绝对领导。实行特殊的政治委员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对新军的领导山西新军在建立之初,党中央和北方局就明确指出,要把这支部队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  相似文献   

17.
卓雯 《党史纵横》2010,(9):33-36
阎锡山(1883—1960)字百川,号龙池,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人。在风云变幻、政坛人物走马灯式地更换的民国时期,阎锡山长期盘踞山西,拥兵自重,  相似文献   

18.
第六回彭雪枫陪同周恩来会晤阎锡山八路军配合晋绥军首战平型关1937年8月27日,日军侵占张家口,进逼山西晋北地区。阎锡山拟定了“大同会战计划”,并于8月28日去代县太和岭口设立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行营,亲临指挥晋北作战。此时八路军正向山西抗日前线开进,有关作战的部署问题以及相关的事宜,必须和阎锡山达成一致意见。彭雪枫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于8月31日专程去太和岭口会晤阎锡山。太和岭口村位于雁门关南麓,是通向关外的必经之路。阎锡山的行营设在村东的一座民宅小院里。彭雪枫到达行营指挥部时,阎锡山正在作战室和省主席赵戴…  相似文献   

19.
山西一直由军阀阎锡山统治,他控制了军政、经济等大权,形成比较稳固的地方势力.日寇进犯,他没有后退之地,蒋介石又借机想吃掉他.刘少奇看清楚阎锡山的这个处境,分析他为了自保,联共抗战是可能的.早在1936年下半年,就指示刚出狱的薄一波接受阎锡山的邀请,回山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把大批党员干部安排到牺盟会组织里,创建了“新军”.这些组织和武装,名义上都是阎锡山直接领导的,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抗日前线的山西,曾有过由地方实力派阎锡山担任会长而实际则由中共领导的抗日进步团体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曾有过中共同晋、察、绥三省政府代表、战地驻军及各界代表合作的统一战线组织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还曾有过在中共提议下经阎锡山批准而成立的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为主的山西人民抗日武装山西新军。这些组织在中共山西民主革命史抗日战争阶段呈现出显著的地方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和阎锡山当局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而不是阎锡山制定了新策略,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