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沙门氏菌属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常见致病菌,其种类繁多。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沙门氏菌至少有133个菌型,其中伤寒沙门氏菌、鼠 伤寒、德尔卑、阿哥那、鸭沙门氏菌为人体感染的常见菌型,西藏多以鼠伤寒及伤寒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迄今,尚未有过病牛沙门氏菌致食物中毒的报道,本次调查首次在我地区发现了病牛沙门氏菌所致的食物中毒,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1982~1986年的5年间共收治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以下简称鼠伤寒菌感染)119例,其中败血症型10例占8.4%,均由粪便及血培养证实为鼠伤寒菌,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0例中男5例,女5例。年龄3天~17个月,其中<1个月2例,~3个月3例,~6个月3例,~12个月1例,17个月1例。发病  相似文献   

3.
小儿鼠伤寒沙门菌感染42例临床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小儿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5年~2008年经粪便培养证实为鼠伤寒菌感染患儿42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药敏及治疗和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病以婴幼儿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全部病例均有痢疾样腹泻及发热表现,部分于住院3~8 d发生高热;第1次粪便培养出鼠伤寒菌的30例,其余经2~3次培养出鼠伤寒菌;22例疑为院内交叉感染;药敏试验头孢曲松、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敏感率较高(耐药率分别为10.53%、21.05%、31.06%),经该3种药物治疗疗效满意.结论:粪便培养是确诊鼠伤寒肠炎的重要方法,结合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鼠型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病原学及其临床问题,结合本院所见50例作一综述,供参考。病原学方面鼠型伤寒沙门氏菌(简称鼠伤寒菌)为近几年小儿沙门氏菌感染的最常见的病原菌。据兰州部队总院1978年资料,近四年内分离出沙门氏菌118例,其中鼠伤寒菌占50.0%。在欧美,人类沙感中亦以鼠伤寒菌最为常见。据美国63~67年40次沙感流行的分析,有9次为鼠伤寒菌;发病3025人次中,鼠伤寒病例占40.5%。鼠伤寒菌与乙型副伤寒菌(简称副乙菌)均属 B组沙门氏菌,其抗原结构的区别仅在于第一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发病在国内、外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其中婴儿以及医院内交叉感染病例,病情严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目前寻求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显得十分迫切。我科对4例经粪便培养证实耐药的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应用利福平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七十年代初,墨西哥首次发生了耐氯霉素伤寒的爆发流行。此后.国内外均陆续报道耐氯霉素伤寒菌株所致伤寒的临床及细菌学研究。我院于1991年5月至11月,在门诊及住院伤寒病人中,共检出伤寒菌株24株,现将其细菌学耐药性检测结果作初步报道。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 24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16例在哈医大一院传染科住院治疗,8例在哈医大门诊经血培养伤塞菌阳性后,转送哈市传染病院治疗。其中男11例、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了解宁德市医院就诊儿童非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正确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7~2020年确诊为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127例患儿相关资料,统计分析年龄、性别、发病季节等流行病学特点,并进行血清分型和耐药性分析。结果:我院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发病时间多集中于5~10月;0~1岁和1~2岁患儿检出非伤寒沙门菌最多,分别为59株和31株。127株沙门菌分为10种血清型,最常见为鼠伤寒沙门菌(49.61%),其次为都柏林沙门菌(10.24%)。127株非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对氯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阿奇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对上述7种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都柏林沙门菌;对美罗培南全部敏感。结论:我院患儿感染非伤寒沙门菌以夏秋季节为主,2岁以内高发;检出率最高的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其中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皮蛋中毒     
1971—1984年间共收治皮蛋中毒25例。发病最早为食后1/2小时,平均11小时。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炎型和青紫型。6例大便培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经抢救,除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外,杂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我院1978年2月中旬至4月初在儿内科、儿外科及五官科等五个病房相继发生的82例鼠伤寒沙门氏菌病(简称鼠伤寒),现重点分析儿内科72例如下: 本组病例均有相同的流行病学史,并经粪尿或病理组织标本培养证实为鼠伤寒者有68例,占82.9%(其中2例为无症状感染)。仅有明显吐、泻和粘液脓血便等典型症状而培养未获本菌者14例占17.1%。全部病例的潜伏期约为3~4夫。感染本病后,由于患儿的年龄、健康状况及受累器官的不同,其表现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0.
<正> 对于鼠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抗生素的应用问题,目前尚无一致看法。我院儿传科1982~85年2月用羧苄青霉素(上海第四制药厂生产)加庆大霉素(上海第一制药厂生产)治疗婴儿鼠伤寒沙门氏菌败血症25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自82年2月我区发现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病例以来,至今未能满意控制,每年冬春季节发病仍较多。自该时起,我院共收治学龄前期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212例,其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鼠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我院收治的162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药敏数据,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共162例患儿大便分离培养出鼠伤寒沙门菌, 占同期大便分离沙门菌属的68.64%, 是沙门菌属的主要致病血清型, 其中116例(71.60%)有不洁饮食史。162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中男109例(67.28%),女53例(32.72%),年龄1.12(0.25,5.00)岁,以婴儿为主(60.49%),夏季为发病高峰(58.64%)。本组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93.21%),大便含黏液及血(90.74%);实验室检查可见大便含不同程度的白细胞(95.06%)、红细胞(88.27%)及脓细胞(58.64%),多伴血C反应蛋白增高(65.43%)及白细胞计数增高(62.96%)。162株鼠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由低到高依次为: 头孢曲松(12.96%)、环丙沙星(14.81%)、头孢噻肟(17.28%)、复方磺胺甲唑(35.80%)、氨苄西林(81.48%)。18 株(11.11%) 对3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7株(4.32%)对所有抗菌药物均敏感。结论:鼠伤寒沙门菌是沙门菌属的主要致病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好发于1岁以内的婴儿,夏季为发病高峰。本地区鼠伤寒沙门菌有耐药株及多重耐药株,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含酶抑制剂的第三代头孢菌素较敏感。  相似文献   

12.
1995年5月秦皇岛市海港区卫生院儿科发生一起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院内感染。从5月5日至22日18天内全科共收住院病人32人,其中先后有18人继发鼠伤寒感染,发病率达56.25%;其中男6人,女12人;最小21日龄,最大12岁。32例住院病人中1岁以下14人,感染鼠伤寒的8人占57.14%;1岁以上的18人,感染鼠伤寒的10人占55.55%,无死  相似文献   

13.
本院1985年1月~1987年12月经细菌培养证实的婴幼儿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41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1例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1月18例,1~6月8例,~12月10例,~3岁5例。<1岁者共36例占总病例数的88%。41例均经细菌培养证实,其中粪便培养阳性34例(鼠伤寒菌18例,斯坦利菌12例,圣保罗菌2例,安哥纳菌1例,山夫登堡菌1例)。血培养阳性8例(阿伯丁菌4例,鼠伤寒菌2例,斯坦利菌2例)。脑脊液培养阳性3例,脓液培养阳性2例,均为阿伯丁菌。腹水培养阳性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104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临床特点及粪便样本鼠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104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临床及病原学资料。分析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临床信息、年龄统计、季节分布、药敏结果及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结果 本试验入选104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患儿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腹泻、呕吐、呼吸道症状,年龄2个月~4岁,平均年龄(1.43±0.39)岁。104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中<1岁占比最高,为48.08%,1~2岁占比28.84%,>2岁占比23.08%。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发病季节主要为夏季、秋季(32.69%、30.77%),春季、冬季发病率较低,均为18.27%。粪便样本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率≤10%抗菌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检出率为5.77%。结论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易感年龄为≤2岁,主要分布季节为夏季、秋季,鼠伤寒沙门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多重耐药检出率为5.77%,抗菌药物治疗要结合药敏结果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2—2004年用床边灌流成功抢救5例毒物中毒致呼吸、心跳停止病例。强调对因毒物所致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仍应争分夺秒进行血液灌流治疗,不应放弃灌流治疗时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埃及出现多药耐药伤寒沙门菌,迫使医生寻找氯霉素、氨苄西林或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替代剂,目前的替代治疗剂包括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另一种抗生素阿齐红霉素(azithromycin)对鼠伤寒沙门菌所致的鼠伤寒具有良好效果,在一项开放性试验中,治疗10名智利伤寒病人有效,但接受该药治疗的4名巴林伤寒病人中3名无效。在阿齐红霉素的一项公开试验中,31例成人可疑性无并发症伤寒病人接受该药治疗,所有参加者均有持续4~16d的发热史,症状包括:体温≥38.5℃、腹痛或触痛、肝脾肿大及心理状态改变。治疗前行血液、粪便和尿培养。治疗第1d口服…  相似文献   

17.
特殊表现的伤寒三例郭玉秀(南阳市眼科医院内科473068)伤寒是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持续性高热、特殊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脾肿大、白细胞减少为其特征。本文三例伤寒,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其临床表现与上述特征有所不同。现将其临床资料作一简介和...  相似文献   

18.
鼠伤寒沙门菌常自然侵入并存在于与肠道相联的淋巴组织。本文报道以鼠伤寒沙门菌SR-Ⅱ的突变体,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4060(Δcya Δcrp)作为释放来自布鲁氏菌的31KDa蛋白质抗原(BCSP31)的载体,口服免疫8~10周龄的BALB/cByJ小鼠并观察其效果。表达BCSP31的质粒PBA31-R7是通过转导噬菌体P22(HT int~-)导入X4064而形成鼠伤寒沙门菌X4064(PBA31-R7)。rBCSP31的表达是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由鼠伤寒沙门菌X4064(PBA31-R7)诱导的所有抗体的滴度用ELISA法检测。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年来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逐年增多,尤以小婴儿及新生儿发病率为高。多数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而以斯址利血清型为主的感染报道不多,我院儿科于86年8—9月一个月内出现39例斯坦利菌感染,多数为原发病基础上的交叉感染,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7例、女2例,最小为出生26小时,最大10个月,4例由院外感染5例,在新生儿内交叉感染,原发病为新生儿败血症、肺炎、红细胞增多症、颅内出血。临床表现:起病急,进展快,9例均有发热,体温38°—40℃,其中高热(39—40℃)4例,中度发热(38—39℃)5例。热程最短3天,最长15天。9例均有轻重不等腹泻,  相似文献   

20.
肠出血是伤寒严重并发症之一,少量或中量出血,一般可经内科治愈;但大量出血病例,可引起休克乃至死亡。1988年我院对5例伤寒并发肠道大出血的危重病例,进行手术洽疗获得成功,兹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见附表。讨论一、伤寒肠出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国内开展还不普遍,尚未引起外科医生普遍重视,我院在1988年1月~5月共收治伤寒100例,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