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研究结果表明,榨菜病毒病病原以烟草花叶病毒为主,由桃蚜、萝卜蚜传毒。在病原存在的条件下,其发病轻重与蚜虫,特别是与有翅蚜数量密切相关。采取以网纱覆盖为主,选择远离毒源地育苗、适当推迟播种、移栽期等避蚜防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2.
吴红波  ;金道超 《植物保护》2007,33(6):121-123
研究了贵州省烟田蚜虫的种类,结果表明:迁入到烟田的蚜虫隶属9种,其中桃蚜(Myzus persicae)、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豆蚜(Aphis craccivora)、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麦长管蚜(Macrosiphum miscanthi)占诱集蚜量的90%以上,尤以桃蚜数量最大,是烟田传播病毒病的主要蚜种,能传播多种烟草病毒病。试验结果还表明,单作烟田和毗邻油菜的烟田病毒病发病较高,麦套烟的发病较轻;甘蓝蚜、豆蚜和萝卜蚜基本上不能在烟叶上定殖。  相似文献   

3.
根据油菜病毒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对北方冬油菜病毒病的防治,提出“调整播期、重视苗期治蚜、隔离毒源、种植抗病品种,加强抗病栽培”的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病毒病是蚜虫传播引起,其防治应着重于早期防治蚜害。1980年以来,我们在研究此病流行规律的同时,进行了生产防治  相似文献   

4.
杭州地区油菜病毒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苗期病毒病的发生,决定于带毒有翅蚜从毒源寄主上迁入的时间与虫口数;本田期病毒病的流行为害,在很大程度上与苗床后期和本田初期有翅若蚜的长成和扩散有关。杭州地区的传毒蚜虫主要为菜缢管岈,其有翅蚜的发生及迁飞高峯期约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油菜病毒病发病率的高峯与有翅蚜发生高峯成正相关。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带病的十字花科杂蔊菜的蓿根,越夏后萌发的植株是秋菜及油菜的重要毒源之一。在7月中旬正8月上旬的炎热夏天仅看到火白菜是菜缢管蚜的寄主,但未检查到病株,另一试验火白菜感病后无隐蔽现象。杭州地区10月份的降水量、降雨天数以及相对湿度对当年病毒病流行与否影响最大,天气干旱病毒病相当严重。暴雨或连续降雨两天以上能影响有翅蚜,发生量与迁飞量显著下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毒病的蔓延。播种时用6%可湿性六六六粉每亩3斤撒施畦面,苗床期两片真叶开始,连续用乐果及二二三、六六六混合液治蚜4次,与加强肥水管理,效果达84.7%。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成蚜对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的传毒特征,应用RT-PCR技术检测了瓜蚜传播获取WMV的效率及其在成蚜体内的存留时间;同时调查了2015年山东省日光温室西葫芦瓜蚜种群动态与西瓜花叶病毒病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瓜蚜成蚜离开带毒西葫芦植株0 h后,带毒率为35.00%,3 h后成蚜带毒率随时间的延长开始呈下降趋势,24 h后仅为5.40%。26℃条件下,健康瓜蚜取食带毒植株5 min后即可获毒,0.5 h后获毒率达到62.50%;带毒瓜蚜取食健康植株0.5 h后植株即可带毒,24 h后植株带毒率达到94.44%。温度对瓜蚜成蚜的传毒率有一定影响,在21、26、31℃条件下,瓜蚜成蚜24 h传毒率分别为61.11%、94.44%和88.89%。调查发现,温室西瓜花叶病毒病的发生率与瓜蚜种群数量呈正相关,当温室瓜蚜成蚜种群数量为1.06~1.73头/叶时,西葫芦开始发病,当成蚜数量增至18.22头/叶时,全田发病率可达83.33%。表明瓜蚜成蚜具有较强的传播WMV的能力,有效控制瓜蚜发生对减少WMV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烟草蚜传病毒病的逐步判别分析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80-1999年在山东青州调查记载的历年气象数据和烟草蚜传病毒病的病情指数,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了烟草蚜传病毒病的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对2000-2002年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病情况进行预测,预测准确度较高,拟合率平均为98.7%。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气候变暖对不同纬度带麦田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种群动态的影响,在高纬度的河北省廊坊市(39°30′N,116°36′E)和相对低纬度的河南省原阳县(34°55′N,114°15′E)开展红外线辐射增温试验,调查廊坊市(+2.00℃)和原阳县(+1.18℃)2个试验点的增温处理小区和对照小区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种群动态,并计算其盛期发生比值。结果表明,增温使廊坊市试验点的麦长管蚜始见期、峰期分别提前21、7 d,使原阳县试验点的麦长管蚜始见期、峰期分别提前14、14 d;而禾谷缢管蚜的始见期和峰期仅在原阳县试验点提前31 d和7 d。增温使廊坊市试验点的麦长管蚜盛期蚜量、峰期蚜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39.21%和77.83%,禾谷缢管蚜盛期蚜量和峰期蚜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57.31%和130.16%;增温使原阳县试验点的麦长管蚜盛期蚜量、峰期蚜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49.62%和176.52%,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的盛期蚜量比值显著降低了43.21%。表明增温有利于高纬度地区(廊坊市)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种群增长,而在低纬度地区(原阳县)仅有利于麦长管蚜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8.
长管蚜是京郊麦田的重要害虫。常在抽穗后大量繁殖危害造成千粒重下降。在蚜害损失年,小麦的减产程度与蚜量激增始期出现的早晚有关。据测定抽穗扬花期蚜量开始激增可减产14%,扬花后五天蚜量开始激增可减产8%。小麦上蚜量的增加表现为有蚜株及单株蚜量的增加,一般抽穗前以有蚜株增加为主;抽穗后一定时期以单株蚜量增加为主;二者的交接点是有蚜株率50%,百株蚜量300头左右,定为蚜量激增始期。麦田有翅蚜有4次迁飞高峰;第2次迁飞高峰以后即出现蚜量激增始期。根据翅蚜突增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年来番茄病毒病在忻州市连年发生、且为害加重的问题,介绍番茄病毒病的发病症状、流行特点,并在多年实施防控示范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处理种子、培育壮苗、轮作倒茬、优化配方施肥、适期早栽、早管、早预防、早治蚜,精细管理、改善栽培环境、促进植株健壮生长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秋季大白菜是京津最主要蔬菜,蚜传芜菁花叶病毒病的流行是影响大白菜生产的重要病虫害之一。而苗期感病更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由于芜菁花叶病毒是蚜虫口针带毒型(stylet-borne)病毒,传毒所需时间极短,一般化学农药治蚜起不到防病的效果。秋菜苗期感染病毒病主要是带毒有翅蚜从田外侵入造成的,本田发生有翅芽扩散迁飞了成为病毒病的再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11.
卫青萝卜病毒病生态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生物学、血清学测定,引起天津市卫青萝卜病毒病的毒源主要为TuMV,占67%,菜缢管蚜偏嗜十字花科蔬菜,是传播TuMV的主要介体,其寿命,繁殖力和迁飞受环境因素影响。病毒病的生态防治技术重点是控制蚜虫为害,方法为:地周种植韭菜,玉米隔离带;设银灰塑料条屏障,避开蚜虫迁飞高峰,适期(8月12日)播种,蚜虫传播期喷洒50%病毒1号油乳剂250倍。  相似文献   

12.
甘藍蚜、桃蚜和棉蚜的有翅型与无翅型,均能传播大白菜病毒病,其中以甘藍蚜为最主要的传毒介体。一头带毒蚜可使80%的健苗发病;一头无毒蚜經吸毒一分钟的传病率为35%;健苗經一头有毒蚜传毒一分钟,就有10%发病。病毒系非持久性的,蚜虫一次吸毒后的传毒期限为25分钟左右。在烏魯木齐地区,有翅甘藍蚜全年中的迁飞高峯期,都是在7月下旬。証实了这时期与大白菜病毒病的流行,有极密切的关系。当年春、夏季播种的甘蓝和苤藍,尤其是晚甘蓝和晚苤蓝,是大白菜(包括冬蘿卜)苗期的初次毒源和蚜源。初步認为,能感染病毒的几种十字花科及藜科杂草,不是本病病毒和甘藍蚜的重要越夏寄主。  相似文献   

13.
国外豆蚜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礼章 《植物保护》1987,13(4):47-49
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A.medicaginis Koch)属同翅目、蚜科,别名有花生蚜、苜蓿蚜、菜豆蚜、槐蚜等,分布于亚、非、欧、美和大洋洲近100个国家,寄主植物达200余种,主要有豇豆、扁豆、菜豆、花生、蚕豆、豌豆、大豆、苜蓿、苕子、紫云英、甘蔗等。豆蚜能传播40余种植物病毒病,是许多国家豆科作物的重要害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02-2011年对贵州代表性烟区烟草蚜传病毒病(PVY、CMV)的系统调查与普查,分析了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程度与有翅蚜迁飞量及主要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初步了解了该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并以有翅蚜迁飞量和关键气象指标为预报因子,应用DPS统计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初步建立了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程度短期预测模型Y=44.168 7+1.106 9 X1-1.352 2 X4-0.403 9 X6-0.142 6 X11+0.023 5 X19-0.289 2 X20(其中,X1=移栽初期10d内日平均诱蚜量;X4=上年12月均温;X6=上年12月平均相对湿度;X11=2月降水量;X19=5月降水量;X20=5月雨日数),经显著性检验和预报验证,回归方程达极显著水平,回测准确率平均达89.04%,实报验证误差率为11.57%~13.88%,说明入选预报因子比较切合贵州实际,预测模型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台湾75毛豆病毒病主要由蚜虫传毒而致,其发生与蚜虫的成虫迁飞时间与发生量关系极为密切.若成虫高峰正遇毛豆1、2叶展平期,毛豆上落蚜量大,发生就重.所以早播的重于迟播的,露地栽培重于套播的.防治上应以栽培避蚜为主,药剂防治为辅,才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草莓种苗质量直接影响果实成熟期、产量和品质,是提高草莓生产效益的重要基础。湖北省草莓育苗期从3月下旬至8月下旬,必须经历高温多雨的夏季气候。草莓育苗期易遭受多种病虫为害,常见病害有炭疽病、叶斑病、白粉病、根腐病、病毒病等;常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斜纹夜蛾、蛴螬、小地老虎等。为了培育草莓健壮苗,应掌握如下几点关键措施。1育苗期主要管理技术1.1育苗地选择宜选择土质疏松、排灌方便、不积水的田块  相似文献   

17.
不同小麦品种资源苗期和成株期麦长管蚜抗性鉴定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小麦苗期和成株期与麦长管蚜抗性的关系,2010—2012年采用蚜量比值法对94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温室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自然感蚜麦长管蚜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3个品种连续3年在成株期对麦长管蚜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高抗品种2个,中抗品种8个,低抗品种33个;45个品种在苗期对麦长管蚜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高抗品种5个,中抗品种16个,低抗品种24个;30个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同时表现抗蚜,占供试品种的31.91%,其中C273和兰麦(陕西柞水)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为高抗;小麦品种在温室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自然感蚜的蚜量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苗期和成株期麦长管蚜抗性表现一致的共有66个品种,占供试材料的70.21%。研究表明温室苗期人工接种是快速鉴定小麦品种麦长管蚜抗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油菜蚜虫是油菜的主要虫害之一。油菜受害后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叶片卷缩变形,传播病毒病,严重受害田往往成片枯死,对油菜生产影响极大。 油菜蚜虫主要有罗卜蚜(Lipaphis ery simi [Kaltenbach])、桃蚜(Myzuspersicae [Sulzer])和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innaeus])。据调查,干旱年蚜害明显高  相似文献   

19.
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穗期蚜虫发生及抗性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穗期蚜虫种群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生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从小麦抽穗到成熟,受蚜虫为害,千粒重降低3.2%~47.0%,减产10%~15%,严重田块产量损失达40%以上。麦穗蚜对氧乐果已达中抗水平,LC50为122.55;对吡虫啉、抗蚜威也产生了明显的抗性,LC50分别为53.78和30.96;对啶虫脒、阿维虫清的抗性较低。依据麦穗蚜防治现状及抗药性,结合小麦穗期既是麦蚜的主要为害期,也是麦田天敌大量繁殖期的实际,从保护麦田生态系统,延缓麦蚜抗药性角度出发,提出了选择使用吡虫啉、抗蚜威、啶虫脒等新型高效、低毒杀虫剂,重视保护天敌,构建麦田半自控生态系统等麦穗蚜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3种果树蚜虫有效防治药剂及剂量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杏瘤蚜、梨二叉蚜和苹果黄蚜3种主要果树蚜虫,选取2种新型杀虫剂50%氟啶虫胺腈WG和240g/L螺虫乙酯SC以及2种常用杀虫剂70%吡虫啉WG和20%啶虫脒WG,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用药剂量的田间防治效果和持效性。结果表明,在杏瘤蚜和梨二叉蚜发生期,使用50%氟啶虫胺腈WG 41.67、55.56、83.33mg/L,240g/L螺虫乙酯SC 28.00、56.00mg/L,70%吡虫啉WG 35.00、70.00mg/L和20%啶虫脒WG 33.33、50.00mg/L喷雾处理,药后7、14和21d防治效果均在86.21%以上,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在苹果黄蚜发生期,70%吡虫啉WG和20%啶虫脒WG药后7d防治效果较好,14d和21d的防治效果远低于7d的防效,持效性较差;50%氟啶虫胺腈WG 41.67 mg/L处理与70%吡虫啉WG和20%啶虫脒WG表现相似;而50%氟啶虫胺腈WG 55.56、83.33mg/L和240g/L螺虫乙酯SC 28.00、56.00mg/L在7、14和21d防治效果分别在97.24%、92.44%和75.42%以上,表现良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综合分析认为,杏瘤蚜和梨二叉蚜对4种药剂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70%吡虫啉WG和20%啶虫脒WG在田间对苹果黄蚜已表现出防效下降和持效期缩短的现象。据此推荐在杏瘤蚜和梨二叉蚜成蚜发生期,使用50%氟啶虫胺腈WG、240g/L螺虫乙酯SC、70%吡虫啉WG、20%啶虫脒WG,分别以有效成分用量41.67、28.00、35.00、33.33mg/L进行常规喷雾处理。在苹果黄蚜成蚜发生期,使用50%氟啶虫胺腈WG 55.56mg/L和240g/L螺虫乙酯SC 28.00mg/L进行常规喷雾处理,可有效控制3种蚜虫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