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传统知识论的架构下,认知主体具有普遍性、抽象性的特征.女性主义知识论肯定了性别对认知主体的意义,指出科学认识活动中的性别成见,影响了知识的生产.女性主义知识论认为认知主体具有情境化和多元化的特征.要确立女性主义知识论的合理性,传统知识图景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对认知主体的重新认识表明了女性主义对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哈丁的分类,女性主义知识批判分为女性主义经验论、女性主义立场论以及女性主义后现代论,这三种批判各具特色,在今天已经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女性主义知识批判的许多议题尚处于争论中,存在三种批判困境,即偏见悖论、认知特权以及解构带来的困惑,它们分别彰显于女性主义经验论、女性主义立场论以及女性主义后现代论中,女性主义知识批判面临的现状,有可能激发其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3.
张蓬 《学术研究》2005,(4):74-80
人类的存在须臾离不开科学意义上的知识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福祉,也可能是暴力或控制.这种窘境缘于人类对知识论问题悖论本性的忽视,以及对知识作用的单纯张扬和科学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无限膨胀.知识论的问题就是对知识的可能与不可能的合理性的追问.历史上这种追问所昭示的是知识论问题的悖论本性,即依据知识的同一性原则,我们只能知道所知道的,不能知道所不知道的,既然如此,知道本身也就失去意义了;并且,我们何以知道什么是能知道的,什么是不能知道的?如此,知识论就陷入了不能自我解释的悖论循环.面对知识论问题的悖论本性,现实性、历史性、超越性的原则与视角,或许能为探究知识论的迷宫提供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5-10
凯伯格发现的彩票悖论在逻辑学、科学哲学和形式知识论等领域掀起了广泛热烈且持久的讨论。考察具有代表性的解悖方案可以揭示这些方案共同的基本前提:彩票悖论是信念视角下的合理相信或接受悖论。但通过细致分析不难发现,信念视角下的"彩票悖论"实质不是悖论,使其成为悖论的方式之一是从作为言语行动的断言视角重新审视彩票案例,因而利用断言的知道原则就可以成功地消解作为断言悖论的彩票悖论。  相似文献   

5.
再论悖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佩 《中州学刊》2001,(1):79-83
悖论就是从人们认为正确的前提或背境知识(实际上其中包含有人们尚未发现的谬误)出发,通过有效的逻辑推导,得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或两个互相矛盾命题的等值式.就悖论推导出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或两个互相矛盾命题的等值式来说,它是逻辑矛盾,而就悖论本身都是两个矛盾方面的对立统一体来说,它乃是(或包含着)辩证矛盾.人们主观上认为的悖论是不存在的,客观上实际上的悖论在未被消解前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一种解构的知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主义后现代论是女性主义知识论与后现代主义交汇的产物。它否定任何形式的宏大叙事,拒斥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反对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倡导多元方法论,强调社会性别的流动性,肯定具有差异性的女性主体在追求平等中的作用;它质疑诉诸普遍性、必然性、客观性、理性、本质、一致、总体、基础以及终极真理和实在,拒斥力图超越人类境遇的任何尝试;它强调对世界、自我和善的任何详尽描述的当下性、片面性、偶然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可争论性。女性主义立场论虽有不少困境,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主流的女性主义知识论却有重要的知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质主义知识论视野中的课程、教材及教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质主义知识论发端于西方古代哲学家们的"本体论"追求.本质主义知识论在促进人们追求与探索真理、拥有知识、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它也对学校教育的课程、教材及教法产生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在本质主义知识论的视野中,课程等同于知识的"确定性",教材只呈现知识的"简约性",教法遵循知识的"权威性".本质主义知识论是致使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难以深入推进的内在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立场论主张,认知具有特权性.认知特权论的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主奴辩证关系和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立场论.认知特权表现在:压迫地位、中心性、认知类型和集体自我意识四个方面.弱势群体的立场和经验具有认知特权的原因主要在于能提供新的研究问题,更少偏见和歪曲,更具客观性.特权立场具有后天获得性、多样性和拥有的非完全排他性等特点.认知特权论在知识论和政治实践两个方面都受到了质疑.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2016,(4)
在法称知识论(量论)体系中,"量与量果非别体"是其量果学说的核心要旨。法称强烈反对独立实体性知识成果(量果),认为量果仅仅是随顺世间的名言假立法。他在对外境的认识行为上坚持影像论,看待认识结果 (量果)则站在观念论的立场。考察法称量果学说不仅是就知识论上的某些议题的讨论,更要在佛法实践论的向度上把握量论的真实意趣。  相似文献   

10.
知识论近代十分兴盛,但20世纪中叶以来在哲学中逐渐被边缘化。知识论从兴到衰与已有知识论本身的局限有直接关系,需要根据当代人类认识和知识的新情况重新认识知识论。知识论研究人类知识的本性及其在不同形式知识中的体现,研究知识的可能条件,并为真正的知识(真理)提供标准。它研究知识的本性和本质及其限度、知识的形式和结构、知识的源泉及其生成机制和条件、知识的确实性及其确证和检验、知识的意义等问题。知识论是哲学体系的两大支柱或主干之一,它给人类提供真理信念,规范和指导人类认识活动。与认知科学(包括认知心理学)不同,知识论是哲学而不是科学,它着眼于人类更好生存,系统研究和回答人类知识问题,与本体论和价值论一起构成完整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中言和道的关系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并认为<庄子>存在一个"言不可言者"的言说悖论.本文认为,<庄子>在积极的意义上并不存在言说悖论.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庄子>蕴涵的方术之言与道言的区分,并且了解庄子对卮言的运用,就能在一定意义上消解这个悖论.  相似文献   

12.
从经验要素、逻辑要素、实用要素等方面理解知识,是传统知识论的主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以来,将权力要素引入知识领域,是知识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哲学、女性主义、政治哲学等学科或思潮的自发要求,也是后现代主义知识论的核心议题.权力作为知识的构成要素意味着,在当代知识社会,权力与知识彼此日益渗透和融合,甚至权力已成为知识的一部分.这表现在知识内部的权力博弈、知识与社会的权力互动以及知识与国际的权力对抗.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哲学中,哲学作为"解释"性的"存在"方式,是诸多哲学家由"是什么"的发问方式而形成的"哲学谋划"①。诸多以"是什么"为把握方式的各种"哲学谋划",其"解释"只能是基于"是什么"的意义围城之内的逻辑同一,实难以走出"逻各斯"的知识论边界,由这些哲学谋划所形成的所谓哲学问题就是这些不同的哲学谋划方式在为哲学划界中对划界的自身疑问。为哲学划界,就是为哲学作为解释的意义可能划定界限。由此,处于"谋划"与"划界"中的西方哲学作为"解释"在知识论的悖论命运中不得不走向自身的消解。因此,哲学作为"解释"可以是建构的,可以是怀疑的,也可以是消解的。哲学谋划的各种方式之间的博弈就形成了西方哲学问题在哲学划界中显现的演化逻辑。  相似文献   

14.
绿蓝悖论是当代逻辑哲学、科学哲学、形式知识论等领域研究工作的核心之一.对绿蓝悖论源发语境的考察,明确了绿蓝悖论是确证悖论的殊型.为了解决绿蓝悖论,哲学家们在语言论、科学方法论和贝耶斯主义等路径上提出了诸多方案.辨析这些代表性方案表明,它们都不能令人满意地解决绿蓝悖论.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原因是确证理论的逻辑研究范式,良好的解悖方案可能要在认知路径上寻求.  相似文献   

15.
黄展骥 《晋阳学刊》2002,79(6):58-63
整个20世纪,悖论研究在西方历史上掀起第三次高潮.众多学者奋力"解悖"(主要是"说谎者"悖论),但直至80年代末,仍然束手无策.正当他们感到渺茫绝望之际,前景忽露曙光伯奇、巴威斯、德福林等提出一系列的"语境敏感"方案,被一些专家誉为"奇迹"这种方案很自然地消解了"强化谎者"悖论这一"千古之谜".但是,这种方案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为了消解"矛盾被证"(悖论),它回避、拆散、压制或消灭"仅是矛盾".而我们的"复合命题"解悖方案,既能保留"仅是矛盾",又能消解"矛盾被证"(悖论),完全不具"特设性".  相似文献   

16.
刘开会 《文史哲》2004,(4):99-103
以詹姆士为代表的人道主义知识论或真理观认为,真理是人为的结果,并且造出来是给人用的;以福柯为代表的反人道主义的知识论或真理观认为,每一个话语实践都可以由它所形成的知识来确定,而话语实践总是和权力联系在一起。因此,知识或真理是由权力造就的。在这两种知识论或真理观中,福柯的知识论或真理观显得更为合理。实际上,知识或真理是在人的实践中产生的,并由人的实践效果来衡量,这就决定了知识或真理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7.
认识论的始原性提问是关于终极实在的提问 ,此乃认识论的逻辑起点。基督教的提问对象是“存在” ,由此它既肯定了关于世界的经验知识的真实性 ,更进而揭示了经验知识得以成立的先验条件与超验依据 ,使其整个知识论体系拥有严密的逻辑辩护。儒与道的性问系之于“存在者” ,由于将存在者视为自存的 ,这使其无意于认真思考知识的合法性辩护问题 ,贬抑和割裂语言与思想的同一 ,使其认识最终陷于非认识性的神秘 (更多的是道家 )与独断 (更多的是儒家 )。释家问的对象是“不存在”或虚无 ,由于虚无不过是存在者的另一面相 ,故在语言观等方面与道及儒并无根本区别。但由于以论证世界的虚无为旨 ,释家既否定了认识主体的存在 ,也否定了认识对象的存在 ,并进而否定了知识本身。这使它在一种悖论式的形式中最终否定了它的认识论本身  相似文献   

18.
“原始、修订、强化”说谎者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谎者悖论一直是逻辑学界和哲学界专家极为关注的问题,不少学者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不同观点的争论至今未休。新近又有学者从无穷多值逻辑的角度对说谎者悖论进行“全新探索”,指出,从其所涉及的范围内,得到其他方案所没有的那种圆满的解决,消解了说谎者悖论1。(为方便起见,说谎者悖论以下简称“谎者”)  本文认为,所言“消解”不能成立。下面,我先简述西方“二值”和“三值”说谎者悖论的历史,然后略陈我们简明的“消解”。跟着,我引述或概括《消解》一文的所有重要观点,然后略作评析,并借此提出我的一些论点,以就教于读者和《消解》的…  相似文献   

19.
回归生活世界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传统哲学是一种知识论哲学,现代西方哲学要求超越知识论,走向存在论,回归生活世界。原因在于知识论哲学的基础主客二分模式难以解决主客体的统一问题,在近代陷入了自我中心的困境,回到人依寓于世界的生活实践的基础就摆脱了这一难题;知识论哲学以科学为榜样,但科学日益暴露出局限性,因而要求回到科学世界的基础——生活世界,超越科学主义;知识论哲学认为知识高于生活;为了求知而遗忘了人和人的生存,现代哲学认为生活高于知识,知识必须以生活作为根基。通过回归到生活世界,在知识论哲学中感性与理性处于分裂状态的人实现了统一,成为完整的人;在知识论哲学中人与世界的对立也在生活实践中取消了,人与世界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蒋红雨 《北方论丛》2005,(3):115-118
康德以人类学为知识论奠基.海德格尔则认为,康德的经验人类学没有实现对人的本真理解,无法胜任为知识论奠基的任务,提出以哲学人类学为知识论奠基.从而为从生存论上探讨知识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