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Word邮件合并功能在办公领域有着丰富应用。但实际情况是办公人员对邮件合并不能完全深入的理解,其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本文主要从邮件合并的工作原理、主要应用领域、邮件合并基本过程、邮件合并技巧、邮件合并重点问题结合典型实例进行研究。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提高办公人员的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邮件合并的功能,并结合实际阐述了邮件合并在工程的应用。进一步证实了邮件合并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抛弃传统的邮件合并方法,用另类方法制作一个高效的邮件合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工作关系,经常用到Word中邮件合并功能打印奖状、证书、准考证等,发现Word中邮件合并功能虽然不少,可是有些东西,用Word中邮件合并功能虽然也能实现,但工作量却多了不少,用起来很不方便。如果科目随时  相似文献   

4.
一、安排个人日程:任务|约会|事件|便笺二、管理团队的时间:共享时间|会议|任务三、智能化的通讯录:联系人|通信组|自定义字段四、超级交流平台:邮件合并|拨打电话|收发传真|发短信|日记跟踪五、邮件轻松管理:管理邮件|电子投票方便的邮件合并建立了完善的联系人列表后,我们可以方便地实现多种功能,通过Word的邮件合并实现邮件群发就是其中之一。与平常我们通过选择多个收件人的群发不同,邮件合并支持参数与变量,能让我们在E-mail中根据联系人的不同,有不同的称呼、问候语等多种个性化的内容。邮件合并在大量分发的邮件、标签…  相似文献   

5.
邮件合并功能可以方便地将数据表中的各行数据批量转成格式化的Word文档,也可以在邮件合并中利用Include Picture域批量转换成包含图片的文档,进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利用邮件合并功能实现批量包含图片文档的制作。  相似文献   

6.
王莉 《福建电脑》2013,(12):158-159,157
本文讲解了word中邮件合并的特点和用途,通过案例讲述邮件合并在制作学生成绩单时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笔者介绍了"邮件合并"功能,在日常工作中,通常应用于处理大量邮件、数据、表单、证件等。文章以编辑"成绩通知单"为例,详细说明了"邮件合并"的具体操作步骤,便于读者掌握Word2010的"邮件合并"功能,让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能轻松应对,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邮件合并是我们在Word中经常使用的一个功能。比如我们要为每位职工制作工资条就可以使用邮件合并来完成。但是,邮件合并之后,Word会自动在每一个记录后添加一个分节符,使每一个工资条单独占据一页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一、巧用邮件合并 利用Word 2000的邮件合并功能,能方便快捷的与vfp6.0中的数据表共享,并最终通过Word 2000来完成操作数据库的各项任务。 1.在Word 2000主操作界面中选择“工具”→“邮件合并”菜单项。  相似文献   

10.
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简要谈谈Word2007邮件合并,在学校工作中处理教职工工资的应用以及邮件合并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AI、5G、AR/VR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内容类应用如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短视频等层出不穷,导致信息过载问题日益严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能算法的爆炸式运用,作为智能算法的一种,推荐算法在大数据、应用场景和计算力的推动下,通过信息过滤技术,为用户提供适应兴趣及行为的个性化及高质量的推荐服务,逐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内容分发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过载的问题。但推荐算法的潜在偏见、黑盒化特性及内容分发方式也逐渐带来了决策结果不公平性、不可解释性,信息茧房、侵犯用户隐私等安全挑战。如何提高推荐算法的可解释性、公平性、可信程度等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监管部门、产业及学术界的重点关注,推荐系统和推荐算法也由此从发展期进入管制期。为此,本文针对新闻推荐领域,分析推荐算法的稿件画像、用户画像、推荐推送、反馈干预和人工复审等关键要素,围绕推荐算法生态的参与者,如内容生产者、受众、算法模型、新闻平台,从公平性、可解释性和抗抵赖性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新闻推荐算法可信评价体系,并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公平性、可解释性和抗抵赖性是正相关关系,当公平性和抗抵赖性越强、可解释程度越高,新闻推荐算法的可信度越高。希望弥补新闻推荐算法领域的可信研究的空白,建立可信推荐算法生态,加速安全推荐系统的建立和推广,同时为智能算法可信研究提供参考,为智能算法的监管和治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秦榕  涂细凯  甘畅  李肖 《图学学报》2022,43(5):948-956
目前市面上的青少年背包主要通过肩部来进行载荷,而忽略了腰部载荷的作用。背包长期负重 不当会影响脊柱生长。为了平衡肩部、腰部和臀部的载荷,设计一种通过臀部带和弹性杆结构改变重力传递方 式的减重背包。首先对人体背包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提出设计方案;然后借助 ADAMS 对传统背包与减重背包 在平地、上坡、下坡 3 种路况下进行人体肩部、腰部和臀部载荷的动力学仿真,并利用 MATLAB 对 2 种背包 的肩部、腰部和臀部的力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减重背包减轻了肩部 6.1%和腰部 5.4%力矩;减重背包肩部力 矩与腰臀部合力矩的比值是 4.17,而传统背包的比值是 6.58。减重背包减少了肩部和腰部的载荷,同时发现肩 部力矩与腰、臀部合力矩的比值越小,转移到臀部的力矩越大,背包的平衡性越好,表明了减重背包优于传统 背包。  相似文献   

13.
针对艺术风格绘画分类算法中存在的精度和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 熵的艺术风格绘画分类算法。首先选取西方漫画、素描、油画、水彩画,以及国内烙画、水墨 画、壁画具有代表性的 7 种艺术绘画风格作为研究对象,对图像进行去噪、归一化等预处理。 其次,提取绘画艺术作品风格特征,分别求取图像的颜色熵、分块熵、轮廓熵,并合并构成不 同绘画风格的信息熵。信息熵求取时,将色彩空间转换为 Lab 颜色空间,通过 a、b 通道颜色值 及加权函数获得图像的颜色熵;通过对艺术图像分块求取信息熵,求取分块的信息熵均值获得 分块熵;通过 Contourlet 变换,求取艺术图像的轮廓信息,获得轮廓熵。接着,合并提取的颜 色熵、分块熵、轮廓熵,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艺术风格图像学习训练,获得艺术绘画风格 的分类模型;最后,提取待识别绘画风格样本的熵特征,通过 SVM 分类识别获得最终的分类 结果。该方法具有特征维数少、运算速度快、尺度不变性等优势,实验结果表明,其能提高不 同绘画风格的分类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多约束下多无人机的任务规划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小刚    李博  范英盛  刘立芳   《智能系统学报》2020,15(2):204-217
高度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无人机作战优势凸显。准确的无人机任务规划技术是完成给定任务的重要保障。任务分配、路径规划是构成无人机任务规划技术的两个核心部分。基于该技术,首先讨论了无人机任务规划的发展状况、分类标准、体系结构。其次,分别详细介绍了影响任务分配、路径规划的重要指标,如分类标准、约束指标、相应模型、代表算法、评价指标等,然后,分别分析对比求解任务分配的启发式算法、数学规划方法、随机智能优化算法的优缺点和求解路径规划的数学规划方法、人工势场法、基于图形学法、智能优化算法的优缺点;最后,总结了无人机任务规划存在的开放性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One of the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components in most economies across the world is the rail network. In different nations rail is responsible for ensuring that there is not complete gridlock on the roads in commuter hours, and for moving both people and freight for long distances in an as efficient manner as possible. This critical role, a number of high profile accidents and proposals for new network control philosophies and systems have led to a great upsurge in human factors rai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trospective on rail human factors research covering driving, signalling and control, maintenance, incident reporting systems, passengers and the public, planning and technical systems change. This research foundation, and also current major rail human factors programmes, are placed in the context of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mpetition, cultural and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constraint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n examination of where rail human factors should and will be going into the future. Rail human factors research has grown rapidly in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output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here was an early base of work at a few institutions carried out over the 1960 s and 1970 s, followed by a lull in the 1980 s and early 1990 s. The continual influences of safety concerns, new technical system opportunities, reorganisation of the business, needs to increase effective, reliable and safe use of capacity, and increased society, media and government interest have now accelerated rail human factors research programmes in several countrie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rail human factors research, covering driving, signalling and control, maintenance, reporting systems, passenger interests, planning and technical systems change. Current major rail human factors programmes are summarised and future research needs proposed. It is asserted that general human factors models and methods are being re-assessed, and new ones develop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ailways. This paper has, with the agreement of all editors concerned, been published in substantially similar form as: Wilson J. R. and Norris B. J., 2005, Rail human factor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Applied Ergonomics, 36, 6, 649–660.  相似文献   

16.
现有人体经络穴位模型较少具有触摸交互功能,本文基于OpenGL(Open Graphics Library)和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技术框架,仿真实现交互式虚拟人体经络穴位模型系统,并介绍其实现方法和过程。首先建立人体模型以及穴位点、经络线段。然后利用OpenGL和MFC对模型、穴位点、经络线加载和渲染。详细阐述系统实现的框架和流程,以及在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如使用动态方向调整来显示穴位点名称,使用全局函数传递消息来提高模型加载响应的效率,给出触摸点坐标快速获取的方法。最后将模型成功部署到触摸式一体机上。模型系统具有较好的交互性,无需鼠标,仅用手指触摸即能实现模型的放大、缩小、旋转、定穴、经络循环等操作。模型能够帮助使用者学习经络知识,其穴位记忆功能能够测试使用者对穴位掌握情况,也为穴位爱好者提供较真实的经络穴位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7.
无人艇(USV)在河道水面作业过程中,水草会缠绕推进器,这是整个业界应用都遇到的困扰。针对水面图像中水草分布的全局性、分散性以及边缘和纹理的复杂性,对U-Net进行改进并用于对图像所有的像素进行分类,以减少网络特征信息的丢失,并加强全局和局部特征的提取,从而提高分割性能。首先,采集多地多时段水草图像数据,制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水草语义分割数据集;其次,提出在U-Net中引入三个尺度的图像输入,从而使得网络对特征进行充分提取,并引进三种上采样图像的损失函数来平衡三种尺度的输入图像带来的总体损失;此外,还提出了一种混合注意力模块并引入到网络中,其包含空洞卷积和通道注意增强两个分支;最后,在新构建的水草数据集上对所提网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的准确率、均交并比(mIoU)和平均像素精度(mPA)值分别可达96.8%、91.22%和95.29%,与U-Net(VGG16)分割方法相比,分别提高了4.62个百分点、3.87个百分点和3.12个百分点。所提方法可应用于水面无人艇对水草的检测,并进行相应的路径规划来实现水草避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航道应运而生。航道的水文、水深、岸线等要素数据是实时监测获取的,其具有大数据 4V 的特征。同时,航道行业中没有标准统一的通讯协议,智能采集设备和业务系统高度耦合,各业务系统存在信息孤岛的状况,无法满足大数据量的要求。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航道采集系统的架构设计,构建了高通量、高可靠、高保密的航道数据的采集通道。该系统架构包含四个中心模块:采集处理中心、指令下发中心、数据生命周期管理中心和配置管理中心。各中心模块采用大数据技术分布式/集群架构,能够高效、可靠的处理大规模的实时数据,且能根据数据的规模动态调整集群的大小。本系统通过配置管理中心动态配置协议、设备,实现了对智能设备的可插拔式的管理。所有的智能设备监测的数据均通过采集系统处理后,由业务系统从分发模块订阅,降低设备与业务系统耦合度,且实现所有数据的汇聚整合,有利于后期航道大数据的分析挖掘,进而发现更多有重要价值的航道知识。  相似文献   

19.
从三支决策发展历史和已有研究出发,在总结和分析三支决策近年来理论、方法、算法及应用的基础上,基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别提出了时间三支决策模型和空间三支决策模型。时间三支决策注重在动态决策环境下对序贯决策进行诠释;空间三支决策主要基于“多层次”和“多视角”的粒计算思想对最优粒层和粒度进行选择。此外,对三支决策的时空性作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厘清了三支决策发展过程和研究脉络。最后,对三支决策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给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物流企业供应链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等信息的不可篡改性、物品可溯源性、公证防伪不可抵赖性、资金的安全性等日益迫切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物流区块链模型及区块链共识算法。分析传统物流交易流程及其交易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云计算与区块链解决其存在不足的思路;根据云计算与区块链的技术特点,融合各自的优势,给出物流区块链和云物流区块链的定义,提出基于云计算的物流区块链模型。根据实用拜占庭共识算法的基本原理和云物流区块链模型,结合去中心化和不可抵赖性的要求,对物流区块链共识算法进行设计,并与原始实用拜占庭共识算法、优化MinBFT算法进行分析比较。该算法与PBFT、MinBFT、CloudPBFT等算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节点大于3f+1时,节点越多,吞吐量越大,其吞吐量以及网络延迟时间皆优于PBFT、MinBFT、CloudPBFT等算法。因此,该算法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具有去中心化和不可抵赖性的物流区块链共识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