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天石 《学术探索》2005,4(3):94-104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决定拒和、应战,发表了措辞激烈、坚定的抗战宣言。为了保卫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同时从战略上牵制日军对华北地区的攻势,蒋介石决定组织精锐部队进行淞沪抗战。淞沪之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战况最烈的一次战争,时间长达3个月。其后的南京保卫战实际上是淞沪之战的尾声。淞沪之战虽然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战略战术失当、对国际力量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失败,但淞沪、南京之战显示了中国军队、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和短期内速胜的美梦。淞沪抗战后,蒋介石决定调整战略战术,实行“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抗战战略。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地区一般是指今内蒙古伊克昭盟的全部、巴彦淖尔盟的后套及宁夏、陕北的一部分地区。秦汉时称河南地、新秦中,明代后又称河套。十五世纪中叶,蒙古阿罗出、毛里孩等部入居河套。接着,守护成吉思汗陵寝的鄂尔多斯部也驻牧于河套地区。以后则称这一地区为鄂尔多斯,或以地形冠名为鄂尔多斯高原。公元八世纪以后,党项族来到了鄂尔多斯南部地区,以夏州(今伊克昭盟乌审旗南、陕西靖边县北)为根据地,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终于建立了雄据于西北地区的强大的西夏王朝。作为最早根据地的鄂尔多斯地区,在西夏的历史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两周之际“二王并立”政治格局形成之时 ,有两个申国存在 :一为西申 ,即申侯之国 ,地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 ;一为南申 ,即申伯之国 ,地在今河南省唐河县以南。《国语》谓周幽王太子宜臼被废之后所奔之“申” ,即《竹书纪年》之“西申”。南申都邑为楚所攻灭后东迁至信阳 ,后人谓之曰东申。骊山之戎即骊戎而非申骊与晋申 ,周宣王所伐之“申戎”为姜戎之别种而非西申  相似文献   

4.
马寒梅 《阴山学刊》2005,18(4):11-17
傅作义主政绥远后,面对德王的分裂势力和日本的侵略,运筹帷幄,既反分裂,又反侵略,先后发动了绥远抗战、绥南战役、奇袭包头、五原大捷等一系列战役,在全国先后掀起了两次抗日高潮,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献记载与洮西之地、地理位置与战略地位、对陕西沿边与西夏地界的认识等三方面,阐述了历史上不同洮地、洮水所处地域,并对哲学史界“洮西地即西夏占领地”的传统说法予以辨析,从而证明张载对陕西沿边形势与沿边地理有清晰的认识,后人对“取洮西之地”有误解。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执政后不久,增设了六个新省份,使全国的行省总数增加到二十七个.国民党政府采取的这一行动使内蒙古中部地区出现了三个行省,即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省.同时,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额济纳两旗(清代的“西套蒙古”)被划入宁夏省.至此,内蒙古各盟、部、旗全部被有关各省分割统治.热察绥等行省的建立在内蒙古的历史上是一个大事件,它是近代以来  相似文献   

7.
甘肃简称陇,以六盘山南端为界,分为陇东、陇西(陇中)、陇南。所谓陇南山区,是指西秦岭的西延部分,以徽成盆地为界,北部称北秦岭,西延部分为南秦岭。从地质构造上讲,属西秦岭褶皱系,其大致范围是渭河以南,临潭、迭部以东的山区。狭义的陇南山区,即洮河以东、北秦岭以南的地区。在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武都地区的文、康、武都、宕昌、成等县,天水地区的徽、两当、西和、礼等县,还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以及天水市和天水县的南部地区。面积约3.97万平方公里,居民绝大部分是汉族,人口约368万人。  相似文献   

8.
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干旱少雨。明人徐贞明对这一自然特点作过描述:“夫雨旸在天,而时其蓄池,以待旱潦者,人也。乃西北之地,旱则赤地千里,潦则洪流万顷。唯寄命于天以幸其雨旸时若,庶几乐岁无饥耳,此可以常恃哉?唯水利兴而后旱潦有备。”①宁夏要兴修水利又必须引黄河之水,这也是宁夏的地理条件决定的。“宁夏古朔方也,黄河绕于东。贺兰峙于西……地大半尽属沙碱必得河水乃润,必得浊泥乃沃。”②故自汉唐以至明清,  相似文献   

9.
略论元朝的西路漕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的政治中心大都,远离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需要源源不断地调运所谓“南粮”(指来自江南地区的漕粮)和“北粮”(指来自中原地区的漕粮)入京。然而,在整个元朝统治时期,大都所需要的漕粮并非只有“南粮”和“北粮”,西北的宁夏地区和东北的辽阳行省也都曾是重要的漕粮供给地。这在元初以及元末尤显突出。元朝的宁夏漕运,也就是西路漕运,需要利用黄河水道,因而在黄河水利开发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所要论述的就是这一西路漕运开辟的时间、路线、运输能力及其作用诸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中,学界一般认为荀子的著名论断“明于天人之分”指的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明确划分,其天概念指的就是自然界,即只具有自然之天的涵义。事实上,荀子指的是天与人各自职分的划分,此天并不是仅指自然界,而是具有自然之天与宗教之天的双重内涵。  相似文献   

11.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都城为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其统治范围大致在今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其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界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员辽阔。其建国后佛教便成为“国教”,承天寺是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承天寺塔是目前我国唯一有修建年代记载的一座西夏古塔。作者通过对承天寺残碑铭考释,诠释了西夏残碑的一些历史问题,考证了承天寺内残断刻石称“轨”,还是称碑、称碣,残碑文中的宋“诏圣”实为西夏“福圣”纪年之误,从而也省去在有关承天寺塔修建诸问题多方考证之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方行省的设立始于元代,《元史·地理志》对当时十一个行省的建置有明确记载,唯独宁夏,因不在十一行省之列,建制多变,名称不定;又因“《元史》仓促成书,且出于众手,在编纂方面有不少谬误。”(《元史》出版说明)以致造成认识上的模糊,思想上的混乱。为此,对宁夏省设置的过程及宁夏名称的确定进行一次考订,很有必要。宁夏建置的变迁,在元代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始于“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立行省于中兴。”①止于至元十年三月癸酉(公元1273年4月9日),“罢中兴等处行中书省”。②在此期间,这一地区的名称很不一致,称“中兴”者六见,③书“西  相似文献   

13.
籍端水、独利河、苏勒河名义考──兼谈“河出昆仑”说之缘起李正宇一、算来川、锡拉古尔、西喇郭勒、苏勒河,乃黄河之义。疏勒河是甘肃省河西地区记载很早的一条河。酉汉时叫做籍端水,《汉书·地理志》敦煌郡冥安县条班固原注云:“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泽,溉...  相似文献   

14.
自治区党委书记黄璜同志提出的“综合开发黄河资源,发展宁夏黄河经济”的战略构想,是对宁夏经济发展在认识上的深化。发展宁夏黄河经济的前提条件是综合开发黄河资源,因此,实施宁夏黄河经济发展战略,必须首先弄清宁夏黄河资源的涵义及特征,并在总结宁夏过去资源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择宁夏黄河资源开发战略。一、宁夏黄河资源的涵义及其特征宁夏黄河资源在空间上是以黄河为纽带的,其空间范围应是整个宁夏黄河流域,包括干流流域和支流流域。因此,宁夏黄河资源在空间上形成两大地域层次地带:一是川区黄河干流带。共12个市县,土地面积21 344平方公里,属于宁夏黄河资源的核心地带;二是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流域及其它二、三级支流流域地带,属于宁夏黄河资源的从属地带。我们认为,宁夏黄河资源是一个“大黄河资源”的概念,它包括宁夏黄河流域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15.
从学科建设意义上来说,西域经济思想史研究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史书上“西域”含义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广义,指称包括新疆及其以西的中亚、西亚、北非、地中海东岸以及印度北部地区;其二是狭义,指称包括玉门关、阳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葱岭以东等我国历代中央王朝及地方政权所管辖的地区。本文“西域”一说即取其狭义。若从学理上讲,经济思想史考察的是历史时空境域中人们的经济理念,因此既使标明是研究“中国的”经济思想史,也不该因当代地缘行政区划的隐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兰州在春秋、战国以前(约公元前4000—前722年)属雍州地,为羌戎部族据有。至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秦霸西戎,始置陇西郡、治狄道(今临洮),兰州属陇西郡辖。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秋,以“边塞阔远”,乃取天水、陇西、张掖三郡各县增置金城郡,治允吾。在今永靖县东北小川西约二公里黄河北岸之汉城遗址,即 湟水入黄河处之三角地区(一说在今青海民和县东上下川口之边墙村附近)。并置金城县,治所在“皋兰山北少西濒河者”,即今西固城之北。属金城郡辖。但据《皋兰县志》载:“金城县建置当在昭帝之前”。考秦时陇西郡所辖9县中尚无金城县,故西汉置,当无疑。 西晋愍帝(司马邺)建兴二年(314年),十六国之一前凉王张寔,将金城郡治由苑川河谷的尚古城(今榆中金崖乡南五里处)迁都至今兰州市西固区之西固城,并开始在此筑城,此乃兰州筑城之始,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七十四年之久。北魏时复由兰州西固城三次迁都苑川,西魏再次由苑川迁都至今兰州市城关区(今五泉山南三爱堂一带)。并改金城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地理学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长江中下游以东称为江左,以西称为江右。今之江西,即古之江右。江右之地,历来人文荟萃,宋明时期尤见卓著,于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占有不可替代之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在历史上江西自古即是块富庶之地,长期被称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商周时期已有灿烂夺目的青铜文化,而至唐宋以后,江西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等诸多方面皆进入了繁荣时期 。农业、手工业、造船等在全国形成了巨大的优势,成为当时国家重要的财赋来源地。在此背景下,江西在科考、商业等方面亦居全国重要地位,于是,造就了许多大思想家、大政治…  相似文献   

18.
《诗》有十五国风而无“楚风”,这是事实。但前人已指出,《诗》无“楚风”而有“楚涛”。这是从地理上考察的结果,主要是认为“二南之诗”大部分在楚国境内。“二南”即指“周南”、“召南”,其地望大部分在汉水与颍水之间,属楚国境内。宋代学者王应麟《诗地理考》曾对“二南”诗篇中所提到的江河水名等,作了详尽的地理考证,他甚至认为“今名夏口,即诗所谓‘江有汜’也。”如此,则“二南”之诗的地区已直达长江了。当然,对《诗》中的江河水名,不作专名提及时,不必太拘泥,但以此得出《诗》有“楚诗”的看法,还是可信的。我们还应该从音律、语言等因素上,看到民间艺术、民间文化相互渗透融化的情  相似文献   

19.
王志平 《人文杂志》2015,(3):98-103
抗战前夕党在伊克昭盟的统战工作,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较早实践,体现了抗日战争前夕党对战略全局的准确把握和政治策略的转变等特点,它丰富了党的统战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为全面抗战开始后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战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探寻流沙之西的老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老子在流沙西的有关问题。说明老子、伊喜等到流沙之西,在容成子 “真圣人之治” 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正之邦”,即《庄子》中的“建德之邦”。这是引发后 人的“理想国”、“乌托邦” 之类的古典社会主义的存在,后来演化成适应时代潮流且富有 特色的国家──于阗国。老子和如来佛曾在此会见,对佛教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极乐世 界” 的生活原型,乃古代和田的“建德之邦”,“阿弥陀佛” 乃和田老子的幻化。老子在和 田建立“邦之母” 后,可能西行“入大秦”──当时的波斯、雅典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