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分型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腹股沟疝病人在术中按Nyhus分型方法进行疝分类,根据分型选择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不同术式并观察疗效。结果 本组Ⅰ型疝7例(23.3%)、Ⅱ型疝14例(46.7%)、Ⅲ型A3例(10%)、Ⅲ型B3例(10%)、Ⅲ型C2例(6.67%),Ⅵ型1例(3.3 %),全组均治愈,住院3~7天,无切口感染,随访3~18月无复发,随访率95%。结论 对腹股沟疝进行分型,针对性采取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不同术式,有助实施疝手术的个体化方案,减少疝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Nyhus后入路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yhus后入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8月~2007年2月,行182例Nyhus后入路疝修补术,包括Ⅱ型34例,Ⅲ型116例,Ⅳ型32例。由腹直肌后直接进入腹膜前间隙,利用髂耻束和耻骨梳韧带作间断缝合或用单层网片修补。结果手术时间(38.3±13.8)min(23~96 min),术后住院时间(2.6±0.8)d(1~9 d)。术后2~24 h下床活动。2例阴囊积液,3例急性尿潴留,均治愈。手术后切口无红肿、渗液,术后伤口仅有轻微疼痛,均未使用镇痛药。全部病例随访2~40个月,平均19个月,无明显的腹股沟区不适及异物感,复发1例。结论采用Nyhus后入路进行腹股沟疝修补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是治疗成人斜疝、直疝、股疝,特别是复发疝、巨大或复杂疝、嵌顿性疝合并肠梗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利用游离腹外斜肌腱膜修补成人腹股沟疝(附20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腹外斜肌腱膜移植对成人腹股沟疝进行无张力修补的方法。方法 按Nyhus’疝分型法对成人腹股沟疝进行分型。对属Ⅱ型、ⅢA、ⅢB型和Ⅳ型成人腹股沟疝应用腹膜前移植腹外斜肌腱膜片修补(简称腱膜片疝修补)。结果 连续205例成人腹股沟疝应用腱膜片疝修补,术后无死亡、无出血、血肿和切口感染等常见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6.7 d。获得随访198例,随访时间1~10年,平均5.2年。无疝复发。结论 本方法同传统疝修补术相比,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术后疼痛轻微、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我们认为对后壁有不同程度缺损的成人腹股沟疝,除去ⅢC型(股疝),是理想的疝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4.
内存记忆弹力环补片(Kugel补片)微创修补腹股沟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内存记忆弹力环补片(Kugel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22例24侧腹股沟疝,Nyhus分型Ⅰ型4例侧、Ⅱ型16例侧、Ⅲ型4例。均应用内存记忆弹力环补片行微创腹股沟疝修补术。结果 每侧手术时间30~45分钟,术后6~24小时下床活动,术后4~8天恢复正常日常活动。无一例伤口感染、阴囊血肿、阴囊积液。术后随访1个月至6个月,无复发,无髂腹股沟神经综合症。结论 内存记忆弹力环补片微创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微创、无张力、全腹股沟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正常活动早等特点,同时其学习曲线短,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5.
髂耻束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普外科最基本的手术之一。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Bassini、Shouldice等先驱创建了现代疝外科手术。疝修补手术的方式已经历了传统的Bassini术及各种改良手术,包括Shouldice术、应用补片的无张力疝修补术、腔镜疝修补术等阶段。此外,上世纪50年代Nyhus等人提出并发展了与传统前入路手术完全不同的后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手术。无论Bassini、Shouldice还是Nyhus,他们在对其疝修补方式的论述中,无不强调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一髂耻束(iliopubictract)。这一结构在各种术式包括传统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6.
���ɹ��޵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索一个简便、实用、易记忆、符合解剖基础的腹股沟疝分型方法。方法 在进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时观察与收集有关疝环、疝环周围组织与腹股沟后壁的资料,分别在前20例和40例时对资料小结的基础上定出腹股沟疝I~IV型分型标准。最后总结233例次有腹股沟疝分型的分布。并总结分型和固定疝环充填物的关系。结果 确定233例次腹股沟疝的分型分布为:I型疝39例次(16.7%)Ⅱ型疝106例次(45.5%),Ⅲ型疝53例次(22.7%),IV型疝35例次(15.0%),以Ⅱ型疝为多见。在Ⅱ~IV型疝中60岁以上病人各占83.9%(89/106)、83.0%(44/53)、82.8%(29/35)例次,而I型疝为58.9%(23/39)例次。结论 该分型具有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隐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减少单侧腹股沟疝术后对侧假性复发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单侧腹股沟疝行手术治疗的2155例病人,其中1105例病人行开放性疝修补术,927例病人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123例病人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EP)。术后随访12~30个月,同时观察记录病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疝复发率等情况。结果(1)1105例行开放疝修补术病人中,手术时间为(60.8±12.3)min,住院时间为(4.6±1.5)d,101例病人在随访期间复发(同侧复发14例,对侧假性复发87例),对侧假性复发率为7.87%(87/1105),29例病人术后出现伤口感染,36例病人术后出现慢性疼痛;(2)927例行TAPP病人中,手术时间为(45.9±10.1)min,住院时间为(3.1±0.9)d,22例病人在随访期间复发(同侧复发12例,对侧假性复发10例),对侧假性复发率为1.08%(10/927),2例病人出现观察孔感染,16例病人术后出现血肿或血清肿,15例病人术后出现慢性疼痛;(3)123例行TEP病人中,手术时间为(50.8±15.6)min,住院时间为(3.5±1.2)d,5例病人在随访期间复发(圴为对侧假性复发),对侧假性复发率为4.06%(5/123),3例病人中转TAPP,2例病人术后出现血肿或血清肿,3例病人术后出现慢性疼痛。所有病人术中均未出现损伤肠管、输尿管、精索血管等情况。结论TAPP手术应作为单侧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该术式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TAPP手术方式能够明显增加隐匿性腹股沟疝的检出率,减少单侧腹股沟疝病人术后对侧腹股沟疝假性复发的风险。另外,对于隐匿性疝建议立即给予预防性的修补,避免病人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7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72例共84侧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42例,单侧腹股沟直疝18例,双侧腹股沟疝12例;初发疝64例,复发疝8例.结果 72例患者共行84次TEP术,3例中转行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手术时间35~155 min,平均73 min,住院时间3~8 d,平均5.5 d.术后并发症5例(侧),占6.9%,均为腹股沟区或阴囊的血肿或血清肿,随访3~63个月,无复发.结论 TEP手术安全可靠,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且费用相对较低、易被患者接受,同其他腹腔镜疝修补术相比优势明显,应成为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一侧疝修补术患者对侧隐匿性腹股沟疝的存在概率及其危险因素评估,以判断需行双侧腹股沟区探查的患者范围。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至2015年因腹股沟疝就诊且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0例行单侧疝修补术的同时探查对侧腹股沟区,术后随访24~36个月,记录隐匿性疝、异时性对侧疝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完成双侧腹股沟区探查的患者中15例合并隐匿性对侧腹股沟疝,1例失访,余者中位随访29个月,6例(6/144)术中确认"健康"的对侧出现了腹股沟疝。术后发生血清肿2例、复发1例、网片移位1例、慢性疼痛5例,1例中转开放手术,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肠管损伤、输精管与血管损伤。结论:对于高龄、男性、左侧、疝环缺损较大者,出现隐匿性对侧腹股沟疝的概率较高,建议术中行双侧腹股沟区探查,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行预防性对侧疝修补术。双侧预防性修补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肝硬化并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肝硬化并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ichtenstein修补术15侧,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31侧。结果术后出现阴囊积液2例,腹股沟伤口渗腹水1例,切口疼痛和异物感3例,轻度肝性脑病1例,无切口血肿、感染发生,均经对症支持治疗治愈。随访6个月到3年患侧疝无复发,但有2例分别于术后11和23个月出现对侧疝,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肝硬化并腹股沟疝患者的理想手术方法,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经会阴和经直肠途径前列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比较经直肠及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统计北京医院1998~2007年间前列腺穿刺的患者,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07年间发表有关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文献,对并发症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北京医院780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肉眼血尿46.3%、血便8.7%、直肠出血0.5%、泌尿生殖系统感染0.9%、排尿困难0.6%、急性尿潴留0.6%、发热1.9%和血管迷走神经反射0.1%.检索前列腺穿刺相关文献共11篇,经直肠组7篇,经会阴组4篇.总例数分别为:2 244例和1 068例.两种穿刺方法阳性率分别为:32.7%和2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经直肠组显著多于经会阴组(P<0.01).结论:经直肠与经会阴两种穿刺方式阳性率相似.经会阴前列腺穿刺的并发症少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  相似文献   

13.
前、后入路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前、后入路修补术的疗效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巴德补片前(40例)、后(27例)入路修补腹股沟疝6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前入路单侧手术平均时间(58.90±6.54)min,平均住院天数(5.21±0.86)d。阴囊血肿1例,髂腹股沟神经痛2例,自觉手术区牵拉感5例,无一例切口感染。术后随访3~26个月,无一例复发,并发症发生率7.5%。27例后入路单侧手术平均时间(40.59±5.81)min,平均住院天数(4.73±0.71)d。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和髂腹股沟神经痛病例,无手术区牵拉感。术后随访3~12个月无一例复发,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结论后入路Kugel疝修补术是一种全新的无张力、微创、全腹股沟修补技术,较前入路疝环填塞式修补术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学习曲线短、并发症更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15.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LS) is effective and technically feasible for treating various hematological diseases, especially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An anterior approach to the vascular pedicle is usually described. However, in this approach to the splenic hilum, the dissection of the splenic artery is often difficult. A total of 13 patients with ITP underwent elective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We utilized a laparoscopic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involving dissection of the suspensory ligaments at the lower pole, then dissection and division of the posterolateral attachments, followed by the dissection and ligation of all splenic branches near the splenic parenchyma. This procedure was completed in 11 of our 13 patients and converted to open surgery in the other two patients. Mean operative time was 3 h; mean postoperative stay was 3 days. No blood transfusion was required, and no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The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rovides better visualization and control of branches of the splenic vein and artery in the splenic hilum. It also permits visualization and control of surgical hemorrhage through the operating ports. Received: 24 January 1997/Accepted: 28 October 1997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道经腹与后腹腔途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技术特点与操作体会.方法 从2001年7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46例肾上腺腺瘤患者,其中有分泌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瘤38例,无分泌功能的腺瘤5例;嗜咯细胞瘤3例.平均年龄35岁(24~56岁),男28例,女18例.体积≤5 cm肿瘤31例;> 5cm肿瘤15例.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腹途径组和后腹腔途径组,分别按不同入路完成肾上腺切除手术.结果 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过程,经腹和后腹腔途径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腹途径和后腹腔途径均可安全完成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传统后正中入路与经椎旁肌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46例,其中经传统后正中入路28例,经Wiltse入路18例。统计分析2组病例围手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评分的差异。结果患者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3.6月。 Wiltse入路组较传统入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2组术后患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P<0.05)。2组术后影像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及终末随访时, Wiltse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有明显优势。结论 Wiltse入路较后正中入路,具有椎旁肌损伤轻、手术创伤小、术后腰疼症状轻、置钉简便、操作简单等优势,是一种临床易推广和容易掌握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双侧椎弓根穿刺和经单侧椎弓根外极外侧穿刺入路治疗骨质疏松症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优缺点。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4例骨质疏松症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4例,女30例;年龄59~88岁,平均66.9岁。其中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者26例(双侧组),采用单侧椎弓根外极外侧穿刺入路者28例(单侧组),对两组入路的骨水泥注入量、术中放射投照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血管神经并发症等进行观察,通过VAS评分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比率并评估畸形恢复情况。结果:双侧组和单侧组的骨水泥注入量、术中放射投照次数、手术时间、VAS评分分别为(6.6±0.8)ml和(6.8±1.5)ml,(21.7±4.0)次和(17.9±3.6)次,(40.5±5.5)min和(31.6±9.1)min,(2.8±0.6)分和(3.1±0.5)分;影像学指标局部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缘压缩比率分别为(7.6±2.0)°和(6.9±2.6)°,(18.1±5.8)%和(16.5±6.1)%。两组均无血管神经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率双侧组3例(11%),单侧组3例(10%);两组在VAS评分、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中放射投照次数、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双侧椎弓根入路和经单侧椎弓根外入路均能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但经单侧椎弓根外穿刺途径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医源性放射线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前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91例成人股骨颈骨折,其中采用髋关节前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经皮3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55例(A组),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36例(B组)。结果 91例均获随访23~76个月,平均45个月。B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达到Garden指数Ⅰ、Ⅱ、Ⅲ和Ⅳ级复位固定分别为39、13、3例,B组骨折达到Garden指数Ⅰ、Ⅱ、Ⅲ和Ⅳ级复位固定分别为13、15、8例,A组复位质量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例骨折不愈合,B组5例骨折不愈合,A、B两组骨折不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5例发生股骨头坏死,B组9例发生股骨头坏死,A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移位的股骨颈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前外侧小切口较外侧切口创伤更小、复位更理想,手术并发症较少,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08年3月~2011年1月,我科根据踝关节的解剖学特点,采用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1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4~68(44±1.4)岁。骨折根据Lan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