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贵军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6):482-482,52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住院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 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脉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建议尽早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降压和降血糖,纠正异常的昼夜血压节律,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群  朱小红 《安徽医学》2009,30(4):382-38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h血压变化状况。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组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DM)组患者的24h血压,比较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结果24hDBP、dSBP、dDBP、白天血压负荷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SBP、nSBP、收缩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升高、血压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心室肥厚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晓薇 《重庆医学》2006,35(7):643-645
目的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各参数、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计算昼夜血压下降百分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心脏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非勺型)较之血压昼夜节律存在组(勺型)24h平均收缩压和24h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昼夜血压下降百分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非勺型血压组较之勺型血压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24h动态血压均值水平增高,高血压波动及昼夜节律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方法:对45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和27例高血压无脑卒中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白天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脑卒中组较无脑卒中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血压下降负荷值,两者均呈非杓型,但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夜间平均血压升高,昼夜节律消失严重。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方法将50例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与4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分析两组高血压患者24h平均SBP和DBP、白昼平均SBP、DBP及SBP和DBP的夜间下降值与夜间下降百分率。结果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SBP和DBP夜间下降值均<10mm Hg(1mm Hg=0.133kPa),SBP和DBP夜间下降百分率<10%,提示夜间血压不下降,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呈“非勺型”改变。结论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呈“非勺型”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曹锐红 《吉林医学》2009,30(17):1902-1904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10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3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23例),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S组(26例),观察各组的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S组、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加剧了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的升高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应重视对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对4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及45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平均收缩压及负荷值、平均舒张压及负荷值,探讨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比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昼夜血压节律消失,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4 h平均收缩压及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舒张压负荷值、夜间舒张压负荷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失去正常昼高夜低的血压波动节律,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波动的规律.方法 采用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例血压正常者的血压.结果 两组24h动态血压均值波动规律呈日间上升、夜间下降趋势,高血压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血压昼夜变异曲线呈双峰-谷形状,高血压患者第一峰更为突出,两组比较昼夜节律消失者和昼夜节律正常者差异显著.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以峰值出现前用药更趋合理,不仅能控制血压水平,恢复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减少高血压所致的左心室肥大,而且可减低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氯沙坦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肾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3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规律,并检测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等,患者口服科素亚50-100mg/d,4周后再行动态血压监测及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等复查,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及有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肾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夜间血压与白昼血压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氯沙坦治疗后白天血压与夜间血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氯沙坦可有效控制慢性肾小球肾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4h血压水平,对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探讨老年高血压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及<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各100人,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24小时、白天及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方面没有差异。老年组在女性、冠心病、脑卒中方面多于对照组。老年组24小时、白天及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分别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特点主要是以收缩压增高为主,昼夜节律消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TO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对13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监测,分为TOD组77例和非TOD组53例,以24h、白天、夜间血压均值,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性值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TOD组24h、日间、夜间血压均值较非TOD组升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TOD组以非杓型血压为主,非TOD组以杓型血压为主,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7.52,P<0.01);(3)日间及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大,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两组舒张压变异性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血压均值、昼夜节律及其变异性与TOD密切相关,ABPM对诊断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ICU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4月云浮市中医院收治的14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周内治疗结果分为死亡组(n=20)与非死亡组(n=122)。两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平均血压、血压变异系数,分析动态血压各项指标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24 h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非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平均舒张压、昼间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系数均大于非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系数为影响ICU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危重症患者平均血压较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血压变异以瞬时波动为主,且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系数是ICU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动态血压监测可作为预测预后不良风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脉压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脉压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6年以来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5例,中青年组43例,老年组52例。所有患者均行24小时动态血压(ABPM)监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BPM各项数值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24h、白天及夜间脉压水平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1),两组收缩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24h、白昼及夜间舒张压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日间与夜间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青年组夜间与日间血压存在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同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老年组舒张压显著下降,脉压增大,昼夜节律消失;中青年组昼夜节律减弱。  相似文献   

14.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特点。方法:使用美国Accutraker Dx型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42例老年EH患者、38例老年健康者及39例非老年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EH患者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增高,以收缩期高血压为主要表现;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也明显增高,仍以收缩期血压负荷增加为主要表现;出现昼夜节律性紊乱,低谷及勺型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40.48%和26.19%)。结论:平均动脉压和血压负荷可做为高血压诊断的重要参数;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及勺型发生率减低可做为高血压预后判断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按照高血压时间治疗学中的择时给药,探讨不同的给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采用180-EA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动态血压监测法筛选出206例有血压晨峰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采取常规的上午8时给药;B组采取晚上睡前给药,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治疗前两组的24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以及血压晨峰均元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24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以及血压晨峰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B组的夜间血压及血压晨峰下降明显,且能恢复昼夜节律与治疗后的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明显有血压晨峰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时间治疗可以更好的纠正夜间高负荷血压、抑制血压晨峰、恢复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将1746例EH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比较两组间各项动态血压监测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夜间收缩压(nSBP)、日间收缩压(dSBP)、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脉压(24hPP)、血压变异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收缩压负荷(SBP负荷)、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发生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EH患者血压以SBP、PP升高、ISH、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方法:对120例高血压伴鼾症患者同步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多导睡眠监测(PSG),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重度OSAS合并高血压组共3组,观察并比较3组基线资料、睡眠监测指标、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根据不同的血压昼夜节律状况分组(杓型组、非杓型组),比较睡眠监测指标、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结果:(1)重度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高于轻、中度组(P〈0.05),偶测收缩压(cSBP)高于轻度组(P〈0.05)。(2)最低血氧饱和度(minSaO2)同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呈负相关。AHI与偶侧舒张压(cDBP)呈正相关。(3)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状况进行分组,非杓型组占全部患者的68.3%,随着OSAS病情的加重,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比例增多(P〈0.05)。杓型组minSaO2、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nDBP明显低于非杓型组患者(P〈0.05)。结论:频繁缺氧在OSAS患者舒张压升高中的作用更为显著;OSAS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对40例中,老年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的24h平均血压,日间和夜间血压,血压负荷及血压的昼夜节律进行观察,并与40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脑卒中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夜间血压水平和收缩压负荷也有显著升高,而24h平均血压,日间血压和舒张压负荷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昼夜节律、血压负荷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方法 运用动态血压监测,对67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和无LVH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作24 h动态血压监测得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测定左室质量指数.结果 ①LVH组较无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均显著增高;②无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白昼舒张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无LVH组;③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显著高于无LVH组,尤其是夜间血压负荷和24 h收缩压负荷(P<0.001);④正常对照组和无LVH组的非杓型检出率无显著差异,而这两组和LVH组之间非杓型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负荷值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关系密切,并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有重要的预测和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肝阴虚和肝阳亢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模式对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主症辨证法将87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肝阳亢组和肝阴虚组,同期分别作动态血压监测及动态心电图HRV分析.[结果]肝阳亢组呈血压昼夜节律正常(杓型改变),肝阴虚组呈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杓形改变).2组患者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肝阴虚组高于肝阳亢组(P<0.05);动态心电图HRV分析中,肝阴虚组全天24 h、日间、夜间等3个时段多项心率变异性指标较肝阳亢组均有明显下降(P<0.01),此组患者24 h平均动脉压与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呈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08(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HRV减低及其昼夜节律消失密切相关,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自主神经功能严重受损有关.肝阴虚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且有一定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动态血压和HRV监测值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