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余年来,国外对布鲁氏菌(以下简称布氏菌)外膜蛋白成分(OMPM)的研究已逐步深入,目前已进入了应用方面的研究。现仅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提取方法一、从物理破碎的菌细胞中提取将细菌在室温下解冻,加入1mg/100mlDNA 酶和 RNA 酶,再将细菌通过高压挤压  相似文献   

2.
3.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是性病梅毒的病原体,以其侵袭性和免疫逃避而闻名。Tp外膜蛋白是一类定植于细胞膜表面的脂蛋白,直接接触宿主细胞和免疫系统,在Tp感染宿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Tp外膜蛋白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其致病机制、优化梅毒分期诊断方法及研发梅毒疫苗,也是进行临床治疗和控制Tp感染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对在Tp感染过程中发挥致病作用、具有诊断和疫苗开发价值的Tp外膜蛋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温顺航  李昌崇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9):1512-1515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主要致病菌之一,其外膜蛋白是指肽聚糖外脂质双层中间镶嵌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CarO、33-to-36-kDa、OprD等外膜蛋白丢失与细菌耐药有关,而OmpA外膜蛋白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其研究技术分为提取、分离和鉴定3个方面,超声物理法、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及免疫印迹是目前常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莱姆病 (Lymedisease)是由伯氏疏螺旋体 (Borreliaburgdorfei) ,即莱姆病螺旋体 (Lymediseasespirochaete) ,引起的多系统感染性疾病 ,是一种主要经蜱叮咬人、兽而传播的人兽共患病。该病分布广泛 ,全世界至今已有五大洲的  相似文献   

6.
7.
耶尔森氏菌属中致病性细菌有3种,即鼠疫耶尔森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其中鼠疫耶尔森氏菌是致病性最强的一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对鼠疫菌有了深入的了解。鼠疫菌外膜蛋白(Yops)是近些年对鼠疫菌的基础研究内容焦点之一。国内在世界上首先发现鼠疫菌锡林郭勒高原型病原体缺少32Kd外膜蛋白和40Kd蛋白位于膜内,  相似文献   

8.
鼠疫菌外膜蛋白提取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对鼠疫菌的研究比较深入,除生化、毒力、营养等一般性状以外,对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比较广泛.如鼠疫菌质粒、染色体等[1~3]。鼠疫菌外膜蛋白(YOPs)也有些报导[4],但都没涉及YOPS提取方法。本试验针对鼠疫菌强毒株YOPs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探索,试验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菌株 鼠疫EV菌苗,野生强毒鼠疫菌,由全国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提供,见表1。1.1.2 试剂 营养琼脂,军事医学科学院制备;聚丙烯酞胺,华美生物工程公司,880409;甲叉丙烯酞胺,FIUka CH9…  相似文献   

9.
鼠疫耶尔森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一样,其细胞结构由双层膜结构包绕,内层为内膜(亦称胞浆膜),外层是细胞与外环境的分界,称为外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分析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31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蛋白结构和抗原表位,为布鲁斯病基因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GenBank中获取Omp31的氨基酸序列,运用在线软件Protparam分析Omp31的理化性质;采用SOPMA软件预测和分析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31的二级结构。结果利用在线软件预测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31分子式为_(C1135)H_(1725)N_(297)O_(354)S_4,脂溶性指数为87.31,蛋白质的疏水值为63.26,理论pI值为8.61,原子总数为47 900;其氨基酸序列Gly(G)占12.9%,Ala(A)占11.7%。正电荷残基(Arg+Lys)、负电荷残基(Asp+Glu)总数分别为19和24,其不稳定系数48.25。该蛋白为稳定蛋白,亲水性系数GRAVY为-0.091。Omp31无跨膜区域,属于水溶性蛋白,其中无规则卷曲较多,位于蛋白表面。蛋白质中大部分氨基酸可以形成一定的结构域,抗原性总预测值为0.632 4。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鲁氏菌外膜蛋白Omp31含有多个抗原表位,可能具有免疫原性,表明该蛋白可作为潜在抗原用于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鼠疫菌外膜蛋白种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并分析中国各生态型鼠疫菌外膜蛋白种类及分子量。方法:鼠疫菌经破碎后采取超高速离心法提取外膜蛋白,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SDS-PAGE、)电泳系统分离鼠疫菌外膜蛋白。结果:在10%的SDS-PAGE上我国各生态型鼠疫菌37℃条件下的培养物所表达的外膜蛋白最多为26条蛋白带,而28℃培养物表达的外膜蛋白最多的则有36条蛋白带。结论:中国各生态型鼠疫菌外膜蛋白种类存在一定的差异,青海田鼠型菌株所产生的外膜蛋白与布氏田鼠型菌株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原核表达和鉴定含有编码日本血吸虫分泌蛋白、 外膜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 为高通量筛选日本血吸虫病 疫苗或诊断抗原奠定基础。方法 方法 将前期构建的28个含有分泌蛋白、 外膜蛋白编码基因序列的pET32 (+) 重组质粒通过 化学法转到大肠杆菌 (E. coli) BL21 (DE3) 菌株中进行培养, 加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 (IPTG) 进行诱导表达。对诱 导表达后的细菌进行超声破壁, 以12% SDS?PAGE分别对菌液、 上清及沉淀进行检测, 判断目的蛋白的大小和表达分布 情况。利用蛋白芯片结合抗His标签荧光抗体对重组融合蛋白表达情况做进一步鉴定。结果 结果 在IPTG终浓度0.1 mmol/L、 37 ℃、 200 r/min和4 h的诱导条件下, 含有编码分泌蛋白、 外膜蛋白序列的重组质粒能够在E. coli BL21 (DE3) 中高效表 达。SDS?PAGE显示28个融合蛋白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其中2个分布在上清中, 26个分布在沉淀中, 条带大小与预测 大小一致。蛋白芯片成功检测到His抗体荧光信号, 进一步证实了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论 结论 利用E. coli成功表达了 一批编码日本血吸虫分泌蛋白、 外膜蛋白的融合蛋白, 为后续疫苗和免疫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应用SDS-PAGE,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单克隆抗体(McAb)等技术,对鼠疫菌外膜蛋白(OMP)组成成分及免疫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SDS-PAGE图谱上,鼠疫菌锡林郭勒高原型较其他型强、弱毒菌少一条亚基分子量为32KD的蛋白带。以EV76p、EV苗的OMP为免疫原,所获抗体进行Westernblot分析,认为OMP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采用杂交瘤技术,得到七株抗鼠疫菌的McAb。四株为IgG,三株为IgM。经Westernblot鉴定。四株McAb抗OMP的分子量,4G5株为210KD,3B9、ID10株为40KD,2C6株为10KD。以七株MCAb对鼠疫菌强、弱毒株32株作全菌体ELISA进行鼠疫菌分型的初步研究发现,3B9株McAb与24株强毒菌发生阳性反应,而不与弱毒菌反应;1D10株与锡型及弱毒菌不发生反应,与其它强毒菌发生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性与外膜蛋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临床分离的26株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了外膜蛋白,质粒,药物敏感试验及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活性测定。结果显示:26株菌中有8株耐氯霉素,其中7株对氯霉素等4种抗生素高度耐药(MIC>200μg/ml),均含98.6Md大质粒,1株对氯霉素敏感而耐氨苄青霉素的菌株亦含该质粒。8株菌除1株外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活性均为阳性。外膜蛋白指纹图谱示伤寒沙门氏菌均含52、38、37、36KD主蛋白,其中有3株耐药菌37KD蛋白含量减少或缺失,实验表明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性与质粒相关,CAT由质粒调控,个别菌株存在非酶性耐药,可能与外膜蛋白的减少或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西伯氏疏螺旋体外膜蛋白A(OspA)基因型别及变异情况。方法应用PCR技术从6株伯氏疏螺旋体广西分离株QLT1,QLM13,QLM4,GXSH7,GXLR8及QXM13全基因组DNA中扩增出OspA基因,对所检测到的阳性结果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广西以及国外其它分离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6株伯氏疏螺旋体广西分离株OspA基因扩增片段长度均为774bp,编码258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7.67%~99.99%,氨基酸同源性98%,其中QLT1与QLM4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99%,且与之前分离到的4株广西伯氏疏螺旋体及国外分离株(B.sp10MT)的OSPA基因同源性均较高。结论伯氏疏螺旋体OSPA基因在广西分离株之间差异较小,与属于Borrelia valaisiana基因型的国内外分离株同源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血清学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BV的外膜蛋白主要包括主蛋白、中蛋白和大蛋白。大蛋白存在于感染性颗粒(Dane颗粒)和亚病毒管状颗粒上,是病毒形成完整外膜的重要标志,与病毒复制密切相关,对HBV复制过程具有反式激活作用,并与病毒颗粒从细胞内释放有关,过量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在肝细胞内质网积聚是导致内质网应激的关键因素,并与肝细胞毒性甚至肝癌相关。有研究表明,HBV—LP具有双重跨膜拓扑结构,这是HBV—LP发挥多种功能作用的依赖性结构,针对HBV—LP特殊构象制备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8.
登革热病毒外膜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登革热病毒外膜抗原基因 ,获得能作为检测抗原的重组蛋白。方法 登革热 2型病毒NGC株感染C6/ 36细胞后 ,抽提病毒RNA ,经逆转录和套式PCR扩增出E基因片断 ,扩增片段经酶切、连接、克隆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结果 重组质粒经诱导后表达外膜抗原的部分肽链。经过免疫印迹证实其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 截断的部分E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 ,重组的蛋白可作为血清学检测抗原使用  相似文献   

19.
BBK32是位于伯氏疏螺旋体外膜的纤连蛋白结合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7×10~3。它的分子结构由两个不同的亚结构域即N-端区域和C-端区域构成,这两个结构域在Bb致病机制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螺旋体侵入机体引发莱姆病的过程中,BBK32参与了定植、启动微血管播散以及补体逃逸等致病机制;同时,BBK32有良好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检测BBK32抗体有利于LD诊断。进一步探索BBK32的分子结构和致病机制可为L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