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宿儒硕医张璐 张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明末清初长洲县(民国后并人吴县,今属苏州市。下同)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卒于清康熙三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1698年12月17日1至翌年十一月(1699年12月)之间。祖籍昆山,曾祖张情,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仕至福建按察司副使(充兵备副使),第宅在菜区四图西泗泾北岸(今花桥镇东部)。  相似文献   

2.
张蕾  邵军雁 《中医药通报》2007,6(3):42-43, 50
喻昌,字嘉言,江西新建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1585年~1664年),与张璐、吴谦并称为清初三大名医。喻氏深究医理,颇多创见,著有《医门法律》、《寓意草》、《尚论篇》等书。  相似文献   

3.
《内经》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基石,但由于年代久远,辗转传抄,造成文句错乱,文义不属,给后人的理解造成困难。《灵枢·天年》中,“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高等医药院校本科教材《内经讲义》1984年12月第一版(即“五版教材”)解释:“‘使道’:一指鼻孔(杨上善注),一指人中沟(马莳注)。一般多从后说。‘基墙’:‘基’,星象家称地阁,俗称下巴。  相似文献   

4.
王昆文 《国医论坛》2005,20(5):51-52
《易经》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医形态学既含有所谓“器”的内容(即研究有形的一面),而同时更多地还含有超越于形体之上的“道”的论述。这个“道”是中医形态学的精华所在,是为其主要的和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总结明末清初医学家张璐《诊宗三味·逆顺》之脉诊经验,从胃、神、根,内伤,外感,病进病退,古今同名异病5方面探讨了张璐脉法尤重顺逆的学术思想,并由此提出了临床脉诊须得审脉、明理方得顺逆之本。  相似文献   

6.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1,31(1):75-75
刘禹锡,字梦得,中唐时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七七二年),卒于武宗会昌三年(公元八四三年),享年七十一岁。祖籍中山(今河北省定县),《定县志》卷十四《文献志·人物篇》:刘氏,系出中山,世为儒。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后官临察御史。顺宗即位,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颇为势所伤。宪宗朝,屡外贬,落魄无聊。  相似文献   

7.
学习《金匮要略》的点滴体会祁阳卫校(421700)易桂香主题词《金匮要略方论》,书评《金匮要略》是从医者必修之书,但由于文字古奥,文法亦与现代不同,笔者不揣浅陋,谈点学习心得,以就正于同道。1注意文法的特点汉代文法,与现代不同,学习时首先应掌握以下3...  相似文献   

8.
朝鲜李朝太医许浚(1546-1615年),金浦郡人,字清原,号阳平君。宣祖七年(1574)开始行医,三十岁时任太医院医官。宣祖三十八年(1605)封为圣公臣三等,宣祖四十年升为崇禄大夫,光海君八年(1615)卒,享年七十岁。追赠为正一品辅国崇禄大夫。  相似文献   

9.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4,(3):560-560
宋蕲水处士庞安时,字安常,为北宋医学家。生于宋庆历三年(公元1042年),卒于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享年58岁。宠氏世业从医,自幼聪颖不凡,才思敏捷,少年时好游荡,中年方闭门读书。其父授以脉诀,所讲课程,他感到浮浅,不能满足求知的要求,即以为不足取。  相似文献   

10.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公元1518~1593年),湖北蕲州(今蕲春市)人,出身世医,是我国明代一位注重实践,具有革新思想的杰出的医药学家。《本草纲目》为李时珍一生最大的成就,他用毕生的精力写成这部伟大巨著。《本草纲目》卷一序例上末段说:“始于嘉靖壬子(155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