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大约为1700万,占世界死亡总人数的40%,中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约500多万,平均每7秒钟死亡一个。所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刻不容缓!过去,在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人们过分地强调指标、症状、对抗治疗,而常年的经验证明,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是行不  相似文献   

2.
急性白血病足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多见于儿童、青壮年,其恶性程度高,自然病程短(3-6个月),人们对此病十分恐惧,患者对治疗和预后甚为忧虑,在医疗过程中,患者知情后常导致严重的心理反应,此反应大多要经过自我防御,精神崩溃,心理适应,心理绝望四期.如果患者心理得不到较好的调试,影响疾病的治疗,加速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高并年轻化的趋势,成为继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糖尿病常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病变,尤其是心脑血管等大血管的并发症已成为患者主要死亡原因[1]。如何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过程已  相似文献   

4.
张庆平 《中草药》2006,37(7):1114-1116
心脑血管疾病是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一大类严重疾病,是由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脑缺血或出血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目前,我国约有1.1亿人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6 000万人患有冠心病,7 000万人患有脑梗死或者脑溢血,40岁以上的人中,约有57%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其发病率高,兼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成为当今防治研究的重点之一。松龄血脉康胶囊是一种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纯天然中药制剂。该药是根据祖国传…  相似文献   

5.
朝阳 《家庭中医药》2012,(10):29-2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也日益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就是其中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在慢性疾病的范畴,多数病人不会彻底治愈.本病是我国继心脑血管疾病后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恶性肿瘤的治疗除了手术、放疗、化疗、生物等治疗外,中医药治疗成为一种重要手段.现将2008~2013年在我科就诊接受中药治疗的恶性肿瘤病人症状、舌象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病并非老年人特有的疾病,而是老年人容易罹患的疾病。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只发生在老年期的疾病,例如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耳聋等;二是有些疾病虽也可见于年轻人,但更多见于老年人,例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等。  相似文献   

8.
《养生月刊》2008,29(2):178-179
天冷易发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寒冷,身体外围血管收缩,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为抵御寒冷,身体各大机能负荷加重,易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栓、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病……据医院数据统计,每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50%以上是冬季发病.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寒冬季节,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健康头号杀手!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剧,诊断水平的提高等原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逐年增加,如果将心脑血管疾病分开统计,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致死原因的第一位。目前恶性实体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然而能够早期发现从而获得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年龄或生活饮食习惯的关系.方法 查阅统计2011 年3 个社区居民的体检报告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病率(P<0.05).结果 发现3 个社区居民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并且饮食习惯不同,出现高血糖、高血脂的概率有所增加.结论 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机率大大增加,为了提倡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多举办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饮食规律,加强运动锻炼,可以有效降低该疾病发病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1.
黄涛  杨小虎 《天津中医药》2014,31(9):573-576
<正>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因此,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已刻不容缓。虽然传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西药在治疗地位中占很大的比重,但是其毒副作用的产生以及多种药物联合使用迫使研究者寻找其治疗效果好,毒  相似文献   

12.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降低血浆胆固醇可降低冠心病、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合理用药能有效降低血浆胆固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现对某区级医院2007年—2009年口服调脂药的使用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心脏血管与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对机体局部乃至全身都有严重的影响。此类疾病患者由于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异常、代谢紊乱等原因导致大脑、心脏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病变。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1]。现代人群中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及肺源性心脏病等[2]。2008年,全球范围  相似文献   

14.
正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目前,我国超过2.7亿人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达上百万,已经成为我国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而且研究显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正在持续增加[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直接因素,而血栓性疾病已占据人类疾病的最重要位置,在预防血栓疾病中抗血小板治疗是其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气虚血瘀证是见于临床多种疾病的证候,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恶性肿瘤及老年性疾病等慢性疾病中更为常见。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中气虚血瘀证占首位,而且其发病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倾向。研究表明气虚血瘀证血液黏度呈增高趋势。但亦有研究资料表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两项指标在40~49岁年龄段最高,既高于30~39岁年龄段,也高于50岁以上年龄段,基本趋势是50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全血黏度逐渐减低。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中成药二次开发选题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开发思路 1.1根据疾病的流行现状选择研究方向 1.1.1重大疾病和多发病重大疾病是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危及生命的疾病;多发病是指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据<2002年全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城乡居民主要死亡病因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疾病;心脏病;消化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及免疫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围产期病:肺结核病.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起病急、危害重,致残率致死率高,对患者的心理影响特别大,特别是由高血压所致的脑出血占脑出血病人总数的80%以上,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本文针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病理的一些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护理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研究表明血液的高黏滞性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它既可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又促进其发展和恶化.因此,纠正血液的高黏滞状态,改善微循环成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鉴于此,我们在临床上应用降纤酶治疗高黏血症125例,观察自体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孙溥泉 《气功》2011,(3):236-239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中国有1.2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患近300万人,而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保健养生意识的提高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让大家寻求有效药物。近几年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中,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医保覆盖面扩大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却节节高升。据《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1993年我国心脏病发病率只有千分之十三,十五年后,也就是2008年增长到千分之十七点六。心脑血管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症的预防和诊治不够有力。由于诊断不力,有一半人自己得了高血压却不知道,更谈不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