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引配水对京杭运河杭州段水质的改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平原河网的水动力和水质特点,建立了运河水系河网水质模型,并利用2007年该运河水系河网的实测水位及水质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进行了杭州市主城区引配水方案下的水动力计算,并对设计水动力条件下的运河水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引配水方案实施后,运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将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2.
运河(杭州段)引配水含沙量情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河引配水极大地改善了运河的水环境质量,在引水的同时也引进了泥沙.通过潮水含沙相关规律分析和实测泥沙资料分析2种方法来研究三堡配水通道出口处的平均含沙量情况,再根据全年的配水总量推求全年由配水通道进入运河泥沙量,对杭州市配水部门每年掌握泥沙输入情况和运河航运交通疏浚工作等都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全年向运河引进泥沙5.67万t,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logistic增长模型曲线预测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20个城市的基本用水状况.首先在保证公平性的约束条件下,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配水方案的单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改进,将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独立分配.对生产用水部分建立公平及效益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利用Madab规划工具箱,求出这个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在不同权重下的动态结果.在综合考虑了城市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用水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多方面因素后,约束了效益权重与公平权重的比值范围,得到生产用水部分的配水方案,将其与生活用水部分相加,最终得到了随效益权重与公平权重比值变化的动态配水方案.  相似文献   

4.
选用钱塘江和运河2006—2016年水质监测资料,对杭州三堡口门引配水工程实施前后的钱塘江和运河水质进行评价,对运河主要水质指标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价杭州三堡口门引配水工程对运河杭州段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过去10年来,对杭州市区内的西湖、西溪湿地、钱塘江、运河等水系,实施引配水工程建设,使市区水网水质得到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根据杭州市运河以西河网特定的水流和水污染情况及水资源利用特点,对运西河网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了配水在运西河网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重点对钱塘江引配水方案实施后对运西河网水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计算得出了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所需的最合理生态环境引水流量.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个层面构建引江济太调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评价标准边界值的模糊性,采用模糊集对分析评价模型评估调水工程对受水区的综合影响等级,并与综合指数法对比;用Cronbach系数α检验指标体系内部一致性可信度,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使用博弈论综合赋权法将主观权重(层次分析法)和客观权重(熵值法)集成,得到相对均衡的综合权重。运用上述方法对2014年引江济太调水进行综合评估,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都表明引江济太工程给受水区带来较大的正面影响,但模糊集对分析法用模糊联系度描述评价对象和评价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提供相对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基于改进云模型的堤坝除险加固效益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堤坝除险加固效益后评价,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3方面构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防洪增量效益、灌溉增量效益、经济内部收益率、水环境影响等15项指标,确定效益极佳、较好、一般、较差、极差5个评价等级及相应标准,提出改进云模型进行综合评价。该模型将投影寻踪法和熵权法计算得到的客观权重与云模型计算的初始权重相耦合,利用组合评价法计算指标权重,根据指标等级与标准计算云模型的3个特征值(期望Ex,熵En,超熵He),采用条件云发生器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度,进行综合评价。将上述方法应用于湖北省黑湾水库堤坝除险加固效益后评价,验证了改进云模型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钱塘江配水工程配水过程中使大量泥沙带进京杭运河杭州市区段,造成运河市区段航道淤积,通过综合分析疏浚量情况,对易淤积航段、疏浚时间节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治理中采取引配水措施在我国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京杭运河(以下简称运河)杭州段引配水工作开展已有10 a,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引配水改善水质的稀释机理角度出发,提出了引配水量与水质改善关系的分析方法,经过计算分析,得出运河近、远期引配水的流量需求,并结合钱塘江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论证,为引配水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定量分析方法及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对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在归纳以往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层次结构的调整和补充,构建了以水土保持综合效益为目标层,以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准则层的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24个指标。选择典型区域内蒙古武川县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分析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十分吻合,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比较合理,评价方法可行,可以应用于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定量分析提供可参考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徐昕  李杰  陈芳  张杰  许准 《人民长江》2017,48(12):79-83
鉴于传统的投影寻踪模型(PP)处理高维非线性数据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引入生物群体智能算法中的狼群算法对PP模型进行优化,以提高投影寻踪模型的精准度。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准则层建立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定量分析原理提出了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5类分级标准。将优化模型运用到湖北省郧西县3个时间段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研究中,分析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十分吻合,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优化模型比较合理,评价方法可行,不失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研究提供了一类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灌溉现代化发展需求和节水省工的目的,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对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进行设计及效益分析。该系统主要包括智慧平台(信息中心),田间灌溉控制系统,智能施肥系统,农田气象环境监测系统,远程土壤墒情测报系统,远程管道压力、流量监测系统,远程作物长势视频监测系统,能效监测系统等8个组成部分。效益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的年效益在其经济内部收益率指标中最为敏感,故该系统与普通滴灌工程相比投资虽较大,但年效益的提高使其在应用年限中获得较高的经济内部收益率,从而极大提高灌溉系统的收益创造能力。应用效果显示,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省工节水效果显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宁夏灌区末级渠系渠道衬砌率低,冻胀破坏和渗漏损失严重,灌区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2。而且,灌区末级渠系的衬砌改造一直全部采用混凝土刚性材料进行防渗,存在的问题较多。为此,引进了技术先进、价格合理、适应性强的竹塑复合材料进行末级渠系衬砌,以改善灌区输水条件,延长衬砌工程使用寿命,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本文从水力条件、节水效果、耕地占用、维修养护、施工速度等方面对传统混凝土渠道与竹塑复合材料衬砌渠道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进行了相关综合经济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5.
水利工程后评价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国民经济直接效益的测算,对综合效益货币化评估研究有所欠缺,基于此,以长江河道南京段二期整治工程为例开展综合效益货币化评估研究,以期为其他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货币化后评价提供借鉴。在确定长江河道南京段二期整治综合效益覆盖的空间范围基础上,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构建综合效益货币化后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整治岸段的具体特征,区分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分别确定评估方法,并形成综合效益货币化后评估"矩阵"。评估结果表明长江河道南京段二期整治综合效益为21.92亿元,是实际投资的5.03倍,其中,非防洪效益是防洪效益的6倍多,可见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实施的外部性效益被忽略了。为此建议:一是修改完善《大型水利工程后评价实施暂行办法》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规程》;二是探讨建立更加科学的水利工程投资回收机制;三是科学开展河道整治及有关水利工程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6.
高俊才 《中国水利》2005,(13):100-103
对农业节水的必要性、迫切性和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从节水技术、水资源统一管理、水权分配与维护、用水成本分析、资金和科技投入、灌区管理体制、水价形成和管理机制等多方面、多角度对农业节水进行了研究.农业节水潜力大,搞好农业节水增效,关系改善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生态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今后必须牢固树立和长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农业节水,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优选理论的水资源效益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模糊优选理论与模型为基础,同时考虑定量和定性指标的影响,构建了灌区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的多目标多层次半结构性评价体系。介绍该模型的计算步骤,应用该模型对陕西省某灌区的水资源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其他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克服了以往评价以经济效益为主、忽视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缺点;不仅能够用于不同方案的优选,而且还能给予每个方案优劣评价;评价体系更加合理,可靠性、实用性强,还可对指标进行扩展或变化,适用于多种综合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疆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少雨,饮水难是历史遗留问题,近年来政府多主筹集资金加大对新疆农村改水的投资力度,使农村改水防病工作有了长足进步,综合效益显著,所产生的直接效益已经远远超出了改水工程总投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水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有水喝而且要享有安全饮用水,还要利用水在农村发展多种经济,农村改水工作永无止境,对新疆农村改水与国内外发展水平有世界用水发展趋势进行的比较分析表明,应继续加大对我国西部农村改水工程的投资力度以争取更大经济效益,建议在对西部农村改水工程继续实施政策倾斜的同时努力将农村水厂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9.
文中采用正向递推水量平衡法对重点灌区渠道水利用系数进行了计算,并在运用实测结果和计算结果相结合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渠道防渗长度比和渠系水利用系数之间的关系,由此推出全省不同地区、各类灌区及全省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为解决全省灌区渠系渗漏损失的估算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