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63例肠瘘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瘘患者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3例肠瘘患者治疗护理过程: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联合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并予以有效的护理。结果63例住院时间45~185d,平均97d,治愈47例,治愈率74.6%。结论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高位肠瘘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为22例高位肠瘘患者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采用人工肛门造口袋结合双腔引流管及恒力负压吸引的方法充分引流,并予以有效的护理.结果22例患者住院时间30~71 d,平均41 d,治愈18例,治愈率81.8%.结论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治愈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位肠瘘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高位肠瘘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为22例高位肠瘘患者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采用人工肛门造口袋结合双腔引流管及恒力负压吸引的方法充分引流,并予以有效的护理.结果22例患者住院时间30~71 d,平均41 d,治愈18例,治愈率81.8%.结论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治愈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护理。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4月应用Quadrant微创系统行腰椎融合手术的34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疼痛、安全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34例患者平均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为1.9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6d。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为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经处理后症状消失,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系统、有效地护理,对应用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自行设计消化液收集回输装置,并评估该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7月我科10例肠瘘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造口袋收集肠液,经纱布过滤后回输。选择2012年8月—2014年12月我科肠瘘病人10例为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消化液收集回输装置收集肠瘘液并回输。比较两组每天护理操作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每天护理操作时间1.04h±0.05h,住院时间为53.63d±5.78d,对照组每天护理操作时间2.95h±0.04h,住院时间为57.02d±6.03d。两组每天护理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行设计的消化液收集回输装置操作耗时更少,使用更简单,且不会增加住院天数,有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肠瘘的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肠瘘的护理,提高护理水平。方法收集24例手术治疗SAP并发肠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肠瘘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0d,6例手术治疗治愈,8例肠内营养支持及腹腔引流,全身情况好转后行病变肠管切除,肠吻合术后治愈,10例通过通畅引流配合药物治疗治愈。结论肠瘘是SAP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给予患者有效的引流,病情变化的严密观察,保证患者营养的正确供给等高质量的护理在肠瘘的痊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9):7180-718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患肢抬高制动;观察患肢局部情况;药物祛聚、抗凝、溶栓治疗,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防止肺静脉栓塞发生;给予康复护理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患肢肿胀均减轻或消失。住院时间13--23d。1例因肺栓塞死亡。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康复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总结1例先天性腰疝嵌顿肠穿孔后引起右侧腰背部感染并发肠瘘患儿的护理经验.采取局部充分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保护切口周围皮肤,实施正确的体位护理、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及心理疏导等措施,患儿腰背部创面愈合,住院34d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张传亮 《当代护士》2023,(12):122-125
总结1例28岁泄殖腔畸形伴阴道直肠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经验。现以本院收治的1例成年泄殖腔畸形伴阴道直肠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例,总结此类罕见疾病的围术期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住院期间心理护理、术前个性化的胃肠道准备、预防手术时体位性神经损伤、出院后居家健康宣教与康复指导等。经过一系列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患者住院12 d后顺利出院。术后随访与复诊效果满意,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患者已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0.
高压电烧伤可造成大片皮肤损伤以及深部组织的严重损伤,若并发肠瘘则影响营养物质及水电解质的吸收。而漏出消化液对周围组织具有腐蚀作用,容易造成创面感染,适宜的护理对于此类患者非常重要,我科近5年来收治3例高压电烧伤合并肠瘘患者,结合严密的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瘘口护理及饮食指导,3例患者通过治疗均痊愈出院,住院天数最短68d,最长110d,平均住院89.3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杂性肛瘘行切开挂线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技术,以期减轻患者病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疗程。方法对276例复杂性肛瘘行切开挂线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 255例治愈,治愈率达92.3%,平均住院17.8 d,患者满意度达97.7%。结论高质量的中西医护理是减轻病痛、减少并发症、缩短疗程、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39例临床资料治疗及总结经验。结果高位肠瘘16例,低位肠瘘23例,其中18例手术治疗,21例保守治疗,32例治愈,5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结论保持引流通畅,充分引流,经过控制感染及肠内外营养支持、使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等措施,根据发现瘘的时间早晚、瘘的性质、患者身体状况、保守治疗效果而决定行确定性手术治疗,能提高肠瘘的治愈率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肠瘘、胰瘘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采用全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治疗肠瘘、胰瘘23例,给患者提供维持生命的所需营养,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报告了1例晚期食管破裂留置空肠造瘘管并发肠外瘘患者的护理过程.根据患者肠外瘘特点,采用暴露瘘口周围皮肤,局部辅以药物及物理疗法,造瘘口近端置入双腔气囊导尿管引流消化液并回输,使用床上支架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既保护了瘘口周围皮肤,又促进了营养液吸收,最终行手术治疗肠瘘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4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4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6d左右(3~26d)。手术治疗14例,从梗阻症状发作到肠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为11d(5~36d),平均住院时间为22d(8~60d);非手术治疗34例,从梗阻症状发作到肠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为6d(1~28d),平均住院时间为12d(3~38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症状、体征,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减少手术创伤及抑制炎症反应对其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患儿PICC局部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发生PICC局部感染的70例肿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采用抗生素软膏局部涂擦,试验组40例采用氯霉素酒精湿敷。比较两组局部感染治愈时间。结果:试验组局部感染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儿PICC局部感染采用氯霉素酒精湿敷,可缩短感染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儿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5例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儿的护理经验。结果5例患儿均治愈。结论正确标本采集是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确诊的关键;严密的病情观察、合理的激素应用及健康教育是疾病治愈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15例胃肠道瘘的初步诊治经验。方法对15例胃肠道瘘的发生时间、部位、手术类型、病理生理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至发生胄肠道瘘的平均时间为4.3d,窦道愈合时间30~105d,平均愈合时间46d,治愈率93.3%。讨论采取综合治疗,早期有效引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治疗,早期序贳应用生长抑素加生长激素,能有效提高消化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巢癌复发二次减瘤术后肠瘘的护理、肠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7例卵巢癌复发二次减瘤术后肠瘘的患者行改进的引流技术,合理应用营养支持,重视病情监测及改变治疗策略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7例卵巢癌复发二次减瘤术后肠瘘通过治疗结合护理干预有5例行保守治疗,4例治愈,1例症状控制后自动出院,手术治疗2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护理人员充分认识肠瘘的病因,采取主动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肠瘘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娟 《护理学报》2004,11(4):20-21
本文通过对25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引起内瘘栓塞的主要原因:患者血液粘度增加;内瘘局部血肿压迫;透析中低血压;内瘘使用过早及内瘘穿刺不当与包扎过紧。护理重点在于医护人员要熟悉每个患者内瘘使用情况;注意血透中的超滤过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尽早发现内瘘不畅并予以活血、溶栓等处理,尽可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