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建中汤和理中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治疗脾胃病的经典处方。经过反复临床实践以及对《伤寒杂病论》的揣摩研究发现,小建中汤的典型脉象是右关脉浮显,脉势上冲,重按空虚无力;理中汤的典型脉象是右关脉浮取无,重按沉实弦硬;两方合病的典型脉象是右关脉轻取浮显、脉势上冲,重按沉实弦硬。  相似文献   

2.
胃痛可归属"胃脘痛"范畴,肝气犯胃所致胃痛特点为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腕痛连胁,嗳气频繁,喜长叹息,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得嗳气、矢气则舒,大便不畅,苔薄白,脉弦。恼怒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中焦气机阻滞,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忧思伤脾,脾弱肝旺,木贼土虚,胃腑受克,则脘部胀痛,另外,思则气结,胃气不得宣通,故郁而作痛。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治疗原则,柴胡疏肝散加减应用,并配以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3.
运用3 MX—1型三头脉象换能器及脉象实验装置。摸拟手指"三部九候"切脉方法,观察并分析62例慢性胃炎患者脉图,并以20例健康者脉图作对照。结果表明:患者组与健康组均以弦脉为主,其中脾胃气虚型,脉形多弦而弱,右关脉力明显减弱;阴虚内热型多见滑脉,左手三部脉力偏弱;湿困脾胃型脉形弦、平而缓、右关部脉力增强;肝郁气滞型的脉形弦,二关部脉力增强。脉形、脉力、脉位的变化与临床辨证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少精症、弱精症患者的脉象特点,探讨现阶段男性不育症的中医病机.方法 回顾分析男科门诊少精症、弱精症患者的脉象特点,探讨其规律及与少精症、弱精症的联系.结果 少精症、弱精症患者异常脉象多出现在双尺脉、双关脉,尤其以左关脉、右尺脉为主;脉象多细、弦、滑、涩、缓,弱精症与少精症患者脉象稍有差别.结论 少精症、弱精症患者病位在肝肾,病机为肾虚血瘀、湿热.  相似文献   

5.
中医寸关尺脉象与取脉压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寸口部寸脉、尺脉最佳取脉压力的浮沉判别方法和阈值,解决三部脉象检测仪器研制过程中三部脉象如何定量加压的问题。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55例,分别采集同一受试者同手寸口部寸、关、尺三部脉象的最佳取脉压力,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人体关脉最佳取脉压力比寸脉最佳取脉压力衰减程度为0.189±0.053,正常人体关脉最佳取脉压力比尺脉最佳取脉压力衰减程度为0.226±0.044。结论通过计算最佳取脉压力的衰减程度,由关脉的浮中沉判定阈值推断出寸部和尺部脉的浮、中、沉判定阈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涩脉的源流及姚梅龄教授对涩脉的再认识两方面入手,系统阐述了涩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姚教授认为临床通常有"往来难"与"去速"的两类涩脉,多因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常见原因为湿滞气机、饮郁气机、瘀血凝滞、阴血枯竭、气结于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消古籍脉象探析。方法:从中华医典V5.0中检索,应用文献研究法研究,统计三消脉象结果和三消证型与脉位脉象,应用统计学方法统计。结果:上消脉象以寸口脉浮数为主。中消脉象以关脉洪数为主。下消脉象可出现尺脉大或微。  相似文献   

8.
肝气犯肺所致咳嗽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属金,肝属木,生理情况下金克木,肺气肃降可以防止肝气过度亢盛,使人体气机升降协调,脏腑功能正常.病理情况下,可因木反侮金,出现木火刑金,肝气犯肺的病证.金虚木侮,病变重心在于肺金不足,木气相对亢盛,临床可见燥邪犯肺,木火刑金,痰饮内停,肝气犯肺,肺阴不足,肝火刑肺的证候.肝旺侮肺,病变重心为肝气亢盛,反侮肺金,临床可见少阳失和,肝旺侮肺,肝经火旺,木火刑金的证候.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极易导致人们情志不畅,气机失调,肝气犯胃,引起胃脘痛。临床上广泛运用中医、中药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法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故将近年的治疗情况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10.
<正> 肝气犯胃是胃脘痛中最常见的一个证型,近年来,我们用三合汤治疗肝气犯胃多例,效果满意。肝气犯胃是一个病理名词,中医学上的肝气,原指肝脏升发条达的一种生理功能,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当情志不遂郁怒之后,肝的升发条达功能受到损害,就会出现下列两种情况:一是肝气过盛、横逆而克脾犯胃;另一种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其功能表现于促进水液代谢、促进脾胃运化功能、调畅情志、调畅气机等方面。多年来,这一认识早已为中医界所熟知而且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肝主疏泄是如何调控水液、促进脾胃运化、调畅情志,其作用机制为何"却少有研究。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与肝之疏泄功能密切相关,疏肝健脾法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治法,提出了通过对疏肝健脾法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一步探讨肝主疏泄促进脾胃运化的作用机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段文慧  史大卓 《世界中医药》2013,8(12):1381-1383
心血管病患者多伴发紧张、焦虑、惊恐、悲伤和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精神心理问题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二者共存于一个个体,现代医学称之为"双心疾病"。目前西医一般采用心血管病药物和抗焦虑、抗抑郁药联合治疗,但因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患者依从性差,往往难以获得理想效果。作者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双心疾病的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气机失调、气血失和,治疗当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调理气血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正虚邪实的轻重和兼夹病邪的不同属性,施以不同的扶正祛邪、调和气血方药,随证治之,常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对“木横乘土”和“土壅侮木”导致产生肝脾不调证的观点提出南疑,并根据中医五行乘侮理论和肝的生理功能提出肝脾不调证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肝气郁结,木不疏土和脾虚温带,温壅木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调胃四合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每日口服2次,20 mg/次,莫沙必利每日口服3次,5 m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调胃四合汤加减口服(药物组成:姜半夏10 g,黄连10 g,黄芩10 g,干姜10 g,甘草5 g,党参20 g,旋覆花10 g,代赭石20 g,吴茱萸5 g,海螵蛸20 g,浙贝母10 g,柴胡10 g,茯苓20 g)。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8.9%和66.67%(P〈0.0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5 a复发率治疗组为19.05%,对照组为35.7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胃四合汤治疗反流食管炎疗效显著,复发率底。  相似文献   

15.
为深刻理解并探讨《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具有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五行的生克制化原理,以及肝病实脾的意义及其实脾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五行相制疗法的具体应用,认识实脾的真正含义以及肝虚实证的具体治疗方法,得出实脾的分类以及肝病实脾的前提要分清虚实证候,不能以偏概全,以及由其演化出来的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肝硬变腹水病机乃本虚标实,治疗当强调扶正补虚,脾胃位居中焦,乃气机升降之枢,故需强调健脾益气以扶正气,升提清阳以降湿浊从而增强中医辨治肝硬变腹水的疗效。肝硬变腹水其标总以水湿为患,但气能行水,故有形之水湿,必依赖于无形之气的推动方不停聚为邪,故治水必治气,气足则水行。不论在肝硬变腹水的早期或晚期,不论是邪实为甚还是正虚为主,益气升清法需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在早期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而达厚土制水以防腹水生成,在晚期可益气培土升清以助腹水消散及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7.
郭蕾  乔之龙  窦志芳  张鑫 《光明中医》2008,23(10):1401-1403
通过对气和脾的本质属性的分析,对脾气概念的内涵和外廷进行界定.脾气的内涵是长夏湿土之气和人体先天之精气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冲和之气,此冲和之气通过气化形成脾藏形质结构,同时通过以上升为主的运动方式及温煦、滋润等作用形式.使脾藏具有承载、生养、使五味发生变化等的能力.脾气的外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脾气是指脾藏所具有的不断运动着的所有精微物质的总称.狭义之脾气则分为三部分:脾藏之气中以运动(上升)为主要属性的精微物质,称为狭义之脾气;脾藏之气中以温煦、激发、兴奋为主要属性的精微物质,称为脾阳;脾藏之气中以滋润、抑制、宁静为主要属性的精微物质,称为脾阴.脾气、脾阳、脾阴均属于广义脾气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海马Notch信号通路各相关分子表达的变化并探讨逍遥散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是正常组、模型组、模型+逍遥散组、模型+氟西汀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制备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造模持续21天。通过尼氏染色、蛋白免疫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尼氏小体数量、Notch信号通路中NICD、Hes1、Hes5及Jad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尼氏小体数明显减少(P < 0.01),逍遥散和氟西汀有逆转作用(P < 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 < 0.01),逍遥散和氟西汀能逆转NICD、Hes5、Jag1蛋白表达量(P < 0.05或P < 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各基因mRNA表达量均降低(P < 0.01),逍遥散和氟西汀能逆转NICD、Hes1、Hes5 mRNA表达(P < 0.05,P < 0.01)。结论: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尼氏小体减少,Notch信号通路各分子蛋白及基因表达均降低,逍遥散可能通过调节海马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进而保护神经元,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硬变失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血浆TNF-α和腹压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浆TNF-α和腹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常见的5个证型依次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TNF-α含量: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腹压: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血浆TNF-α和腹压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为:气滞湿阻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5,腹压:P0.01);肝脾血瘀证与其余四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TNF-α和腹压在肝硬变失代偿期各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证型升高较明显,肝脾血瘀证最明显,并且血浆TNF-α和腹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首先论述失眠的定义、流行病学、中西医对失眠的认识,其次是对失眠的总结与展望,最后列举贾主任临证加减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失眠肝脾不调型的验案,体现了贾老师通过调和肝脾、调畅气机治疗肝脾不调型失眠的临床思路。失眠肝脾不调证在贾跃进主任门诊就诊病人中比例较大,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型之一,但在《中医内科学》教材中并没有肝脾不调证这一证型,贾跃进主任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加减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失眠肝脾不调证,为中医治疗失眠肝脾不调证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