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平顺县位于南太行山区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孕育了适应当地人生产生活方式的民居建筑。在查阅史料、实地测绘、工匠访谈的基础上,总结沿河地区和山区腹地的聚落特征;然后依承重形式、屋顶形式及建筑高度将平顺县民居分为不同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地民居的院落形制特征、归纳总结建筑单体的平面特征,并根据立面材质总结民居的立面特征,结合屋架做法详述当地民居的建造特征,并对石板房屋顶做法做重点介绍。文章旨在对整个南太行山文化区的民居类型进行补充研究,并希望对山西省太行板块历史人文景观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濩泽古城位于晋东南地区的阳城县县域中心,当地民居在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中长期发展,形成了特定的平面布局、立面样式、石雕、砖雕等,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体现出晋东南地区民居的典型特点。文章以阳城县濩泽古城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类型学分析、归纳综合等方法,发掘晋东南民居地理条件适应性建筑形态,以及蕴含在晋东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文化内涵,为后续的古城保护工作,以及当地建筑环境适应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黔中地区白水河谷地带布依聚落群为例,考察其聚落选址与分布特点,分析其聚落空间构成要素,认为其最终形成了"山-水-林-田-村"的典型山地聚落空间格局;随后,通过类型学方法将该地区聚落分为锥峰、屏山、盆地等不同的空间类型,并总结聚落空间特点,认为白水河流域布依聚落的生成发展背后隐藏着严密的生存逻辑,体现出生存理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黑龙江省当代鄂伦春族民居建筑单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黑龙江省五个鄂伦春民族乡的实地调研,初步归纳总结了当代鄂伦春族民居建筑单体的平面形式、立面特点、空间特色以及装饰要素。  相似文献   

5.
最初的黔中屯堡形成于明朝初年,是“卫所制度”下由外地征发至黔的军士就地屯驻营建、并经过600余年发展演变而成,其民居非常具有特色。为了总结屯堡民居的系统化、类型化特征,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详细测绘、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概括了贵州安顺地区屯堡民居的建筑特色和基本形制,分析了各种民居类型的形成演变过程。文章的主要结论是:当地民居普遍形成了以“三合院”、“四合院”为基础的平面布局和石木结合的结构与立面形式,合院式民居是构成聚落的基本单元;铺面、随地形变化的院落、组合院落、碉楼-院落体系、外来文化影响下的院落等是基本形式的演变和发展;屯堡村落还形成了一种由“小院”而“大院”最终构成“村落”的构成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山西省阳泉市,广袤的太行山区分布着众多保存完好、极具研究价值的传统聚落,承载着独特鲜明的建筑文化,平定宋家庄就是典型一例。通过对其区位特征和历史背景的分析,试对其聚落形态特征与民居形态特征进行初步探讨。聚落形态特征包括:选址择水而居,负阴抱阳;布局沿古河道条状分布,呈“丫”字形;“枝蔓式”街巷组织,主次有序。在民居形态特征方面,建筑形制以砖石锢窑为主,院落多为两进或三进的四合院,横向并置或纵向串联,呈现山地窄院形制,艺术形态表现丰富。宋家庄村的聚落与民居形态均体现出与当地环境的完美融合,是对人文历史的绝佳诠释,为我国传统聚落体系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例证。  相似文献   

7.
以江西省宜丰县下屋村为例,梳理宜丰地区传统聚落特点,归纳其民居的建筑类型和空间形态,总结传统木构特征。通过实地测绘现有建筑,以数字化建模重现建筑风貌;通过对当地工匠进行访谈,整理当地营造做法,吸取传统智慧,为下一步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江西省宜丰县下屋村为例,梳理宜丰地区传统聚落特点,归纳其民居的建筑类型和空间形态,总结传统木构特征。通过实地测绘现有建筑,以数字化建模重现建筑风貌;通过对当地工匠进行访谈,整理当地营造做法,吸取传统智慧,为下一步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江西省宜丰县下屋村为例,梳理宜丰地区传统聚落特点,归纳其民居的建筑类型和空间形态,总结传统木构特征.通过实地测绘现有建筑,以数字化建模重现建筑风貌;通过对当地工匠进行访谈,整理当地营造做法,吸取传统智慧,为下一步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鄂西南地区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地域背景-民居特点-建造策略”为框架,利用类型学与形态学方法归纳传统民居的形态分布、平面形制、空间组合与材料运用4方面特点,结合鄂西南地域文化特征,提炼传统民居在规划布局、空间营造以及在地材料3方面的绿色建造策略。通过深入挖掘与分析鄂西南传统民居绿色营建智慧,为当代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与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Z3)
Traditional folk dwellings in Yimeng mountainous areas in south Shandong were studied,the formation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folk dwellings,the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atched cottages in the local area expounded,which is signifi cant for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folk dwellings in south Shandong and the folk dwelling design in the new countryside.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民居景观资源开发模式的对比研究,解析了民居景观拓展对传统建筑文化、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的影响,对民居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景观规划的角度,提出在发展西部乃至全国的民居景观旅游经济的同时应该延续民族传统文化并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陈果 《重庆建筑》2015,(1):17-19
堂屋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核心空间,这种核心地位不仅体现在空间布局上,更体现在精神依赖上。巴渝地区特殊的历史背景、复杂的地缘地貌、多元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传统民居建筑的个性、特性与多样性。笔者通过对大量巴渝传统民居建筑的实地调研测绘,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探析了巴渝地区堂屋空间的核心地位体现方式。希望能以堂屋为载体,展示巴渝传统民居建筑技艺,弘扬巴渝传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牛婷婷  洪涛 《工业建筑》2014,(5):17-22,26
通过对新、旧生活生产活动的对比总结,探讨皖南古民居功能置换的可能性及转化方式,进而从建筑设计的角度研究皖南古民居建筑空间改造和拓展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群华 《华中建筑》2006,24(11):165-167
该文详细分析了茶垌镇镇街道景观及其中典型个案,并通过与浙江西塘的街道景观的比较分析研究,对湘西地区小镇街道景观中体现出来的地域建筑文化特色进行了探讨;并对小镇街道景观“景到随机”的生成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怒江地区各少数民族民居蕴涵了优秀且独具特色的传统和文化,与其他民居研究相似,亟待建筑师解决传统与现代、乡土与当下之间的关系。该文从建筑设计方法研究来展开,阐述了相关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力图创造出传承了当地乡土建筑文化,能够进行示范和推广的现代旅游建筑的引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精神受传统哲学思想支配,体现了传统哲学观念和生态观念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本文从阐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基本哲学观念着手,分析了湖南传统民居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建造技术、建筑装饰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特点。揭示了湖南传统民居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中隐含的中国古代基本的哲学观念和朴素的生态精神。最后指出了传统民居的生态环境在当今和谐社会宜居社区的规划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彬  刘茁 《华中建筑》2010,28(9):201-205
该文从湖北传统民居的构造入手,系统地分析了其民居建筑从承重结构到大木构件的营造技术。通过对民居建筑与官式建筑的比较,分析其地方特色做法,梳理出湖北民间传统的大木营造工艺。  相似文献   

19.
范霄鹏  田红云 《华中建筑》2008,26(9):223-226
民居营造体现出民族和地方性的人地关系、社会关系及意识形态,在长期的适应与演变过程中逐渐积淀和内化成为民居营造的基础规则,这样的住屋理念和模式所构成的人文共识由单体的民居扩展而集聚形成乡土聚落,并展现出其特色价值。该文以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和道孚县的典型民居为对象,研究藏民族的人文共识在立足于自然环境中乡土聚落营造上的成就力。  相似文献   

20.
伍国正  余翰武  隆万容 《华中建筑》2007,25(11):126-128
湖南属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气候温和湿润.该文从传统民居的结构、构造与材料工艺等方面研究了湖南民居的建造技术,指出湖南传统民居的建造技术是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等因素相关的.建筑技术结合建筑装饰,特色鲜明,技术较高,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许多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