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室黄瓜霜霉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 ,是黄瓜常见病之一 ,它传播快 ,危害严重 ,一旦发病 ,整个群体的叶片在数天内大半出现黄斑 ,甚至枯干致死 ,严重影响产量 ,在温室栽培中此病更易发生。造成温室黄瓜霜霉病的因素固然很多 ,但温室内的温、湿气象条件却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 黄瓜霜霉病发生的气象条件经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发现 :温度在 10~ 2 5℃之间 ,最适温度 2 0℃左右 ,且相对湿度在 85 %以上时 ,黄瓜均能受到霜霉病的侵染。相对湿度越大 ,黄瓜越易感染霜霉病 ;相对湿度在 70 %以下时 ,很少发病。2 防治方法2 .1 温室的设置温室应设置在地势稍高…  相似文献   

2.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是黄瓜常见病之一,它传播快,危害严重,一旦发病,整个群体的叶片在数天内大半出现黄斑,甚至枯干致死,严重影响产量,在温室栽培中此病更易发生.造成温室黄瓜霜霉病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温室内的温、湿气象条件却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需要适宜的气象条件.因此,调节温室内气温和湿度条件,改变温室内局部小气候环境,加强田间管理,可防治和控制霜霉病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4.
沈阳地区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及其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3—2014年沈阳地区日光温室内和温室外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预报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3—2014年沈阳地区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与温室外的前一日最高气温、前一日最低气温、当日最低气温及温室内前一日最高气温、前一日最低气温相关显著。沈阳地区四季不同天气条件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的预报模型存在一定的差异,冬季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模型的预报准确率较高,春季次之,秋季再次之,夏季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模型的预报效果较差,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日光温室内日最低气温≤3.0℃的预报准确率分别为91%、85%、81%和79%;雨雪天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的预报准确率较高,阴天次之,晴天再次之,多云天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的预报准确率较低,雨雪天、阴天、晴天、多云天日光温室内日最低气温≤3.0℃的预报准确率分别为90%、87%、83%和77%。可见,本文建立的沈阳地区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模型的预报效果较好,可为沈阳地区中高档钢架砖混结构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的预报提供参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李瑞英  任崇勇 《气象科学》2016,36(5):697-702
利用2012/2013年冬季菏泽巨野日光温室内外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最大风速等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确定了影响温室内最低气温的关键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建立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报模型,并用2013/2014年冬季的气象数据检验评价两种预报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1)温室内最低气温与当天温室内外及前1 d温室内外的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相关性比较显著。(2)两种方法建立的预报模型均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逐步回归法所建预报模型得到的整个冬季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82,平均绝对误差仅为0.9℃,平均相对误差仅为9%;而主成分分析法所建的预报模型得到的整个冬季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58,平均绝对误差为1.8℃,平均相对误差为15%。由此表明,用逐步回归法所建的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报模型的准确度高于主成分分析法,可满足预测冬季温室内最低气温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6.
从气象角度入手,对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的日光温室小气候状况进行监测分析,得出室内不同高度(1.5、1.0、0.5 m)的温、湿度有所差异:高层1.5 m温度相对较高而湿度较小,反之,低层0.5 m温度较低而湿度较大,这样,在高层形成了高温低湿的微环境,而在低层形成了低温高湿的微环境。黄瓜整个生育期,温室内日温度维持在12~23.5℃左右,低层相对湿度都在77.3%以上。另外,病害调查结果显示:从苗期开始就有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一直到结瓜期都较严重,且植株下层的发病程度高于上层。因此,得出霜霉病发生发展的适宜气象条件:低温(12~23.5℃)高湿(>83%)有利于其发生。最后提出适合该地区温室的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定量研究黄瓜生长发育对积温的需求,提高日光温室黄瓜生长的预测能力和种植效益,本文利用多年日常管理下日光温室内小气候和黄瓜生长的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不同年度不同茬口下日光温室黄瓜叶片和果实的生长规律,以及黄瓜叶片和果实生长与所需有效积温的关系,并确定黄瓜植株致死的积温指标。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黄瓜叶片数随生育进程呈S型变化,一根黄瓜生长遵循先慢后快的规律;不同茬口的黄瓜叶片每增加一叶所需有效积温均呈不对称“U”型,即叶片生长初期和生长中后期,每增加一叶所需的有效积温多于叶片生长中期所需的有效积温,整个生育期内平均每增加一叶所需8—40℃有效积温为33—37℃·d;一根黄瓜从坐果到采收需要15—35℃的有效积温为110—130℃·d;若温室内反复出现10℃以下、5℃以上的温度条件时,且反复过程所累积的10—5℃有效积温达8℃·d左右时,黄瓜植株即会死亡。上述积温指标在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光温室小气候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北方节能型日光温室2007-2010年小气候要素观测资料,基于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不同天气类型、不同月份、不同时间段的未来24小时逐时温室气温预报模型,并对预报模型的普适性分别进行了拟合与预报检验,表明预报精度较高,可用于开展设施农业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9.
玻璃温室内植物层中总辐射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芳芳  吴元中 《气象》2001,27(2):25-28
在对上海地区荷兰玻璃温室中黄瓜植物层内进行总辐射观测的基础上,研究秋、冬、春末夏初三个季节内晴天、阴天温室中黄瓜植物层内总辐 射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利用洛阳市1981—2014年夏玉米产量资料、生育期内的气象资料,结合夏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分别构建夏玉米温度、光照、水分适宜度模型,利用夏玉米生长季内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度指数与气象产量的相关关系,构建夏玉米产量预报模型,并分别利用1981—2010年、2011—2014年数据进行回代、预报检验。结果表明,气候适宜度与夏玉米气象产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两者变化趋势一致。1981—2010年各时段预报模型的单产回代检验准确率在89.19%~91.42%之间,趋势回代检验准确率达89.66%~96.55%。2011—2014年预报检验,预报准确率最高为96.16%,最低为91.05%,趋势预报准确率最高为100%,最低为75%,预报准确率较高,建立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可以在业务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潍坊市大棚蔬菜生产气象预报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冬半年6个月的逐日对比气象观测实验,分析了蔬菜温室大棚内外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并建立了潍坊市冬季蔬菜大棚气象资料和适宜气象条件数据库,采用回归分析建立温室大棚气象条件短时、短期预报模型,进而开发出潍坊市大棚蔬菜生产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利用实时气象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温室大棚内气象条件进行定量自动预报,为大棚蔬菜生产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为探求陕西渭南地区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特征及预测方法,切实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利用陕西渭南市华州区设施农业试验点日光温室2014—2016年冬季(11—3月)棚内外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对比分析及逐步回归方法,对冬季晴天、多云、阴天天气条件下温室内温、湿度日变化特征及最低气温预报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内温、湿度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变化,气温最低值均出现在日出前后,于午后13—14时达到最高值,相对湿度则相反;夜间温、湿变化相对稳定,湿度接近饱和状态;晴天时温、湿度变化幅度大于多云和阴天时。试验建立的日光温室内未来一天最低气温预报模型,通过检验,其误差值在2℃范围内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预报准确率可满足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13.
日光温室黄瓜小气候适宜度定量评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瑞江  王鑫  朱慧钦 《气象》2015,41(5):630-638
为了定量评价日光温室内小气候对蔬菜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增加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定量化服务内涵,文章根据实际观测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日光温室内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及其综合因子对黄瓜生长发育的适宜度模型,运用黄瓜实际产量与适宜度的关系对模型进行检验,并实际应用了模型。得出黄瓜产量随综合小气候适宜度的增加而增加,两者相关显著,说明所建模型用于分析温室内小气候对黄瓜的适宜程度是可靠的。通过应用,得出日光温室内小气候对黄瓜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是5月,最不适宜的是1月;不论是气温适宜度、空气相对湿度适宜度、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适宜度,还是三者综合小气候适宜度,在整个观测年度,其值的变化趋势均呈不规则“V”字形,春季适宜度最高,其次是秋季,冬季最低。计算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和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两个生长季沈阳和喀左地区日光温室的小气候观测数据,基于日光温室番茄实际低温冻害发生及影响因素分析,构建日温差指数,确定辽宁地区日光温室番茄果实膨大期低温冻害的指标,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日光温室温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持续低温、寡照及高湿综合作用造成了番茄低温冻害的发生。在日光温室内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日光温室外出现阴雨雪天气,且寡照天气持续3d,日光温室内最高气温小于10℃,最低气温小于5℃,且5℃以下低温持续时间达15h以上时,将出现低温冻害。利用日光温室内外逐时气温数据建立温室内逐时气温预报模型,18时至翌日08时逐时气温≤3℃误差的预报准确率达86%以上。因此,利用确定的日光温室内番茄低温冻害指标和建立的日光温室内逐时气温预报模型,可实现温室内番茄低温冻害预警,提高日光温室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玉米产量动态预报方法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玉米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其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 开展玉米产量动态预报对河北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夏玉米生理特性, 建立了夏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 利用此模型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 计算了1972—2005年河北省8个市夏玉米生育期内逐旬气候适宜度, 以此为基础, 建立了河北省8个市夏玉米不同时段产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夏玉米气候适宜度与产量相关显著; 1972—2005年历史预报检验和2006—2007年预报试验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8.8%和96.8%, 能够满足业务服务需要。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8—2012年北京市4家三甲医院的脑卒中疾病急诊就诊资料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和环境监测资料,筛选气象和环境预报因子,采用广义相加(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逐步回归、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及决策树4种方法编辑数据训练集(2008—2011年)和验证集(2012年)输入模型,建立北京市脑卒中疾病预报模型,计算各模型的拟合优度和预报准确率,对比分析脑卒中疾病各预报模型并确定最优预报方法。结果表明:北京市四季脑卒中疾病不同模型选取的预报因子不同,其中时间序列为重要的预报因子。GAM模型对高等级脑卒中疾病的预报效果最好,逐步回归模型对中间等级脑卒中疾病的预报效果最好,决策树模型对低等级脑卒中疾病的预报效果最好。4种脑卒中疾病预报模型四季平均的预报准确率依次为:GAM神经网络模型逐步回归模型决策树。GAM模型脑卒中疾病的平均和高等级预报准确率均为最高,其中出血性脑卒中预报模型的完全预报准确率为68.3%,预报误差≤±1级的准确率达98.0%,可以满足天气变化对出血性脑卒中疾病预报预警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1—2012年阜康六运温室内温湿度和附近气象站观测资料,利用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对不同天气状况下阜康地区日光温室内温湿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外界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天气状况下温室内的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均有明显的日变化。影响日光温室内温湿度的主要因子为外界的日照时数、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空气湿度以及温室内前一天的温度和空气湿度等。建立了日光温室内外气象要素的相关模型,经拟合检验和应用检验,不同天气状况下日光温室内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空气平均相对湿度、空气最小相对湿度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在1.5℃、2.6℃、2.0℃、6.2%、9.6%以内,平均相对误差大部分在10%以内,具有较高的精度。确定了温室生火增温、移栽定植、通风及覆盖保温等气象服务指标。  相似文献   

18.
黄瓜瓜条达到正常成熟所需生长天数受温室气候环境的制约。上海引进自控温室荷兰黄瓜生产 ,常需要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合理调控 ,达到适期上市 ,实现增产、降本、增收。本文研究了自控温室荷兰黄瓜坐果规律与温室环境的关系 ,揭示了影响黄瓜果实生长期和化瓜的温室气候环境因子 ,同时探讨了相应调控措施 ,为创造适宜温室气候生态环境条件提供依据。1 试验基本情况选用NEVADA ,K1 43 3黄瓜品种 ,于 1 998年 1 1月至 1 999年 6月在上海东海蔬菜示范基地采用无土栽培方式分秋、冬、春三季进行分期播种试验。密度 1 3 0 0 0株 /hm2 。每…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5—2017年吉林省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基于EC数据通过配料法构建吉林省暴雨预报模型.研究表明:吉林省暴雨出现时段为每年的5—9月,集中时段为7—8月,7—8月降水站次占总数的79.1%;吉林省各站点暴雨年平均次数以2~5次为主,白城西部、长春北部地区暴雨<2次,东部暴雨次数稍多,尤其是长白山天池站3a内暴雨达到了13次;该预报模型的FY预报方法TS评分为22.34%,比EC模式预报的TS评分高5.02%;FF预报方法漏报率为36.65%,明显少于EC模式的75.16%;FF预报方法空报率偏高,FY和FF两种预报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对吉林省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对百色市主汛期月降雨量的预报准确率,基于均生函数预报方法,应用百色市1951—2006年6、7、8月份的月降雨资料,通过"短序列建模"和"残差订正"方法进行改进,得到原序列、短序列预报模型及其相应的残差订正预报模型。各改进模型均使预报精度和准确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MGFAFMs模型的预报Ts比MGFFM模型提高了25%。研究结果表明:在月雨量预报业务实践中采取均生函数4模型集合预报方式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