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997~2002年48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结果全组全肺切除3例,肺叶切除36例,肺楔行切除4例,剖胸探查5例,术后辅以化疗、介入治疗32例。经随访,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2%、19.6%、10.8%。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是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因阑尾炎误诊、漏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因阑尾炎而误诊、漏诊的患者的右半结肠癌患者24例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在阑尾炎手术中诊断右半结肠癌;5例被误诊为阑尾炎性包块而保守治疗,后经确诊右半结肠癌方手术治疗;3例术后复诊时确诊右半结肠癌并再次手术。结论右半结肠癌并存阑尾炎容易发生误诊、漏诊。术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检查,术中注意探查,术后随访,避免右半结肠癌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提高外伤性小肠穿孔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2004年外伤性小肠穿孔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漏诊11例,死亡1例,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吻合口漏1例。结论 外伤性小肠穿孔一经诊断或高度怀疑时应立即手术探查,术中应全面仔细探查,防止因其他并存疾病而漏诊。早期诊断及及时合理的处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肺癌合并肺结核手术病人52例,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术后治疗策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52例病人中,肺结核稳定期40例,活动期12例。肺叶切除40例,复合肺叶切除4例,全肺切除8例。术前接受抗结核治疗12例,术后同时行抗结核及放化疗者25例。围术期并发症7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肺癌合并肺结核首选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辅助放化疗及抗结核治疗。肺癌合并活动期肺结核病人,术前应至少抗结核2周。肺癌合并稳定期肺结核病人术后行放化疗同时应接受抗结核治疗,两者可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5.
刘枫林 《中国科学美容》2011,(23):175-175,179
目的采用胸腔镜和传统手术方法对患有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抽取2003年5月-2008年5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8例患有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各44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传统开胸手术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少于A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治疗后3年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手术的方法对患有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远期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并且可以使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误漏诊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减少结直肠癌的误漏诊。方法对1998年12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68例结直肠癌误漏诊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8例结直肠癌误漏诊的患者中,有56例患者首诊为急、慢性阑尾炎,占82.3%;其中30例患者急诊手术中发现并存病灶行一期手术治疗;5例首诊为阑尾周围脓肿,抗炎治疗后发现并存病灶行一期手术;有21例因首次手术遗漏并存病灶而再次手术治疗。5例直肠癌患者误诊为内痔,占7.4%。7例患者误诊为原发性卵巢癌,占10.3%,于术后发现原发病灶需再次手术。随访结果生存期超过2年者34例(50%,34/68),其中超过5年者3例(4.4%,3/68)。结论提高对结直肠癌的认识,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完善术前必要的检查,术中仔细探查及术后定期复诊,可以减少结直肠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方法 总结17例合并肺结核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11例术前2周及术后予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后均能安全渡过围手术期;1例术后第8天死于呼吸功能衰竭。有6例完成6个月的化疗,无结核扩散表现。5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术前未服用抗结核药物;有1例在术后第3个月化疗时出现结核复发。结论 合并肺结核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经过正确的处理,可限期手术并进行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原发性肺癌患者。肾损害发生的原因及其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出现肾损害的原发性肺癌患者52例,参照Ronco报道的标准判断肺癌患者出现肾损害的原因,以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结果肺癌相关性。肾损害19例,药物性肾损害23例,与肺癌并存的基础病引起的肾损害10例。所有患者中采用化疗23例,放疗17例,手术治疗3例。多数患者肾损害均有不同程度加重。肺癌相关性肾损害患者16例死亡,药物性肾损害患者22例死亡,与肺癌并存的基础病引起的肾损害9例死亡。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发生肾损害的原因依次为药物性肾损害、肺癌相关性肾损害和与肺癌并存的基础病引起的肾损害。其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本身。  相似文献   

9.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特点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资料表明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特点为:发病率较文献报告明显增高;周围型腺癌多见,易漏诊;男:女为3.9:1。老年肺结核出现以下情况,如合并段性肺不张;颈部,肺门或纵隔出现肿大淋巴结;出现胸腔积液;迁延不愈的咯血,有较剧烈胸痛和/或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化疗病灶增大,新出现病灶,不规则发热或骨关节疼痛等,要高度警惕合并肺癌的可能,结合临床,进一步检查,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高龄急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不同治疗方法对其预后影响。结果 死亡6例,均为急诊手术者,限期手术无死亡。结论 并存病是引起死亡的高危因素,对伴有并存病的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应首先考虑经皮肝胆囊置管引流,等病情稳定,并存病改善后,限期手术,无并存病或伴有并发症者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年间109例6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入院前误诊率高(38.5%),并存病多(89.0%),肿瘤切除率为89.6%,围手术期病死率为8.2%。结论 手术切除是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最佳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合理处理并存病,选择适当的麻醉和手术方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52例70岁以上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52例患者全部经手术治疗.并在围手术期加强对并存病的处理,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1例,伤口裂开1例,伤口感染4例,2例因并存病导致术后死亡。结论:高龄进展期直肠癌并存病多,手术风险大.但手术仍然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在围手术期加强对并存病的处理,也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多原发性大肠癌的临床发病特点、误诊或漏诊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效果,对16例多原发性大肠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5例施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4例同时性多发癌患者先后共施行6次手术,11例异时性多发癌患者先后共施行23次手术,漏误诊率高达32%。结果表明,多原发性大肠癌术前、术中误诊或漏诊比例较高,要提高对多原发性大肠癌的警惕性,术前全面检查,术中仔细探查,术后早期复查肠镜,争取早期发现,积极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骨科病人并存糖尿病的特点及其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安全方法.方法:对66例骨科病人并存糖尿病时围手术期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以I型多见,老年病人占75.8%,病情隐匿或急诊,术前漏诊6例,术后因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死亡1例,2例发生低血糖昏迷.结论:静脉应用普通胰岛索是围手术期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龄胆道急症外科治疗8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性分析83例高龄胆道急症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结石性胆道急症62例 ,急性非结石性胆道急症 21例。其中68例(81.9%)合并有一种或多种并存疾病。充分认识高龄胆道急症患者临床特点: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体征不相符,起病急,进展快,病程长、重症多, 并存疾病多。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针对性综合治疗并存疾病,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把握好手术时机,争取在24~48h内手术,选用简单有效的术式以解除梗阻、畅通胆道,引流脓性胆汁为原则。术后合理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颈腰椎并发的椎间盘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14例颈腰段并发的椎间盘病,其临床特点为脊髓型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和体征。经X线、CT和MRI检查显示颈、腰椎间盘并存的突出或膨出,多节段受累常合并混合型椎管狭窄症。该病常发于老年人。两节段受压症状可互相干扰,该病常造成误诊和漏诊,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查体是防止误诊和漏诊的关键。对患者进行随访,2节段症状并重时应首先做颈椎手术,症状一轻一重,选择症状较重的节段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较一般单发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腹部手术中如何降低消化系统肿瘤的漏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7年12月16 913例腹部手术后23例患者并存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腹部术后至再次就诊的时间9 d至10个月.其中20例行再手术治疗,3例行其他治疗.结论 消化系统肿瘤早期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易与腹部其他良性疾病的症状相混淆.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完善检查、综合分析、重视术中探查,是减少漏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分析胆囊结石并存早期胃癌病人的临床特点,以期降低胆囊切除术漏诊胃癌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胆囊结石并存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病例特点和漏诊原因,提出降低漏诊率的措施。结果胆囊结石并存胃癌病人漏诊8例,漏诊率达44.4%。结论在临床上应警惕胆囊结石和早期胃癌两种疾患并存的情况,注意深入细致地分析病人的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于不能用胆囊结石完全解释病人的消化道症状时,应积极行胃镜检查,能够减少漏诊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腹部外科患者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腹部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 对48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并存糖尿病时围手术期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以2型多见,老年患者占68.8%,病情隐匿,术前漏诊2例.48例患者中非急诊手术37例,急诊手术11例.术后发生酮症酸中毒3例,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2例,真菌感染1例,腹部切口裂开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 对合并糖尿病的腹部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生素,选择合理手术时间和麻醉方式,有效的营养支持,是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关于甲状腺癌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探讨提高甲状腺(甲癌)诊断治疗水平的方法。方法 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结合复习近期国内外文献,提出在甲癌诊断治疗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结果和结论 甲癌在诊断中应注意性腺癌、多灶癌、双侧癌,甲状腺良性疾病与甲癌并存,以及甲状腺微小癌或隐匿癌等情况;对需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肿块,术中、术后均应行病理检查,以防甲癌漏诊;除未分化癌外,甲癌均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式选择应根据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人情况等决定;术后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