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TTV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飞 《华中医学杂志》1999,23(6):283-284
1995年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的发现,使大约10%~20%的非甲-戊型肝炎的病因获得可能的解释,但现有的研究倾向于HGV/GBV-C不是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原.1997年底日本学者Nishizawa等从1例输血后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克隆出500bp片段(N22),并证实N22与输血后肝炎的高度特异性,并把该基因片断可能代表的病毒以患者名字暂命名为TTV,此命名恰巧与经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相同,故该  相似文献   

2.
TTV DNA在肝病患者和供血者中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迄今已发现至少有6种肝炎病毒(甲-戊及庚型肝炎病毒),但仍有10%~15%的肝炎患者病因未明,推测尚存在新的致病因子.1997年日本学者Nishizawa等[1]应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DA)从1例非甲-庚型输血后肝炎病人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单链DNA病毒,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TTV).由于其在肝组织内的浓度较血清中高10~100倍,病毒血症的出现与血清ALT改变相平行,因而被认为是原因不明肝炎的又一个病原.为明确TTV的感染状况,我们采用套式PCR对一组肝病患者和供血者血清中的TTV DNA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罗德生  杨升玉 《广西医学》2002,24(4):490-492
迄目前为止 ,明确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有报道 ,巳型肝炎病毒 ( AFV)和庚型肝炎病毒 ( HGV)可引起输血后肝炎。 1 997年底 Nishizawa等从输血后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分离出一种甲~庚型病毒之外的与丙氨酸转氨酶异常相关的一种新病毒 ,并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 (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 ( 1)。至发现 TTV以来的几年中 ,其基因结构已被鉴定 ,其临床意义尚存在争论。现结合文献将有关研究部分进展综述如下。1 TTV的发现与特征  Nishizawa等 ( 1)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 (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一直在威胁人们的健康,在已建立的实验诊断技术检测甲、乙、丙、丁、戊、庚型病毒肝炎后仍有约.10%~20%的肝炎患者原因不明。1997年底,日本学者Nishzaova T首先报道,从一例输血后肝炎病人血清中分离到一种新型与肝炎相关病毒基因N22,暂命名为TT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初步研究表明TTV主要经血液传播。为了解本地区不同人群TTV感染情况,探索其传播途径,我们采用巢式PCR方法对自然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肝炎相关病毒(TTV)在慢性非甲一庚型肝病患者中的感染状况.分析国内病毒的基因结构特点。方法:根据国内外报道的部分基因序列,自行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了50例慢性非甲一庚型肝病患者,并对阳性标本克隆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慢性非甲一庚型肝病患者中TTV感染率为52%。对TTV病毒抹进行序列分析发现与N22克隆同源性可达97.8%。结论;我国也存在严重的TTV感染。TTV可能为慢性非甲一庚型肝病的致病因子。我国TTV感染株与国外报道的N22克隆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6.
在急慢性输血后肝炎 ,散发性肝炎及爆发性肝炎中 ,有相当比例的患者用现有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方法尚不能分型 ,在排除已知的致病因素外 ,仍有 3 .5 0~ 1 5 %的肝炎病人病因不明。通常将这些不明原因的肝炎称之为非甲—非庚型肝炎。 1 997年日本学者报道发现一种新的肝炎病毒 ,并命名为 TT病毒 (TTV) [1 ] ,以后许多国家开展了 TTV研究 ,现就此工作开展情况及研究方向作一简略介绍。1  TTV的发现及其基本特征[2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寻找非甲—庚型肝炎的病因 ,1 995年发现庚型肝炎病毒 (HGV) ,使大约1 0— 2 0 %…  相似文献   

7.
肝炎患者TTV感染情况及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新发现的DNA病毒 (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简称TTV)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肝炎病毒。为了研究肝炎患者中TTV的感染情况 ,对 10 8例肝炎患者 (ALT >2 0 0IU/L)进行了TTVDNA的检测。方法 :利用巢式PCR方法扩增TTV基因 ,并对两例TTV分离株的部分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 :10 8中有 2 4例TTVDNA阳性 ,阳性率为 2 2 2 % ;在非甲~非庚型肝炎中TTV的阳性率为 3 4 6% ( 9/ 2 6) ;甲型肝炎病例中TTVDNA的阳性率为 9 1%( 1/ 11) ;乙型肝炎病例为 2 3 2 % ( 13 / 5 6) ;丙型肝炎病例 7 1% ( 1/ 14 )。两个TTV分离株 (TTVHN 1AF15 15 3 2 ,TTVHN 2AF15 1683 )的核酸序列与GenBank资料中TTV对应序列的核酸同源性高于 90 %。结论 :TTV病毒可能是非甲~非庚型肝炎的重要致病因子 ,并且能够与甲、乙、丙型肝炎病毒发生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前 ,已发现与肝炎有关的病毒已有甲、乙、丙、丁、戊、庚 6种 ,这些病毒均可经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检测。但仍有 5 %~ 10 %的肝炎病人病因不明。 1997年底日本学者 Nishizawa运用最新的代表性差异分析技术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在输血后不明原因肝炎病人血清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肝炎相关病毒 ,即输血传播病毒(TTV) [1 ] 。为了了解肝病患者 TTV感染情况 ,我们对 30 4例肝病患者及 6 5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清抗 - TTV的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本院门诊及住…  相似文献   

9.
1997年12月日本学Nishizaw在一例输血后发生非甲一庚型肝炎患的血清中首次发现一种新的病毒,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有学报道非甲一庚型肝炎患,TTV感染率为43%~60%,在非甲一庚型慢性肝病患中阳性率为46%,其中慢性肝炎47%、肝硬化48%、肝癌39%,在健康人群中,TTV的感染率之高也令人费解,不同学报道的感染率从4.5%~53%。  相似文献   

10.
TTV研究进展     
<正> 1 TTV的发现与命名 自从1965年Blumber报道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以来,新的肝炎病毒不断被发现。目前已可检测到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和庚型肝炎病毒。有报道非甲~戊型肝炎病毒所致的肝炎,约占肝炎病人的20%,而多次接受输血者,HGV感染率为10%~14%,在未知病原的肝病患者中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谢新生  吴文仙 《浙江医学》2003,25(10):636-637
TT型肝炎病毒(TTV)是日本学者Nishizawa[1]于1997年从输血后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的经输血传播的嗜肝病毒 ,呈全球性分布。国内学者周伯平等[2]率先报道了TTV的克隆和测序检测方法 ,为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嘉兴地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在各种传染病中居第2位。目前约有10%左右肝炎病人的病原学诊断不明 ,这些病人肝炎的发生是否与TTV感染有关 ?为此 ,我们对本院近年TTV检测阳性的27例肝炎患者的资料作一总结和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我院收治各类肝炎 (包…  相似文献   

12.
南京地区TT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血传播病毒 (TTV)在南京地区分子流行学状况及TTV可能的传播途径。方法 :选择各型病毒性肝炎 975例 ,献血员 30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透者 1 50例及健康者 32例作为研究对象 ,用n -PCR法检测各种人群中 (TTVDNA)的感染情况。并研究TTVDNA阳性与输血的关系。结果 :在各种人群中TT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非甲~庚型肝炎 2 2 % ,病毒性肝炎 1 3 .9% ,献血员 33 .3 % ,长期血透者 2 7.3 % ,健康人 9.4% ,1 36例TTVDNA阳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仅 1 9.9% (2 7/ 1 36)有输血史。结论 :献血员及其它经常接触血制品的人群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 ,输血是TTV感染的途径之一 ,肠道传播可能也是TTV传播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85例肝炎患者、7例南通边防检查站ALT升高的新兵、20例职业献血员血清TTV DNA和IgG抗TTV,探讨TT病毒的感染性和致病性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nPCR法检测TTV DNA,TTV DNA阳性者采用ELISA法测IgG抗TTV,同时检测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HAV、HBV、HCV、HDV、HEV、HGV)及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标志。结果:三种人群中TT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29.4%(25/85)、57.1%(4/7)、10.0%(2/20),其中病原未明肝炎患者TTV DNA的阳性率为47.4%(9/19)。IgG抗TTV肝炎患者中检出率为28.0%(7/25),发现IgG抗TTV的Cut Off指数(CoI)分布在0.10~3.50之间。ALT升高的南通边防检查站的新兵、职业献血员中未检出IgG抗TTV。结论:TTV可引起局部点状暴发,职业献血员、肝炎患者中存在TTV感染,TTV是病原未明肝炎患者的重要病因。提示TTV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正> 迄今建立的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的实验室病原学诊断方法尚无法确定10%~20%肝炎病例的病原因子。1995年美国科学家对HGV的发现,使部分非甲-戊型肝炎的病因获得可能的解释,但大量的非甲-戊型肝炎病因仍然未能完全阐明。1997年日本学者在输血后不明原因肝炎病人中发现一种单股DNA病毒,暂称为输血相关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初步研究表明,TTV与转氨酶异常有密切关系,现将其临床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肝炎患者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情况,探讨其可能的致病作用。方法:采用套式PCR方法检测25例肝炎患者TTV DNA,对其中3例进行测序分析。结果:25例各型肝炎中,12例TTV DNA阳性,而18例非甲-庚型肝炎中8例阳性,血清AL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序列分析与日本株有很高同源性。结论:证实西安地区也存在TTV感染,TT病毒可能有一定肝损伤作用,TT病毒还可与HBV、HCV重叠感染,但似不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 TTV)在供血员及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感染率及对肝脏的致病作用.方法检测49名供血员和165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TTV DNA(采用套式PCR技术).结果 TTV在供血员中的感染率为24.5%,病毒性肝炎中的感染率分别为:甲25.0%,乙29.3%,乙+丁23.8%,丙66.7%,戊10.0%,庚80.0%,非甲~非庚36.1%.非甲~非庚肝炎中TTV阳性者的肝损(ALT,SB)与全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TV分别和各型肝炎混合感染及各型肝炎病毒单独引起的肝损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TV在人群中感染率较高,尤其在输血后易感.但TTV可能不是非甲~非庚病毒以外造成肝损的主要原因,甲~庚肝炎患者再感染该病毒可能不会进一步加重肝损.  相似文献   

17.
日本学者Mishazawa等从输血后肝炎病人的血清中分离出了一种新的肝炎病毒,于是根据患者的名字TT将其命名为TTV,而TTV又恰是输血传播的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的缩写[1].国内学者周伯平等[2]报道了TTV的克隆和测序的检测方法,为该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南京地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较高,这些患者的肝炎是否与TTA感染有关呢,本文对南京地区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肝炎相关病毒(TTV)在慢性非甲-庚型肝病患者中的感染状况,分析国内病毒的基因结构特点.方法:根据国内外报道的部分基因序列,自行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了50例慢性非甲-庚型肝病患者,并对阳性标本克隆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慢性非甲-庚型肝病患者中TTV感染率为52%,对TTV病毒株进行序列分析发现与N22克隆同源性可达97.8%.结论:我国也存在严重的TTV感染,TTV可能为慢性非甲-庚型肝病的致病因子.我国TTV感染株与国外报道的N22克隆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柳州地区不同人群TTV感染情况,探索其致病性及传播途径。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c-PCR)对柳州地区100例自然人群、100例职业献血者、100例静脉吸毒者、100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100甲—庚型肝炎患者、50例血透析患者、100例孕产妇及7例TTV—DNA阳性母亲所生婴儿、50例反复输血者、100例性病患者等人群TTV—DNA检测。结果:不同人群TTV—DNA检出率分别为8%(8/100)、12%(12/100)、60%(60/100)、26%(26/100)、16%(16/100)、34%(17/50)、7%(7/100)、14.3%(1/7)、28%(14/50)、18%(18/100)。结论:柳州地区存在,TTV感染;TTV存在健康携带现象;经血传播是TTV的主要传播途径;发现TTV存在母婴传播途径;性行为与TTV的传播有关;TTV是非甲—庚型肝炎的重要致病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一种肝炎病毒(输血传播病毒,TTV)在黑龙江省不明原因肝炎患者中的比例、疾病的发展过程及健康人的携带情况,以探讨输血传播病毒的致病性。方法 采用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seeni—nested PCR)方法对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包括45例急性肝炎、27例慢性肝炎、8例重型肝炎,11例健康志愿献血员进行TTV的定性检测。对9例经过第一步检测TTV—DNA阳性的急性恢复期患者行再次检测。结果 80份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血清中15份TTV阳性,占18.75%。其中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9份TTV阳性,占20%;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5份TTV阳性,占18.52%;8份重型肝炎中检出1份TTV阳性,占12.5%。其中9份TTV阳性的急性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在恢复期采集的第2份血清TT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1份健康志愿献血员的血清中没有检出TTV—DNA。结论 输血传播病毒具有致病性。可以引起急性、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与甲—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没有明显区别。急性TTV病毒性肝炎可以痊愈。TTV存在输血以外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