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针疗法为针灸疗法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随着火针疗法临床的广泛应用,用现代的科技手段、研究方法进一步探讨火针疗法的作用机制或效应机制已成为广大针灸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以近年火针疗法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初步探讨火针疗法的治疗作用及效应机制,提出目前火针临床及机制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1)研究不同针体温度下针刺穴位或病变局部、不同进针深度所引起的良性刺激如何转化为机体生物学有效信息;(2)如何规范和统一火针的临床操作;(3)研究火针的温热性的传导机制、靶器官的效应机制;(4)提高火针临床研究的质量,设计科学的试验研究,进行随机对照双盲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将传统火针与现代医疗器械相结合,研制出一种多参数可控的自动化火针医疗器械。采用枪式外形便于手持操作;采用电磁感应加热针体;通过刻度旋钮控制针刺深度;采用电磁弹射结合弹簧复位,精确控制留针时间;使用可更换的一次性无菌单针或多针针头,达到适形、高效、防止感染的目的。以上设计与整体流程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针体温度、针刺密度、进针深度、留针时间精确可控,同时兼具操作简便、快速、无菌、效率高、适形性、可视化等优点。本研究进一步在大鼠上测试了自动化火针对皮肤损伤和毛发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参数的精确可控对治疗的安全性控制和有效性提高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下一步系统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3.
适宜的针具对火针疗效的发挥至关重要,本文分析总结贺氏火针、师氏火针等当代传统火针及毫火针、微火针等当代新型火针的材质规格、临床操作、适用病症、特色及优势,明确现代火针的创新之处,以期推动火针针具规格及制作工艺、操作标准的进一步规范与统一,为临床辨证选用火针提供参考,扩大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文中探讨毫火针对浅层腰背肌肉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观察毫火针、推拿、常规体针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浅层腰背肌肉疼痛患者的疗效,分析毫火针治疗浅层腰背肌肉疼痛的优异之处。结果:毫火针治疗浅层腰背肌肉疼痛在治疗时间和次数上较推拿、常规体针有显著优异性,在进针点的选取、操作的简便性、镇痛效果也有其独到之处。结论:毫火针对浅层腰背肌肉疼痛的治疗操作过程不拘于穴,只是通过按压寻找痛点,简单易学,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火针治疗癌痛的疗效。方法用烧红的针快速准确刺入阿是穴及疼痛点周围穴位,随即快速拔出,整个过程大约只需0.1s,每穴点刺1下,间隔1.5cm。操作时要使针体烧至通红,进针要快稳准,避免烫伤患者,每日1次,7日为一个疗程。结果 50例患者经过一个疗程后,其中显效者15例,有效者31例,无效者4例,总有效率为92%。结论火针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器具经济、疗效迅速、使用安全、无不良作用等优点,可以散结消肿、祛瘀除腐,加快止痛效果,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火针排脓治疗体表脓肿13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胡承晓 《吉林中医药》2009,29(4):315-315
火针疗法是以火将针体烧红后迅速刺人人体的一定穴位和部位的治疗方法。火针排脓是一种中医传统外治法,主要应用于体表脓肿的脓疡期,亦可应用于体表止血、赘生物的切除等。近年来我们采用火针排脓治疗体表各种脓肿139例,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火针烧针方法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勇 《针灸临床杂志》1999,15(11):56-57
关于火针的烧针,历代医家共通的认识则是如《针灸聚英》所言“烧针至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反损于人,不能去病。”但对于具体的烧针方式即便是在《针灸聚英》中也仅提到“烧时令针头低下”之一简短论述。笔者认为,在火针操作过程所要达到的“红、稳、准、快”的条件中,“红”与“快”均与烧针的方式密切相关。要保证达到这两项要求,则应根据不同的体位而采用不同的烧针方式。  由于病情不同,对进针的深度要求有异,相应的决定着需烧红针体的长度,也就是说,要令进入穴位组织部份的针体达到“红”的标准。火针按深度的不同可分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不同部位寻常疣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用火针治疗不同部位寻常疣451例,整理并总结分析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有效,最少治疗1次,最多治疗6次,疣体生于足部及甲缘者治疗周期较长。结论:火针治疗寻常疣具有简、便、廉、验、安全可靠等优势,规范化操作及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火针针具及临床操作改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火针疗法独特,对某些疑难杂病、顽固性疾病有独到的疗效,但它的针具粗大,操作过程及针后的疼痛等让病人产生恐惧,笔者在临床中改用毫针代替火针针具,并改良操作程序,克服了原始火针的某些缺点,突出了改良后火针的优点,如针体细,烧针快,痛苦少;针后出血少,局部不易被感染;易于操作,减轻了病人的恐惧心理;价廉,取材容易,便于普及应用等等。简便实用,突出了火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火针疗法源于《内经》,是为古代九针中的"大针"、"燔针",火针可通过温热刺激相应的穴位或部位发挥温阳补虚、祛痛止痒、除麻止痉、消癥散结、清热解毒等诸多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疾病、神经科疾病、皮肤毛囊附属物疾病、妇科病、肺系病及脾胃病等。火针疗法的基础研究也已初步证实火针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神经保护及修复、促进血管再生及血液循环等多种作用,为火针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火针临床疗效明确,适应证广,安全实用且操作简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程海英 《北京中医》2008,(11):853-855
《内经》首次提到“燔针”“焠刺”,晋代《小品方》最早记载了火针的名称,以后历经汉、唐、明、清数千年,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逐步改进发展完善,成为一种特殊的针刺方法。火针的作用机理在于用温热刺激穴位或部位来增强人体阳气鼓舞正气,调节脏腑激发经气,从而达到广泛的治疗作用,成为目前针灸治疗中最具特色、最独特的疗法之一。临证中主张重视火针的操作和针具的选择,在近十余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对应用火针疗法治疗面部疾患、痹证、麻木、痿证和部分热证等均有很深的体会,同时指出火针疗法在皮肤科、外科、妇科以及五官科等疾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认为随着针灸学的日益发展以及火针疗法的不断推广,其应用范围还会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根据中医传统火针疗法改良后创制出的电火针疗法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临床体会。认为与传统火针相比,电火针疗法具有烫伤及感染风险较低、治疗效率更高、疼痛感较低等优势。同时,通过初步的小样本患者自身前后对照临床观察发现,电火针与准分子光疗诱导稳定期白斑复色的作用相当,白斑复色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白斑的部位,头面部较敏感、疗效较好,而手足部较不敏感、疗效较差。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3.
"毫火针"的临床观察及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初步探讨“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推广一种新的火针代替疗法。方法:“毫火针”治疗36例带状疱疹患者,记录其疗效、操作时间及不良事件。结果:“毫火针”法治愈13人,有效18人,总有效率86.11%;烧针时间为1.71±0.23s,整个操作时间为2.30±0.33s;弯针时的针刺次数为24.78±5.59次;无滞针、断针、感染、晕针等不良事件记录。结论:按照规范进行毫火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效果好,安全性及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4.
研制一种温针灸教学训练及考核系统,该系统可适用于多穴位温针灸技术操作且单独评价每个穴位的温针灸训练效果。系统的硬件结构主要由人机界面、控制单元及训练单元3部分构成,软件程序包括复位、系统时钟、针刺深度信号控制、振动控制、通信程序等模块。温针灸教学训练及考核系统采用触摸屏式人机界面,操作简单,基本训练单元通过万向底座多角度多维度的调节,可实现对人体不同穴位、不同角度的温针灸操作的模拟训练。每个训练单元相对独立,可单独设置相关参数,并实时显示相关参数信息,训练单元参数包括针刺时间、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等。温针灸教学训练及考核系统可以用于温针灸的教学及考核,根据操作时间和效果等设置评价标准,客观评价学生温针灸操作能力,有利于温针灸教学中设定教学目标与技术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刺手法的形成与发展(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95博士生王飞针刺手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针刺手法是指针刺操作全过程中的施术方法,包括进针前的准备、治神、揣穴、循切,以及进针后的操作和出针等各种手法;狭义的针刺手法是指毫针从进针后到出针前的一系...  相似文献   

16.
陈琰东  尹平  谭方 《光明中医》2016,(23):3483-3485
目的观察电火针、温针灸、刺络放血加雷火灸等治疗面肌痉挛的作用,探讨以电火针为主综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电火针、温针灸、刺络放血加雷火灸等治疗方法治疗面肌痉挛36例。结果经1~3个疗程的治疗,痊愈1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1%。结论以电火针为主综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明显,而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电火针治疗症状性痔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劲军  黄阳勇 《新中医》2003,35(8):55-55
目的:观察电火针治疗症状性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患者针刺痔下穴,外接电子微电流治疗仪治疗,每次6~10分钟。结果:痊愈22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24%。结论:电火针治疗症状性痔,可以避免术后疼痛、肛门狭窄及轻度肛门失禁、肠道感染等并发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浮针进针点“去腧穴化”现象,笔者梳理了浮针进针点的演变过程及特点,从形态及结构、定位、命名、数目及分类归经、作用主治、针刺手法6个方面,将浮针进针点与传统腧穴进行比较,认为:(1)浮针进针点具备腧穴的基本属性,不仅是操作部位,也是病症反应部位,更是有着显著疗效的治疗部位;(2)优化后的浮针进针点将有不同的名称,以及相对固定的位置和数目;(3)浮针进针点与传统腧穴将进一步交集、整合,部分传统腧穴将成为浮针进针点;(4)接纳融合浮针进针点,扩大腧穴范畴,可能是传统腧穴学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针刺时进针产生的疼痛属于浅表痛,其程度受到神经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在明晰进针疼痛的产生与调控原理及心理因素对疼痛影响的基础上,从进针的速度、发力与角度、押手的配合以及心理干预等方面对无痛进针操作进行讨论,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助力针刺疗法推广.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仪结合电火针在神经阻滞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仪结合电火针在腋路臂丛阻滞神经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60例拟行前臂、腕部和手部的择期手术患者,被随机分入异感定位组(B组)和针灸治疗仪与电火针结合定位组(A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臂丛阻滞的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后的麻醉效果。结果A组的臂丛阻滞的操作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但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阻滞后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好于B组(P〈0.01)。结论用针灸治疗仪与电火针结合用于臂丛阻滞的神经定位,其输出功率、电流强度可调性好,引起肌颤的反应完全能达到神经刺激器同样的效果,经济性及适用性都较好,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