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把本体作为知识表达和共享的载体,将分散的老年性痴呆知识组织起来。方法采用本体理论和方法,以老年性痴呆为研究实例,运用本体构建软件protégé。结果建立老年性痴呆领域本体。结论构建老年性痴呆中医药本体是利用信息技术为老年性痴呆研究服务的数据技术基础,领域本体库的构建将为对知识共享和疾病诊疗决策带来革新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本体的方式实现中医哮喘领域的知识的共建共享及推理。方法:通过对中医文献中"哮喘"相关知识的提取,基于斯坦福大学的七步法构建了"哮喘"的疾病本体,实现了哮喘相关知识的领域建模,建立了部分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约束及公理。结果:中医哮喘领域本体构建完成能够实现知识的共享以及简单的推理。共有类120个,实例425个,对象属性18个,其中反向属性6个,数值属性2个,等价类公理1个,子类公理138个,基本实现了对哮喘领域知识的语义化表达。结论:本体的构建在知识的共建、共享及未来知识库的语义检索、数据挖掘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焦针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SAMP8小鼠为AD动物模型。60只SAMP8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和非穴组,每组20只。针刺组小鼠给予三焦针法干预,穴位选取"膻中""中脘""气海"及双侧"血海""足三里"。非穴组取双侧肋下固定非经非穴点,左右各1个。对照组进行与以上两组相同时间、程度的捉抓刺激。每天1次。干预1个月后连续5天每天采用Morris水迷宫隐蔽平台测试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再提取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的总RNA用于基因芯片检测。基因芯片检测数据导入LINCS项目下CREEDS网络在线分析工具进行模拟效应、反向效应模式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分析。提取各组小鼠海马组织,采用等重同位素多标签相对定量蛋白质组分分析(i TRAQ)法,以对照组海马蛋白质谱为背景,寻找针刺组与非穴组差异表达蛋白,并在DAVID在线生物信息学注释工具中检索相应蛋白生物学功能。结果针刺组小鼠第1-5天逃避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和非穴组显著缩短(P 0. 05);反向效应模式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组反向效应相关的疾病是亨廷顿舞蹈病和胎儿酒精发育失调疾病;单基因反向效应模式分析结果显示,与针刺组基因表达模式相反度最高排名前2的基因分别是Pde10a和Pink1;单基因模拟效应模式分析显示,针刺效应在基因表达水平与Wfs1和Psap基因过表达的效应相似;小分子药物模拟效应模式分析显示,针刺组在基因表达水平与小分子药物D型丝氨酸的表达特征最相似。对i TRAQ定量分析蛋白质组的注释,发现针刺上调了神经元突起以及线粒体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三焦针法可明显改善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触发一种包含调节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激发神经元内质网细胞应激反应和神经保护、逆转神经退行性病变进程等多个功能模块的复杂反应模式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及针刺的作用,试图从分子水平说明针刺抗衰老的机理。方法:采用DDRT-PCR技术,以快速老化模型鼠(SAM-P/10)为材料,针刺“人中”、“内关”和“太冲”3穴,分析了SAM鼠伴加龄脑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及针刺的作用。结果:针刺前某些基因的表达随增龄发生一定的变化,显示与衰老相关,而针刺后,其表达均受到影响,其变化均趋同于年轻组,结论:针刺不仅具有调节作用及腧穴特异性,而且可能通过这种调节作用影响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干扰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本体技术构建脾脏象理论知识体系的方法。方法:以脾脏象理论相关古籍、中医权威辞书、高校教材等为本体构建素材。经脾脏象理论术语的初筛、合并、分类、复筛,确立领域概念1315个;以扎根理论为指导,采用人工知识抽取方法,构建脾脏象理论语义关系21 558条。利用本体构建工具protégé构建脾脏象理论知识图谱。结果:研制出基于脾脏象理论的52种语义关系;绘制出脾脏象理论生理体系、病理体系、诊疗体系、"脾主运化""脾主统血"等知识本体图谱,构建了脏象理论知识体系。结论:利用本体技术构建中医脾脏象理论体系,有助于脾脏象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本体可在中医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的语义检索系统的构建方法。方法以本体作为知识组织的方法,以protégé作为本体构建的工具,通过调用protégé OWL API接口,建立领域本体与传统数据库之间的访问机制。结果构建了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检索系统原型。结论该系统通过领域本体的语义扩展,提高了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相似文献   

7.
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综述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与一些基因、多肽和神经系统等相关性,总结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研究对阐明针刺内在机制的贡献,最后在临床应用上展望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针刺对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效应特点。方法基于近10年的现代实验研究文献,简述Bcl-2、Bax基因与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着重从整体特征、时效特点及不同针刺治疗方案的作用比较等三方面,就针刺对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调节作用进行总结评述。结果针刺对Bcl-2、Bax基因的作用具有整体、双向性的调衡特征,能促进抗细胞凋亡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促细胞凋亡基因Bax蛋白的表达,增大Bcl-2/Bax比值,达到抗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针刺对Bcl-2、Bax基因的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时效特点,起效快,维持时间较长,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应在脑缺血早期。在总体效应基本趋同的基础上,不同的选穴组方或针刺方法,其调节作用又存在优劣程度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使用领域本体建模方法,以Protégé4.3为建模工具,借鉴《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建模方法,构建符合中医康复学理论的运动功能中医概念模型框架,包括5个一级类目和18个二级类目。通过构建中医康复学领域下的运动功能中医概念模型框架,实现运动功能中医概念术语的规范、管理和利用,为下一步运动功能中医概念模型的完成和康复医学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研究针刺涌泉穴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健康大鼠机分为模型组与针刺组,两组每日皮下注射10%D-半乳糖0.5ml造模,造模的同时针刺组予以针刺涌泉穴,7周后处死,并摘取肝脏提取mRNA,作逆转录为cDNA以备检测,随机选用2305条大鼠cDNA制备成表达谱芯片,用Cy3和Cy5两种荧光物质分别标记两组大鼠肝组织的cDNA,制备成探针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通过计算机扫描后进行数据分析,初步筛选出了差异表达基因318条,其中表达上调的有137条,表达下调的有181条,并对其中差异最为显著的55条作了初步分析。结果:针刺涌泉穴对衰老大的基因表达的影响涉及免疫、生长发育,基础代谢和细胞骨架运动等多个方面,这从基因水平明显了针刺治疗是一整体调节作用。结论: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能够同时半定量的研究数千条基因的表达状态,可以从微观基因水平研究针刺的整体机理,并判定其分子疗效,进而提高中医的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1例临床少见Ménétrier病患者的回顾,探讨本病的诊疗体会,并讨论该病的临床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同道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脑科学是国际交叉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技术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工具。立足科学前沿及国家需求,脑科学技术也不断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及脑科学研究与中医药特色疗法的紧密结合。针刺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针刺治神”奠定了针刺疗法通过中枢整合体表刺激信息调制机体内环境稳态以发挥治疗作用的中医理论基础。探究针刺治疗疾病的中枢效应机制十分必要。目前,在针刺研究领域中,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脑科学相关技术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主要以神经示踪、光遗传、化学遗传、膜片钳、脑微透析、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技术为例,梳理了脑科学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旨在总结现有脑科学技术的特点,为脑科学技术创新及应用探究针刺的中枢效应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及针刺的作用,试图从分子水平说明针刺抗衰老的机理。方法:采用DDRT-PCR技术,以快速老化模型鼠(SAM—P/10)为材料,针刺“人中”、“内关”和“太冲”3穴,分析了SAM鼠伴加龄脑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及针刺的作用。结果:针刺前某些基因的表达随增龄发生一定的变化,显示与衰老相关;而针刺后,其表达均受到影响,其变化均趋同于年轻组。结论:针刺不仅具有调节作用及腧穴特异性,而且可能通过这种调节作用影响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干扰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基因水平揭示下丘脑中与针刺心经干预心肌缺血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探索针刺心经抗干预心肌缺血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比较心经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正常组的心脏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差异表达2倍以上基因(包括EST)中,上调表达73个,下调表达92个;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心经组下丘脑中2倍以上差异表达基因有190个上调,34个下调,涉及细胞代谢、脂质代谢、免疫反应、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转运、信号转导等多种因子;而电针模型肺经组仅有57个基因表达上调,26个基因表达下调。结论:心经组、肺经组中大于2倍的差异表达基因的数目和类型有较大差异,提示针刺心经干预心肌缺血作用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临床常用18个危险穴位融入汉堡VOXEL-MAN可视人体中,建立针灸学三维影像浏览器。方法 采用标准化二维描述的腧穴三维定位法进行腧穴定位,球体模型表达腧穴,双色度椭球的三维分割法进行肌肉分割,图形建模法构建血管神经,语义网络法和构建智能物体模型法建立相关医学知识库。结果 实现了危险穴位在可视人体中的定位与表达,完成了相关解剖结构的分割与可视化显示,建立了相关医学知识库,生成了QTVR格式的智能动画。结论 能多层次、多角度、立体显示腧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全过程,为提高临床针刺疗效和避免针刺意外事故服务,为针灸腧穴解剖学提供一种理想直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肺癌的中医药本体,实现中医药肺癌领域知识的共享和推理。方法 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肺癌门诊医案为知识源,采用protégé5.5.0工具,以OWL为本体的描述语言,借鉴“七步法”构建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肺癌领域本体,实现肺癌中医诊疗知识表示和领域建模。结果 肺癌中医药本体较为全面展示周仲瑛教授病机辨证知识体系,共有类74个,实例206个,对象属性8个,数据属性5个,为从概念层次上掌握周仲瑛教授病机辨治肺癌知识体系奠定基础。结论 本体的构建对肺癌的中医诊疗经验的知识表示、知识共享、未来知识库及知识图谱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Zhong HZ  Chang JL  Zhu D  Gao Y 《针刺研究》2012,37(2):161-167
就近5年来国内外针刺领域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所做的研究作了回顾,将包含平行对照的实验研究纳入,综述了利用脑fMRI技术进行针刺作用机制研究的内容,总结了目前各类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可借鉴之处。当前利用fMRI技术进行的针刺作用机制研究主要包括穴位特异性、针刺疗效机制、针刺个体差异性及针刺持续效应几个方面,早期的研究多关注针刺的即时效应,从即时效应角度证明穴位的特异性,阐明针刺疗效机制。随着针刺持续性效应的提出,更加契合临床的新研究模式被提出。如何在契合临床实际的同时保证研究结果的稳定性是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灸效应标准化是当前针灸研究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对具有相同疗效的药物效应与针刺效应的比较,探寻与针刺效用相当的药物剂量,从而量化针刺的效应。根据针刺镇痛与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来证明针刺效应与药效是具有可比性的,并指出用药量标准化针刺效应尚存在药物的选择、指标的选择和穴位功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痤疮的中医药本体,实现知识的复用和共享,为后续推理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人工提取痤疮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以七步法为指导,利用本体构建工具protégé5.2.0构建痤疮的中医药本体,实现中医药痤疮的知识表示。结果 共构建了77个类,13种对象属性,2个数据属性和139个实例,较为全面地组织、表示了中医药痤疮的相关知识。结论 对痤疮的中医药知识进行了整合,构建了相关的领域本体,对知识的共享、复用、知识库以及临床辅助决策系统构建等提供知识支撑和推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知识记录分散、隐性知识众多,又富含关系知识,因此在关联、表达、利用知识上具有优势的知识图谱能够为领域提供有益辅助.系统梳理中医药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及其应用的研究工作,可见基于中医药知识图谱的应用正在不断发展,将知识图谱构建技术运用于中医药知识图谱中时则需虑及领域特点.根据领域知识特点与实践需求,一些研究设计了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