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讨集中在“轻重论”与“善因论”的论争中,并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大一统”体制。“轻重论”与“善因论”的长期互动、融合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综合辩证思维模式的特点,强调经济政策调控的同时还要注意相关的政治、伦理等问题,推动政府与市场互为支撑、相互协调,有力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体制。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讨和思维模式的特点,不仅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超越,也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学”寻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现今经济学的“根”在哪里?有无“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或“中国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到底是否具有“普遍性”、“一般性”?如此等等,成为有争议的经济理论问题。本文从系统考察汉语“经济”一词的原初语义与运用实例入手,考辨其切实涵义与变迁轨迹,及其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通过对中国传统的“经济之学”与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逐步发展的“经济学”的分析,考证中国接受“西学”并探索建立“中国经济学”之努力的艰难历程。文章强调跨世纪学术深进的基础与前提是对本世纪学术研究史进行研究,重点阐述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唯有在中国成为经济学独立分支学科的特有价值,指出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发展与具体应用的要求双向互动,推动“经济”内涵与理论方法的发展演进,提示中西方经济学之渊源关系及后来的发展呈多向性、多元化,不宜简单化  相似文献   

3.
刘文明 《江海学刊》2024,(1):176-185
19世纪,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中形成了一种以“文明国家”概念为核心的“文明标准”,世界由此被划分成“文明”与“野蛮”两个部分,这种观念在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中产生了长期影响。20世纪下半叶,英国学派率先展开了对全球化时代“新文明标准”的讨论。而在回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过程中,学术界开始关注多元文明和文明对话的重要性。但西方学者的讨论大多没有摆脱单一西方文明的视角,仍带有西方中心论色彩。全球化时代需要一种由不同文明共建的“全球国际关系学”,在其构建过程中,中国传统文明观中的和平思想有可能成为破解西方文明观中的“文明—野蛮”二元思维和“文明冲突”论,构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的国际新秩序理论的重要非西方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经济学并不是完全排斥或对立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契合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深邃思想,这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最为有利的文化根基。因此,进行现代经济理论的创新应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去吸取理论智慧,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思想与西方经济学的精要,以再造指导中国市场经济实践的经济学。这既是一个文化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陈学祖 《江汉论坛》2003,2(5):78-82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美学思想随着“西学东渐”的浪潮涌入并渗透到中国知识界,引发了中国知识界自觉的美学意识,直接推动了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西方美学思想,特别是诗歌美学成为中国现代诗学的催生婆,在中国诗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西方美学思潮成为中国诗学观念从传统向现代衍变的外在动力和契机。本文主要论述“中国诗学现代转型”的概念、时间界域、思维路向及其要解决的主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特色的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学要符合中国国情,要体现出中国特色。在当代创建的中国经济学主要有三个来源,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西方经济学的中国化、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当代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主要是重新讨论劳资关系、私营企业利润分配以及消除个别的剥削现象。西方经济学的中国化,必须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前提,即“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当代化,重点在于挖掘和谐、公平等精华,以此构成中国经济学的内在基因。  相似文献   

7.
朱光潜很早就注意到西方现代绘画的美学原则和中国传统画论有相通之处,并从审美的“距离”阐述了这种形式化特征.对于中国传统的“诗画融合”观点,朱光潜改造西方移情说,提出具有中国特色“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审美定义.对于元明清中国绘画偏向山水一途,朱光潜则认为从美学观看,艺术美在价值上高于自然美,因此没有理由只注重自然画而不注重人物画.对中国传统“意在笔先”的绘画原则,朱光潜在改造克罗齐的意言一致观基础上提出“意到笔随”的创作理论.凡此种种,朱光潜通过“批判的综合”中西方艺术理论,以中国文化熏陶下的“心灵”“化”西方理论,所以说朱光潜的艺术观本位是中国的立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思想成就与西方比较一下,可以表明我国在漫长的“封闭经济”时代,就含有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因子,且与西方经济内容相上下,中华民族的传统经济思想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时代的经济思想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封建主义的宏观经济思想占主要地位。各时期的思想家多半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角度探讨经济问题,经济思想主要是以“富国之学”、“富民之学”的形式发展的。这种情况同西方奴隶制时代和封建时代往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理论的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西方经济学理论全面进入 ,开始成为理论经济学的主流 ,冲击政治经济学的现存体系 ,改造着应用经济学的基础。西方经济学以其形式化、科学化的分析工具对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加以解释 ,具有强大的扩张能力。西方国家已经如火如荼的“经济学帝国主义”趋势在中国也开始蔓延。不论其他社会科学家对于经济学的“霸权”地位如何地贬损或无奈 ,经济学的扩张势头在最近一段时期内无法遏制。需要反省的是 ,基于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学术殖民现象的日益严重正在给中国经…  相似文献   

11.
以西方经济学范式运动呈现出的规律性经验为借鉴,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能科学全面地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在特质与理论贡献。从经济学范式运动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综合”“交汇”“交叉”已有经济学范式的基础上,整体建构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框架,不但改变了西方经济学范式在理论界的主导地位,而且将当代经济学理论推向全新高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性、实践性、历史性、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楚德江 《兰州学刊》2008,(2):121-123,22
郭嵩焘和其他洋务派人士一样,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思想,但与其他洋务派人士不同,在对待西学的态度上.他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明,特别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这使他超越了洋务思想的理论框架,彻底颠覆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理论根基,为变革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和文化进行了初步的思想启蒙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的讨论,表明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已无法为现实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使中国经济学面临如何研究、怎样拓展的问题。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主题,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邓小平经济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它不仅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否定,而且也为构建中国经济学提供了新的经济学范式。邓小平经济理论对建构中国经济学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既表现在这一理论在经济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重大论断和基本观点,也表现在它为我国经济学变革提供了以求实创新为灵魂,以生产力理论和标准为主线的哲学思维方式。它所表现出的特有的思维方式,对我们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如何构建中国经济学这两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也具有极大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4.
行政公共性是源自于西方行政学的学术概念,但是,西方行政学主流理论所秉持的技术化、科学化取向以及与社会脱节、与人民脱离的哲学渊源,造成了行政公共性理论的“形式化蜕变”,难以作为中国行政公共性建构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的行政公共性思想弥补了西方行政学在行政公共性问题上的“缺陷”,既是构建当代中国行政公共性理论话语体系的重要资源,也是维护和实现新时代中国行政公共性价值的根本理论基础和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公共行政理论研究和行政践行,必须鲜明体现出与西方迥异的逻辑理路,将马克思主义行政公共性思想作为理论本源,将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作为植根沃土,厘清“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权力与权利”“法治与民主”等核心范畴的理论逻辑,构建起中国特色的行政公共性话语体系与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的崛起与文化产业的兴盛带来了许多理论话题与现实问题。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带有鲜明文化革命色彩的传统批判理论曾盛极一时 ,是伯明翰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诸家为大众文化批评带来的反拨和突破使其步入了多元共存的文化“后革命”时代。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先后引进 ,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 ,也能解决一部分中国的大众文化现实问题 ;但要警惕和防止以“他者”的文化眼光来遮蔽中国本土的问题情境 ,或把西方社会的文化问题硬性移植到中国而变成“假想敌” ,所以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将西方文化理论“再语境化” ,结合中国当前的“后革命”特色坚持适时而积极的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小说形象塑造问题的研究中,数十年来一直流行着“从类型化典型走向性格化典型”的说法.这种“类型说”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观点,即认为:从理论发展到创作实际都证明,“从类型化到个性化”是西方古代文学形象塑造的客观现实,“这一规律也应该符合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特别是中国小说史的实际情况”;尽管《三国演义》等明清时期的一些长篇小说思想艺术成就不容低估,但由于它们产生在“我国叙事文学不太发达、形象塑造的经验相对贫乏的基础上”,所以不可能“比十八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比塞万提斯和乔叟等人还早得多,就一步登天地跨入了个性仙的殿堂”.运用西方文学理论来研究中国文学形象,以弥补我国古代小说理论之不足,就方法论而言并无不可;然而这一论断并未建立在本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基础之上,理论阐述与文学实际之间缺乏严密的契合,因而显得似是而非,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他的美学研究注重人生和启蒙问题 ,在借鉴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 ,创建了具有现代性意义和本土内涵的中国现代美学。这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 ,王国维强调西方现代哲学是“形上之学” ,提出了“学术独立”和“审美独立”的观点 ,赋予中国美学以现代哲学的思维品格 ;第二 ,王国维把“人生”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提出了审美“无用之用”说 ,创建了具有现代人本主义意义的人生论美学 ;第三 ,王国维以强烈的本土问题意识和开放的学术视野 ,沟通中西、古今之美学思想 ,创立了独特的“阐发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第三次年会于十月十三日至二十一日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七十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一百一十五位史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学术论文七十多篇。 会议集中讨论了东西方封建社会的比较研究问题。到会的专家、学者从东西方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专制王权、经济组织和结构、城市的发展、思想文化领域等多方面进行了对比讨论,天津师范学院副教授庞卓恒从劳动者个人的状况来探讨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美学自然本体论的逻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崇自然,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精神,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内容。然而自然观的问题,无论是在中国美学史还是西方美学史上,都是一个既绕道不开又是令人棘手的问题。过去,我们多从艺术品中自然美的表现方面,或从“自然”品格的风格学角度去讨论它,而较少对古典美学自然本体理论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文化霸权威胁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只有存在威胁或是霸权,才会出现“安全”问题。“文化安全”是对应“文化威胁”或“文化霸权”而提出的。冷战结束之后,传统安全观已不再适用于全球化时代的需要。安全问题已经从传统的军事领域,渗透到政治、经济以至文化等领域。面对西方文化霸权,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选择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