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酸化膨润土催化合成丁二酸二丁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酸化膨润土(SO42-/Bentonite)固体酸为催化剂、丁二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丁二酸二丁酯。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20℃下焙烧催化剂活性最好;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到了较佳酯化反应工艺条件:正丁醇与丁二酸摩尔比为3.5∶1、SO42-/Bentonite质量分数为1.0%、≤130℃、反应3 h,丁二酸的转化率为98.5%。催化剂重复使用9次后,丁二酸的转化率仍可达97.1%。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二聚酸(DA)与乙二醇(EG)为原料、制备聚氨酯用二聚酸聚酯二醇的方法,讨论了催化剂的类型和用量、反应温度、原料醇酸比、反应时间等对酯化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DA与EG摩尔配比为1:2.4,催化剂辛酸亚锡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0.3%,反应温度在1h内缓慢升温到190℃,然后保温反应4h,并在130℃、2.66kPa下减压3h,酯化率可达99.7%,产品羟值为95mgKOH/g,酸值0.26mgKOH/g。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丁二酸、丁二酸酐和1,4-丁二醇为原料,以自制的微孔钛硅分子筛为聚合催化剂,制备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考察了原料物质的量比、酯化时间、酯化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以及缩聚时间、缩聚温度、分子筛种类和用量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丁二酸、丁二酸酐和丁二醇的物质的量比为0.5:0.5:1.3,酯化温度为150℃,反应2.5 h酯化率达到95.2%;当以制备的钛硅分子筛为缩聚催化剂,其用量为酯化产物总质量的1%,缩聚温度为220℃,反应3 h,产物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特性粘度可以达到2.0 d L/g,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达到12.9万g/mol以上。  相似文献   

4.
催化酯化-吸附脱水合成丁二酸二乙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阳离子交换树脂NKC-9为催化剂,丁二酸和乙醇为原料,采用3A分子筛吸附脱水技术合成丁二酸二乙酯。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到了较佳酯化反应工艺条件:n(乙醇)∶n(丁二酸)=2.5∶1,NKC-9的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6.0%,反应温度≤120℃,反应3.0 h,在该条件下丁二酸的转化率达到98.8%。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丁二酸的转化率仍可达到98.5%。  相似文献   

5.
丁二酸催化酯化-吸附脱水联合工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阳离子交换树脂NKC-9固体酸为催化剂、丁二酸和甲醇为原料,采用分子筛吸附脱水技术合成丁二酸二甲酯. 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了最佳酯化反应工艺条件:n甲醇/n丁二酸=3.0:1, NKC-9为3.5%(w)、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4 h,在该条件下丁二酸的转化率达到98.86%. 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丁二酸的转化率仍可达到98.09%. 利用红外光谱、色谱-质谱对产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中没有副产物,反应选择性很高.  相似文献   

6.
用丁二酸、丁二醇为原料,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采用直接酯化缩聚的方法合成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考察了醇酸比、催化剂用量、聚合温度对PBS的黏度及酸值的影响。实验获得最佳合成条件为:醇酸物质量之比1.3,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03%,并在酯化后加入,缩聚温度为230℃。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对聚合物的摩尔质量进行了表征,通过工艺优化可得到重均摩尔质量约为12万g/mol的PBS。  相似文献   

7.
以丁二酸、丁二酸酐和1,4-丁二醇为原料,以偏钛酸-乙二醇体系为缩聚催化剂,采用酯化-缩聚法制备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考察了原料组成、酯化温度、缩聚时间、缩聚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对PB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丁二酸+丁二酸酐):n(1,4-丁二醇)=1:1.2,n(丁二酸):n(丁二酸酐)=1:1,酯化温度为130℃,缩聚时间为2.5 h,缩聚温度为230℃,缩聚催化剂(按照偏钛酸计算)用量为n(丁二酸+丁二酸酐)的0.4%时,制备的PBS的特性粘度为2.04 dL/g,相对分子质量为2.35×10~5g/mol。  相似文献   

8.
阳离子交换树脂-FeCl3催化合成丁二酸二丁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启忠  丁斌 《农药》2006,45(6):399-401
以阳离子交换树脂-FeCl3络合物为催化剂、丁二酸和正丁醇为原料,采用负压酯化技术合成丁二酸二丁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酯化反应工艺条件:n(正丁醇):n(丁二酸)为3.0:1、w(催化剂)为1.5%、反应温度〈125℃、反应时间3h;在该条件下丁二酸的转化率达到98.6%。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丁二酸的转化率达到97.6%。利用红外光谱、色谱一质谱对产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氧化锌催化丁二酸二甲酯和碳酸乙烯酯的耦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楷  刘绍英  李建国  姚洁  王公应 《化工学报》2012,63(11):3525-3530
研究了ZnO催化碳酸乙烯酯和丁二酸二甲酯耦合反应合成聚丁二酸乙二醇酯预聚体和碳酸二甲酯的新工艺。考察了ZnO催化剂焙烧温度对耦合反应的催化活性,优化了反应条件。并对ZnO催化剂进行XRD、BET和NH3-TPD表征。以FTIR和1H NMR表征聚丁二酸乙二醇酯预聚体。结果表明,在225~235℃,EC/DMSu摩尔比为2,催化剂/(EC+DMSu)摩尔比为0.005,反应时间为3 h的反应条件下,碳酸二甲酯收率为59.7%,聚丁二酸乙二醇酯预聚物的特性黏度为0.3857 dl·g-1。通过XRD和NH3-TPD分析,推测ZnO表面的晶体缺陷和弱酸性是影响耦合反应催化活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丁二酸和正丁醇为原料,磁性固体超强酸ZrO2/SO2-4为催化剂合成了丁二酸二丁酯。考察了影响酯化率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反应条件是:丁二酸为0 05mol,正丁醇与丁二酸的摩尔比为2 4,催化剂0 5g,甲苯5ml作带水剂,反应时间2h,酯化率91%以上。结果表明,磁性固体超强酸ZrO2/SO2-4是合成丁二酸二丁酯的优良催化剂,同时利用催化剂的磁性可将催化剂迅速分离。  相似文献   

11.
为利用现有的三釜工业聚酯装置合成脂肪-芳香族共聚酯(PBST),对其共酯化动力学及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酯化前期主要是丁二酸(SA)的酯化,后期主要是对苯二甲酸(TPA)的酯化,具有与"平行"酯化相接近的动力学特点;采用共酯化-共缩聚工艺合成PBST具有可行性。温度、醇酸物质的量之比(醇酸比)、催化剂用量对共酯化反应有明显的影响。采用钛酸四丁酯-乙酰丙酮镧[TBT-La(acac)3]双组份催化剂(Ti与La的物质的量比为1),在共酯化温度210℃、醇酸比2、催化剂用量0.1%(摩尔分数)的条件下,共酯化2 h、共缩聚1 h,可制得特性粘数1.2 d L/g、色泽良好的PBST共聚酯树脂。  相似文献   

12.
以蔗糖和对甲基苯磺酸混合物为原料,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碳基固体酸催化剂,用于催化油酸和甲醇酯化合成油酸甲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性等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油酸质量的3.54%,醇酸摩尔比6∶1,反应时间7 h,酯化率可达94.96%。该催化剂尚具有一定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3.
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在可生物降解塑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乙二醇铝为催化剂,催化丁二酸和乙二醇直接酯化缩聚合成了高分子量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采用FT-IR和1H-NMR对催化剂和合成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系统分析了催化剂浓度、聚合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经常压酯交换后获得的预聚体,在240℃条件下,缩聚4 h后,合成PES的特性黏数[η]可达到0.684 dL/g,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分别可以达到78632和4794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系数PDI值为1.64。乙二醇铝体系中获得的PES聚合物分子量与商业锑系和钛系催化体系中合成聚合物分子量相当,具有广泛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浸渍法制备负载型磷钨酸介孔炭作为催化剂,以油酸和乙醇为原料,催化合成油酸乙酯。考察了反应务件包括磷钨酸负载量(质量百分数)、反应温度、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质量百分数)和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磷钨酸负载量为30%(质量百分数),反应温度为110℃,醇酸摩尔比为2.5:1,反应时间为4h,催化剂用量5%(质量百分数),此时油酸酯化率为89.34%。  相似文献   

15.
李娜  王秀玲 《天津化工》2010,24(3):28-29
以丁二酸和无水乙醇为原料,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合成丁二酸二乙酯,考察了影响收率的各种因素,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丁二酸用量0.1mol时,无水乙醇与戊二酸的物质的量比为6.0,3.0g催化剂,25mL环己烷作带水剂,反应时间2.0h,收率达85.09%,结果表明,硫酸氢钠是合成丁二酸二乙酯的优良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李秀凤  包桂蓉  王华  李法社  李一哲  韩磊  李明 《陕西化工》2010,(8):1145-1148,1151
以固体超强酸SO4^2-/ZrO2-CeO2为催化剂,以油酸和甲醇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中进行酯化反应。对反应条件的研究表明,当甲醇与油酸的体积比为2:1(摩尔比为15:1),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4h,催化剂用量8%(与油酸的质量百分比)时,反应的酯化率达到97.34%。动力学计算表明,该酯化反应的反应级数为1.42,反应活化能为25.25kJ/mol。  相似文献   

17.
马荣萱  李西安 《工业催化》2010,18(12):63-65
研究以活性炭负载磷钨酸为催化剂合成硬脂酸乙酯,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和带水剂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8、催化剂用量1.2 g,为反应物总质量的5.22%(磷钨酸质量分数为1.95%)、带水剂为环己烷、反应温度(80~85)℃和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酯化率可达85.57%。  相似文献   

18.
对常压下以油酸和乙二胺为原料合成乙撑双油酸酰胺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n(油酸):n(乙二胺)=1:0.52,催化剂为磷酸,m(磷酸):m(油酸)=0.5%0,反应温度185-190℃,反应时间4~5h。在此条件下,产品的酸值〈7.0mgKOH/g,熔点112-118℃。  相似文献   

19.
以H-732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进行了酯化反应研究,合成了丁二酸单乙酯和乙酰水杨酸,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反应工艺。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为丁二酸酐质量的20%、乙醇与丁二酸酐的摩尔比1.8∶1、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90 ℃时,丁二酸单乙酯产率最高为68.76%;在丁二酸单乙酯的合成体系中加入分离出的副产物丁二酸二乙酯可以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大大提高单酯的产率(90.79%)。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乙酸酐与水杨酸的摩尔比为3∶1,催化剂用量为水杨酸质量的14.50%,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60 ℃时,乙酰水杨酸产率最高为77.57%;催化剂连续使用5次时,催化能力才有明显下降,对连续使用过5次的催化剂重新活化后催化能力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以1,6~己二醇、丙烯酸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与亚硫酸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CuSO4/NaHSO4为复合阻聚剂,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探讨了催化剂、带水剂、反应时间和温度以及酸醇比(丙烯酸/1,6-己二醇,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酯化反应条件为:丙烯酸/1,6-己二醇为2.5,催化剂用量(占原料总质量,%)为1.5%,带水剂用量(占原料总质量,%)为65%,反应时间为90min,反应温度为80—90℃。在此条件下,产物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收率可达93.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