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骨科切口感染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入我院骨科手术治疗实行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进入我院骨科手术治疗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的6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及临床指标。结果: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0.00%及1.67%,二者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能大大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大大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应用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科自2015年6月始,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应用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强化护理内容,提升护理质量。自制调查问卷,随机发放给200例患者,比较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并记录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后,我科在跌倒、坠床、投诉、卫生质量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有显著改善;其中,实施前,跌倒发生率为6%,投诉发生率为4.5%,均显著高于实施后的1.5%及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33、7.275,P<0.05)。实施前,200例骨科患者中,满意者70例、良好者76例,其护理满意度为73%;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后,满意122例、良好61例,护理满意度为91.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应用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改善临床护理质量,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利于预后质量提高及良好医院形象建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我科72例骨科老年患者护理对策及措施,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健康教育等。结果:本组72例病例均未发生并发症及护理不当,治愈出院。结论: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要针对老年病人的特点,细致耐心地观察病情变化,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及对策。方法 2012-02-2013-12间对我院骨科50名护理人员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分析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结果经过调查分析显示,骨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药品治疗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其中药品治疗因素所占比例最大。结论在骨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总结分析我科60例骨科老年患者护理经验.结果 60例老年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护士通过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生活护理,及时指导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183例进行预见性护理的骨科患者作为实验组,以178例常规护理程序护理的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指引可降低骨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总结分析我科60例骨科老年患者护理经验。结果60例老年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护士通过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生活护理,及时指导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骨科卧床并发便秘患者原因观察及分析,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对骨科卧床患者早期采取干预及护理措施,降低了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结论找对原因,加强护理以取得良好的通便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中的实践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140名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患者,为优质护理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优质护理组、患者满意度低于优质护理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黄永珍 《大家健康》2013,(17):30-3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骨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2月~2012年12月骨科老年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将200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种投诉、事故差错及护理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的护理特殊性,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03年以来收住院老年骨科病人,针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状态及老年骨科的特殊性。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重点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生活护理及康复护理。结果80例老年人骨科病人护理质量优良,无并发症发生,除2例死于原发病外,其余78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掌握老年骨科病人的特殊性,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老年骨科病人康复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2.
张爱君 《吉林医学》2011,32(28):6060-6061
<正>骨科住院老年患者多见于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大多需长期卧床,其心理特点主要是抑郁、孤独,这是因为患者的感觉反应迟钝,社交活动较少,生活单调枯燥,住院时子女远离身边,又受到疾病的折磨,病程长,康复慢,出现惊恐、忧虑、孤独失望,给护理及治疗带来影响。现将我院骨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骨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2月~2012年12月骨科老年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将200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种投诉、事故差错及护理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对其应用方法、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方法:从我院骨科门诊近一年内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为样本,参考随即平均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骨科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之上应用预见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病理特征的变化,对患者的预后效果数据进行收集并整理,通过对比的方法比较预见性护理指引通常规护理相比在骨科护理中的优越性.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并发症、患者满意程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别.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而言,患者预后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概率更低,患者满意程度更高,且P<0.05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见性护理指引同传统骨科护理相比有较大的优越性,在骨科疾病的治疗中有良好的效果.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降低骨科疾病并发症、提高预后疗效、改善护理人员和患者关系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同传统护理方法相比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创伤骨科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总结创伤骨科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从入院、受伤的部位、治疗方法、不同的年龄段、文化背景等方面分析创伤骨科病人的心理特点、容易引发的相关问题和可能产生的矛盾。结果通过认真地观察与分析,把握创伤骨科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共性和个性的心理护理,创造了良好的住院环境。结论掌握创伤骨科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从而促进病人的康复,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总结舒适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从而分析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推广价值.方法:从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1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为样本,参考随机平均分配的方法,将患者112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人.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骨科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采用传统常规骨科护理方法的同时采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中的护理效果和恢复情况,分析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优越性.结果:观察组5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5±4天,5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满意率为97%,对照组5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24±5天,56例患者中4例出现并发症,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满意率为66%.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果上存在明显差异,经t检验,P<0.05,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同传统护理方法相比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临床效果更优,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谢晴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91-192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措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高骨科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早日康复,增进后期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总结我科一年来180例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对策及措施,包括正确的疼痛评估,解除疼痛刺激源,加强心理护理,促进舒适,止痛措施,重视健康教育等,不断改进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措施。结果骨科患者获得及时的疼痛护理,有效地缓解了疼痛的刺激,增进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促进早日康复。结论针对骨科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疼痛护理,并积极改进与推广,有利于促进患者舒适感,增进患者自信心,从而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护理管理是保障护理成效的主要院内控制手段,能够有效实现对既有护理模式的优化与控制.而就骨科护理来看,由于骨科患者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所以结合当下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将人性化管理合理应用于骨科护理之中,以此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与成效.对此,护士长必须起好带头作用,革新固有管理理念,以调动护理人员主观动能的方式,确保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护理工作之中,继而为护理效果的提升打下坚实的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科专科护士在提高骨科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的作用和成效。方法 在骨科设立骨科专科护士,负责制定骨科护理指引、教育和培训骨科护理人员、整体与个体化功能锻炼指导相结合,并进行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结果 骨科专科护士岗位设置前后比较骨科患者术后7 d的BI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BI评分指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 骨科专科护士岗位的设置在提高骨科专科临床护理与康复护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提高骨科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浅析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的效果。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展开研究,并根据不同的临床护理模式平均分为两组,即 A 组40例,B 组40例。A 组选择常规护理,B 组在 A 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比较 A、B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B 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 A 组(P <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预见性护理指引应用到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促进其尽快康复出院,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