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东华  邢永强  翟丹丹 《河南科学》2010,28(9):1182-1188
首先对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压覆矿产的理论依据,并根据地质条件、岩石类型及力学特征、采矿技术等对压覆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露采边坡角和地下开采移动角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建设项目压覆范围确定方法和压覆范围内资源储量估算参数选取及估算方法,并应用于南水北调一期总干渠压覆核查中,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靠、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评估,应按规定的基本要求进行,原始资料质量在合乎要求的情况下,再引用到工业指标中。同时,根据地质构造规律来圈定、外推矿体,采取的估算方法要和矿床地质特点相符合。资源储量类型要严格按照规范确定,在进行块段划分时要充分考虑到资源储量类型、工程网度等,从而能准确的确定出资源储量估算参数,这样就能获得可靠的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3.
资源储量估算是矿产勘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SD资源储量估算与审定方法,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资源储量估算领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该文利用SD法对磨山河铁矿Ⅱ号矿体进行了资源储量的估算,与传统地质块段法的估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从单工程矿体圈定方式、矿体品位厚度计算方式及外推范围计算方式3方面分析了两种方法估算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利用SD法的审定功能对Ⅱ号矿体工程控制程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鲁爱福 《甘肃科技》2011,27(20):62-63
在近几年报告评审工作中发现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新规范的理解不够,特别是对矿体的圈连、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计算和数位取舍存在偏差,降低了对资源/储量估算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5.
陈永全 《甘肃科技》2010,26(9):35-36
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分类有较大的区别,经过新、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归纳与对比,认为新标准资源/储量与旧标准储量是不能简单地一一对比,只可以做大致地、相当地对比,这样对比,是矿产资源储量核查、矿产资源评估、矿产供给研究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如何保持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使用的数据的合理性和一致性,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推广,以使估算结果在数值上和意义上更接近实际要求的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7.
一、结论在地质统计学中,对矿产埋藏储量的估算以及采矿时可回收的矿石储量的总体估算都可以用线性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估算,而对于可回收矿石储量的局部估算,则需要用非线性地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8.
含煤地层中资源储量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含煤地层中资源储量的估算和核实方法基础上,根据研究区井田地质特征选取适当的计算公式,确定公式中不同的参数,得出储量计算的结果,并使用计算机进行抽检,进行数值复核,检验估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采空区是固体矿产开采过程中已被开挖的所留下的采场、硐室等,采空区的储量编录是矿山储量动态管理的基本要求,准确的储量计算结果可有效指导矿山后续的生产工作,提高经济效益,但目前国内各矿山大多采用简单的几何计算方法求取采空区储量,无法准确、客观地评估矿山的资源储量情况,为了精确估算采空区储量,以新疆某矿区为例,首先分析了适合建立采空区的三维模型方法,以及固体矿产储量估算中采空区建模的2种方式:剖面法和中段法;建立模型后,将基于地质统计学建立的矿体三维模型和采空区模型进行布尔求交,根据切割后模型,体积加权计算采空区储量;最后通过实例对比采空区和剖面法三维矿体模型求交结果的储量信息,验证了基于地质统计学计算储量结果更为接近实际勘探储量,这对于矿山的数字化动态管理,矿山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方法资源储量动态估算存在的可视化及分析程度低、估算精度有待提高等问题,以矿山日常勘探与开发工作流程为主线,运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传统资源储量估算实现方式、方法进行改造,借助真实的三维地质几何模型取代抽象的规则几何体,研究并实现了一种新的适合中国资源勘查及储量分类特点的资源储量三维可视化动态估算及分析方法,可使传统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科学、可视地贯穿于矿山勘探与开采整个工作流程。经实际矿山应用对比表明:矿体动用储量估算结果较大程度上受矿体块段及采空区空间位置、形态及厚度分布影响,基于勘探工程实际空间位置构建三维矿体块段及采空区模型进行资源储量动态估算与核减可有效提高传统方法资源储量动态估算的科学性与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矿产资源储量动态估算的精度和可视化程度,借助DIMINE数字矿山软件,讨论了运用平行断面法对某金属矿进行地质建模和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通过收集该矿的地质勘查、钻孔勘探等原始地质资料,完成了矿体三维地质空间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块段的创建、储量的计算等过程。经实例计算对比表明:平行断面法是一种快速获得矿体储量的方法,估算精度满足矿山设计开采的要求,提高了可视化程度,为合理开发有限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将国内资源/储量分类的"工程网度法"与国外矿业界的"样品密度法"结合起来,形成适合于计算机自动化资源分类的"工程密度法"。该方法可根据品位等区域化变量变异函数变程范围内的见矿工程密度,对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分类和估算。  相似文献   

13.
汪恩满 《科技资讯》2009,(30):153-153
矿产资源评价作为一种围绕特定区域内矿产勘查而进行的长期性、系统性和前期性的综合研究。本文综述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评价的一般原则和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评价中常用的传统几何评价法、地质统计学评价方法、SD评价法等。  相似文献   

14.
针对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因特异值或矿床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矿化作用而影响到品位和储量的精确估计,文章采用地质统计学中一种非参数方法——指示克立格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露较好、矿化较强的庐枞盆地罗河矿床为例,借助国际主流矿业软件Surpac和传统地质研究方法,通过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完成矿床Ⅰ号铁矿体、Ⅱ号铁矿体和零星铁矿体的铁矿品位模型。最后,对传统垂直断面法的估值结果与实验估算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偏差为2.53%,估算结果较为理想,实现了更合理地获取矿体品位的空间分布特征,提高了金属矿床储量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储量估算方法具有操作性简单、易于地质人员掌握的优点,但其储量估算工作可视化程度低、缺乏立体感、估算精度较低;而地质统计学很难适应中国矿产种类较多、类型复杂、形态呈现多样化的矿床特征。因此提出一种新的思路:以平行断面法为切入点,借助三维软件,利用真实三维地质模型取代简单抽象的二维规则几何体,实现矿体在真三维环境下的体积获取模式,科学、精准地获取矿体资源储量。经实际矿山应用对比表明:三维空间平行断面法有效地改善了储量估算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可视化程度,可达到快速获取高精度矿体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贵州松桃道坨锰矿床是新发现的超大型全隐伏矿床,资源储量位居全国首位。为降低资源储量计算难度、提高精度,引入三维地质模拟技术,结合现代地质统计学法,构建数字化三维模型,建立真三维环境下深部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流程。该方法直观形象地表达矿体空间分布特征,以"可视"的方式科学合理地划分矿体块段及储量类别;并对比分析传统几何法,实现道坨锰矿资源储量分类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科学合理、高效准确,可用于对比验证传统几何方法;该方法具有推广性和适用性,可推广应用到深部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尤其适用于贵州矿产资源深部找矿现状。  相似文献   

17.
协克里格法在空间插值中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提高矿产储量计算的精确度,解决空间数据量缺乏问题,分析协克里格法(Cokrig-ing)在空间数据架构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协克里格法,研究阿舍勒矿床铜矿储量资源在勘探开发中,由于空间数据量受地质条件、所处地理位置等不同条件的影响,提高储量资源的预测结果精度,并考虑样品的概率分布函数,突破了观测值线性组合的估计模式,认为协克里格法是最优、无偏内插的一种方法.结果 建立一种矿产储量预测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离散方差验证法参数为均值106.92、方差954.52、标准方差30.89、标准平均值-0.124、均方根预测误差1.56.结论 通过离散方差检验、QQ检验方法验证表明,采用协克里格法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矿产储量,解决由于空间数据量缺乏问题,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矿产储量估算的精确性,减小普通克里格法的平滑效应对储量计算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相空间重构的克里格法。结合限制性克里格法的计算过程,修订了限制参数及条件并结合实例给出了对原始数据预处理的矿藏储量估计方法和结果。比较普通克里格法的相应结果后,在数值上得到该方法在抑制平滑效应方面较为理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国内外矿产资源现状,指出矿产资源是制约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瓶颈,只有提高矿产勘查技术,从更多的难辨矿和隐伏矿中寻找矿产资源,提高国家资源储量,才能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同时指出EH4电导率电磁测深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是隐伏矿勘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有各种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煤炭、金属等资源,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对其的开发力度很大,同时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浅层矿产资源的开发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量,而深部矿的开发,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本论述对矿产地质勘查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分析了不同地形条件下使用的矿产地质勘查技术,并且建议在发展过程中对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进行不断创新,确保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能源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